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还有程工自己那不加掩饰的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无限期望。
“我们要生产乙烯,更多的生产!完成工业上的需求,完成老百姓日常的需求!”
“多少年了,中国以服饰、以颜色划分阶级都多少年了?我们这代人要在这里终结掉这反动封建的习俗。不仅仅是中国人人有衣穿,更是要穿好,穿漂亮!姑娘的衣衫要漂亮,小伙子的衣衫要精神!”
程工抚摸着一根根丝、一块块布:“诸位等着看吧,时代的洪流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革命。我不会打仗,连打架都不会。但是我有我的革命任务,就在这,就在这化工厂和纺织厂之间的乙烯材料和丝线布匹之间。”
“我们这个民族,冷了上千年了。新中国成立,当如春蚕破茧。今日我辈只有奋力向前!”
功德林的学员们看着程工,看着车间里生产出来又被拉走的布匹,他们默然无语。
【华夏江湖,春风雨露。杂粮五谷,布衣华服。且看我春蚕破茧歌,且看我霓裳云雨舞。一根丝,一块布,一个筚路蓝缕的民族】——《布衣中国》
第三百四十四章 如何拯救未来
功德林的学员们在天津的纺织厂里见到了源源不断的纤维被制作成布匹,再去到了天津的几个服装厂里见到了这些布匹被制作成一件件的成衣。
或直接印染成不同颜色的布料直接流通到各百货商店里。
这些还真不是新中国政府专门给他们看的形象工程。因为政府有能力让这么多天津老百姓穿上体面的衣裳?
这个年代什么叫做体面的衣裳?干净整洁没有补丁,这就是体面的衣裳了。
而就这样的衣裳也是从前老百姓求而不得的东西。
功德林的学员们并不都是【何不食肉糜】的主儿。
王耀武办过饼干厂,黄维是江西农村出身后又回老家当过一段时间的教书先生,一边种田一边教书。
就算沈醉这种封建地主大少爷出身的学员,在功德林里也积极参加劳动改造。他在功德林的种植园里悉心照料着一株葡萄树(藤),看着葡葡萄藤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从去岁秋冬,至今夏大暑。沈醉第一次那么用心的照顾一个东西,所长王光英也对他说道:这株葡萄是你救活的,结了果子就算你的,你自己分配吧。
沈醉当时逢人就说今岁葡萄大熟,请大家伙一起吃葡萄。他亲手培育葡萄,看着葡萄一点点成熟长大,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可是就在葡萄成熟的前夕,一场狂风暴雨摧毁了他一年劳作的所有成果。
葡萄没了,葡萄藤倒了,辛苦劳作一年即将到手的成果被老天毁掉了。
沈醉当时气的几欲发狂。站在花园里沈醉指天骂地,骂老天爷的不公平。
恨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怎么就这样被毁掉了。他有满腔的怨愤,那是他第一次体验到当自己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最后却颗粒无收的结果。
作为封建地主大少爷的他,作为民国时期特务头子的他,沈醉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感觉。
等到他冷静下来后猛然一惊,自己不过是一株葡萄被天气毁坏,自己就能愤恨成这样。那自己家里曾经是地主自己的父亲曾经对佃户巧取豪夺,掠走那些佃户辛苦劳作的粮食,他们该有多愤恨啊?
自己愤恨的是虚无的老天爷,是该死的天气。而他们怨恨的可是自己!自己所处的地主阶级啊!
那时候沈醉才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所处阶级的可恨可恶之处,而和他一样在功德林里通过劳动改造,开始慢慢认知这个世界的人很多。
很多人才真的明白了一件干净的衣裳对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人活于世,除了吃饱活下去之外所有人都想要活得像个人样。
什么是【人样】?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在所有的定义中【至少有一套像样的衣服】几平是硬性标准。
功德林的学员们走在天津的街头,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服装。他们走在天津海河的边上,天津市区内的海河段在建国后进行了大量的修整。
在海河边上还有一个海河公园,这里是现在很多天津市民休息的时候会来玩耍的地方。因为公园修建的挺不错的,不光有花花草草,还有很多给孩子玩的游乐设备。
滑滑梯、跷跷板、秋千。还有给大人的设备,比如说用水泥修萱的乒乓球台等。还有一个颇大的广场,可以在这里放风筝。
今天还是国庆假期,海河公园满是。
王耀武看着儿童游戏区里,几十个小朋友在那嬉闹玩耍。几个滑滑梯排成了长队。
一个个孩子从上面滑下来发出咯咯笑声,到地之后又连忙站起来,蹬蹬的跑回滑滑梯的队末继续排队。
“这些孩子看着真结实啊!小脸红扑扑的。”王耀武突然感叹感道
王耀武的年纪不小了,他的孙辈都差不多是这些孩子的大小了。
“是啊,真的是难得啊。”一向对新中国不服气的黄维也忍不住赞同道,“我在江西农村的时候见过很多孩子在其他城市也见过不少,健康壮实的少,面黄肌瘦的多。”
叶立三插嘴道:“我看报纸解放前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夭折率接近五成。这还没算没统计,或者瞒报的情况。现在一岁以下的全国婴幼儿夭折率已经降到了百分之六了,北京、天津这样卫生条件医疗条件较好的城市里,夭折率已经降低到了百分之三点八了。”
这是一个令人感慨的数字,从当年梁启超写下【少年强,则国强】这才过去多少年啊?
解放前多少孩子没能活到少年就离开这个世界了啊。
在一旁的溥仪都忍不住道:“解放前的中华民国伪政权太反动了!伪满洲国婴幼儿夭折率都没这么高!”
这话说的,在一旁的蒋纬国仿佛受到了天大的侮辱。
“你个日本人的傀儡怎么有资格说这话?!”
“我是傀儡怎么的?我正儿八经是个坏的,不像你爹。当婊子还要立牌坊。还非法抗日呢?我呸!”溥仪吐了口口水。
我之前在功德林和抚顺学习,以为我清王朝已经是封建时代最烂的王朝了。但是和你们蒋家王朝一比,我都觉得我要是掌权,当属仁君。”
蒋纬国气疯了,别人侮辱他们也就算了。溥仪算个什么东西?他都能骂蒋家?他配?!
“怎么?不服气?我还准备好好学习后写一篇文章,写一写民国落后于清朝的地方。以后就发出去,最好给你老爹看看。”溥仪来功德林之后,参与劳动学习。最后还真从民国的反动统治上找到了优越感。
溥仪和蒋纬国的吵架在大家看来就是狗咬狗一嘴毛,乌鸦站在黑猪上嘲笑黑猪黑。
不过蒋纬国并不敢对溥仪拳脚相向,毕竟上次群殴事件历历在目。溥仪虽然看着瘦,但是谁知道其他人会不会下黑手呢?
再说了,管教他们还在一边呢。
王英光开口打断了这两人的争吵他说道:“要说婴儿的夭折率,这就有的聊了。”
“你们知道解放前为什么那么多婴幼儿夭折吗?不仅仅是三岁以下,很多到了十二三岁的孩子也会突然就死了。”
有人开口道:“打仗?”
王英光摇摇头:“不打仗的时候,死亡率也没下去啊。”
“饿的吧。”黄维说完话抿着嘴,脸色不是很好看。
“对!我们的黄维学员说的很对啊!”王英光肯定了这个说法:“其实这么高的夭折率,主要因为很多孩子患有贫血。因为贫血引发了各种疾病,最后死亡。”
“而引发他们贫血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营养不良,说简单点就是吃不饱。”王英光如此说道。
“我们都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但是我们的未来如果都在挨饿,都在大片大片的死去,我们的国家谈何未来?我们的未来正在消亡啊!”
“走吧,带你们去看看拯救我们这个国家未来的方式吧。”
王英光招呼着众人重新登上大巴车。
当大巴车停在河北某个农村时,有人抽了抽鼻子,然后开口说道:“怎么空气里有淡淡的牛粪味?我闻错了?”
“没,你没闻错。诺,看见了吗。那个远远的牌子,那个是什么养殖场来着?养牛吃肉的?”
“不准确,是养牛喝奶的。”王英光纠正道。
第三百四十五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
“老陈,你在天津这么多年了。天津这周边有养殖奶牛的场子吗?”功德林的学员们在王英光的带领下朝着那个养殖场走去,有人边走边问陈长捷。
作为当年在天津也待了很久,但是最后没能守住天津的功德林学员,陈长捷对天津可太熟悉了。
他当即回答道:“有,但是不多。我记忆里天津养肉牛的场子多一点,天津这边吃牛肉的回教民不少。我们汉人有钱的也喜欢吃牛肉。天津卫是水陆码头,三教九流不少,穷人多,富人也多,当时天津乱哄哄的。但是养殖肉牛的不少,归拢归拢全天津加上周边能供应过来的肉牛,几千头怕是有的。”
陈长捷是把当时天津大大小小,乃至于一些农户自己零散养的两三只牛都算进去了。他往多了算,其实把耕田的牛都算进去了。
但是说到奶牛,他就摇摇头:“但是你们说养奶牛嘛,还真没怎么听说。养殖的太少了,当时天津的富人热衷于直接买美国进口的奶粉。”
陈长捷说到这里的时候,学员里的杜聿明开口道:“你没买吧?还记不记的之前给我们看的记录片《揭秘》。里面美国食品加工安全真可怕,我现在想到我当初吃了那么多美国肉罐头,我的胃还直恶心。说不定我这身体坏的,就有美国肉罐头的一份功劳。”
陈长捷道:“你这一说,我也觉得肚子隐隐的疼痛。可能是当年美国奶粉喝的。”
杜聿明刚刚说的话,突然把大家已经忘记的记忆再次勾起来了。那是在看当年李锐搞出来的《揭秘》时的不好记忆。
其中关于美国调香师和食品造假的记忆尤为深刻。毕竟他们吃的美国食品不少,当年觉得是高科技,现在看来真的是太科技了,科技里不含任何纯天然的玩意儿。
奶粉这玩意儿,也不知道美国人加了啥。反正之前看记录片,美国人往牛奶里面加增白剂粘稠剂什么的,大家就觉得很恶心了。
现在想起这玩意儿,大家还是觉得很恶心。
“不过我记得咱们中国好像没啥好奶牛不是?”王耀武当年办饼干厂,其中有生产奶味饼干,他对这个还有点印象。当时奶味饼干的奶粉要进口,因为当时国内不光做不了奶粉,就连好奶牛都没什么。生产牛奶很少。
“是的,确实如此。中国确实没有什么好奶牛。”天津双塘奶牛养殖场的厂长出来接待众人,同时也刚好回了王耀武的话。
“中国喝牛奶的历史很短。或者说除了新疆蒙古等有大量畜牧的地区之外,其他地区几乎不怎么喝奶。”
“天津北京两地老年间还有人用驴奶喂养过孩子。只能说是真的没法子,要是有奶粉就好了。”
厂长和王英光握手,随即向诸位介绍道:“刚刚这位老先生说的不错,我们从前没什么好的奶牛。因为我们没有专门的培育,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诸位请和我来吧。”
在厂长的带领下众人进入养殖场。和想象中养殖场脏乱差的环境不同,双塘养殖场内很干净,走路的地方都是硬化地面。
养殖区内也没有出现粪便肆意排放的情况,而是将整个场所都规划的整整齐齐。
俨然一副现代化工厂的模样,而不是想象中的养殖厂的模样。
也许是看出了功德林学员们的疑惑,厂长当即开口道:“天津双塘养殖厂的建造和管理经验,我们都是跟着三边牧场学的。”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阳早和寒春夫妇在三边牧场开了个好头。把现代化养殖的概念引入我们国家了。我们双塘养殖厂就是按照他们的要求建设的。”
功德林的一众学员们打量着养殖场,确实是建设的很好。
“这是什么啊?”王耀武突然指着一台大型机器问道,“这看着不像养殖场用的东西啊?”
那是一组大型的如转盘一样的装置,上面还有许多管道相连。
莫名的,大家想到了前不久才看到的化工厂,这些看上去怎么像是化工厂里的东西呢?这个出现在养殖场感觉好奇怪啊,难道这厂里产的牛奶也都是科技?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厂长哈哈一笑:“一开始我最早见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也是和你们一样疑惑。这是寒春、阳早夫妇研究的自动取奶机。”
“你们还别说,这对夫妇当真是绝顶大才。来各位我给大家看看我们厂里的宝贝。”
在厂长的带领下,大家看见了养殖场悠闲吃着草料的黑白花奶牛。
这种牛在中国很少见啊。这群功德林学员都是有见识的,他们不少人在外国奶粉袋子上见过这种黑白花奶牛。
那些外国奶粉袋经常用这种黑白花奶牛当宣传图。所以喝过奶粉的人大多直接将黑白花牛直接代指奶牛。
这种牛在中国很少见,虽然说在19世纪末期就引入中国了。但是一直没有做好本土化的养殖和育种。所以量极少。
这种原产荷兰的荷斯坦奶牛(黑白花牛)是目前生类中产奶量最高,质量也是最好的。
欧洲之所以更习惯吃各种奶制品,就是因为这牛产奶量太高,要想办法制作各种奶制品来长期保存这些奶。
“阳早和寒春夫妇来到中国的时候变卖了他们在美国的农场,凑出来的钱买了几头最好的荷斯坦种牛千辛万苦的送来了中国。”
厂长这么说着,但是杜建明和王耀武等人看着入目所及,至少七八百头的奶牛,他们皱眉。
“等会儿啊,厂长。你说寒春和阳早夫妇买了种牛来中国,我们是很佩服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但是几头种牛……你们这这么多奶牛……不大对劲吧?你把它们累死,它们也没法子啊。”
这是他们的疑问,也是其他功德林学员的疑问。
“这个嘛,因为我国其实零散的还是有一些当年的荷斯坦奶牛留下的种。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家发明了冷冻牛精的技术。”
厂长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冷冻牛精的概念和人工受精的概念。
这些东西听的功德林学员们面面相觑,有的人莫名的有些蛋疼。
“这,公生不用和母牛交配,它们就能有孩子了?”有人摸着头发挠头道。这超乎了这些人的想象。
因为这还真的是个黑科技。网咖采购了一批后世的成品技术设备。对于网咖来说,有的时候需要发展基础,但有的东西必须黑箱科技直接跨越过去。
比如说奶牛养殖,除了饲料缺口之外,其实最重要的是种牛稀少。
元时空之中,中国荷斯坦奶牛的数量一直不够多,虽然说农业部门一直想要发扬壮大这个奶牛种类。但是一直不行,自然繁衍种群太慢了。
并且迸集杂交的奶牛最多不能超过四代,四代后在继续杂交,奶牛的各项指标都会大幅度的退化。属于得不偿失。
所以还必须保留一部分原牛种,作为种牛使用。就这么搞,中国奶产品发展的极慢。
在元时空那个时间,也就是没有网络,没有《读者》等杂志,不然肯定会有一篇文章叫做《农业王冠上的明珠:荷斯坦奶牛》。
元时空之中,中国在七十年代中期才掌握冷冻牛精的技术,在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给牛进行人工受精。
这才在八十年代开始拉高中国人均奶制品摄入量。
肉蛋奶,强化一个民族的基本营养。
主席青年时写过文章《体育之研究》,里面提到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并且在建国后指导教育工作时多次提出:不要让学生只坐在课堂里读书,要把他们赶出去,去操场跑起来跳起来。增加体育课的比重。身体的强壮是和学问的高低一样重要的事情。
我觉得我们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文化课的占比,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太重了。这对青少年的发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