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9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李锐来了这个代号为113的工厂。

  并且打开了该厂生产的第1代产品。在接通了电视信号之后。

  黑白色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个让李锐非常熟悉的画面。

  《俄罗斯方块》。

  或者在本时空之中要叫做北京方块了。

  “没有想到世界上第1款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游戏居然是诞生在中国了。“李 锐操纵着摇杆自言自语的看着电视上的画面,眼神中多少有些惊疑不定和激动,因为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美国佬的冷战之路将会变得越发艰难了。

第一百零一章 给李锐一点小震撼

  113工厂。这是一个还没有正式挂牌,也没有对外招工的厂子。

  目前全厂的员工都是从原本的军工厂调来的工人,或者是战争结束后安排的转业军人。

  厂子规模有一千一百多人。

  这个没有正式挂牌的厂子属于军工重地,和其他军工厂一样 都实行的是军 管制度。

  这也确实不能让普通老百姓进来上班,一般的老百姓可受不了军管制度的管束。

  之所以这么严格,也是因为113工厂生产的东西特殊。

  从李锐带着网咖回到本时空之后的第三个月开始,国家就开始研究电脑科技。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

  李锐的网咖毕竟是依靠后世科技建设的。目前能有的超级算力也是建立在李锐可以从后世网购而来。

  万一某一天李锐的网购不行了呢?

  甚至于某一天,李锐和他的网咖就像是突然出现一样,直接突然消失了呢?

  所以现在既然有机会了,那么中国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家。

  李锐对此也是非常配合。并且对新中国建设时期全盘学习苏联,甚至准备搞电子管计算机的计划进行了修改。

  保留一点电子管计算机确实有必要。万一冷战变热战变核战,那么电子管计算机确实更保险。这是战备物资,就算是元时空后世的七十年后,中国还有一部分电子管厂 没有因为落后而被淘汰。

  它们除了生产音乐发烧友和无线电发烧友用的电子管之外,国家也会定期采购一批电子管作为储备。

  但也就是如此了,真的把电子管当成计算机发展技术是不行的。

  因为这条路算力不够啊。

  所以还是集成电路吧。虽然集成电路在核战时期确实脆弱,一发EMP就能让绝大多数集成电路的电器报销。

  但是这玩意儿算力长的快啊,技术也有现成的大道可以抄啊。

  而且早期集成电路其实是可以当成一种劳动密 集型产业来做的。

  比如将小霸王的主控芯片线路用贴片晶体管的方式来手工制造。这主控芯片的大小会从原本的一个手指的大小,扩大成为一个电脑主板(约一个11寸笔记本大小),并且效率只有原芯片的四分之一的效率。

  听起来好像是是一种很蠢的做法。 但是在集成电路的技术和生产设备的能力没上去之前,这种充满了电子朋克味道的制作技术,却是现在中国的最优解。

  中国卖去苏联的一众火控计算机,里面塞的就是这样制作的芯片(板) 。而且还是阉割版,算力只有小霸王那个主控芯片的八分之一 。

  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却是已经够用了。反正苏联人是如获至宝。

  并且一直说想要和中国人展开计算机领域的合作研究之类的。

  其实他们撅起屁股想拉什么屎,李锐等人早就知道了。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慢慢研究。

  不过这些年113厂依靠外贸内销,已经是茁壮成长了。厂长现任领导人夏培肃女士和华罗庚也是好友。

  厂子里的生产设备这些年一直在升级, 除了曙光厂支持的设备之外,还有一些本时空自研的设备。

  夏培肃也在计划,113厂 还是要尽可能地从本时空之中解决生产设备的问题

  目前第三个三年计划的头已经起来了。破晓基地里,专家小组制定了一个横跨几千公里,遍布全中国,涉及大小企业上千家的工业计划。

  依靠网咖的算力,他们可以比元时空更从容的做这些计划了。

  而113长的生产设备自产问题,也将是下一个三年计划的重中之重。

  不过即便是设备没有办法完全自产,但是现在113厂已经开始有了更多的余力,开始升级换代产品了。

  毕竟这些年破晓基地和曙光厂也是在扩大,连带着这些连携厂子也跟着升级扩大。

  夏培肃和华罗庚更是在不断优化厂子里的产品。某说华罗庚一个数学家为什么要参与这个。恰恰是因为华罗庚是个数学家,所以他才更需要参与这个。

  因为需要他来优化指令集,和夏培肃一起研究如何更高效的调用算力。

  即便是有元时空后世的路径可以抄,但是因为生产工艺并不完全一样,很多东西也没办法完全抄袭的。

  这俩大能带着自己的学生们一边搞研究一边搞生产, 当真是产学研一条龙的结合了。

  而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了。他们真的拿出了他们自己研发的东西,不是单纯的照抄后世的东西。

  李锐来的时候,他看到了夏培肃和华罗庚两人正坐在沙发上热烈的讨论着一些问题。

  等李锐来的时候,他们两人笑吟吟的站起来。

  “老华,要我说啊,我们刚刚讨论的问题还是让李主任来定夺吧。”夏 培肃笑吟吟的说道。

  华罗庚摸了摸脑袋,摇摇头道:“我这和数学打交道还行,别的却是不太行。确实是让李主任来弄比较好。”

  “什么事情啊。不是说通知我,有什么很厉害的东西给我看的吗?怎么又变成让我解决问题了?“李锐道:“你们两个卖什么关子呢?”

  华罗庚和夏培肃对视一眼,然后互相笑了笑。

  随后夏培肃道:“主任,来,这边请。”

  在夏培肃女士的带领下,李锐来到113厂的一个房间。

  房间内就摆着一个黑白电视机,还有一个用盒子罩着的东西。这盒子还挺大,看着长有五十五厘米,宽有三十厘米,高有七十五厘米。

  就在李锐还在疑惑这玩意) l是什么的时候。

  夏培肃也没有卖关子,她直接把盒子打开,露出的东西把李锐吓一跳。

  “这?!电脑?!”李锐确实下了一跳,这玩意儿看着简直就是一个全塔式电脑机箱的样式。看起来和网咖里高配的电脑几乎一模一样。

  “这和李主任你认知中的电脑差别还是很大的。“夏培肃笑着链接上这个看似[电脑] 的电源和开关,还有链接电视的视频线。

  值得一说的是,目前全球只有中国生产的电视机有配置外接视频信号接入线。因为在预研的时候就做好了以后要接入录像放映机的技术。

  而这一项技术显然不仅仅能用于接入录像机,现在这台[电脑] 不就可以用了?

  电视黑屏了一会儿,然后在[电脑]完全启动之后,电视的黑屏上出现了一行汉字:

  中星系统启动。

  1:打开记事本。

  2:打开计算器。

  3:打开外接应用体。

  李锐微微的捂住了嘴。他不可置信的看向夏培肃和华罗庚: "等等,这就是你们说的惊喜?!这是个人电脑?!!!!”

  李锐的双眼放大,语气中有着一种难以相信的味道。

  夏培肃笑了笑,脸上都是自豪,但同时她也实事求是的说道:“如果按照李主任你的标准来说,这个很难算是一个人电脑。因为这东西的算力只能达到你给我们看的小霸王学习机的一半。但是它的体

  积和重量你看到了。“夏培肃苦笑一下。

  李锐打量了一下这个[个人电脑],嗯,一个大嘎达。小霸王学习机记忆中只是和一个全键盘一样大。

  而且小霸王学习机很轻,自己记忆中还是小学生的自己都能抱着它去同学家中愉快玩耍一下午后再带回来。而这个大嘎达别说小学生了,就是自己这个大老爷们也绝对不想抱着它出门。

  因为夏培肃说了,这玩意儿全机重量超过十八公斤。纯纯的大铁货。

  “虽然便携和性能确实好像不如那个小霸王,但是它却是可以做到很多现在纸带打孔计算机做不到的东西了。”夏培肃说道这里还是很自豪的,她特别指了指华罗庚道:“特别是我们的华罗庚同志,他

  带着自己的科研小组,帮我们研发了第一套中星操作系统。虽然这操作系统非常简陋。

  李锐试了试,确实简陋。没有开机画面,也没有视窗系统。只是开机后直接进入到选择界面。

  整个系统只有两个自带的软件,一个是记事本,一个是计算器。

  而且纯黑色的背景界面配合白色的宋体字,可以说没有一点设计感。但是这年头要什么设计感?能用,而且大概率还是世界第一啊!

  夏培肃拿来外接的键盘,李锐进入记事本系统,这个系统给他个小小的惊喜。

  如此简陋的硬件和软件,内置的记事本居然支持自创文件夹和另保存。

  “老华同志为了这个功能,头发都熬掉了不少。”夏培肃和华罗庚很熟了,她看到李锐的震惊之后,忍不住打趣道:“主任到时候要给我们的华总师请功啊。”

  何止是要请功啊。李锐打开记事本之后,尝试打字。

  他居然发现居然内置了两款打字方式。

  五笔和拼音!

  “这也是你们小组做的?“李锐不可置信。

  华罗庚点头道:“是我们小组一个叫做李师的年轻人做的。他的妻子王春华是内置计算器的主要设计者和制作者。

  即便是有后世的技术资料做支撑,李锐也是啧啧称奇。

  不要以为搞一个输入法是很简单的事情。这种事情要做的工序比想象的要多的多。而且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设备 里做两套输入法。

  堪称是螺蛳壳里起道场一般。

  “内部可以存储的大小有多少?“李锐好奇的问道。

  夏培肃道:“只有512KB。不过可以外接储存,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就考就虑了。

  “你们做硬盘了?!”李锐震惊。

  不过还好,夏培肃并没真的拿出机械硬盘这种玩意儿来震碎李锐的三观。

  而是一个差不多有录像带一半大小的玩意儿,看起来就像是李锐小时候玩过的FC卡带的放大版的玩意儿。

  “用这个,这不能算硬盘。可以做到最大512KB的储存。”夏培肃说道这里既是有些自豪,又有些不满足。

  她是看过基地里那些高级电脑的。512KB还没一 一张照片 的内存大。

  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超级先进的玩意儿了。要知道美国现在也在用纸带计算机。512kb的内存 ,用纸带的话,纸带能堆满大半个房间。

  李锐已经被夏培肃等人搞得震惊到无语了。

第一百零二章 大事

  元时空之中这个中国计算机之母,在本时空之中得到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她和华罗庚双剑合璧之下,将自己原本因为技术力、生产力不够的创意和想法开始一转化为现实。

  而这些外接的应用卡可不仅仅是只有储存能力,这些年,113厂 的技术员不是吃素的。

  还有华罗庚技术小组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联合起来搞了很多骚操作了。

  “这是外接的软件,这是用来绘图的。虽然是像素点的绘图,而且没有颜色但是还挺好用的。毕竟现在全世界也没多少彩色电视和显示器。”

  “这个软件是一个功能更强的计算器。比自带的更好用。”

  “这是用来专门熟悉电脑键盘操作的一个软件,叫做《打鸭子》。屏幕上会有鸭子飞过,鸭子身上有号牌。对应号牌的标志,按下键盘上的按键就可以开枪打下鸭子了。”

  “还这……

  当这些东西被夏培肃和华罗庚如献宝一样一样的给李锐拿 出来的时候,李锐已经从震惊到震撼,到最后麻木了。这个电脑没有鼠标,只有键盘,但是已经够给人震撼了。

  真不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技术不够,创意不够。主要还是生产力受限啊。

  尤其是夏培肃说道:“主任我们现在抢占了先机,华罗庚和他的小组搞出了第一代的中文操作系统。 虽然说还比较简陋,但是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了。”

  “如果我们要将计算机产业的规则制定下来。并且要加速集成电路的技术推进。我们的基础比美国的同行还是有差距的。他们在集成电路上的技术积累比我们更好。而且厂子也更好。”

  夏培肃严肃的说道:“我们即便是推出这第一代中星电脑,但是按照我们这些同行们的计算,只要我们的产品推出市面,那么以美国的实力,五年内他们依靠逆向工程就可以生产我们这第一代中星电脑。

  华罗庚补充道:“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快速形成或者是出现代差产品的话,那么很快我们的优势是会被抹平的。美国的基础技术极为强大。五年内模仿成功,七年内追平,十年反超。这都是有可能的。”

  这两人不是危言耸听,李锐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到来就小看本时空之中的美国技术。

  毕竟世界第一强大的工业国,即便是中国在某些产业方面产生了不对等的优势,但是这依旧不能掩盖美国的强大。

  尤其是自己之前才刚刚和美国达成了配货协议。中美之间的贸易开了一个口子。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既合作又对抗。有的时候合作多一点, 有的时候对抗多一点。但以如今这世道来说,还是对抗更多一点。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