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85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这想法到是不能说全错,至少那些得知家里孩子,丈夫还活着的家庭能松一口气了。

英国很快将这些俘虏的消息公布了出去。

有很多被俘的家庭跑去问,能不能给被俘的孩子写信或者拍电报?这下还真的把英国政府人员给为难住了。

这毕竟战俘啊,你想给他们拍电报,那也要中国那边愿意收才行啊!不过中国人实在是大体贴了。

就在英国人为难的时候,中国发来消息告知英国国民。

可以通过越洋电报的方式发电报给战俘营内的英国俘虏。

他们一定会把信件送达。如果英国这边支付电报费用的话,也可以让战俘回信。

得,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克莱门特为了支持率,让内阁通过了一个预算,就是让战俘们可以发越洋电报的回信。

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谁见过战俘被俘虏了之后还能和家人联系,还能来回通信的?那些知道家里孩子还活着的家庭很高兴,虽然越洋电报很贵但是他们还是发了(发去的电报要自己支付,英国政府只支付战俘发回来时的电报费)。

相比于很多家庭舍不得电报费,所以发的电报都相对很短。

那些电报费用被英国政府卖单的战俘们,在战俘营接收到来自家乡的电报来信后,一个两个旋转跳跃,兴奋的不行。

这时候李夏又站出来说:"可以回信啊,英国政府给你们回信买单了。

你们爱咋写咋写啊!"干是很多战俘奋笔疾书,洋洋洒满的写了好多东西,电报员的手都要拍烂了。

不过他们也算创造外汇了,毕竟电报局是盈利性机构,反正英国政府看见第一笔电报账单的时候紧急叫停,要求战俘以后回信要控制在一百五十个英文字符内。

不过英国政府还是觉得很高兴,他们觉得用战舰威胁中国人,拿捏条件这事儿他们办的非常棒。

我大英帝国的战舰是那么好拿的?你以为你拿钱就能买到?哪有那么容易!不附带一点政治条件,还能是我大英帝国吗?!去,去和中国人谈,强硬一点,要求中国人立刻同意停火的条件!大英帝国的绅士们觉得一切尽在掌握。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有的事情开始慢慢超出他们的掌控。碧潼战俘营内,从曙光厂内出来的摄影干事扛着摄像机记录着战俘营的一切。

指导员李夏眯着眼睛看着操场上的英美战俘们,嘴角挂着不怀好意的笑容。

来的摄影干事问道:"你笑啥啊?"

李夏转头,眼如弯月:"有个大戏马上要开锣啦,你们要好好记录。"

“啥大戏?"

“全武行。"

“嗯?!"

李夏没有解释,他捧起一杯热水吹了口气恰了一口:“就差一个导火索了。要通知守卫的战士们多带一些子弹,要成群巡逻,不能落单了。

要准备随时弹压了。"

基地来的摄影干事挠头,完全听不懂李夏在说什么。

但是他知道,战俘营大概是要出大事了。所以他忍不住追问:“你别卖关子,到底是啥事?快点说,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应对。

李夏呵呵一笑:"也没啥,就是美国人要开始找英国人麻烦,甚至要打一场大的!"

“为啥?不是说英美一家亲吗?"“

一家亲?呵呵。"李夏恰了一口热水:"老话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看吧,不均了,老美受不了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军战俘邓肯中校很生气。“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家里人发电报?!"他对着自己这组的管教忍不住大吼大叫。

战俘营的管教猛地一拍桌子:"邓肯,注意你的态度。这是你和我说话应该有的态度吗?!"

所谓恩威并用,战俘营的管教们来这之前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不能对战俘太好,也不能对战俘太差。要适当的拿捏好一个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让这群桀骜不驯的外国佬既听你的话,还要感激你。

历史上的碧潼战俘营其实也有类似的心理学高手指点,而这一次不过是李锐提议了一下,让管教们少走弯路,大家都要学会如何拿捏就像是现在这样,平常对美军战俘笑眯眯的管教一发怒,目光死死地盯着邓肯中校,邓肯就不自觉的低了一头。

他语气变得有些结巴:“不……对不起,我不是那个意思。罗管教,我是代表我的战友们一起过来问的。为什么英国士兵可以给家里报信,而我们不信?如果是支付电报的费用,我们也可以支付的。"

"我们可以让家里人代为支付越洋电报的所有费用。"邓肯急匆匆的说着。

现在的越洋电报价格是非常昂贵的。

邓肯等美国士兵还以为是中国考虑电报费用,所以才不让他们发信呢。

而负责邓肯他们这组的罗管教听到邓肯的话,他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才说到:“这和钱不钱的问题不是很大,主要是英国和中国,美国和中国,你们两个国家和我们国家的关系不一样。

罗管教比划了一下,示意英国要近一点,美国要远一点。

邓肯不解:“为什么?”

罗管教耐心解释:“因为在去年一月份,英国已经率先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与政权的法统。所以虽然中英没有建交,但是我们有正常的通讯往来,只要英国人原意,我们和他们公平的做生意也是可以的嘛。"

"但是美国不一样了,你们的美国政府到现在依旧不承认我们新中国的合法性。依旧支持台湾的老蒋,认他为中国正统,这不是瞎胡闹嘛?”

“这样弄,这是基本原则问题。在美国没有正视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怎么和你们美国政府打交道?要我们破坏原则吗?"罗管教这话说得义正言辞。

道理也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英国是承认新中国合法性的。

所以两国之间不管如何,至少通信往来是正常的。美国就不一样了,他们承认新中国是要有前提的,在49年老蒋已经全面溃败的情况下,美国佬依旧自高自大。

并且傲慢的提出要求:要我们和新中国建交,承认你们的合法政权,并且将民国的援助利益渡让给你们?可以啊,拿条件来!

简单来说,美国佬要求中国承认从清末到民国对美国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且要求完整保留美国在华全部利益,给与美国最惠国、美国公民在中国的治外法权等等。

虽然理论上来说,新中国可以和美国人讨价还价。

但是毛主席看到美国人提出的这条件后,直接丢进了垃圾堆。

司徒雷登(美国当时驻华大使)还是拜拜了您嘞。

中美建交,并且指望美国佬和中国公平相处?不可能的。你不卖国卖到一定程度,人家连你的法统都不认。

还有什么可说的。美国人既然不屑于与新中国建交,那我们也不用热脸贴你的冷屁股了。

罗管教的话已经很明确了,中美之间没有正常的通讯渠道,你们美国佬不要指望给家里报信了。

邓肯一脸沮丧的走出罗管教的办公室,而在外面的活动空间,他队里面其他的战友围了上来。

“邓肯怎么样?"

“我们可以给家里报信吗?"

“我们都可以出钱的。"

战友们热切的看着邓肯,邓肯一摊手:“不行,罗管教说中美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通信渠道,我们不能和家里报信,他回绝了我的请求。

邓肯这话说得让在场的美军士兵一个个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实际上不止是邓肯这一支队伍,其他很多美国战俘都派出了代表,去咨询自家的管教。

但是得到的回复都是一样的:不行。这让营地里的美军士兵别提有多沮丧了,不过美国士兵们很沮丧,英国士兵们却很开心。

为什么?因为他们可以给家里报信。不仅可以给家里报信,还可以帮战俘营的其他战俘给他们家里报信。

比如说战俘营里的法国人,人别说什么英法两国世仇。

实际上英法两国士兵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

法军士兵虽然屁事很多,比如说要求手纸,熨衣板,要求用刀叉吃饭等。

但实际上法军士兵相比干其他国家士兵来说,要文明的多,他们基本不会与其他国家的战俘起冲突,甚至法国战俘里还有几个手工大佬问战俘营的管教,能不能淘换点废旧的弹药来。

当时战俘营的管教很警觉的问:“你们要干什么?"

法军回答:"我们想组建一个乐队。"在管教半信半疑之下,弄了一些子弹壳和炮弹壳。

这群法国人叮叮当当一通敲,还真的弄出了不少乐器。还搞了个简易的小乐队,能在休息的时候吹拉弹唱。

结果这群打仗不行,但是浪起来非常靠谱的法国士兵成为了战俘营里最受欢迎的战俘。

从其他战俘到管教,都挺喜欢他们的。除了浪和屁事多以外,他们没什么毛病。

英国士兵和法国士兵关系也不错。英法靠的也近,两国之间发电报也便宜。

很多法国士兵委托英国士兵帮忙给家里发报,英国士兵也同意了。

这样法国士兵虽然没法直接给家里发报,但是能委托英国士兵给家里发报时提一下自己。

然后让英国士兵的家人在英国给自己法国的家人发报。

走了一个曲线,但至少能报个平安,自己和家人总是能放心的。而除了法国人之外,如十耳其人也想给家里发报,也找到英国人,土耳其人没有和法国人那么受欢迎,和英国的关系也一般。

不过土耳其战俘也厉害,上山砍树的时候也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一些树叶。

烤着抽味道很卷烟及其相似。

他们用这种自制的土烟卷贿赂英国士兵。

这让很多英国士兵乐的鼻涕冒泡。毕意很多士兵都是老烟民了,抽烟虽然说没有吸毒那么厉害,但是老烟鬼会知道一天不抽烟那种浑身难受啊,于是英国人也帮了土耳其人,还有其他国家的一些士兵,大家都想办法让英国人给家里带信。

这里面有成的,也有不成的,但是只有美国不一样,他们请求英国士兵给美国家人带信的请求全部都被拒绝了。

“为什么?”美国士兵不解。

"为什么?因为我们撤退的时候,你们为了跑的更快,居然往我们头上打照明弹!"英国士兵暴怒。

要说不做人,还真的要看美国,在第三次战役全线撤退中,阿尔蒙德让十六国联军顶上也就罢了。

十六国联军顶不住了,开始撤退了。美军为了跑赢这群战友,让他们挡在自己后面阻挡志愿军的脚步。

所以他们整出了各种骚操作。比如说晚上撤退,往英国人和土耳其人的部队头上打照明弹,让志愿军能特别清楚地看见他们。

还有故意暴露其他国家军队位置等等。

美国佬的骚操作层出不穷,这样确实让很多美国人跑了。但是这股梁子却是结下来了。

现在战俘营里的英国和其他国家士兵非常不待见美国士兵。

虽然这战俘营里的美军士兵和往他们头上打照明弹的美军士兵不是一个番号部队的,但是这并不能让英国人放下怨怼。

反正都是美国人,拿他们出气就对了。所以英国人坚决不给美国人带信,这是他们的共识。

谁要给出卖自己的家伙带信啊。

午休的时候,邓肯和他的小组排队打饭。

中国人今天中午提供的食物很简单,是中国面条。

里面除了面条之外,只有一些素菜,还有一种名为“营养肉”的东西“营养肉”其实不是肉,是一种用面粉混合面包虫粉制作的如同小面筋一样的东西。

这玩意儿目前处于试验阶段,就被送来战俘营给他们吃了。就现在来看,大家反应不错。

在不知道(营养肉)的主材料是虫子的前提下,大家都吃的很开心。

因为这玩意儿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肉味。

伙食很简单,但是战俘们吃的很开心。

因为中国厨师的调味可真厉害。

今天中午吃的是番茄牛肉口味的面条,这样吃起来感觉比军队食堂的意大利面还好吃。

当然,这种面条的调味依靠的自然是半成品的调味粉。

不过战俘营的各位都吃的很开心,根本没觉得有任何问题。

邓肯等人坐在操场边上一块大石头上吃面条呢,远远的就看这几个英国战俘背着几个大袋子走到了操场上。

“来信了,来信了!"为首的一名英国士兵大声的喊道。这个名叫威廉的英国士兵是管教们选出来处理战俘信件的领头人。

碧潼战俘营的特点就是战俘管理战俘,战俘照顾战俘。

不然志愿军手上也没有那么多人手照看他们,威廉专门帮着战俘营的管教们处理士兵们收信发信的事情。

他还搞了个战俘营邮局,找了一帮英国兵一起帮他干活。

现在战俘营里所有战俘们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收到家中的信件了。

哪怕电报拍来的信件很短,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单词,或者几个单词。

但这对于异国他乡当战俘的众人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

"克菜顿,你老家的信!"

"蒙特,你的。"

“艾尔杜松。艾尔杜松,快点过来,你女朋友来信了。"威廉和战俘邮局的英国战俘们干的很起劲。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