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9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进来的人并不是太某报的王牌记者,而是他的助理。

“怎么回事?又有问题?”

“不,主编。不知道是谁送来了一盒录像带,标注了要您签收,上面还附赠了卡片,说是里面有很重要的新闻。”

保罗摩挲着下巴:“录像带?去放映室,我要看看。”

他之所以这么重视,是因为这个年代录像带是一种很昂贵的东西,一盘录像带根据长度不同可能就价值上百美元到数百美元不等。

没人会轻易的把钱丢水里。去了放映室,让助理调整好放映机。

保罗坐在沙发里静静等待着画面的开始。

而当画面开始后,他有些疑惑。

因为一开始是一群美军士兵排排坐着再看电影的画面。

这群美国士兵有打闹有喧哗,总之就是非常美国就是了。而在下一刻画面突变。

“战争片?”因为他看见画面里开始有炸弹落下,是轰炸。

但是下一刻他马上意识到不对劲。因为画面里传来嘈杂的声音,有中文有英语,有朝鲜语。

“美军轰炸!所有人隐蔽!”保罗的新闻嗅觉立刻启动了,他发现了非常不对劲的地方。

伴随着播放的进行,保罗心中的一些猜想在得到证实。

尤其是这画面中还有对一些美军士兵的采访,还有画面中被炸死的美军士兵的尸体等等。

而当那些美军士兵的采访被放出来的时候,保罗激动地差点要跳起来。

因为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新闻。

现在所有的欧洲主流新闻媒体都在跟随着美军的政治宣传,在讲他们在朝鲜取得的巨大战果。

说什么摧毁了秘密兵工厂啊。说什么毁灭了他们高官的休养所啊,金日成都被炸死了啊等等。

反正宣传的主旋律就是美军打了一个胜仗,一个大胜仗,大家一起欢呼吧!

可是从画面里那些被采访的美军士兵嘴里得出的结论完全不一样。

“我们是朝鲜俘虏的美军士兵,在位于鸭绿江边地区的战俘营。”

“我家麦克?道格……我来自肯塔基州,我在美第一骑兵师服役,隶属于……编号……”

“我叫维耶拉?卡其曼……我来自华盛顿州,我在美军地二十四师服役,隶属于……编号……”

“我叫肖恩?麦克……”“我叫迈克尔……”“我叫卢比……”一名名接受采访的美军士兵在汇报自己的姓名。

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服役部队和编号。这里面很多人都被炸出了伤口,有轻伤也有断手断脚的。

当他们提起自己所遭遇的事情时,所有人都义愤填膺。

“美国的轰炸机!”

“战俘营不是已经向美国公告了?为什么要轰炸?!”

“我要是知道是谁炸死了老子的三个兄弟,我要你们偿命!”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毕竟在鬼门关前走一遭,还能保持平静就见鬼了。

而这次采访的最高潮则在于最后出场的那批人。

当一个精神有些萎靡的老者出现时,保罗惊呼:“这不是我们驻朝鲜的大使吗?”

保罗在之前的新闻中可是见过这位大使先生的照片的。

只听大使先生用一种难以言喻的愤怒控诉着:“美国人想要我的命六次!整整六次!因为他们向朝鲜投掷细菌弹,我罹患疟疾三次,每一次都快死了!”

“好不容易救活了,他们又开始在朝鲜无差别的轰炸,我和大使馆其他成员都居住在平壤大学。

那么大的民用建筑,在地图里有标记的!他们直接轰炸!我两次被埋在废墟中差点死了!”

“而就在昨天,他们轰炸了中朝两国向联合国通报的战俘营位置。而我们就在这!”

大使先生情绪异常激动。

“这是他们对我的第三次轰炸!三次疟疾,三次轰炸,美国佬我xxxxxx!”

“看看我的手,没了三根手指!”大使先生举起包扎着的左手。

而在他的身后,一名名的大使馆成员也走了过来。有的倒霉蛋没了脚,有的倒霉蛋没了手,还有个倒霉蛋被人推着病床过来,他的手脚都没了。

现在不能怪英国大使馆的外交使节们不讲盟友道义了。

反正炸弹落在谁头上,谁就知道疼。谁没了手没了脚才懂天都塌了。这时候别讲大局观,政治正确,人活着总是有一口气在的。

并不是谁都能天天当乌龟的。也许当一次两次忍着还行,但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忍六次?

你真以为自己是忍者神龟啊!

保罗看完这部影片后呆了呆,然后立刻跳起来大喊道:“现在立刻马上,我要所有人来这里开会。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赶出一片号外来!”

“在今晚之前,把这片号外报纸卖到全英国!我们的大使馆被美国人炸没了!”

“主编,我们要报这个新闻?不会政治不正确吗?”

“妈的,我们大使馆都被美国佬炸了,谁敢说我们政治不正确,你喷他一脸可乐!”

伴随着保罗的一声大喊,助理立刻跑了出去。

而就在当天下午,太某报的号外赶在晚报时分开始在大伦敦地区以及英国主要城市开始发售。

卖报者走上街头大声吆喝着。“看新闻看新闻,英国大使馆被美国轰炸!”

“大使先生被炸陈残疾了!”“我国使领馆成员伤亡惨重!”这个新闻标题够不够劲爆?够不够博人眼球?

这一次不仅仅是那些不关心政治的老百姓跑来购买太某报。

就连很多自诩为精英阶级的人也放下身段跑来卖太某报的号外了。

一场风暴正在酝酿。而在晚间,就在西德电视台在转播美国与朝战相关节目时,东德电视台悄无声息的开始播放一部纪录片。

《被轰炸的战俘营》。

第二百二十四章 麻烦大了

自从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就开始在电视和广播各种媒体上做了各种关于朝鲜战争相关的节目。

美国佬大概是全世界最早开始研究电视媒体传播与影响的国家了。

1951年,一台黑白电视机在美国的售价大约在四百美元左右。

相当于福特汽车厂里工人两个月的工资。

虽然贵,但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所以在中国人连收音机都只有大户人家才能享受的时代,美国已经有很多蓝领工人开始购买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了。美国相关的机构做过研究,相比于报纸新闻之类的传统媒体,电视的受众媒体更容易被电视节目带走他们的节奏。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传统纸媒新闻和书籍是依靠文字来传递信息,人类需要先识别文字,再在脑海中转换成一个概念或者是图像。

在这情况下大脑会进行高速思考,在接受这些信息的时候大脑会进行一种思维辨证。

它会下意识的将这些文字的信息和内容与大脑中原本就储藏的知识拿出来对比。

从中可以分析得到一个更加准确地信息。

用一种简单但是并不是很准确地说法,那就是在阅读文字的时候,人会加入更多自己的思考。

而这种自己的思考则增加了人得独立性。

所以在纸媒时代,浏览信息越多,看书越多的人一般会更聪明,更加富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但是在电视时代则完全不一样了。电视时代,电视内容包括影像、声音,动态的静态的等等。

人坐在电视机前接受电视传递的信息时,会成为一个被动地信息接收者。

因为具体地图像和声音已经展现在观众地面前了。

人不在需要思考和在脑中构建一个抽象或者具象地世界,将文字的内容转化成自己可以理解的信息。

人从信息传递的参与者,变成了被动地信息接收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作家要描写一名非洲猎手在大草原上捕猎羚羊,那么读者会跟随着作家的视角看见什么?

是满是老茧的虎口?紧绷结实的肌肉?黝黑的皮肤在太阳下闪烁着光泽,还是一望无际的漫漫草原?

实际上读者什么都没有看见,他们看见的仅仅是一段文字。

而这一切都是文字在读者脑海中自动转化出来的形象。

读者实际上是整个故事的参与者,他们本身参与构建了整个故事的世界,用他们自己的视角。

而电视上要展现一名非洲猎手则简单的多,只需要一个组动态的画面就可以将整个捕猎过程全部展现完毕。

但是电视观众什么都不要参与,因为动态的画面和音乐已经很满了,满足到不需要他们在进行脑补思考。

所以观众从参与者变成了故事的旁观者。

成为了一个更加抽离的群体。减少了思考,那么带来的问题就是观众更容易被画面和音乐带偏。

他们不在参与故事的创作,仅仅成为了故事的旁观者。于是创造故事的人(导演)想给他们呈现什么,那就能呈现什么。

并且能引领着观众的情绪们走。

这种手段就是后世商业电影的一种套路,好莱坞的商业大导演们太清楚观众们需要在什么时候来一段男女激情戏。

什么时候来一段激情澎湃的打戏,什么时候死一两个人给观众们煽情。

好莱坞商业电影中将这一套路玩的出神入化的必然是《漫威》系列的超英电影。

它能在全世界斩获巨大的成功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这一理论如果放在后世的短视频平台上则更加的明显。

如果说部分的长视频还具有思考的意义。

比如各种科教片和纪录片,以及有深度的电影电视剧之类。

那么短视频平台几乎只剩下“嚼烂的炸鸡”。

什么叫“嚼烂的炸鸡”?

炸鸡因为其浓烈的香味和香脆的口感和味道在全世界受到人们的喜爱。

已经被嚼烂的炸鸡则更容易被人消化。

所谓的“炸鸡”值得便是人类需要的强烈情绪化,而所谓的“嚼烂”则是将这种强烈的情绪化直观简单的二元化,让所有人(包括没有任何知识的人)都能消化这种情绪。

而这种“嚼烂的炸鸡”则是在现代文化传播中最盛行的一种垃圾文化。

现在的美国自然是还没有将现代传播文化研究到这么深刻。

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他们的水平都远远不够。但是很明显,李锐这方面的水平已经很够了。

他很清楚观众们要的是什么。

虽然说“嚼烂的炸鸡”是一种文化垃圾。

但是当文化垃圾作为一种情绪炸弹丢出去的时候,所溅射的起得水花也是威力惊人的。

不要怪李锐不讲武德,后世美国佬没少跟中国丢这些文化垃圾,网络上多少人被“嚼烂的炸鸡”给喂成了精神死宅了。

多少人被喂成毫无思考能力,只知道无脑站队和二元对立的废物了?

所以当李锐亲自操刀剪辑了一般煽动性极强,极为调动情绪的纪录片后。

就连在破晓基地内试看的众人都离奇的愤怒。

明明炸死的美国人比较多,大家应该是比较无感的才对。但是画面和声音的搭配,就是会刺激人得感官和大脑,让人的思考被带偏。

而现在的美国还在国内播放自己的朝鲜战争节目呢。

不仅仅是美国,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也在播放美国的节目。

因为五十年代,电视节目也只能算是刚刚脱离蹒跚学步的年代,走路还是跌跌撞撞的。

很多国家的电视台其实搞不出来多少节目的。

西方国家之间互相购买对方的节目,或者直接拿来用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是美国为了提升国民对朝鲜战争的支持度,他们特别开了相关的节目。

这个节目比较像是后世的访谈类节目,在节目中偶尔回请军方武器专家来解释美军用了多少多少先进的装备,比朝鲜强大多少多少。

有的时候会请军事评论员和其他相关的专家来分析朝鲜战场上美军占据了多少优势,并且分析朝鲜下一步会怎样,美军下一步会怎样等等。

其实这种形式已经和后世的很多军事节目非常相似了,只是拍摄的手段还有些稚嫩罢了。

就像是今天,西德的电视台正在播放这个节目。今天节目请了一个重磅嘉宾,那就是现如今在美国风头正盛的议员麦卡锡。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