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6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当他看见上百台来自未来的电脑时,他更是久久不能言语的失声。

在陆光达为他演示了一些测算力学和构建三维模型的软件之后,钱学森沉默了许久,然后才开口道:“我一直都认为我们中国人从来都不比谁笨。”

“美国人、苏联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一样可以做到。我们只是受限于我们的近代的落后,工业化的迟滞。”

“李主任谢谢你证明了我的猜想。我们中国人一样可以做到工业化,可以做到民富国强。一样可以靠我们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道这里钱学森想起了自己之前看过的广州,又想起了从前的旧中国。

他双目含泪紧紧的握着李锐的手:“我能来这里工作吗?我会遵守一切的保密协议。”

“你将会失去你曾经所有的荣誉,你的名字可能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时空也许不会再有大名鼎鼎的钱学森了。”

“没关系,我愿意!”钱学森和其他回国的科学家们都被安排好了各自的去处。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他们就是新中国最重要的一批人才。

钱学森的妻子蒋英被聘入音乐学院教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因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外需要大量输出各种文艺作品。

其中有一部分可以让李锐从未来弄来,但是有一部分还是要本土原创。

只不过李锐从未来找来了更先进的音乐理念和拍摄手法等等。

这些人才已经开始着手培养,只不过还需要时间。

而钱学森自然而然的是进破晓基地工作,他的工作注定了即便是身处北平,他也不可能时长回家。

在离开家的前一晚钱学森拥着妻子站在四合院的天井里看着天空上的星星。

“今晚的星空真美。”“是啊,也许再过几十年就看不见了。”

“瞎说,星星在天上都几千年了,还能过几十年就看不见了?”钱学森笑了笑没有辩解,也许三十年后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北平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霓虹闪烁的大城市,那时站在城市里自然是看不见星星的。

“我要离开你,你会怪我吗?”钱学森低头看着蒋英。

蒋英半躺在他怀里,抬头注视着自己的丈夫:“你生来就属于宇宙。你想要保护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铸造一把属于自己的卫国宝剑。”

“你想到什么就去做吧。我永远都会支持你。”蒋英挣脱丈夫的怀抱,她站在四合院里的海棠树下凝望着海棠。

“学森,你知道北平曾经有一个职业叫收尸人吗?”“嗯?”

“每年冬天都会有熬不过去的老百姓,最多的是孩子。因为会吃不饱穿不暖,一觉睡下去第二天身体就凉掉了。”

蒋英徐徐的讲述着:“很多孩子都很小,有的孩子连开口叫爸爸妈妈都来不及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看到过一个孩子,他死的时候还没一只小狗大,全身上下瘦的只有骨头。家里人没钱给他处理后世,只能把他丢在街头,让收尸人帮他收尸。”

“为了节约,连孩子身上的衣服都被拔下来。十冬腊月,那个孩子的尸体如枯柴一样倒在街上。然后被收尸人当垃圾一样收走。”

蒋英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深吸一口气:“我们死了好多好多人,在旧中国老百姓活着太难了。学森你知道我今天上街看到了什么吗?”

“什么?”

“我看到了一群身穿打着补丁衣服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了学堂,我还看见钢铁厂的工人去供销社买了肥鸡回家给孩子吃。”

“我看见解放军战士和老百姓一起在龙须沟进行改造,也看见纺织厂的女工下班后脸上带着的笑脸。”

蒋英擦去眼角的泪水:“我喜欢现在这个国家,我不希望这个国家变了。学森你有能力,我相信你和你的同事们能为我们这个老大国家撑起一把遮风避雨的大伞。”

钱学森快步上前将雨带梨花的妻子拥入怀里。

“学森,你去做吧。我相信你。保护好我们的国家,保护好我。我今天听见一名解放军战士和他妻子说的一句话。”

“什么话?”“我们一家不圆万家圆。”钱学森紧紧搂住妻子,久久不能放开。

湖南长沙有个地方叫做板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建国后毛主席回湖南时特别来过这里,因为这里有他亡妻的故居。杨开慧已然故去,死在反动派的屠杀之下。

而这里作为她的故居也被保护了起来。

但是今天她的故居却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变化。

一群解放军战士接到上级的命令,正在这座故居中寻找着什么。很快有战士在墙缝中有所发现。

“这里,这里有东西!”“取出来!”连长急忙命令道:“但是注意,小心不要破坏烈士的故居!”

在战士们小心翼翼操作下,一沓藏在墙壁中的信件提前三十二年重现人间。

因为这是来自军中高层的指示,负责这件事的连长一刻不敢耽搁。他也没有打开信件,而是用一个牛皮纸袋装好后小心的放入挎包中。

然后做上汽车连忙赶往火车站,在经过一天一夜的火车颠簸,终于是赶到了北平。

当他找到冯石将军时,冯石问他:“东西找到了?”

“首长,找到了。”连长敬礼道。

“没有损坏吧。”“没有!也没有人偷看。”连长补充了一句。

“好。”冯石点点头,他从连长的手上接过牛皮纸袋就赶往毛主席的居所。

不过白天毛主席一般都是不在的,他很忙,有很多会议要开。冯石就在外面等着。

中央军委想向苏联购买一批武器,因为现在中国军队的武器是正经的万国造。

有日式,有汉阳造,还有中正式,还有美械。乱七八糟不成同属。如果是和平年代慢慢理顺了就算了,但是朝鲜战争马上开始了。

军队还是需要尽快统一武器。不然光是后勤都能弄死人,朝鲜本来就是山高路险的地方。

不要自己给自己增加后勤难度了。

中央军委希望购买一批苏联的先进武器。

不过毛主席和朱老总提议,中国还是先买苏联淘汰下来的旧货用。

比如说莫辛纳甘,虽然是一战的老枪了,放在现在也许火力密度不够。

但是志愿军本来也没办法敞开弹药让战士们使劲霍霍。

给战士们全装备上半自动步枪,国内的后勤根本供应补上。莫辛纳甘第一是便宜,第二是皮实。

中国直接指定要苏联二手淘汰货,想必他们也实在是开不出什么价钱了。

就算是想要卖个高价,到时候还还价就是了。现在苏联正在内部进行全面换装,莫辛纳甘早就处于淘汰的行列。

属于留在手上都是压箱底的垃圾。

在军委开完会议之后毛主席又忙了几件事,批阅了几份文件。还写了一篇文章后才有时间休息。

而这个时候冯石拿着一份文件袋进来。

“主席,这是我们在杨开慧同志故居发现的。”冯石默默的将一份文件放在毛主席桌上。

把文件袋放在毛主席面前的桌上后,冯石悄然退了出去。

原本脸上还带着笑容的毛主席突然默不作声,他看着这文件袋许久。他伸出手,手有些颤抖,似乎在害怕又在期待。

文件袋被打开,里面是几封信。是杨开慧的笔迹,是他多年未曾见过的她的亲笔信。

是她从未寄出的亲笔信。【他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不至丢弃我,他不来信一定有他的道理。

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情感,父爱是一个谜,他难道不思想他的孩子吗?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

我要吻他一百遍,他的眼睛,他的嘴,他的脸颊,他的额,他的头,他是我的人,他是属于我的!

你的身体实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够赚到60元,我就可以叫回你,我不要你做事了,那样随你的能力、你的聪明,或许还会给你一个不朽的成功呢……】

【第一次初见,你的言谈举止,忧国忧民、雄心救国的宏图壮志,使我深感你是个不平凡的男子,令我着迷。

喜欢听你讲话,几天不见就心烦意乱,坐卧不安。谁把我的信带给你,把你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念兹远行人……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革命有牺牲,若哪天你不幸离开了我,我和你一起面对!即使你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你的尸体……】

他的双手在颤抖,胸膛快速起伏几乎不可呼吸,滚烫的泪珠大颗大颗的滑落。

嘴巴张的大大的,却无法发出声音。无数的往事涌上心头,最终只能化为一声凄苦的悲呼。

革命成功了吗?成功了,但还没有完全成功。

自己可以停下吗?不行!因为千千万万的同志还在默默注视着自己,开慧也还在看着自己。

自己还没有资格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个国家还有好多事情要做。

可是……“开慧,我也好想你啊……”

“他们也是在教育我,教育的好啊!我还要做好多好多事情,革命一定要成功。同志们的血不能白流,你的血不能白流啊!”

他的手握着杨开慧的绝笔信在颤抖,一如三十年前那个在滂沱大雨中撇见旧中国之凋零,百姓之困顿而是要发愤图强改变中国的年轻人。

“我五十七岁了,这把老骨头看起来要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烧尽最后一滴血了。开慧,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但假如真有来生的话,就希望我们能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里。”“下一次,我当妻子,你当丈夫。”

第七十三章 没有谁是不可以牺牲的

破晓基地内。今晚李锐无眠,他是不抽烟也不爱喝酒的。但是今天破例开了一瓶啤酒。

啤酒不是后世的产物,而是让警卫员去街面上买的的青岛啤酒。

味道一般,现在的灌装工艺有问题,感觉气都跑了一大半了。喝起来汤汤水水的,就像是泄了气的苏打水一样。

和李锐对饮而酌的是陆光达。老陆其实年纪不大,今年才三十八岁。作为一名教授,他超乎寻常的年轻。

但是在破晓基地这几个月的时间让这个原本充满书生气儒雅气的男人鬓角多添了几许白霜。

下酒菜很简单,李锐拿着自己的工资让警卫员去街面上买了些猪头肉和花生米、毛豆回来。

如今的李锐已经是国家干部,按品级发工资。一个月的工资是80万旧币。

比北平炼钢厂的大工匠张祥多三十万。

李锐在未来的钱已经属于公款,每次小额的使用他是需要记账汇总的。

而大额(一次性超过十万元)的使用是需要和基地内的另外两名负责人(冯石、陆光达)一起开会决定。

陆光达夹起一筷子猪头肉塞进嘴里:“怎么,后悔了?”

他看出李锐表情上的不自在。

李锐摇摇头:“没有什么后悔的。来到这个平行时空对我来说是一场如梦幻一般的旅程。如果旅程就此结束,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陆光达嚼着猪头肉喝了口酒,咽下去才道:“杨开慧同志的信其实我并不赞同你和老冯把它送出去。或者说不该这么直白的送出去。”

“毛主席很聪明,我见过他。这世上比他更聪明的人怕是凤毛菱角,你说一句话,他心里都知道你在想什么。把杨开慧同志的信交给他,毛主席也肯定是明白的。”

“这是一种无形的批评教育啊。”陆光达放下筷子叹息一声:“毛主席一定能猜到用意的。”

李锐却叹息一声道:“总该做些什么。来到这个时代,有些遗憾总该弥补,有些弯路应该避开。”

“我们的很多同志,在进城之后就变了。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和李自成的大顺进北京一样。有的人都忘记自己姓什么了。”

“我今天看新闻,南京城里有富商想出价两千大洋,购买一名解放军团长缴获的日本军官佩刀。这是想要买刀吗?这是在行贿啊!”

李锐忧心忡忡:“我们的党员干部也是人,没有人能做到永远正确。是人就会犯错误。一次两次经受住考验,可万一哪天松了呢?”

“我是不害怕毛主席怪罪我的,因为我觉得他有这个胸襟接受他人对他的批评。他害怕的其实是别人什么都不说。”

李锐拿起一杯酒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在我看来,有的人还是一直当保姆就好了。杨开慧同志的信能让毛主席不忘初心。”

“所以我并不担忧毛主席。我担忧的是我们广大的中下层干部,甚至是知识分子。当然我说的知识分子指的不是你老陆。”

陆光达乐了:“怎么?我这就被开除知识分子级了?要把我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李锐也乐了:“你要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那至少得是个少将师长”“拉倒吧。”

陆光达和李锐碰了一下杯。

也许是开了个玩笑,所以气氛轻松了许多。

李锐继续说道:“我所说的知识分子,指的并不是向老陆你们这些一心搞研究工作的理科知识分子。”

“而是指那些满脑子奇思怪想,喜欢摇动笔杆子。但又不愿意深入基层也不愿意真实了解这个天下的文科类知识分子。”

“目前我们国家的文科知识分子中,有很多人是接受过旧式教育的。虽然早在三十年前陈独秀和李大钊先生就提出过反对旧文化,政治上不尊孔,不应该把儒学发展成孔教。”

“更不应该把一门学问发展成宗教!把那些为侍奉帝王学说而歪曲改造的孔教三纲视为人生圭臬。”

“但是现如今你看看这天下有多少文人还在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李锐说道这里忍不住摇摇头。

“这些人,而且很多!只是他们现在看着新中国的势头烧起来,他们不敢冒头罢了。但是这群人必然是躲在什么地方的。”

“只要找到了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攀附上来。这群人很聪明,脑子灵活。亲自干活不行,但是政治斗争都是一把好手。他们会像绍兴师爷一样去找到我们党内的干部。”

“我们党内干部进城,很多人不过才在干部夜校学习认识了几百上千个字罢了。管理城市、县、乡镇,他们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但这不重要,因为他们可以慢慢学。我们不用急。”

“就怕有哪些旧时代的文人一拥而上,成为了我们干部的幕僚师爷。”李锐说道这里重重的用食指点着桌子:“要真变成这样,那我们就真的如苏联共产党的同志说的一样了。我们并没有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不过是一场农民运动的改朝换代罢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