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72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他们压根不会考虑是不是密码被破获了,这不是明摆着的嘛,国民党军队多少次被共谍给找到情报卖了。

反正厦门金门之间一副战云密布的情势,看上去随时会大打一仗。而秘密运送到福建的导弹,则在拆卸了弹头部分后朝着台北的方向一连射了三发。

现在中国导弹确实不多,但是打三发还是有的。而且就是对着台北的总统府打的。

别忘了,虽然说现在解放军没办法实地考察台北总统府的位置。

但是网咖却有详细的资料啊。这没有装药的导弹就是火箭啊。虽然没有爆炸的破坏力,但是火箭直接掉落在总统府也不是好玩的。

东风一号的精度确实不足以对台北总统府进行精确打击。

但是火箭落到这里,已经足以警告蒋介石了。之所以不装弹药,就是怕美国以此为借口,逼迫蒋介石独立台湾。

蒋介石卖国反动,但是他还是不肯台湾独立的。倒不是他多爱国,只是他知道,他要是让台湾独立了。

那么自己对于美国人的用处就不大了。

重要的是台湾,而不是他蒋某人了。

毕竟他蒋某人现在还能再国际上扯一个中华正统的大旗呢。

第二是他蒋某人虽然反动卖国,但也有名垂青史的梦想啊,不然老子写那么多日记做什么?

台湾独立还怎么名垂青史?

而之前志愿军在汉城用导弹攻击釜山,其直线距离只有一百七十公里左右。美军以此为推测,认为中国的导弹最多非两百公里,不能再多了。

因为钱学森走了之后,美国的导弹项目也确实变慢了。

他们自己的导弹现在是落后于苏联的。

难道说中国人生产的导弹还能比美国人的强?

肯定要比我们落后一个时代才是正常的啊!

怎么可能从福建打到台湾呢?

绝无可能!所以当火箭落到总统府周围的时候,蒋介石吓得直接钻进防空洞。

而他也很快回过味来。不管美国佬如何逼迫,他都要求停止金门炮击。

而大陆方面也释放信号,说几枚实验性火箭不慎掉落东南方向海里。

金门危机看似暂时解除。

但是解放军的海军舰队已经开始围着金门转了。

而在十一月,一个有些可大可小的事情震动了整个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领袖人物,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于近日不慎病倒,目前在莫斯科医院疗养之中。

目前苏联主体由米高扬、赫鲁晓夫、贝利亚三驾马车共同管理。

第一百九十三章 机遇与挑战

斯大林病倒了,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都是如此。

但其实这已经好多了。因为在历史上之中,斯大林是在1953年三月就突然去世了。

死得很突兀,前一天他还在精神奕奕的办公,第二天就死了。过于突然,造成了苏联内部的动荡,也造成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动荡。

而在这个时空中斯大林要好多了。因为之前和主席打赌,戒酒过一段时间,这对他来说有很大帮助。

因为这样一来,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血压降下来了。斯大林的突然死亡,和他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所谓钢铁慈父。这【钢铁】也有指带他身体坚强如钢铁一般的意思。

喜欢看电影到深夜,喜欢喝完酒后泡三温暖。而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可能有两百多天是这样的生活习惯。

别说他七十岁了,换一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怕也撑不住啊。

也就是他身体底子好,还可以熬一熬,要是换成其他这个年岁的老人,这样早死了。

这个时空中因为和主席打赌,斯大林戒酒后身体休息了一段时间……虽然之后他又开始喝了,但是喝得量比从前下来了。

这对身体的负担也小了。而且本时空之中,中国在文娱和轻工业上的发力,算是帮苏联缓解了长短腿的尴尬。

也减少了斯大林很多的压力。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个时空之中中国医疗产业的发展过于迅速了。

除了医疗器械里那些需要依托于大工业才能生产的高端装备外。

基础药品的研发,中国就和开了挂一样。其实也确实是开了挂,历史上的时间线比本时空提前了七十年。

而药品专利保护期是二十年。很多在这个时代都没有的药物,但是在网咖却都有详细的资料。

而且除开大规模生产外,实验室级别的生产能力想要生产二十年后的药物其实都不算很难。

很多药物疗效都很好。

比如说斯大林其实在最近一年就开始换了中国的降压药。

因为中苏医疗现在开始交流,发现苏联现在的医疗体系中的部分专科挺糙的。

如断肢续接,在1953年上海和北京的医院已经成功多例人体断肢续接后恢复断肢活性的案例了。

但是苏联现在却还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

本时空之中,苏联某工厂领导在中国医疗代表团来访期间,刚好断了手指。

中国医疗代表团直接给苏联方面秀了一波操作。

算是把苏联同行给惊到了。

其实这两年中国给苏联同行带来的惊讶已经很多了。

包括维生素低价提取,胰岛素新发现,多款抗生素研发,多项靶向药研发。

苏联医疗方面和中国的交流变得更深了。

因为药品不会骗人,治得好就是治得 好,治不好就是治不好。

现在中国有这么多特效药和医疗手段,苏联方面自然是要学习的。在医疗方面,苏联大概是最早平等甚至带着一丝学习的态度对待中国的方面。

所以中国医疗代表团在来了苏联之后也在苏联方面多方负责人的关注下,对斯大林的身体健康状况做过检查。

可以说钢铁同志的身体当真是强壮,七十五岁了,各项检查指标比很多六十岁的人都好。

唯一的问题就是高血压。

这个年代对高血压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1949年发布的现代医学杂志认为,高压小于210,低压值小于130,那么就是正常的血压。

但是七十多年后的医学发展,将数值标准定为140/90mmHg。

而斯大林的血压一测,好家伙170/110mmHg。妥妥的高血压,但是苏联那边的保健团队却坚持认为斯大林身体很健康,你看都满面红光呢。

中国医疗代表团表示,这就是高血压造成的身体表现啊!这种长期的满面红光,就是血压太高了在预警啊!

中国医疗团队建议给斯大林配降压药吃,并且开始完全戒酒。同时还要对饮食进行掌控。

不能吃东欧高纬度地区大家喜欢吃的高油高盐高糖食物。

这让中国的医疗团队和苏联的保健团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因为中国这么说,不是打我们苏联的脸吗?

他们坚决不认为斯大林同志身体有问题。

没办法,别人的地方,中方还能怎么说呢?只能是回来疯狂发论文了。

关于高血压的研究相关论文都发到了中国现在自己办的期刊上。

还专门翻译成俄文送到苏联去。斯大林有的时候可能有些刚愎自用,但是他又不傻。

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他还是很上心的。中国这边不断的发论文之后,并且毛主席还多次致电他,要他多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

斯大林同志还是考虑一下,自己还是上点心吧中苏医疗专业人士开始了一场关于高血压的论战。

一开始由斯大林身体健康状况引起,后来慢慢的变成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医疗论题。

因为死在高血压并发症下的领导人并非只有斯大林一个。

还有一个罗斯福也是脑溢血呢。他的血压也是高达170。但是他的保健医生认为他很健康。

因为现在大家认为的高血压是210以上呢。

中国医疗专家发表大量论文。

其中一个论据就是罗斯福的死因就是因为他的保健团队放纵了对罗斯福的饮酒管理和甜食管理。

罗斯福的死亡,他的保健医生团队负有非常重要的因素。 1953年真的是个很热闹的年份。

不光是中苏美在朝鲜战场上打成一团。

在医学领域也是吵成一团。对于高血压的成因,并发症和血压高低鉴别等等,三国开始了大混战。

不过这种医学上的东西真的就是真的,弄虚作假只能骗别人,骗不了自己。

越辩解,就越多问题。等到年中的时候,苏美两国基本不再和中国团队在国际上发论文争辩了。

因为越辩,越看到的实际病例多,越发现中国团队说得对。大家开始转而研究如何降压。

而中国生产的降压药也趁着这股东风开始向苏联和美国(走私)开始销售。

其实在53年下半年的时候,斯大林已经开始有意识的限酒了。并且开始遵照医嘱,少吃甜食和他喜欢的各种重口味苏联菜。

在控制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血压也开始降下来了。但是在十月份的一天,他在温暖的办公室里工作,热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准备出门走走。

结果刚走出克里姆林宫,斯大林被十月份的冷风一吹,突然就觉得头疼欲裂。

随即栽倒在地上,还好司机、保镖等一众人员都在场。

立刻将他送入了莫斯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领袖可能是因为高血压引起的剧烈头疼而晕倒。”

莫斯科医院内的主治医生面对着苏联最高领导层的领袖们,他有些瑟瑟发抖。 “目前最高领袖恢复良好,可能不久就能醒来。”医生的话这么说,让在场的一众人等露出了不一样的微表情。

有的人嘴角微微上翘,是高兴。有的人微微蹙眉,是不安。有人吐了口气,是松心。

在场各色人等,各自有不一样的表现。虎死威犹在,现在斯大林还没死呢。

但是医生说,斯大林同志醒来之后很有可能精力不济,甚至隐晦的提到可能会大脑受损。

这也让这群人各自有各自的打算。

大清洗后的斯大林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早年的斯大林过于心软,党员的两把枪,对着自己的那一把他总是扣不下去。

他可以要求自己,但是却无法谴责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等到出了问题,斯大林又从心软改成了心狠的大清洗手段。

实际上1953年,斯大林又在酝酿一场对苏联党内的清查。

这一次的清查目标很有可能是红色贵族和开始冒头的特权阶级。

对于这群人来说,斯大林如果这个时候死了,可能是最好的。如果不死,他们也希望能换一个领袖。

目前苏联政坛动荡,各方人马在拉帮结派。

而和中国关系最深的赫鲁晓夫也在搞小动作。

依托着这些年和中国贸易的权力,赫鲁晓夫的权势也是大为增长。比历史上之中 获得的权力更大。

在斯大林昏迷的这段时间里,赫鲁晓夫不断的拉拢心腹。为后斯大林时代做准备。

而在所有人都在不断角逐的时候。大家慢慢的开始发现,获得内部支持是不够的还有外部的支持。

尤其是获得东方那个刚刚打赢美国的中国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中国的声望在社会主义阵营之中已经不断攀升。

而更重要的是,现在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其中有一大半要归功于中国。

就像是哈尔滨已经成为东北亚最大糖都。

原本规划的三年计划中,哈尔滨制糖产业将在1953年达到百万吨级产量。

而在实际中,现在哈尔滨的制糖规模已经突破达到了一百三十万吨级别。

还有中苏合作建造的汽水厂、罐头厂等。

在苏联内部风起云涌之时。

一个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机遇与挑战来了。

为了获得支持,很多原本正常谈判不可能放到交易桌上的筹码现在可以被摆上来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