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78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当他说完这句话,忽然之间他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似乎有什么东西不见了。

抓不住又摸不到,但是却让人难受的无比真实。 “要……离开这里了啊……”

他呆呆站在原地,看着周围的朋友们,还有远处的管教,还有更远处他们一砖一瓦盖起来的碧潼镇。

“真的要走了吗……”莫名的,泪水涌出。 “我没想哭啊……”他说着。

但是眼泪却越来越多了。原本喧闹的人群也停了下来。

原来喧哗到安静再到落寞仅仅只需要十秒钟。

大喇叭里还在播放着停战协议的细则。

而食堂里只有一片低低的抽泣声了。

第二百零二章 反攻之始

人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

在战俘营的时候很多战俘都叨叨着希望早点回家。

但是这一天真的来临之后,很多人的心情却又异常复杂。

因为他们想象中的欢愉并没有那么强烈。

回家是一种渴望,但是在碧潼这里,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了。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自己建设的。这里从无到有,都是他们弄出来的。

这种归属感是很高的。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战俘营”里他们感受到了一种人与人平等的交际。

当然战俘营不是一个完美的地方,这里又很多的瑕疵。但是即便是如此,这里依旧比外面显得平等的多。

人的社会生活是通过比较而得来的。关于战俘营的社会生态,苏联和中国学者都进行过调查。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精神状态相对饱满的时候,人的物欲是可以被降低的。

这话乍听好像没什么,但是很多时候还就是这么回事。人类除了基本的生物本能需求之外,很多的物质需求其实是用以填满精神需求的。

很多看似物质的东西其本质是对精神满足上得到追求。

就像是奢饰品的包包,一个包包可以贵到普通工人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工资。

买这个包是单纯的物欲吗?不,里面包含着精神世界空虚而对精神世界满足的挥霍。

人的精神世界的满足来自两点,一是自身精神世界的强大。这一点很难,需要人不断的学习,精神世界在学习中不断的蜕变强大。

如果以道家的话来说那就是得道,得逍遥。如果以佛家得话来说,那就是开悟得大圆满。

但是这太难太难了。从古至今,以靠自我学习自我蜕变最终成为逍遥者或是大哲人的始终是少数。

而对更多得凡夫俗子来说,精神世界得第二点满足更容易点。

那就是来自周遭环境或其他人得赞赏和认同。

你是世界冠军,别人自然赞赏认同你。你是大科学家,他人也赞赏认同你。

你是战场上得大英雄,别人也会赞同你。你都可以获得精神满足。可是这些依旧很难。

大多数人办不到。于是一条捷径出现了,那就是砸钱。用钱垒起奢侈品的高台。

并且对普通人不断宣传炫耀。

从他人艳羡得目光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历史上后世各大网络平台上为什么那么多人炫富?

还不是为了满足虚荣。

而虚荣是最容易达成得精神满足之一。

它就像是毒药,让人欲罢不能。有钱人自不必说,很多有钱人在平台上疯狂炫耀自己如何有钱,有多少奢侈品或玩具或藏品。

而很多普通人也贷款购买各种奢侈品,就是为了追求那一点点如毒药一样得虚荣

满足。因为他们真的没有办法从其他地方获取精神上得满足感了。

他们对这种毒药式的快感难以拒绝。人都是需要精神满足的。

就连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如果被父母长期否定和打压都会抑郁,更何况什么都懂了的大人呢。

碧潼战俘营也像是一个试验场一样。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验。

人心和人性是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碧潼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里,这样的社会实验相当于模拟了一个内在循环的社会。

如果放到外部,那就需要达到地球同步进入到这种状态才行。

很困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在这样的小社会里,因为阶级基本平等,分配制度也很公平。

基本生活物资得到保证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娱乐生活。

这里的战俘们展现出了一种非常饱满的精神状态。

而且还表现出对战俘营完全归心的状态。

这种状态在得知他们要回家之后完全爆发了出来。

战俘营里居然慢慢的弥漫着一种悲伤的气氛。 “我能留下来吗?我在这觉得挺好的我前些天还帮李大娘收拾了屋顶的破洞。她还说要认我当干儿子……”

黑人战俘维森有些哀求的说道。

王管教很为难的说道:“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这不是我能改变的。维森该回家了。”

黑人战俘维森哭着离开了管教办公室。

李夏端着茶杯问道:“这是第几个要求留下的战俘了?” “找我的,这已经是第三十个了。其他同事那边估计也不少。”

王管教摇摇头,“他们在这里已经很有感情了。” “有战俘表示愿意留下来帮助建设朝鲜,有的则想要去中国。这批人数量真的很多,如果……” “没有如果。”

李夏知道王管教要说什么,他直接打断道:“不可能有如果。彭德怀已经在协议书上签字了。白字黑字不容辩驳。如果你要说什么自愿留下,那美国手上还有一些我们的战俘呢。到时候他们被自愿一波算你的,算我的?”

王管教无奈的叹息一声。 “只是这些战俘这个样子,看着有些难受啊。尤其是那些黑人战俘,他们这些天找我说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没有人歧视他们。他们力气大,愿意帮村民们干活,村民也喜欢他们。” “回去美国他们会受到歧视,他们才不想回去啊。”王管教如此说。

而李夏道:“你以为只有黑人回去会被歧视吗?不止的,所有战俘都会被歧视的!不仅仅是被歧视,还会被迫害!尤其是美国战俘!” “嗯?”王管教愕然。 “美国政府的反共情绪特别高。为了我们战俘回去后的生命安全,我个人觉得我们 所有管教都需要和战俘们进行一场谈话。一场大谈话。”

李夏对办公室里的其他管教说道。 “你们也知道,我们战俘营是有录制节目发送到全世界各地的。” “一直负责这块的是李部长。” “欸,不对啊,李部长不是被撤职了吗?” “撤职了不假,但是这一块目前还归他管。李部长发来电报,你们传阅一下。”

李夏将怀里的电报拿出来交给众人。

管教们互相传阅,最后面面相觑。 “这能行吗?” “会不会太刻意?” “是啊,我也觉得会不会太刻意?”

李夏对他们的话嗤之以鼻:“什么叫刻意?李部长要求的是真情流露,是最后的送别。是临别时最真诚的关怀。这一把不把全世界的观众煽的涕泪横流,不把观众看的哭晕过去,这都算我们失职!” “为了配合《碧潼战俘营》纪录片最后一期的特别节目,李部长已经向中央申请了一波物资。现在已经在路上了,估计过两天就能到。”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谈谈心讲道理,把大家伙都说哭了,哭得越大声越好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朝鲜战争在物理层面上结束了,但是精神层面上的交锋也许还要持续十几年。” “彭德怀他们推下去了,现在是我们这些管教上主战场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

管教们虽然面面相觑,但是听到李夏这么说,所有人都站直了敬礼道:“保证完成任务!”

正如李夏所言,这场精神之战将会持续很久,不止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彭德怀的指挥战斗结束了,但是李锐对美国和联合国军的诛心之战却刚刚掀起最后总攻的高潮。

战俘离去之日,大反攻之始。

一场针对全世界输出革命的号角伴随着运送物资的火车汽笛声一并被拉响。

第二百零三章 圣诞特辑

彭德怀和尼克松副总统在衣阿华号上签署停火协议的时候,李锐可是派了摄影干事去录像的。

作为这样历史性的时刻,他可是不能放过,不光是他不能放过,苏联也不能放过啊。

因为在和中国签订协议之后,衣阿华号和菲律宾号这两艘超级大舰可就是属于苏联的了。

苏联也派出了记者进行停火协议的报道。

而在协议最后签署后的第七天,苏联就在全国播放这一段新闻视频。

之后这段新闻报道的视频也是很快的传播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各个国家。

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美帝国主义集团的一次伟大胜利啊。

不好好宣传怎么行。在画面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脸色不愉的签字了。

就在衣阿华号战列舰的舰炮之下。苏联导播还特别损,把这一段和美国当年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二战签字画面剪辑在了一起,还做了视频对比。 “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他们失败的战争。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全面胜利。”

电视台主持人以饱满热情的语气说着。 “事实告诉我们,邪恶的战争最终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失败。如今的美国就像是二战的日本一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他们的失败,就连失败签字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苏联主持人的嘴确实是太损了……

再搭配上视频里日本战败签字的画面和美国战败签字画面的重叠。

这攻击性拉满了。停火协议签字,算是这段时间以来最大的新闻了,所以关注人群特别多。

尤其是苏联国内,因为他们还可以获得两艘大舰船呢。虽然说内部损坏不少,要在中国维修个几年才能拉回苏联来用。

但是苏联海军和苏联人民还是很高兴很自豪的。

毕竟现在红海军是真的穷,虽然潜艇确实还不错,但是拿得出手的水面舰艇太少了。

这和世界两极强国的身份不符。现在有中国人弄来的美国战舰,苏联人是心情愉悦啊。

而在这些新闻之后,居然还有一个贴片的小广告。是关于战俘营纪录片的。

【战俘营的故事即将来到终章。】【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碧潼即将解散,他们终将回家。】

伴随着这些文字标题的是一段段看起来就很有煽动性的画面。

包括战俘营内那些战俘们痛哭流涕,互相拥抱。和管教依依不舍。那些被战俘帮 助过的朝鲜村民过来送腌菜、鱼竿来送他们的场面等等。

仅仅是看到这些画面,就已经勾起了很多观众们的兴趣了。因为两年多了,碧潼战俘营的真人秀节目几乎每个月一期,已经成为全球最顶流的真人观察节目。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收视习惯。

虽然说西欧和美国明面上不准播放这个节目。

但实际上民众私底下看的可多了。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你要想让什么东西传播的更快,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政府禁止传播它。

现在战俘营真人秀节目其实也培养出了很多真人秀明星。

比如说法国歌手皮耶尔和他的乐队小伙伴。

比如说黑人战俘维森和他的黑人小组。

还有总是想着做生意但总是被管教抓住没收的土耳其小队等等。

这两年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现在看剪辑,他们在小银幕上哭的稀里哗啦的,很多人也跟着难受了起来。

而这个被中国上《碧潼:最后的圣诞》的真人秀最终章也将以电视大电影的方式进行播出。

普通的时候,一场真人秀节目不过一小时到九十分钟左右,而这场最终版,时长长达四个小时。

李锐和扎罗多夫通电报协调苏联的播放时间都协调了挺长时间的。

还好现在这个年代苏联也好,东欧也好,电视台的节目数量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他们都处于没有节目可播的状态。

四个小时的节目确实是很长,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调整啊。刚好圣诞节有空,圣诞节当天晚上刚好可以空出一个时间段来放。

就晚上八点开始,一直到午夜十二点。

李锐听到扎罗多夫最后协调出来的时间,他直呼,好家伙,敢请你把这当成春节联欢晚会了啊!

不过这也挺好的,本来也是要当成大节目搞的,安排在圣诞节好啊。

刚好让东德那边的人给文化走私大盗拉姆个信号,让他该去偷新的东西咯。

最好是让世界各国的文化大盗们能在圣诞节后统一上映。

为了满足李锐提出的这些要求,苏联那边也是很配合他一起搞宣传的。

如果说中苏在政治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分歧和一些利益争端。

那么在文化宣传领域,现在还真的是站在一条战线上,互帮互助互补了。

因为不管是扎罗多夫还是斯大林,或者是苏联的哪个文化部门的领导人都必须要承认,和中国合作为他们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没有比这个合作更实惠的东西了。

苏联可是在文化战中真的获得了实实在在好处的。

所以从十二月中旬开始,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内就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宣传。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