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1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且还找来了苏联当时最好的合唱团,唱了俄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等不同的版本。

负责这个工作的音乐家只觉得自己不过是完成了一个普通的在普通不过的日常任务。

然后把录制好的唱片交给了苏联当时宣传部的工作人员。

然后这群宣传人员带着这些唱片前往东德,接着就是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午间,东德的百姓在午休的时候接收到了来电台的广播。

午间音乐节目的主持人表示,他们收到了一首来自苏联的新歌。

主持人用一种略显夸张的语气说道:“这首曲子我今天上午才刚刚听过一遍。我对各位只能说【哇哦!】这是我这辈子听过最让人振奋的歌曲!”

“听完之后我已经很得不自己立刻化身成为红军战士为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了!”“来各位,欢迎大家欣赏来自苏联莫斯科合唱团演唱,莫斯科交响乐版伴奏,词曲作者EA创作的新歌《苏维埃进行曲》!”

电台主持人声音刚落,东德百姓的收音机里立刻传来那高亢嘹亮的宏大音乐。

《苏维埃进行曲》在东德开始唱响,而这一次是德语版本。【苏联将击败不共戴天的仇敌,帝国主义者锁链的主人……】……

不管莫斯科的艺术家是如何的认为这首曲子过于庸俗,直白的就像是小学生写的作文。

但是民众就是喜欢。所有人都喜欢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歌曲。《苏维埃进行曲》可是流行乐的一个典范,这首歌你只需要听一遍就能大概记住它的旋律。

再加上直白的不能在直白的歌词,这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

东德电台中午午间音乐节目刚刚播放完这首曲子,下午就有很多人已经会唱了!流行乐的追求是什么?

当然就是流行,是传唱度。

没有传唱度的流行音乐是虚假的流行音乐。

而现在,这首《苏维埃进行曲》在东德已经开始唱响。

而那激昂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节奏不由得也传到了西德,传到了西柏林。

因为这首歌的旋律太好记了,对现在的人来说简直堪称洗脑。

关键是还很好听!这下好了,不仅仅是东德的工人会唱了,就连西德的工人也会唱了。

这可不是《中国印象》了,之前被封禁的《中国印象》还只是在展现中国大革命的活力。

如果不去仔细思考的话,是不会注意到里面的意识形态问题的。

但是《苏维埃进行曲》可不是这样,人家的歌词可是直白的突破天际。

人家要击败帝国主义者,斩断锁链的主人。要全世界人站起来撕碎邪恶的锁链,为正义而战。

这歌词已经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输出,这是苏联人骑在我们老伦敦正米字旗的头上拉屎啊!

锁链的主人你们在说谁?

帝国主义者你们又在说谁?

谁又奴役了谁?你们知不知道这首歌在我们资本主义正义就是反动歌曲?

这首后世EA作为黑苏而创作的《苏维埃进行曲》确实是把流行音乐玩明白了。

在后世这首曲子的传唱度和知名度比游戏本体《红色警戒3》还要高。

而现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要接受一波来自七十年后子孙的背刺了。

无能狂怒的英国情报人员只能再一次下达了封杀令。

“以后在西德持有、传播、甚至是哼唱《苏维埃进行曲》都是违法行为!”

这一次他们的脸都不要了。

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

如今收音机在西德民众中的持有量是极高的。

你能封锁所有人不听东德的广播?因为这首曲子太容易传唱了,曲调又好听。

所以如今小半个西德已经开始在传唱了。

甚至还有法语版、英语班、西班牙语版各种不同的版本流传出去。

这自然是苏联情报部门的功劳。

流行歌曲的传播可比书本、电影要来的简单的多。

因为只要有嘴就能唱。

这一次苏联情报部门明显感觉到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面对这样文化攻势的手足无措。

他们不知该怎么办。于是1950年六月初的一天,苏联情报人员整了一个狠活。

那是一个普通的清晨,英国首相克莱门特在唐宁街首相府门前进行了一场例行的记者会。

谈论的问题也很简单,那就是关于英国经济的复苏问题。二战结束后,全球殖民地独立主义思潮涌现。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殖民地正在快速丢失。这让很多英国人觉得颜面无光。

再加上二战后英国经济恢复速度不如民众预期,英国工业产值已经被曾经的小弟美国超越等等。

所以民间的不满情绪也是很高的。

例行的记者发布会除了宣布一些唐宁街的政策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安抚民众的情绪,说一些好听的话。

对于克莱门特来说这不过是平常不过的一个工作日一样。

对不同报纸的记者,克莱门特的回复也不一样。因为《泰晤士报》的读者是治理这个国家的人;

《每日镜报》的读者是认为自己正在治理这个国家的人;

《卫报》的读者是认为应该由自己治理国家的人;

《晨星报》的读者是想把国家交给其他国家治理的人;

《独立报》的读者是不知谁在治理这个国家却认为他们做得不对的人;

《每日邮报》的读者是治理国家的人的妻子:《金融时报》的读者是拥有这个国家的人;

《每日快报》的读者是认为这个国家像过去一样治理就行的人;

《每日电讯报》的读者是认为这还是他们的国家的人:《太阳报》的读者并不在乎谁在治理这个国家,他们只要求三版女郎的奶?子够大就行……

作为首相,克莱门特有办法应付这些调转的记者们,他轻车熟路。在回答完《卫报》记者的问题后,克莱门特正准备打卡下班,回去喝杯咖啡休息一下。

或者是去打个高尔夫球。但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突然一阵轰鸣的声音用于政府广播的大喇叭(二战时播报空袭警报而建立的)中传来。

然后洪亮的音乐突然响起。【苏联将击败不共戴天的仇敌……】这一次是《苏维埃进行曲》英语版……

克莱门特当场就傻了,他听幕僚说过,说西德那边好像有一首苏联流行歌搞得特别麻烦。

不够克莱门特并不是特别关注这件事。

只要苏联没有闪击波兰,那么一切都好说。交给下面的官员去处理就好了。

但是现在、貌似、好像、除了一点小小的问题?

而在场的记者也都蒙圈了,不是一个日常报道吗?

怎么好像有什么不对?在场的还是《太阳报》的记者反应最快。也就是那个读者只关心版面女郎乳房健康问题的报纸。

作为一名真正的狗仔报纸,太阳报的记者从来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他举起手高声发问:“首相阁下,我们英国是今天正式并入苏联吗?”

胖胖的记者双眼放光,拿着纸笔的双手依旧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

他已经决定,不论首相接下来要说什么,他都会用自己这双妙笔生花的手好好“润色”一番。

他连明天新闻的头版头条都想好了,就叫《英国!苏维埃的新联邦!》

第六十八章 人才的问题

太阳报最后还是未能以《英国!苏联的新联邦!》作为头版头条,太阳报在伦敦有关方面的多方关切下选择了一个和他们气质并不是很相符的标题:

《苏联国歌响彻伦敦!克莱门特首相惊慌失措!》。其实《苏维埃进行曲》不是苏联国歌,克莱门特首相也没有惊慌失措,他只不过是在音乐响起的时候有点懵,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读者并不关心。当首相他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立刻联系了有关方面的负责人。

相关部门立刻去把这段音乐给掐掉了。

可以说克莱门特首相在整件事的反应中还是很迅速的。

他最多不过延迟了几秒钟罢了。而恰恰是这关键的几秒钟被《太阳报》的记者抓拍到了。

并且贴在了头版头条上。这几秒钟的时间内,克莱门特首相一副茫然无措的表情,好像被这件事给彻底弄晕了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而且太阳报的记者还在文章中批评道:“首相的行动慢的如同蜗牛,我奶奶葡萄树上的毛毛虫都比他快。”

当然实事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当天在场的媒体不少,很多媒体都放出了关于首相处理应对得当的报道等等。

尤其是《泰晤士报》,称赞首相反应速度很快,立刻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没有将这次事件的影响扩大化。但是这并不是读者爱看的东西。正如首相和幕僚官员们评价的一样,《泰晤士报》是给治理国家的读者看的。

而《太阳报》是给只关心胸部的读者看的。

试问:这天下看政治的多,还是看黄图的多?!这是不需要辩解的一个问题,《泰晤士报》号称英国第一大报。

但是它的销量永远都到不了《太阳报》的一半。七十年后依然如此。虽然说《太阳报》和《泰晤士报》同属于一个报业集团。

升斗小民更对《太阳报》感兴趣,他们也更喜欢《太阳报》上的文章。

因为写的够惊悚,够八卦,够出人意料。

所以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莫名其妙的就被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定义为:傻乎乎的首相。

“苏联人登入英吉利海峡时,我们的总统还在寻找他明天打高尔夫球的球杆吧!”

关于首相的新笑话也出炉了。

这一次的事件在英国看来非常恶劣,所以他们决定要彻查这件事。

于是内部一场轰轰烈烈的寻找苏联间谍的行动展开了。

但是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这次又是什么都没有找到。

这些原本在二战中用来提供防空警报,二战结束后用来报时和播放音乐的大喇叭是由伦敦市政厅管辖的。

他们的工作人员不过是和往常一样到时间播放唱片罢了。

谁能知道那个标着《月光曲》的唱片里面居然是《苏维埃进行曲》呢?这是有人在掉包!

有人在诬陷我们伦敦市政厅!又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清查。

这年头英国人想在英国抓到苏联间谍,那就是好比是【找群友V50肯德基疯狂星期四,那是门也没有啊!】

一场大清查轰轰烈烈的落下帷幕,伦敦方面只抓到了三十几个入室盗窃的小毛贼,这也算是为伦敦治安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吧。

《太阳报》为了销量紧跟时事,疯狂嘲讽首相与政府的不作为。弄得克莱门特民意调查率疯狂掉。

不过也没事,如果没有这档子事,这哥们明年也是最后一年当首相了。

而伦敦当局很快也成为了全世界的一个笑话。

苏联方面拒绝承认对伦敦派遣间谍。

并且表示应该是你们自己的工作失误罢了。

两国之间口水战打的飞起。同时又把西德方面封禁《中国印象》和《苏维埃进行曲》的事情给翻出来了。

指责西方毫无自由精神可言。民众喜欢听什么看什么,那是他们的自由!

你们严重违背了自由的精神。不得不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真的是太爽了。

现如今东西双方的口号,西方喊得是自由,东方喊得是民主。你现在的操作违背了你的基本盘啊,兄弟!

如果还仅仅是双方政府之间的骂战,其实问题还不大。

因为大多数民众并不是特别关心这种政治问题。

但问题是《苏维埃进行曲》这种朗朗上口的节奏,很多人听了一遍就已经会哼其中的调调了。

而且最该死的是有一群从前自由法国派系的法国人从东德搞来了原版的唱片。

他们居然大张旗鼓的放了起来!法国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这也是诞生了《国际歌》的国家。

现如今法共可是在国家议会中都占据席位的合法党派啊!

在其他资本主义老巴黎正白旗看来,这他娘的就是一群二五仔。

去年这群法共就想推动和新中国建交,最后还是被压了下来。现在倒好,他们现在搞来了这些歌曲和电影。

戴高乐能派遣军警上街随便抓人吗?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