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真好啊,但是真可惜啊。"孙家栋看见卫星装入火箭前的一刻,他忍不住叹息了一句。
黄志明远远的看着卫星进入火箭,他道: "可惜什么?”
“可惜这是苏联的人造卫星。我们都知道人造卫星意味着什么,远距离信号传输不在受限于实体线材了。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变啊!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也能发射这样的人造卫星。”
黄志明听到孙家栋的话,他飒然一笑: "现在技术组里都有咱们中国小组,你觉得要多久呢?”
听到黄志明的话,孙家栋一愣, 随后哈后哈大笑: "是啊!是啊!如此想来,却是好像不用很久呢。只要我们国家的工业技术打牢固一点后,我们也可以搞这个。等我们毕业后回国参加工作,说不定
就是干这个呢!
两个年轻人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对自己的明天也充满了期待。
而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也收到了斯大林的邀请。
像这样的正式外交拜访前期需要准备的事情其实挺多的。但是这一次斯大林是用了 发射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作为邀请函, 请毛主席去观礼。
卫星发射定在了二月十五日,那天气象条件极佳。
主席在考虑之后同意了斯大林同志的邀请。并且和中央内部开了会议后就开始安排自己启程的事项。
实际上主席要去苏联,中央内部有一些人还是有一点芥蒂的。
因为主席第一次前往 苏联进行国事访问,那还是在建国后的第一年。
那次去苏联,可以说并不愉快。
苏联当时对新中国的政治态度暖昧不清,甚至想要让中国承认民国时期的一些条约。
还是主席据理力争,驳回了苏联一些高层的愚蠢想法。
当时主席在苏联说是访问,其实苏联颇有些施压的味道在里面。也就是主席不卑不亢,最后和斯大林达成了平等协议。
这一次主席再去, 会不会苏联又来一次?
面对这样的疑问,主席却是哈哈一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咯,这一次啊,我相信斯大林同志会用最热情的方式款待我的。你们不用担心,这次我是去吃大户的!”
第九十二章 战略嘱托
主席的专机飞走了,目标莫斯科。这一次是斯大林同志邀请主席去见证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也是人类第一颗人造 卫星升空的壮举。
这是注定载入人类史册的一项壮举。在元时空之中,苏联是在1957年发射了第一个人造火箭完成了人造卫星升空的壮举。
本时空之中,他们和中国的钱小组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算是提前了一年完成这一行动。
这个看似提前的不多,但是之后两国还有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合作就是关于载人航天计划。
李锐原本带着网咖回来这个时空之后,发现自己可以带来技术,还能网购后世的很多产品之后,他也雄心勃勃的想过能不能把第一个送人 上太空的荣誉抢下来。
之前网咖里的技术员们也挺雄心壮志的。后来是钱学森来了,他在考察了网咖的技术储备和产能,在考察了中国的工业产能之后直接打掉了李锐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我们国家的底子太弱了。搞火箭也好,搞核弹也好,都已经是举国之力在搞了。我们根本没有一丝一 亳 多余的产能来完成载人航天的壮举。莫说载人航天了,就算是第一颗人造卫星 送上太空轨道都很难。
钱学森之所以在元时空之中有那么大的名声,可不仅仅是因为他科研技术出色。最重要的是他有战略思维,也有战略头脑。
他不当科学家,去从政的话也会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优秀的科学家难得,优秀的也政治家难得,二者合一 那是难 上加难。
钱学森是搞得懂政治、生产力、 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大牛。所以国家战略科学发展,他的很多话就代表着最终的判断与决定。
所以钱学森给李锐的雄心壮志泼了一盆冷水:让他不要去异想天开了。
载人航天这历史第一 虽然很诱人,但不是中国能做的。苏联得到就得到吧,我们和苏联合作一下。 加快苏联这方面的速度,同时从里面获取一定的好处来反哺自身的航天工业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就像是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定好发射时间之后,中国的第一颗人造 卫星和航天火箭项目也在中国立项了。
元时空之中,东方红一号卫星是在1970年发射的,本时空之中显然不需要那么久。钱学森和他的同志们规划的时间线是1959年完成模拟发射(网咖电脑) ,1960年完成实际发射。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实际发射是最好的。但是不能因为政治任务而硬赶。
至于载人航天,这到不是第一位的。在中国工业基础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取得巨大进步之后才会考虑。
毕竟苏联和美国争这个,让他们去争就好了。我们只要积累技术,韬光养晦积攒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毛主席自然也是知道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项目的。
中国的人造卫星还有四年才有可能出现,现在还是看看苏联的卫星吧。
当主席的专机在莫斯科降落的时候,苏联确实摆出了最高规格的接待标准。
机场上,苏联的仪仗队昂首挺胸在寒风中抬起下巴举起钢枪迎接着来自中国的毛主席的检阅。
红军战士们的精气神很不错,主席感觉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更好。 明明那个时候苏联才刚打完二战不久,部队里还有不少百战老兵。
毛主席心中暗自思量:听闻斯大林前些年铲除了以朱可夫为首的部队内的大军头,对红军内部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大清洗,将波拿巴主义份子扫了一遍。如今看来确实有所成效。
作为有李锐剧透的毛主席,他可是看过《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这纪录片的。
苏联的灭亡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内因。内因之中军队不稳是重中之重。军头主义太严重了,视红军为私产的将军们无法无天。看完纪录片的主席对解放军内部也是有所担忧的。
所以自从李锐出现以来,主席对军队的把控一直很严格。尤其是对士兵委员会的存在,他更是坚持不动摇。军官不允许加入士兵委员会,要让士兵委员会对指挥人员军队干部有切实的监督作用。
主席甚至还削了一些人手中的权力,气的某些人直骂娘。当真是打了半辈子仗了,享受享受都不行了。
这些事情让人不舒服,但是该做还是要做。
看来斯大林也是下了决心了,听说他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决定在自己离开前带着其他一些人一起离开了。
现在苏联中央的二把手莫洛托夫在机场迎接了主席,在检阅三军仪仗队之后,主席上车直接前往了克里姆林宫。
在那里,斯大林早已等候多时了。
不过当主席时隔五年多将近六年后再次见到斯大林的时候,他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斯大林同志,你怎消瘦如此?! "主席快步上前和斯大林双手握在一起,主席的眼神中有着一丝震惊。
这两年,斯大林至少瘦了二十斤,从前那个看起来高大强壮的男人变得没有那么雄壮了。但是他似乎变得更加凝练了,就像是一块百炼钢去除了最后的杂质,现在只余下纯粹的精钢。
在翻译官的翻译下,斯大林脸上挤出一丝微笑,他说道:“不说我了,倒是你,看上去健壮了不少。你的来信我看了,听说你戒掉了香烟?你说你加强了身体锻炼,每天都抽空一个小时做体操或者游
泳。看起来你的身体比几年前还要健康了。“斯大林笑着拍了拍主席小臂。
虽然斯大林面露笑容,但是主席能看出他神色之间的疲态。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那个之前如同熊一样的苏联领袖,就给人一种有些虚弱的苍老感。
不过老熊也是可以杀人的。谁要是敢轻视于他,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毛主席收起了感慨,斯大林要会见自己,他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在一番寒暄后,两人进入到私密会谈环节。
只有极少数人在场,并且在场者都是心腹的情况下,斯大林直接以石破天惊的方式开场道:“莫洛托夫同志,我离开之后他就将是苏联的下一代核心领袖。我希望毛同志在国际形式上全力支持莫洛托
夫同志。
“我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在这里我向毛同志交一个底, 苏联向东势力将全面收缩。并且以后大概率不会在向东面给出更多的支持。在东面,你们需要自己支撑起来现在的革命形势。”
“苏联的力量将要全面回归本土,以及应对西面的攻势。莫洛托夫同志将秉持这一意志。”
伴随着斯大林的话,莫洛托夫站起来点头示意,他一定遵守斯大林同志的战略构想。
苏联向东方向的战略态势全面收缩。因为斯大林了解莫洛托夫,这位仁兄并不是一个有急智的人。相反,他有些循规蹈矩。
苏联向东自然可以通过朝鲜和日本继续施加自己在东边的影响力,除此之外还有越南等地也是可以施加影响的。
就像是中国派兵驻扎日本一样,苏联党内高层开会,有人提议道苏联也派兵去日本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但是却被斯大林压下了。
之前毛主席还不知道是为何,现在却是了解了。原来斯大林自己的战略构想是开始收缩力量。苏联收缩力量了,一起收缩的还有援助。
斯大林明言了,苏联是不会和美国一样对日本进行援助的。对朝鲜的援助也不会和在贸然追加,当然贸易和互通有无还是继续的。
这对中国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
东方交给你们折腾,但是你们能不能折腾下来?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
莫洛托夫想要玩好两面战略很难。这位仁兄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没有反驳斯大林的话。
能够顾好苏联本土和向西战略就很不错了。苏联要整个欧洲和大部分中西亚,东亚和部分中亚则留给中国处理。
条件是毛主席要拥护这一战略。要拥护莫洛托夫,在国际上提供有力的政治支援。
这件事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对此,毛主席自然没有有太多意义。只是需要和斯大林同志商讨更多的细节。
而真正有争议的地方是关于国际共运的问题。题经历过一次病重, 并且感受到了生命到了晚期。斯大林有些想要求稳了。
他想要收缩全球共运的力量,优先苏联本土发展。
但是主席却劝他:“如果没有国际共运让美国在内的一众资本主义国家害怕后院起火,苏联也好,中国也罢。怎么能有安全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发展呢?国际共运要搞,还要大搞啊!
对此,斯大林和毛主席商讨到了半夜。两人熬夜开会,这一次斯大林没有管医生的叮嘱了。
他需要在自己离开前将苏联的大方向制定下来。
莫洛托夫别的不行,但是按照大方向执行命令还是可以的。
毛主席也希望苏联政权平稳过渡,更希望国际共运的火焰不要熄灭。苏联不能轻易倒下,它倒下了,它修了,下一个就轮到我们了。
第九十三章 流言与时间
毛主席和斯大林的会面谈了很久。一个晚上没有谈完,而是足足谈了三天。
这期间,苏联中央一些人人被叫去参与会议。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参与自己所负责的那一块。只有莫洛托夫从头陪到了尾。
这也在苏联内部再次确定了,斯大林走后的接班人就是莫洛托夫了。
斯大林其实是个有远见的战略家,他清楚的知道苏联的短板在哪里。但是元时空之中他死亡的太突然了。
元时空之中,他的身体一直都很强健。虽然七十岁了,但是身体强壮且既有精力。很多五十岁的人都赶不上他。这让他有一种错觉:我还有很多时间。
于是很多事情他都没有着手去做,尤其是后斯大林时代是他根本就没有考虑的。
这也导致了他没有做任何的安排,后续的混乱可以遇见。也导致了苏联后续领导人的权力交接都是一团糟。
趁着这个时间,斯大林也定下了一个退休制度和领导的换届制度。领导不能是终身制的。
普通官员六十岁退休,部级高官最高退休年限限定在七十岁。中央高官限定在七十五岁(除非还有任期,如七十三岁选为一任五年的领导,那么顺延到七十八岁退休)。
就像是莫洛托夫现在是六十六岁,如果他现在掌权,两届刚好是七十六岁退休。
这些东西都是斯大林这些年一直准 备的,不过刚好是今年一起搞出来而已。
他对于毛主席这次的招待也可谓是尽心竭力了。比毛主席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好太多 了。
在两人开完了三天的会,商讨完众多细节之后,斯大林举行了盛大的国宴来宴请毛主席。
宴会.上不仅仅有苏联的各种特色菜,还有很多中国菜。
这些当然不是苏联厨师烧的,而是请了中国商城里面的厨师做的。
现如今的中国商场在莫斯科已经占据了相当的份额。相比较于苏联商店的老三样,中国商场因为从头到尾都是用了李锐教的那一套东西在搞培训。商场的领导层也年轻,很有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
再加上有海量的中国轻工业商品作为支撑。
现在真的是对苏联传统商场形成了降维打击,也起到了鲇鱼效应。刺激的苏联商场也开始求新求变,不然大周末的一个顾客都没有,大家都是要挨挂落的。
在中国商场,除了轻工业品之外,最受欢迎的就是商场内有一层专门的美食广场。
也就是后世各大购物商场常见的美食城、小吃街的那种配置。
商场最中央的位置配置座椅板凳,四周则是一溜的小店。 几十家小店提供几十种不同类型的食物。
从粥粉面饭,到肉夹馍、麻辣锅、东北菜、卤肉卷等等不一而足。
现在这个美食广场成为了中国商场最重要的引流手段之一。除了正是饮宴之外,很多家庭的晚饭和情侣的约会(不是第一 次约会 ,也不是纪念日约会)都会选择在这里吃饭。
苏联食堂的味道太单调了,中国商场里的食物种类丰富,口味选择多。虽然不一定每一道菜都吃得惯,但是每个人总能找到一些自己爱吃的东西。就像是炸油条蘸白糖,这玩意儿苏联人爱吃的很,
把这玩意儿称呼为油炸面包。很多人把这东西买一堆打包回家。第二天丢烤箱热一下变得更脆了之后配着牛奶吃。
还有肉夹馍什么的。
当然,美食城里也开始做炸鸡汉堡这些玩意儿了。这玩意儿又没难度,国内开始做沙拉酱和番茄酱的调味品了,主攻的就是欧洲市场。
不用等什么麦当劳来苏联了。现在苏联人已经吃上了炸鸡汉堡薯条配可乐了。
主席在和斯大林聊完了这些政治问题之后,就是见这些在苏联工作的中国员工。还专门去中国商场逛了一圈,花了半天时间。
这次毛主席来苏联,苏联方面给的报道也是相当的多。头版头条什么的都是稀松平常。
晚间新闻也是占据最好最多的时段,包括斯大林带着毛主席参观苏联这几年兴建的工厂和一些研究部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