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84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只要是能用钱(产品、资源)解决的问题,那只要要求不太过分,都是可以谈的。

  外交人员在江心坡谈判上需要小心缅甸的狮子大开口了。而江心坡问题解决,那么在西南方向,新中国的陆地边界问题基本就能解决了。

  张国华在抵达列城不久后,中国又有一个团的兵力来到拉达克地区。

  前线兵力已经多达五个团,而这也是拉达克地区可以支持的极限了。

  还是要早日谈下江心坡的问题,彻底划归好江心坡,才能更好的守好这段边境。

  而当解放军增兵到第五团的时候,整个印度平原已经彻底放弃防守了。

  这个散装联邦发生了让解放军战士绝对没有想到的一幕。

  九月二十日,中国对印度自卫反击开始的第二十天。

  印控克什米尔邦突然传来了一个巨大的变故。这个邦的领导直接向拉达克地区的解放军呈了归顺书。而且还他娘的是中英双语版。

  这把才来拉达克地区的张国华给搞懵逼了。

  不过克什米尔邦的操作可以理解,印控克什米尔邦的大部分土地都来自拉达克地区。现在拉达克地区背中国解放了,印控克什米尔邦可谓名存实亡了。

  如果说印控克什米尔邦的操作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超过张国华的理解了。

  距离最近的旁遮普邦和喜马恺尔邦已经开始印刷投降书了。并且土邦内已经秘密派出代表,说明两个土邦已经做好了被新中国殖民的准备了。只要新中国军队不要在他们境内搞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什么的,他们愿意成为新中国的殖民地。

  张国华都彻底懵了。

  “这全球都在去殖民化,有的搞资本主义运动,有的搞共产主义运动,要不然就是搞民族独立,民族自决那一套。怎么还有人上赶着当殖民地的啊?!”张国华陷入了当初毛主席的困境,他都要把头发挠秃了。

  关键是这些印度人是当真的,他们真的这么玩啊。他们的计划书写的很详细啊。只要张国华敢在上面签字,他就是印度北方总督了。

  张国华怎么敢签字,他立刻致电了中央。毛主席听到张国华的汇报,他手上拿着的芝麻酱烧饼都掉桌上了。

  总理匆匆赶来:“主席,这个协议决计不能签署啊!”

  主席从桌上捡起芝麻酱烧饼拍了拍,咬了一口后才说道:“我当然知道不能签,张国华都不敢,我怎么敢的哦。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反历史潮流,开历史倒车的事情哦!”

  “尼赫鲁政府甚至放弃了德里,准备另立新都了。”总理道:“我们的战士不能再往下打了。”

  主席点点头:“嗯,解放故土就够了。真的打进德里,在国际舆论上于我们不利。好处没多少,坏处惹一身。关键是这也不共产主义啊。继续打下去我们就成为了我们一直谴责的帝国主义咯。

  主席啃着烧饼说道:“不过恩来啊,这也是个机会。现在印度变动很大,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我们呢。在外交上面,有的事情就可以推动了。苏联和我们扯了几年的货币经济政策,缅甸的江心

  坡问题,还有其他的各种问题,都是时候解决一下 了。

  总理点点头,面容严肃了起来。

  对于新中国来说,打印带来的象征意义甚至要高于实际意义。尤其是有五个团的兵力驻扎在拉达克地区之后,整个世界的风云都变了。

  最先变的就是美国人。

  在美国国会老爷们吵闹了一番之后,美国居然是先跳出来当和事佬的人。

  正在印度访问的副国务卿杰克逊成为了倒霉蛋,他开始呼吁中国和印度坐下来好好谈谈,解决一下双方的边界问题。双方要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中国先停下火,你们在往下冲,就要冲到德里

  美国是真的怕了。因为杰克逊和美国大使都看出来了,独立十年的印度在这场战争中摇摇欲坠就要倒塌解体了。美国不能让印度解体啊!

  印度要真的解体了,美国会是好处最大的国家?如果是往常,那确实可能。但是当CIA上报了印度的北方邦都想要当中国的殖民地后,美国觉得事情变得脱离掌控了。

  尤其是中国有一只军队直接插进印度北方。而美国却没有军队驻扎在印度洋。如果中国的道德底线底下一点,直接让军队一插到底,直接捅进印度洋。那酸爽……

  光试想一下,杰克逊都要打冷颤。

  要知道,新中国现在可不是对海上毫无还手之力的国家。至少他们的导弹已经可以够得上很多海上目标了。还有他们的导弹艇等等。

  美国不能让印度分裂,不能让中国有各个击破的机会。相反,美国要让印度团结统一起来才行。

  接到这个任务,杰克逊的表情很难看,这要求就像是要求他撒尿和泥一样。

  关键是,这撒尿和泥的尿还不是他撒的。中国和印度负责撒尿,他这个美国佬负责和泥。

  这事情想一想就觉得恶心。

  而这一次在美国的大力斡旋之下,他们甚至说服了苏联出面拦一下中国。 让中国别打了。

  最后由中、苏、美、印四国代表齐聚泰国曼谷。开始了一场四方会谈。

  全世界的目光都看了过来。中国外交代表团再次让曾培洪挂帅。之前他在泰国曼谷吃了多少印度人的气,这次一口气都要让印度人还回来了!

第一百九十章 挥舞大棒

  泰国,曼谷。

  曾培洪又回来了。

  说起来这已经是曾培洪第几次和印度人谈判了?他还真记不清了。

  在解放战争结束之后,曾培洪就在研究雷达技术。后来曙光厂来了,帮他把他的雷达技术提前完成。于是他就前往莫斯科当大使馆的贸易参赞。然后他就在莫斯科的几年里见识到了新中国商品

  在莫斯科的快速崛起。

  不仅仅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了很多苏联人必备的家用品。更是为宣传中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莫斯科的工作,大概是曾培洪这辈子干的所有工作中最舒服的。在莫斯科工作的日子也是曾培洪最惬意的日子。那可真是一段美好时光啊。

  但是美好时光享受不了多久,国家一纸调令让他回来。因为曾培洪工作能力突出优秀,在国际贸易、金融、外交等领域的优秀表现。曾培洪被调去印度工作。

  主要工作就是去印度买粮食。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中国收获了不少外汇。拿出其中一部分来囤积粮食是很合理的。

  曾培洪原以为这是一个简单愉快的工作。谁能知道去了印度才晓得,和印度人买粮食签协议,这他娘的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贸易部的同志(在李锐的提醒下)反复告诫,和印度做生意一定要先货后款。或者是钱货两论一起给。 绝对不能先给钱。

  这搞得生意是很难做。

  但是曾培洪也是秉持着贸易部同志给的建议,一直要求钱货两讫的方式做生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更 多的时候是要求以货易货,中需要印的粮食,现在的印需要中的很多产品。)

  曾培洪不亲自看见印度的船把粮食装满,不看见来拉粮食的船顺利出海,中国那边的商品也不会出海。

  就因为这种要求,得罪了不少印度人。让印度人耍赖搞花活的空间小多了。所以之前曾培洪和印度人谈判的时候,没少被印度人各种挖苦。

  但中国又极其需要印度的粮食,所以曾培洪即便是不舒服,也只能是咬着牙受着。人都是有火气的,曾培洪也不例外。能缩,他就能伸。

  这次中、苏、美、印,四方谈判的级别很高。泰国方面将他们国家最好的会议室给借了出来。

  而且为了不在会议上搞什么座次的幺蛾子,把会议桌直接换成了大圆桌。可以说作为第三方的泰国算是考虑的很周到了。

  但是泰国考虑的周到,不代表其他人就考虑的周到。

  会议第一天, 四国代表入场。印度代表先开口: “我方认为,我们坐下来谈的前置条件是中国退出拉达克地区、阿克赛钦地区。并且将麦克马洪线所划定区域设置为非军事区,这样我们两国才有坐下来谈的基础.”

  参与会议的美国副国务卿杰克逊看向印度人,他嘴角都在抽搐。印度人又犯病了。

  苏联来的代表算是中国的老熟人,赫鲁晓夫同志。他来的另一个目的是借着这个机会和中国谈妥货币政策。( 曾培洪在货币金融方面也是好手,这方面他也一直在献言献策)

  现在赫鲁晓夫听到印度人的话之后,他丝毫都不隐瞒自己嘲笑的笑容,他的大嘴都要咧到耳根去了。

  这些印度人是真的敢想啊!

  但其实这些印度人真的已经收敛了。如果按照印度政府中的一些人的想法,那就是美国和苏联都插手这件事了,那么说明事情有了回转的余地。他们应该都是支持印度的,所以我们可以继续伸张我们的主张了。

  让中国政府在西藏设立非军事区,让中国退出拉达克和阿克赛钦,并且让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顺便让中国赔偿本次印度的损失等等。

  这个提议还真的是有不少印度高官支持的。也就是在印度的杰克逊在接受了华盛顿的任务后找来尼赫鲁等印度高官,说了美国支持力度之后,印度人才偃旗息鼓。

  美国的想法是中国最好退出拉达克地区,作为交换,印度承认中国对阿克赛钦地区全境的掌握。美国也会带西方国家承认中国对阿克赛钦地区的法理权。

  并且以麦克马洪线为引子,直接勾住中国不要继续打的承诺。然后在徐徐图之。

  原本尼赫鲁都答应的好好的,让人坐下来好好谈。但是印度的外交外脑子又开始发病了。它和印度的军事脑子一样,经常性不好使。

  而曾培洪听到印度人的话之后直接开始收东西。

  “印度方面看起来完全没有诚意。曼谷会议可以就此结束了,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你们也不要指望谈判桌上拿到。但是谈判桌上拿不到的东西,我们可以从战场上拿到!”曾培洪进行了战略恐吓。

  实际上中央军委已经不准备继续打下去了。解放军在拉达克地区站住脚就已经完成了战略目标。印度就是一个大泥潭,如果中国真的陷进去,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中国真的没法和美国、英国那样对待印度。有的时候,制约中国的往往是中国人较高的道德水准。这大概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事情了,这或许能称为[高道德陷阱]。

  不过即便不打,我们吓唬吓唬你还是可以的。

  印度代表拉邦什看着曾培洪收拾东西,头也不回的就要走。他急忙使眼色给美国的杰克逊,示意:你拦一下啊。

  杰克逊都气乐了,老子是你下属?印度人,搞清楚你的身份!

  杰克逊一言不发的也开始收东西。 妈的,捏印度这团尿泥已经让老子很不高兴了 ,这团尿泥还敢有 要求,还妄想自己把它们捏出什么形状! 杰克逊在心里骂了一句:蠢货。

  只有赫鲁晓夫还在那里笑呵呵的看着印度人上蹿下跳、抓耳挠腮。

  等到中国人都撤了,印度人都傻眼了的时候。拉邦什才反应过来,他求着赫鲁晓夫帮着说好话。

  赫鲁晓夫接过随行人员给他递来的山海关可乐,他滋溜了一口后说道: "泰国现在也有卖这个啊。挺好,味道比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都好。

  随后赫鲁晓夫站起来拍了拍印度代表拉邦什的肩膀道:“不要急,中国人要走。你们就在战场上和他们再打一次嘛。”都不知道赫鲁晓夫是在煽风点火还是真的好言相劝。

  “你们打一波,万一赢了呢?对吧。当然了,你们也不要太大意,中国人的导弹已经瞄准了印度,如果你们真的想要来一波大的。他们说不定也要来一波大的。我和中国的一些官员较好,我认识钱(钱学森),也认识他们的总理、主席、总司令,还有他们的几个部长。

  “就有 部长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过。虽然中国现在有导弹,也有原子弹。但是没有真的两弹合并的实战过。如果中国人对你们的德里平原进行核封锁,我相信也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你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防核准备。

  “对了,苏联有一批不错的防核装备,可以用在坦克的改造和士兵的防护……”

  还没等赫鲁晓夫说完呢,拉帮什脚一软,直接跌坐回了座椅里。他颤颤巍巍的看着赫鲁晓夫,他声音颤抖:“那不行啊,如果原子弹落在印度,那我们……”

  “求求你了,赫鲁晓夫。帮我们一把吧!”

  中国人自己都没想到,居然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挥舞核大棒吓唬别人的国家。当然,这个挥舞核大棒的是一个 苏联人帮着挥舞的。

  但是核大棒的恐吓力还是很强大的。就在曾培洪回到下塌酒店的半小时后。赫鲁晓夫同志哼着苏联民歌敲响了他的房门。

  “曾,印度人决定连夜修改提案了,他们知道了你们的需求。相信很快会有成果。关于我们中苏之间的货币政策,我们是不是该聊聊了。”赫鲁晓夫砸吧着眼睛,一个老家伙了,居然还有那么一丝丝可怜的模样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印度导弹危机

  苏联那边对中国还是老话重提,希望中国提供货物作为卢布的锚碇物。

  苏联不是没有经济学家,只是从前不是那么在意,而且苏联执行计划经济之后,过度依赖行政命令去解决经济问题了。(当然还有 各种原因)

  这导致了苏联在经济学上的发展不够受重视(相比较军工类科研来说)。

  但是本时空的变数太多了。斯大林已经快要不行了,这位钢铁慈父已经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了。因为他不想破坏自己的形象,他现在都只能坐轮椅了。

  要知道,斯大林可是很注重自己形象的。比如说和毛主席合影,斯大林的个头是比毛主席矮小的。但是为了不让他显得矮小,所以斯大林和毛主席拍照的时候是向前走了半步(或一步半)的。

  通过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他才在个头上找补了回来。

  在各种宣传海报上也是如此。现在中苏关系亲密,有很多两国领导人亲切会晤的宣传画。基本上都是中苏领导人一般高。

  不过也因为斯大林现在身体每况愈下,所以斯大林也对早日解决卢布的大隐患越来越着急了。

  他的智囊团已经说了,卢布的问题很大。光靠行政命令是不行的。而他们之前学习美国搞黄金挂钩,其实问题也很大。

  苏联的体量越来越大,黄金的数量根本不够和卢布挂钩的。古典金融《国富论》里就提到过,一个国家的财富不是国库里的金银财宝,而是农田里的粮食,工厂里的产品。

  斯大林这个古典金融的实践者一定懂这个道理。

  卢布要布和实际生产的东西绑定在一起,那么才能保持稳定。而苏联的工业瘸了腿,现在中国异军突起,给了补齐苏联另一条腿的可能。

  斯大林很着急,他想要在自己生命离开前,尽可能的完成各种事情。

  赫鲁晓夫一直是关于中苏货币问题的谈判者。

  他本来就一直抗拒这事儿, 但是今天却能心情很好,是因为他从莫斯科得到消息,斯大林快不行了。快就半年,慢估计也就一年, 他大概就要去世了。

  只要斯大林一死, 这破事儿就不用自己做了。说服中国人用他们的货物帮着苏联稳定货币,这本来就吃力不讨好。苏联国内还有一些自大的话觉得苏联一声令下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求中国?

  这赫鲁晓夫受的是夹板气。关键是两边他都不能得罪。所以他这一肚子火在今天的印度代表身上找回来的很舒服。

  曾培洪听到赫鲁晓夫又谈起关于货币货物锚定的问题,他也是揉了揉太阳穴。

  最开始苏联人给的条件太差了。苏共中央有一种半强迫的方式向中国提出要求。还好中央看出了苏联在这上面的外强中干,所以强硬的盯着苏联的压力坚决不答应。

  这一来二去的,谈判都已经两年多了。苏联人也发现了,他们的强硬在中国这边没用。

  本时空中国因为没有过度依赖苏联,也就没有出现全盘苏化的现象,还是本土派占据主流。苏联想要强硬,在中国国内也缺少支持者。

  既然强硬不了,那就只能不断的讨价还价了。

  现在两边的讨价还价已经进入到有实质性意义的阶段了。主要是斯大林拖不起了,他想要在死前搞定这件事。因为他知道他的继任者莫洛托夫太死板,把这事交给莫洛托夫,莫洛托夫肯定是搞不定的。

  如果全权交给赫鲁晓夫,斯大林又怕赫鲁晓夫慷苏联之慨。钢铁同志是左右为难。

  所以只能是在自己把控范围内做了退让。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