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14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第一百零五章 但是是帅哥啊

我错了,我一开始就不该来这个地方。如果我不来这个地方,我就不会和他们遇见。

如果我不和他们遇见,我就不会困于现在这样的窘境……贝尔?格莱德主编感觉自己现在身处于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困境之中。

自己本来就该老老实实的跟着中国地陪在酒店里吃饭来着。

为什么自己要心血来潮,非要想去看看索菲亚大教堂,想吃吃哈尔滨本地有什么好吃的……我这都是该啊!

是什么让原本很有种的贝尔主编现在这样碎碎念的就像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主要原因就是他现在旁边的两个男人。

那个长得比较儒雅,笑起来和行事作风都有些像中国人的美国人名叫埃德加·斯诺。

而另一个长得很粗犷,行为举止和说话风格都充满了美式大爷风格的男人叫做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这两人是谁?他们都是世界上大名鼎鼎的作家和记者。

如果要以写作的书籍和记者名气以及报道过的大事件作为换算的话。

那么按道理自己区区《独角兽日报》主编,根本没理由和他们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埃德加·斯诺,先后写了《西行漫记》《红星闪耀中国》《大河彼岸》等等纪实文学。

在国际上也是名声斐然。只不过这种名声要分阵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

埃德加斯诺自然是个好名声,是个金字招牌。可是在资本主义集团内,斯诺的名字可就是一剂剧毒的毒药。

他写的书都是禁书,因为这些书给学生们看是会把学生们带“坏”的。

要是学生们都不肯做资本主义的接班人了,那该怎么办?所以斯诺必须要封杀,必须要迫害!

非美委员会已经把斯诺定义为一级叛国者了。

而海明威就不用说了,世界知名大作家……

或者说他是二十世纪前半叶最知名最伟大的大作家(美国)也不为过。

原本和他交往没什么。但是最近一年多,海明威流浪中国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

海明威在中国就像是中毒了一样,待在这不肯走了。还写了好多关于中国的新闻和记录,其中大部分都是好的方面。

海明威对中国恶评集中在农村愚昧的迷信上。

还有换亲之类陋习风俗上。但是总体上来说,海明威对中国是好评的。

尤其是对毛主席领导的第一代中国政府评价很高。

在海明威的评价里,这是比肩甚至是胜过罗斯福政府的一届政府。

一个美国大作家天天说中国好话,非美委员会早就看不惯他了。

只不过是因为他名气太大了,不能和对待斯诺一样对待他。这两人按照英美的标准,那就是妥妥的通共人员啊!

想我贝尔?格莱德,祖上八辈都是小地主、小资本家。是根正苗白的资本主义接班人。

和他们在一起打交道,自己会不会被教坏啊?贝尔?格莱德心有揣测。

自己当时怎么就鬼使神差的听了斯诺的话,说是去外面找一个地道的中国馆子吃饭呢。

贝尔打量了一下斯诺找的这个小饭馆,确实很中国,馆子面积不大。也就八张小桌子。

不过厨师的手艺很不错,做的锅包肉、溜肉段、大酱炖鱼这些菜闻着就好吃。

作为一个正经的英国人,贝尔这辈子也没吃过味道这么浓烈,这么复合的菜色啊。

原本还在为自己可能会被指控通共而烦恼的贝尔主编,在美食的诱惑下把通共这个罪名给忘记了。

海明威在中国已经算是习惯了喝中国的白酒。

毕竟龙舌兰酒也算是白酒的一种。他龙舌兰都能喝得惯,汾酒之类的也没问题。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这一桌子三个外国佬的话匣子算是打开了。 “要我说,美国没救了!”最先开口的是斯诺。

这几年被非美迫害的厉害,他嘴里可没有对美国的好话。 “现在美国什么都要讲政治正确,连最基本的人性逻辑都不讲了。” “他们反共已经到了魔怔的程度。但凡是共党主张什么,他们就反对什么!”

海明威听到这里,他忍不住笑了起来:“那这样,不如让共党主张每天都要吃三顿饭,看看他们怎么反对。”

斯诺一愣,然后也拍桌子笑道:“那他们一定会说,一天三顿饭有违人类生物标准,至少要加上夜宵和下午茶,所以人要一天吃五顿饭。”

斯诺和海明威两人对视一眼,随后便开怀大笑。

笑得贝尔主编尽可能缩在一边,心里默念:看不见我,看不见我,我在吃排骨,我在吃排骨…… “贝尔,你的《独角兽日报》办的很好啊!”

事不随人愿,海明威和斯诺聊了一会儿后,就把话题转移到贝尔这边了。

贝尔啃着锅包肉,咧嘴笑了笑:“我就是欧洲的一个小报纸,不值一提……” “不不不,你可不是欧洲的小报纸呢。我前段时间去北京,和中国的主席、总理聊天,聊一聊我在中国这一年多的见闻和看法。

在闲聊的时候,他们就提到你的《独角兽日报》。认为你的报纸是欧洲少有的,还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报纸。”海明威如此道。 “其实我都有打算,接下来我打算写一些文章,直接投在你的报社,你看怎么样?稿费什么的好说,我可以给你优惠。”

听到海明威的话,贝尔的眼睛瞬间瞪大的如同铜铃,这可是海明威的文章啊!

自己《独角兽日报》从小报纸,一跃而成大报纸的机会是不是就在眼前啊?

但是中国的主席都看好自己的报纸,自己这算通共吗?贝尔有些纠结。

斯诺则在旁说道:“我就不向你的报纸投稿了,免得你报纸难受。” “但是我在美国这么久,算是看清楚美国的一个德行了。如果他们说你有危险,那么你最好有危险。只有这样才有抗衡他们的手段和能力。” “就像是他们说你通共,你最好通共,最好是能把他们吓翻的那种通共。” “不然你的日子反而会更加艰难。”斯诺的话让贝尔略微思索。

……

贝尔等人在哈尔滨待的时间不算长,也就几天罢了。在这期间,李锐一直在哈尔滨,和这些欧美的主流媒体代表都算是见面了。

面对这个传说中北约悬赏榜前三的人物,很多欧美记者都忍不住多给他拍了一些照片。

并且把他的照片传回国内,同时还撰写了不少文章。其中有的文章写的非常有意思,文章里面将李锐形容成中国文化界的独裁者等等。

原本这样的报道是指望抹黑李锐的。但是李锐不错的外形和很棒的衣品,再加上现在慢慢锻炼出来的上位者气质,让他现在非常上相。

简单来说就是拍照拍出来还挺好看的。

而拍照好看,再加上这些媒体的报道,莫名的将整个舆论带的跑偏到了另一个地方。

就像是在西德,染厂的伊娃今天很高兴。因为威廉前段时间打牌(游戏王)得了个短程赛冠军。

奖品中有一个中国食堂的双人餐。听说那儿的菜做的很好吃,自己早就想吃了。

这一次威廉也不知道是不是开窍了,居然主动邀请自己了。这让伊娃很高兴。

而就在她下班的时候,她看见自己的几个同事正围着一份报纸看着。

伊娃也好奇的围了过去,之间报纸上写了这样一个标题《中国文化的独裁者!》配图正是穿着银灰色立领的李锐。

三十岁的李锐鬓角微微有些白发,但是看着还是很年轻的。有一种见惯了沧海桑田的淡然感。

伊娃还以为自己的女伴们会讨论什么呢,仔细一听: “哇,中国的文化部长这么年轻的吗?很帅啊!” “听说我们看的各种中国节目都是他操刀的,好帅啊!” “虽然新闻里写他的那些节目是给我们洗脑用的,但是他还是很帅啊!”

伊娃默默的听着,听到最后实在是忍不住吐槽道:“你们差不多一点吧。新闻里不是写了,他是中国新闻和文化行业的独裁者,他是帅哥,但他也是独裁者啊!” 伊娃的一名女伴对伊娃的言论产生的反驳:“伊娃,这你就不懂了。虽然他是个独裁者,但他是帅哥啊!”伊娃:?》!@#?%*……

李锐要是知道了这事还能怎么说呢?只能说感谢欧洲老铁的拍照技术。

关于李锐是独裁者还是帅哥的争论还在欧陆上演的时候,苏联、中国大学生的代表团,还有四十个世界主流媒体的代表终于来到了朝鲜,见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碧潼战俘营了。

第一百零六章 终于到了 106

本时空的碧潼战俘营和历史上还是有些不大一样的。

因为战俘人数变多了,所以在历史上碧潼战俘营的位置为中心,如梅花一样散落着五个战俘营。

因为是以碧潼为核心的,所以这五个都叫碧潼战俘营。当然,还有一点和历史上非常不一样。

不是这里修建的体育场更大更好,也不是战俘营数量更多。而是五个战俘营搞起了战俘工厂。

数万名战俘被组织起来参加劳动。在历史上之中是没有这样的。

因为在历史上之中中国和朝鲜更加困难。

因为空军支援不上,导致后勤接不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本时空中,因为一开始朝鲜半岛的人民军就没有太过冒进……

所以美军入朝后人民军的损失也比历史上小多了。

再加上志愿军有网咖开了各种技术挂和先知挂等等。

整个朝鲜半岛的形势比历史上好了不止一点半点。

所以苏联和中国援助的机械设备才能顺利进入朝鲜,并且在有效的防空火力保护下,让朝鲜半岛尽可能有支援前线的工业造血能力。

哪怕这个造血能力是有残缺的,但是有总比没有好。而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战俘工厂也就应运而生了。

毕竟好几万壮劳力放在这呢,不用就太浪费了。 1951年圣诞节的时候,战俘工厂还只能算是各种小作坊的集合体。

但是现在过去了九个多月了,经过战俘们自己的建设,战俘工厂已经颇具雏形了。

被服厂、脸盆厂、水杯厂、挎包与鞋厂等等厂子也搞起来了。

这些工厂搞起来之后,这群战俘也就不无聊了。每天上班赚工分,赚到工分可以去管教那边兑换商品。

除了没有自由并且管的比较严格没私人生活之外,他们和生活在集体工厂的工人其实差不多。

这种生活给正经的工人过,那自然不算是好的。但是给战俘们过,那当真是世上罕见了。

别看什么战争法、什么战俘人权条约等国际法律推出来这么久了。

但是这世上有什么国家遵守过啊。保不齐中国是唯一遵守,并且按照这个条约来对待战俘的。

而现在,这样唯一个可以通过严守战争法和战俘条例的战俘营静静的等待着它们的第一批国际媒体客人。

四十多名国际媒体代表,中、苏、法三国大学生代表都踏上了朝鲜半岛的领土。

这其中发生了两个小插曲,第一是朝鲜方面得知中苏法三国大学生准备进行运动比赛后。

他们也紧急挑选了国内的大学生搞了体育队。

毕竟朝鲜是地主啊,要是这种事情都不参与的话,那这个地主就显得太惨了。 而且朝鲜也是有大学的。

被炸之前的平壤大学其实办的很好,至少不会比新中国办的哈工大差。

只是平壤被美国攻陷后,平壤大学遭受了严重的损毁。校舍被破坏还是小事,关键是其中很多珍贵的器械和书籍遭受损坏。

尤其是很多平壤大学的教授、教员们遭到了南伪军的迫害。

如果这些平壤大学的教职工不服从南伪军的要求,他们就把这群掌握高级知识的人才全都杀了。

大量的教授和教员被杀,这才是平壤大学伤筋动骨的地方。

也是幸存的朝鲜大学生恨李承晚政府,恨的牙痒痒的地方。第二个小插曲是在抵达朝鲜前,中方人员要求检查众人的行李,确定没有违规品。 “枪支、打火机油、化妆棉、香水……等等都是不能带往战俘营的。”

中方人员如此说道:“这些东西如果有,请主动上交,我们会为你们编号收集好,等到你们归来时再还给你们。”

中方人员还专门解释了,为什么枪支打火机油之外,还有很多看似普通的东西也不能带去战俘营。

因为化妆棉、香水其实都是很好的引火物,很可能造成未知的伤害等等。

对于中方人员的这个要求,大家还是比较配合的。

唯一的意外就是在泰晤士报主编那儿了。

他算是卡着时间来中国的,他到的最晚,脾气还很大。坚决拒绝给中方人员检查他的行李。

但是中方这边的可都是军队派来的人,他们可不会因为你一个外国大爷发火就惯着你。

反而是泰晤士报主编的情绪太激动了,让他们更显得怀疑。所以强行检查了他的行李,并且从行李箱的夹层里找出一把美国制M1911手枪。

这下热闹了。泰晤士报主编当即怒吼:“你们这是侵犯人权!”

而在场其他的新闻媒体代表还在看戏呢……

新闻灵敏度最高的贝尔主编已经举起相机对着泰晤士报主编和他带来的手枪一通乱拍。 “这可真是极好的素材啊!泰晤士报主编带枪来中国,准备混入战俘营,他是想要做什么?我感觉我可以编一百个惊险的故事出来!”

贝尔主编看似喃喃自语。

而在他这样的提醒下,其他媒体代表也反应过来……

纷纷举起相机把泰晤士报主编被解放军按在地上的丑态给拍了下来。

泰晤士报主编原本想着带上这把美国制造的转世投胎器去给贝尔一个小刺激的。

没想到,贝尔的小刺激没看到,他的小刺激却被人给拍下来了。

中方代表有鉴于泰晤士报主编的违禁品太离谱了……于是直接取消了他前往朝鲜半岛的权利。

这下只剩下贝尔在暗地里偷笑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