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只见“他”身穿锦缎白衣,黑色大敞,头戴锦冠。面带微笑,手上拿着一把折扇。这把折扇在“他”修长的五指之间来回旋转。一把没开的扇子已经在“他”手上玩出了花。
“他”的形象完美的符合了在场所有欧洲女性对遥远亚洲国家里一个古代王子的想象。
在现场看的观众里除了威廉和伊娃之外,还有染厂的四小天鹅呢。
她们挤在第一层相对较厚的位置,但是这个位置也能看清台上那位王子的模样。那样的绝世而立,那样的卓尔不群。
“要死了,要死了!怎么会有男人这么帅的?!”四小天鹅里的一位发言道:“他怎么可以长得这么好看啊。又英武又帅气。”
“是啊,是啊。啊,完蛋了,我现在觉得追我的男生都好丑啊!怎么办?我要嫁不出去了!”另一个女生苦恼的跺脚。
“该死,为什么要让我还没结婚的时候看见这样的帅哥啊!”还有一人抱怨道。
四小天鹅里有三个都在抱怨了,只剩下一个没说话。
另外三个以为她看不上这样的亚洲帅哥呢,大家转过头去看她,结果发现她捧着下巴死死的盯着舞台的方向。
“嘿嘿,嘿嘿嘿——”她嘴角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李若梅分明的听见了台下传来的阵阵惊呼。但是她心如止水,只沉浸于自己的表演之中。
她知道自己的男装扮相很好看,自己的装是梅兰芳团长亲自给自己画的。
闽南歌仔戏中有一些戏份需要那种英俊小生,但是扮英俊小生的男角不好找。因为歌仔戏的妆容没有京剧那么重,所以对五官的要求就比较高。
所以歌仔戏很早就早有让女角反串男角的传统了。尤其是扮演那些戏剧里那些比女人还俊俏的男人的那些角色,比如说罗成,罗通等等。
再加上李若梅当年在上海是知名的花魁。能在上海当花魁,光靠长相漂亮可不够。还有仪态身段都要好。当年从难民中把还是儿童的李若梅买下来的老鸨一眼就看出这个小姑娘以后长开了不得了。
所以从小就训李若梅的身姿仪态,其苛刻程度一点都不比传统戏班差。
李若梅这一身挺拔的身姿就是在那个时候练出来的。再加上戏剧化妆的适当开脸,让她显得更加有神。
当她第一次这样扮装时,代表团里好多女生都看呆了。
必须要说,还是女生更懂女生想要什么。
李若梅举手投足之间的仪态完美的满足了一个女生对异性的全部幻想。所以当场就有好几个女生缠着她道:“若梅姐,你也太好看了!你男装太好看了!”
“完了若梅姐,看了你,我已经看不上其他男人了。你要负责啊!”一名戏剧团里的女演员哀嚎着。
“若梅姐,你咋是个女的,你要是男的,我马上嫁给你!”代表团里负责后勤的姑娘牵着李若梅的衣角。
最后还是王玉珠跳出来,把她们给赶走。
“若梅姐今天是我的!你们统统闪开!”
随后王玉珠抬着头看着穿了内增高后长到了一米七五的李若梅。王玉珠看着李若梅傻笑:“嘻嘻——”
李若梅屈指弹了下她的额头。她吐出舌头做了个鬼脸。
在后台杀伤力如此巨大的李若梅,上了台之后更是吸睛无数。
她所到之处,几乎所有女生的目光都跟着她转动。
当她一圈转完,走到台前轻轻扬起嘴角一笑,微微抬起下巴。那略有些骄傲,又有些自得的表情瞬间让前排不少女生坐不住了。
不少人女生吹起了口哨,虽然说现在欧美很多人觉得女生吹口哨不雅(因为有时候需要把手指含在嘴里),但是现场这些女生明显不管了。
而当李若梅玩着扇子走下台时,台下很多人都发出了不舍的叹息声。
不得不说,李若梅的出场就已经惊艳全场了。这场秀有她在,就已经撑起了一半。
当然,台下很多男生狠的牙痒痒的。因为他们带来的女伴已经被那位“中国王子”把魂勾走了。
威廉坦率的赞叹道:“刚刚那个模特演员真帅啊!”
伊娃看着他:“其实也就还好啦。”
“不对啊,你刚刚明明深呼吸了好几次,呼吸声可大了。”
“那是因为我有些气闷!”伊娃有些生气了。
过了一会儿,伊娃才说道:“其实也还好,你长得也不差。”
“我?”威廉摸了摸自己的脸:“啊……这……伊娃,我要不要带你去看看眼科?”
“!@#¥%”伊娃气死了,她已经不想和威廉说话了。
而李若梅给现场带来的震撼还在继续。
她的每次出场都会惊起一片惊叹,每个妆容和服饰都让人着迷。
而她每一次退场都会带走一片叹息,所有人都喜欢她待得久一点。
现场的男性虽然不喜欢她带走了女伴的目光,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一点,她真的好看。是男性承认的那种帅。
而接下来的舞台表演则更加的自由了。中国秀不是欧洲秀,没有那么多规矩。
当李若梅和王玉珠在舞台上扮演着情侣一起走上台,简单的表演着元宵灯会上【纵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已在灯火阑珊处】的场景时,现场很多女观众已经开始磕糖了。
虽然说现在这个年代没有“磕糖”这种名词。但是看到好看的人在一起成双成对,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一种祝福。要不然怎么会有金童玉女的说法呢?
不管是上元节书生遇佳人,亦或者是前线告急,将士别妻女的节奏。
李若梅和王玉珠都拿捏的恰到好处。无论是李若梅轻刮王玉珠的琼鼻,或是王玉珠于身后古灵精怪的蒙住李若梅的眼睛。
她们和团队里其他成员们用这些短短的几十秒钟的简单演出,向柏林观众展现了出了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图景。一个来自于遥远东方的图景。
而欧美的设计师们真的明白,这一次中国人真的搅局太成功了。当李若梅带妆上场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了。这样漂亮的演员模特配合上这样的演出形式,注定是会让这场演出名声大噪的。
只是他们不知道,李若梅的名字会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噪。
第五百二十八章 准备反击
李若梅和王玉珠和中国团队的表演超出了这个时代大家对服装秀的理解。
不是简单的走秀,而是以故事展现文化,以文化驱动表演,以表演展现服装与美。这些东西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为表里,互为血肉的。
当表演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一声戏腔唱响全场。原本被被表演吸引的柏林观众在这个时候才猛然想到,他们之所以会被吸引过来,正是因为梅兰芳在柏林搞的快闪歌唱啊。其实他们最早是来听歌的啊。
但是因为这里的表演太精彩了,他们已经忘记了需要听梅兰芳唱歌这件事了。
这场秀的名字叫做《古典与现代》现在已经表演过半了,古典的部分已经要展现的差不多了。
中国的古代历史辉煌,但是那都是历史了。中国近代的历史不该被藏起来,更不该被当成不可被谈论的东西。
中国有羞文化,日本也有耻文化。但中国的耻文化是知耻而后勇,破而后立。日本的耻文化是把耻辱藏起来加装看不到,那么耻辱就不存在的。这种日本的羞耻文化可不是中国应该学习的东西。
所以当梅兰芳开口歌唱时,整个秀的风格骤然一变。
以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以及中西结合有时又不伦不类不中不洋的风格,有时甚至有些可笑。
但是在这种东西文明互相碰撞,中国思想站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的时候,一抹红骤然出现。
个人与国家,文化与思想在这一瞬间发生了剧烈的碰撞。
李若梅扮演的战士与王玉珠所扮演的进步女学生在这场激烈的震荡之中,各自选择着自己的前路。
而伴随着她们的演绎,一首名为《希望》的曲子响起。(此处有bgm)
一人身上的战服不断的变化,以战士之血扛起家与国。
一人身则演绎着在深山中,在边缘处,以教书育人传承文化,让中华文化星火不灭。
而当刹那间,舞台上突然天降红绸。四面八方皆被红色包围。
而舞台上,那些扮演战士的演员们则换上了代表着志愿军的衣服。那些扮演着老百姓的演员则换上了现在国内最常见的中山装和进行改良过的立领与夹克衫等等。
还有他们所设计的各种新时装,融合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元素的服装等等。有一些衣服让李锐来评价的话,就是颇有一些早年间网购的中式服装的风格。
不过还好没有搞大龙大凤这样的设计。毕竟中专的老师里有很多专门研究传统纹样的。别和后世的二把刀设计师一样,随便乱搞各种东西出来就当中式元素来使用了。
而当演员们进行着最后的走秀时,梅兰芳也唱响了这次秀的最后一首曲子。
“星河转,岁月如梭。”(此处有BGM)
“看梨花,催榆火,传新色。”
“流水歌,层山复相和。”
“看九州,风月同,齐欢乐。”
伴随着梅兰芳那惊艳全场的戏腔,这场大秀的演员们一个一个的鱼贯上场。
有人身着古装,是偏偏公子。
有人放牧而歌,是塞上明珠。
有人粗衣短打,在大地上耕耘作画。
有人身穿长衫,于家国危亡时挺身而出。
他们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中国人。
他们集合在一起,便是那绵延流传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非一人之力,非一家之力,非一族之力。
是亿万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交织编写的篇章。他们有人名留青史,有人默默无闻。闻
但他们都在一起组成了新中国的底色。
现场的观众已经忍不住站起来鼓掌。虽然他们听不懂梅兰芳的歌词里唱的中文是什么意思。但是歌词里蕴含的感情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
那是千年古国正在迸发新的活力。
而当梅兰芳唱到:“万千人中你和我,化作燎原星火。热血交汇,信仰融入你脉搏。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全场的戏剧演员与舞台上的演员开始齐声共唱。
伴随着高声共唱,李若梅牵着王玉珠的手从后台最后出来。这是临时安排的,代表团的刘队长已经发现了,现场观众对李若梅和王玉珠的组合异乎寻常的喜欢。所以临时让她们做了最后的大轴。
当穿着志愿军制服的李若梅,以一脚踢碎侵略者旗帜的方式拉着王玉珠登场时。整个现场沸腾了。
这次的表演中,李若梅和王玉珠的组合演出了许多情侣组合。
从古代的书生、仕女,少年将军与闺房小姐,再到近代的进步青年,一直到现代的志愿军战士和纺织厂女工等等。
她们的每一次登台都收获了巨大的掌声和欢迎。而这一次也是如此,所有人都知道表演到了最后阶段。观众们也就不是那么顾及舞台礼仪了。他们纷纷站起来拍手鼓掌叫好。
那种感觉不像是在进行一场服装秀,而更像是北京城里京剧舞台的表演。
而舞台上的演员们多来自戏剧团和武术队。相比于台下默不作声,只是礼节性鼓掌,他们更习惯这种台下叫好声不断的表演。
有几名戏剧团的武生还在台上返场表演了一段对练和翻跟斗。
而王玉珠和李若梅则跟着其他人配合着梅兰芳,把这首曲子最后的阶段唱完。
“百年风雨过,赤心未蹉跎。”
“百年有灯火,一心照山河。”
“一腔爱清澈,浩荡襟怀向来客。”
“我华夏,千秋愿,何远阔!”
一曲唱罢,所有演员齐齐鞠躬。
威廉站在台下已经把巴掌拍红了。他和其他人一样,一起高声叫好。
现场的气氛让欧美的设计师和时尚杂志的编辑们很不喜欢。因为这种闹哄哄的东西又如何是时尚界该有的?!
很多人已经黑着脸退场了,他们已经准备好好批判中国人搞的这场不伦不类的服装秀了。
第五百二十九章 为什么
这场大秀除了在现场的观众之外,其实东柏林的电视台还进行了现场的转播。
并且使用的是彩色转播信号。只不过现在很多人家里没有彩色电视机,无法接收到彩色信号就是了。
这场转播也引起了很高的收视率。因为这种样子的秀,是大家没有看过的。这种秀更像是一场小型的舞台剧演出。只不过演员没有台词,全靠身段和动作来演戏。而且演绎的东西都很片段。
但是这种演绎也有好处,那就是理解难度不高。观众很快能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而作为这样的表演走秀,注定是和这个年代欧美走秀是不一样的。讨论的热度也更是大的多了。
尤其是在这场秀结束前,大家伙还在助力宣传中国春节。
这更是把1952年的春节热度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现在欧洲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一个春节了。甚至那些原本不知道柏林有这么个展览的人也都知道了。
为什么呢?
因为那些时尚杂志的编辑和设计师们,他们当真是说到做到。说要抹黑你,那就要不遗余力的去抹黑你!
就在大秀结束的第二天,包括法国、英国、西德等国家的主要媒体都众口一词的批判中国搞的这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