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他们真的没有钱啊!现在手上有钱的只有赛宾一人。他兑换了一千法郎,换到了大约一千两百人民币。
这笔钱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也算是笔大钱了。
而现场的工作人员也说道:“卖的。我们光华电子现在生产的电子表有五个不同的系列。有适合学生的小方块表,有适合年轻女工的优雅腕表【海】系列,有适合成熟稳重男性的【山】系列腕表……”
工作人员侃侃而谈。
这个从前都不知道名字,甚至听都没有听过的光华电子似乎发表了世界上第一块电子表?不!不是第一块!他们是直接干出了一个电子表产业。
从最便宜的方块电子表【始】系列开始,到主流产品定位,【山】系列和【海】系列。竞赛专用的竞速用表系列。一直到自己等人刚刚看到的,定位于野外恶劣环境使用的【开拓者】系列。
这块被命名为开拓者·01的手表,目前是在售的旗舰表,其价格仅为600人民币。
这个价格对于中国人来说自然是惊为天人的天文数字。元时空之中到六十年代,大家所追求的三转一响中就有手表。而当时购买一块上海牌手表价格也就在一百元人民币左右。
五十年代六百元人民币真的是天价了。这个价格贵不贵?
当然是贵的,要知道在场的记者全都有手表或怀表,而其中十个人里就有八个用的是劳力士。现在的劳力士已经算是世界知名名表了。就以赛宾使用的是劳力士主售的钢壳表系列为例,其价格是三十英镑,大约相当于480块人民
币了。
中国这个光华电子售卖的电子表却要600人民币,对比世界名表还要贵!
不过赛宾却毫不犹豫的掏出六百人民币道:“我要一个。”他没有觉得不值,其他同行也没觉得赛宾傻子。因为他们见识过了这块表的可靠性了。目前所有市售机械表,没有一款可以做到如此。
现在的劳力士和帝舵被追捧,首先是因为它们做工好走时准而且备项防水抗震都比其他牌子表好,所以才有很多人买。
是因为它们的技术好,它们才成了名表。而不是因为它们有名,所以大家才买。
而现在,光华电子推出的开拓者系列在工具属性上已经远超劳力士系列了。以后劳力士退出工具表舞台已经可以预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光华电子就是破晓基地重点技术扶持的工厂之一。电子表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手机占据人们生活之前,手表都算的上是刚需属性工具,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一只。
而根据后世的经验,李锐和网咖专家都清楚,电子表一经问世很快就打的机械表找不着北。瑞士传统高端机械表厂很多都快被挤兑的破产了。劳力士、帝舵、梅花等表厂迅速转向生产奢侈品工艺表,彻底退出工具表舞台。
真以为劳力士等名表是不屑于生产工具表吗?劳力士全球销量最好时,一年卖一百万只表,而这还是在七十年后才达成的销量。
电子表占据工具表市场后,巅峰时期一年内全球电子表需求超过三亿只。电子表即便是单价利润不如劳力士等奢侈品表。但是超过去劳力士等奢侈品一百倍的销量,所拉动的就业岗位、创造的生产价值远不是让一小部分人过上顶尖富裕的奢侈品表可比。
而劳力士等奢侈品表进入转型时期.它们还要经历自己长达数年的转型阵痛。而在这个时空之中,它们能不能转型成功还是未知数。
当赛宾拿过工作人员精心包装的手表后,几乎是迫不及待的,赛宾直接打开包装换掉了自巴手上用了几年的劳力士。
周围的记者们有些眼馋,这个年代,象征着世界最新技术的电子表看着可比机械表高档多了。
在车上曾经嘲讽过赛宾是拿法郎换废纸的BBC记者麦克有些不甘心的问带队的大李:“我们现在能换点人民币吗?”
大李摇摇头:“恐怕不行,我们是有规定的。当时和你们说了,你们当时不换就没机会换。这我又不是没说?”
大李油盐不进,怎么说都不给他们兑换人民币了。
他又厚着脸皮找唯一有人民币的赛宾,他说道:“赛宾,我用英镑换你点人民币如何?”
“一英镑一人民币吗?”赛宾相当狠。
“过分了!”
“是吗?我觉得不算很过分。这块表在中国卖六百。但是运去欧洲,哪怕是一百五十英镑都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的。”赛宾笑道,他觉得自己赚到了。
而一众记者没有注意到,他们的翻译小声的将他们的对话翻译给了大李听。大李拿出笔记本飞快的记下:开拓者01在欧洲定价一百五十英镑,其他表可按其定价逐次递减。
兑换人民币失败的麦克心有不甘,其他记者也多少有些不甘心。
但是他们还自我安慰,不过是块表罢了,我去年买的表还很新呢。
不过很快他们就安慰不下去了,因为在手表展台旁边就是音响展台。天音音响喇叭广正在展览他们最新的产品:立体声喇叭系统!
后世人或许觉得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展示的?但是这是在1954年,世界上的音响喇叭系统还是单声道的。
为什么随身听一推出就在全世界卖疯了?可不仅仅是因为它便携的听音乐方式,也不是因为它酷炫。而是因为它真的好听啊!耳机振膜单元和随身听加磁带的高解析力(相对黑胶好太多了),让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清澈干净的音乐声,没有滋滋的黑胶机静电,也没噼里啪啦的黑胶唱片炒豆子声。
最重要的是,随身听做了双声道!第一次,音乐有了左右声道了!
对于后世人不起眼的一步,却在这个时代开创了先河。当所有音响喇叭系统都是单声道时,双声道系统的出现已经不是嘎嘎乱杀了,是把同级别的对手按在地面上摩擦。
单声道的声音是没有指向性的,而现实中的声音是有指向性的。从左边疾驰而过的汽车,右边叫卖的小贩,后面哭闹的孩子等等。人的听觉是立体的。纯单声道系统是违背人听觉认知的,它可以播放一个乐队的音乐,但是听着就像是所有乐手都挤在一起演奏一样。
当随身听掀起了双声道音乐狂潮之后,很多人直接把在家里的黑胶机和喇叭丢了。听过随身听后,这种落后的玩意儿根本没法入耳。
之前中国也推出了磁带加喇叭的双声道系统的立体声家庭磁带机。但是受限于体积,那个只是装载了两个3寸喇叭单元的机器发出来的声音虽然不错,但是距离好还差距很远。但是糊弄这个时代的人已经够了。
而现在,天音工厂推出了适合家庭和大型剧场的第一代立体声解决方式。包括天音磁带机+天音双声道功放,再加上搭配各种尺寸的音箱。从3.5寸的书房级小音箱系统到15寸能满足剧院级别的大音箱系统都有。
等到这群记者来观看的时候,现场负责人直接请他们去了听音室,并且摆了一对双8寸中低音喇叭搭配2寸中高音喇叭和一个1寸超高音喇叭组成的顶级音箱。用磁带给他们播放了莫斯科交响乐团和北京交响乐团合作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
当丝柔的弦乐,澎湃的鼓声、嘹亮的铜管乐器的声音从面前的两个大音响里发出来的时候,在场的人只觉得天灵盖都要被掀翻了。
“天哪!我感觉我眼前有一整支乐队在亲自为我演奏!”
“我能听见左边有四个小提琴手和三个中提琴手,而在我的右边靠后则是定音鼓和圆号!怎么能这么清晰?”
“我的妈呀!我想要买这个!多少钱?多少钱我都要买啊!”
在这个缺乏娱乐的时代,音乐就是很多人的娱乐手段了。元时空之中,也是60~80年代的二十多年间是音箱制品的黄金时代,也有数量众多的音乐发烧友。
而很显然,这个市场李锐也要。这些记者很有可能将要成为第一批烧友了。
这样的家庭听音设备自然价值不菲。当然有简化版,5.5寸的书架箱的一整套系统在国内售价可以拉到700元左右。不便宜,也不算很贵,但也有不错的体验了。如果还觉得贵的话,还有一套4寸喇叭组成的入门级系列、可以将价格拉低到350元,差不多和黑白电视一个价。
李锐很怀疑本时空以后的三转一响中的一响会不会从收音机变成音响系统。
而这些记者们试听的是家用级的旗舰了,定价超过五千元人民币了,这个是用作展示技术力的,真的卖未必能卖多少。但是到了消费力更高的欧美市场,那么就不好说了,说不定会有很多人追捧,而它的价格只会更贵。
更大的影院级别的音响那就无法现场展示了,那是专供影剧院和舞台使用的,也是最赚钱的工程。
这群天灵盖都被刚刚的音乐声给掀起来的记者们还没缓过神来呢,就被大李带进了金陵电视厂的展台。
经过两个展台的冲击,就连最桀警不驯的BBC和ABC记者都有所控制,收起他们丑恶的嘴脸了。华
十一寸黑白电视没什么,但是谁知道中国人藏着什么呢?
就在他们小心翼翼的走进展台,并且跟随着大李走进试看室的房间后,他们之前觉得已经够了的心理建设再次被突破。
一个巨型彩电,搭配他们刚刚听过的音响系统靠立在这。就像是此间的王者,将要称霸未来人类二十年娱乐之王,在此降临!
第三百二十三章 绝美的震撼
【它矗立在那里,当时我们还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过了二十年了。站在如今来回想,我现在才能想到其中的不寻常。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那个被美国、英国等国家列为幽灵恶魔一般的男人——李锐——就已经开始他的宏大布局了,所有的对手还未起步便以被他甩开一座山峰……而他也成为冷战中,西方阵营最想杀死的中国人,甚至没有之一。】
二十年后,塞宾出版的回忆录《我看中国二十年》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道出了他的心声,以及他对现在即将体验的巨无霸彩电加立体声系统的想法。
而在现在,这些欧美记者走进影音室看着巨大的电视机后,他们有些发懵,并且开始窃窃私语。
“这是什么?”
“看起来应该是个电视?”
“怎么可能,怎么能有电视这么大?你见过这么大的?”
“也许只是一个放大镜?你们知道的,现在很多商场都有卖的东西。把七寸、十寸的电视画面放大到二十寸甚至更大的东西。”
“得了吧,那玩意儿就是个巨大的骗局。我买了一个,画面放大后很模糊不说,看一会儿眼睛都要晕了。那玩意儿有什么用?中国人的展览会来展示他们的光学玻璃做的有多好吗?”
就在一群记者们窃窃私语的时候,现场的工作人员通过翻译向他们介绍了现在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各位,现在在你们眼前的是我们国家电子技术、显像技术、声学系统、储存设备等数一个技术集成后达成的巅峰之作。这是一台实际播放画面为五十五寸的彩色电视机。”
工作人员的语气不急不缓,嘴角上挂着一种昂扬自信的微笑。因为这台巨型彩电搬来的时候,特意给现场的工作人员们演示过一次了,以此来告诉大家这个东西有多贵重,需要多小心。
仅仅是电视机本身的成本造价就士万人民币了。集合了如今新中国众多技术的巅峰,还有一些是曙光厂外协加工的,不然现在这个时代根本制作不出这种巨型彩电。
在试看了这台巨型彩电的演示影片之后,在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震撼的,当时来看的不仅仅是电视厂展台的工作人员,其他展台也有很多工作人员也过来看了。
看完之后,所有人的感觉只有一个词:震撼!
而在震撼之余,他们心中也涌起了一个想法:自豪!
这个巨型彩电是用来展现技术力的。文化宣传一把手的李部长当时和总理一起来视察的时候特别和他们说过。这玩意儿很贵,很长时间内落地生产成为民用设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但是没关系,把这个东西展示出来,给那些外国人看。那些外国肥羊有的是钱,五十五寸的买不起,但是十一寸的彩电他们可以买啊!让他们买,多多的买。
让他们震惊,掏钱,付账,我们收钱把彩色电视的生产线建设起来。向全世界出口我们的彩色电视,拉低生产成本,提高国内就业。也许只要十年甚至不用十年,我们国家也能做到每五户家庭就拥有一台彩电了。
李锐甚至特别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对专门负责视听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些培训。
“你们要傲气一点,对外国人要傲气。不管来的是苏联人、南斯拉夫人、东德人还是英国、美国的记者。记住,架子要端起来。不要人家说些什么,你们就泄气了。”
“不管他们问什么,你们不想搭理就不用回答。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就白他们一眼,记住脸色越不好看越好!”
当时李锐在现场做着如此培训,在一旁的总理都纳闷了。
作为一个长袖善舞的人,总理外交处理经验是很好的。他对李锐传授的经验都表示了质疑。
“这样不好吧。北京城里卖包子的小贩都讲究热情好客,不然生意做不下去。你这不是把潜在的客人往外面赶吗?”
面对总理的疑问,李锐笑着解答:“卖包子的小贩热情好客,那是因为一条街上不止他一个卖包子的。而且他卖的包子不是全北京,甚至不是一条早餐街上最好吃的。既然产品都差不多,那么只能用服务来招揽客人了。不然客人去哪儿不能吃包子呢?”
“但是咱们这个电视不同。这是真正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并且预计未来十年都不会有人超越的技术。买卖独一家,那就要把架子端起来了。面对咱们自己人,咱们能亲切一些。但是面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他们都是记吃不记打的。”
“你对他们越客气,他们越蹬鼻子上脸,越不重视你的东西。只有不断的甩脸子,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他们是不会懂这玩意儿的含金量的。”
这些工作人员都是被李锐这么培训的,再加上这巨型电视的产品技术力也确实强大。
他们确实也有足够骄傲的资本。所以这些在场的工作人员真的把李锐说的那种不要给欧美人好脸色的状态给学到了。
工作人员说道:“作为世界上第一台巨型彩电,你们现在应该拿出你们的相机赶紧拍照,这是你们的荣幸。当然,不许超过这条线,更不许合影。”
他的脸色不是特别好看,甚至说话语气都有一些臭臭的,有一种:给你们看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这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这些欧美记者感觉太陌生了,因为他们还真的没在其他中国人,甚至是其他亚洲人身上体验过。
有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当即就想要离开。但是却被同伴拉住手臂。
“等会儿,你没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吗?这是五十五寸显示尺寸的彩色电视啊!我之前可是去过彩电实验室采访,他们搞出来的彩色电视最大尺寸才十二寸罢了。如果这个五十五寸的彩电是真的,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唔,世界第一……”
“不止,我虽然不是很懂技术,但是也知道这里面的差距有多大……”
这些记者们在聊着,他们多少被工作人员的臭脸给震住了。
这些中国人能这么臭脸,想必他们应该有些很了不起的东西吧。
如李锐所言,有的东西必须要端着架子才行。
不端着架子,人家真的是不把你当回事。
BBC和ABC的两名记者皱起眉头,因为相比于传统纸媒,他们这些电视集团下的记者更清楚电视意味着什么。
他们举手想要提出问题,但是现场的工作人员理都不理他们,自顾自的说道:“现在我打开电视,播放一段视频。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我们国家生产的【影王】录像机。录像源是我们的盒式录像带。”
“搭配的喇叭系统是你们刚刚听过的天音旗舰系列。好了,我们开始吧。”
工作人员一点都没有理会这些记者的想法,他自顾自的做着自己的事情,这反而让这些记者更加小心翼翼了。
看着他打开录像机,塞入录像带,打开功放调整音量。最后打开电视机显像管电视机慢慢从暗变明!
工作人员拿起遥控器,在记者们一通看不懂的操作下,原本还只是雪花点的电视突然有了画面和声音。电视已经接入视频信号源了。
而当画面出现,现场的记者不论是BBC的还是ABC的还是塞宾或者是其他媒体的,他们统统倒吸一口冷气,并且几乎是同一时间发出了一声感叹:哇哦!
因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副他们毕生未曾见过的画面。
鲜艳的色彩下,金丝猴在白雪皑皑的森林中攀爬、跳跃、觅食。
伴随着天音旗舰级功放和音箱系统,他们能清楚的听到金丝猴从左边走到右边的声音,它们在雪地里走路的沙沙声,它们咀嚼食物的声音。
如果说声音的震撼他们已经体验过了的话,那么画面才是让他们真正震撼的。
1954年,美国的第一代彩色电视机即将面世。在场的一些记者有帮厂家做造势,收钱写一些推广软文之类的吹嘘。那是划时代的革命之类的。
相比于黑白电视,彩色电视确实是划时代的革命。但是受限于现在的技术和信号格式,第一代的彩色电视偏色严重。白色会发蓝,黄色会偏红,色彩还原度极差。而画面清晰度不要提了,现在的电视在李锐看来都是渣渣。
但即便是如此,那些第一次见识到彩电的记者依旧觉得那偏色严重的彩电很棒。毕竟是从零到一,大家的容忍度都很高。
而现在,一个可怕的搅局者出现。
李锐为什么要强行把特丽陇技术点出来?因为他知道这玩意儿有多可怕。这么说吧,一直到元时空05年的最后一代顶级特丽陇彩电,其在色彩还原、饱和度、对比度、亮度、可视角度等硬性指标上是超越2023年的绝大多数液晶电视的,只有售价几万元的顶级液晶电视才将将超越05年的特丽陇旗舰。
唯一有所不及的是分辨率,但是如果特丽陇科技树继续点下去,点出4K分辨率也不是不可行的。
特丽陇之所以退市,并不是因为它的显示不好,而是因为它太重太大成本造价太贵!五十五寸液晶彩电只有十几公斤重,而且还可以超薄。而它却不可能低于一百公斤,而且超厚超大超贵。特丽陇有它的缺点,但是它的这些缺点在五十年代都不算缺点
这台由曙光厂外协加工,加入了大量后世黑科技加工法的五十五寸彩色电视在色彩表现力上达到了七十年代特丽陇彩色电视的水准。
色彩还原和对比度吊打五十年代的所有彩色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