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电影演到这里,很多原国军的将领都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林彪的行为在国府那边就叫做抗命不尊。
蒋介石没有亲自坐飞机过来当面骂人都算是给你面子。
最次也是要撤了你的职,让你滚回来。而且不执行命令,坚持围点打援明明是林彪一人的主意。
而政委罗荣桓却主动站出来,说把这个议题放到东北局去讨论。这代表着一旦林彪的决定出错,他也要跟着一起背锅。
这在国府军中是绝对不可能的,在那里大家都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态度在做事。
主动一起拦责任背重担?
你做梦呢!而更让国府将军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西柏坡的中央讨论东北局势中,虽然中央并不满林彪的决定。
但是也为东北局势方面做了各种考虑,估算东野的实际困难。虽然毛主席对林彪的谨慎还是不满,东野军队人数一百万。
国府在东北不过才六十万军队。
而且东野已经控制住了东北大多数重要城市,在经济和工业上都超过了国府。
但是林彪还是畏首畏尾,按照毛主席的话说:都不知道他在怕什么。
虽然不甘心卫立煌部有退回关内的可能。
思考再三,毛主席虽然拍了桌子,但最后还是同意林彪的决定。给予在外作战的统帅最高的信任,相信林在东北的判断。
这仅仅只是短短几分钟的戏,但是却让一众国府将军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其中也不知道谁低呼了一声:“总裁啊!要是当年您能和毛主席信任林一样信任我,哪会有我们的惨败啊!”
第三十一章 功德林(5)
面对这声低呼,没有人战犯回头去看。
因为这种事情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实在是不值一提。
老头子的“机枪左移五厘米”是常态化操作,没什么值得惊讶的。
而东北方面的战犯廖耀湘看完这段戏就长吁短叹:“共产党内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将在外也可放心使用。”
“当年陈诚去了沈阳都是各房掣肘。他自嘲,自己能管的地方只有沈阳东站到沈阳西站这点地方。”
说道国民党内斗,在场的将军们都心有戚戚焉。
这里谁没内斗过?谁有没斗倒过别人,或者被别人斗倒过?电影还在继续,这边共产党的一众领导人在接连的开着作战会议。
东北局势交给林负责。
那边中原部分刘邓大军与粟裕大军都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在中原打大仗了。
而另一边国府那里正在灯火辉煌的搞欢晚宴。
因为蒋介石终于在1948年正式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啦!
这可真是一件可喜可贺值得大肆庆祝的事情呢!
坐在台下的战犯们只觉得这种画面的切换是一种无声的嘲讽。
虽然说共产党拍的是实事,但感觉就是被嘲讽到了呢。在座不少人还参加过这场酒会,还和蒋总统在酒会上喝了一杯酒呢。
现在想起来有点臊的慌。人家已经在准备打你三寸必死,你还在这歌舞升平。
尤其是当电影的内容进展到廖耀湘出场的时候,众人纷纷回过头去看这位老兄。
这位老兄也是非常识时务的把头埋进膝盖里,不让人看。电影里卫立煌不想去见老头子,反而让廖耀湘代他去。
这其中的对话更是充满了党国风采。因为卫立煌不是黄埔生,虽然有能力有实力,但是他越有能力和实力就越受老头子忌惮。
有的话反而是廖耀湘去说更合适。
众人想想之前共产党内众人齐心的场面,又想想现在卫立煌和老头子的对立。
不少人长吁短叹了起来。
这引得坐在旁边看电影的战士们的不满。
“看电影呢,你们能不能别说话。吵得我都听不清电影说什么了!”一个管理所的干部不满的对战犯这边叫了一声,战犯这边安静了许多。
相比于战犯们那些复杂的心理,战士们看电影的态度就简单多了。
这电影能看见毛主席和周总理他们说话,还时不时有很多很热闹的场面,比如说蒋总统的晚宴这种让很多乡下士兵看眼界的场面。
还时不时的穿插着战斗场面。
这些加在一起对战士们来说就是好电影了。
他们不懂各方人物说的话里那些九曲十八弯的政治含义。
他们只是单纯的觉得好看。
他们只是觉得在国府当官的将军脑子是不是都有病,打个仗被他们搞得特别麻烦。
但是国府将军们却是有口难言。
尤其是当辽沈战役的名场面出现的时候,现场的战犯们一致的窒息了。
电影里的情节是美军顾问巴达威和蒋总统的会议。
巴达威将军说总统阁下您的军队最近在战事上节节失利。
而蒋总统听到这话之后立马表示:“我会坐飞机去前世视察指挥的!”
此话一出,坐在台下面看电影的国府将军们一阵喧哗。
“您不要过来啊!”“总统,您待在南京就好了!”“总统府的沙发比前线的板凳舒服啊!”
因为演员和虎踞台湾的蒋总统真的太像了,这群将军们实在是太有代入感了。
尤其是廖耀湘,脸色更是一连三变。
就连电影里的巴达威都暗自讽刺蒋总统,说:蒋总统和共产党毛主席的差别就在于您有飞机。
而毛主席只能待在窑洞里等着前线的将军们送来捷报。
这话讽刺的蒋总统脸色特别难看,他说出了辽沈战役中的名台词:“你不妨把话讲的明白些!”
这时候巴达威将军也懒得装了,直话直说,让蒋总统放权给一线指挥的将军。
这下别说蒋总统了,就连他的老婆宋美龄都要站出来帮腔了。
什么国府自有困难在此,什么自有党国国情等等。
反正废话说了一堆,核心就一句话:放权?想都别想!就这么一小段戏,台下的国府将军们最少看哭了一半,还有一半也是眼含热泪。
和他们一起看电影的战士都纳了闷了。
有个小战士问指导员:“指导员,这电影这好看,他们在哭啥?”
指导员看了看这群将军,然后说道:“小张,我问你,你看白毛女哭不哭?”
“哭啊,哭惨了!当时哭的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指导员指了指那边的战犯将军们:“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的白毛女。”
“啊?!”战士小张使劲的挠了挠脑袋。
他想破头也想不出这种战争片和白毛女有什么关系啊。
但是他看得到那些国府将军们那是真哭啊,还有人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呢。
而当电影演到国府国防部要求廖耀湘兵团出沈阳,卫立煌和国防部据理力争的时候。
在台下的廖耀湘都快哭成泪人了。作为东北方面最高将领之一,廖耀湘自然是知道卫立煌的指挥是对的。
只要守住沈阳不要浪进,东野就不敢妄动。廖耀湘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的西进兵团进攻了彰武一线,自以为切断了东野的后勤补给。
但实际上却无力支援东北最重要的锦州之战。
东野101随即没有了任何顾虑,全力以赴进攻锦州。
台下的廖耀湘看着电影里的自己穿着笔挺的军服站在彰武火车站的站牌前拍照。
他恨不得冲进去扇自己两耳光。不光是他,不少参与了辽沈战役的将军都想要扇他耳光。
因为想着保存实力,廖耀湘没有去和东野硬碰硬,没有完成两面包夹芝士。
自以为聪明的去切断没什么重兵把守的彰武,自以为自己是占据了棋盘上的主动权。
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东野列位不需要顾虑的对象了。
东野101已经下定决心打下锦州。一千门火炮顺势排开,眼看着最激烈的锦州会战就要打响了。
结果电影播放到这里突然来了一行字幕:大决战辽沈战役(上集完)。这下国府的战犯将军们炸了锅了。
第三十二章 图书馆会战
“为什么不放了?!”“这还没结束呢。赶紧换下一集。”
“快点,快点,这锦州才刚开打,我还想知道内容呢。”
“嗨,老兄,锦州的内容你还有什么好想知道的。你不就是在锦州被俘的吗?”
“啊!对。我都差点完了,我还以为自己在大光明看电影呢。”国府的将军们因为电影在这里断了而炸锅了。
管理所的解放军战士们虽然纪律很好,但也有不少人急的抓耳挠腮。因为最关键的决战摆在眼前了,你就不播了。
你这和断章狗有什么区别?!
就连陈赓都急了,他站起来问:“李主任,下一集呢?!赶快播啊!”
负责这次给功德林放电影的李锐却不疾不徐的说道:“不着急,明天再放。这电影太长了,上下两部加起来三个半小时。”
“一次性放完的话,时间太晚了。我知道功德林这边战犯好像都是九点钟就要熄灯睡觉的。今天这上半部放完都快九点半了。”
“明天在放下一集吧。”李锐呵呵的笑着说道。
陈赓虽然知道锦州之战的结局,但是这不代表他不想看接下来的电影啊。
因为知道结局是一回事,想看电影是另一回事。就连罗瑞卿都有点想看,想着是不是让李锐接着放。
但是考虑了一下自己的身份,自己要是这么做好像不太好。
就连管理所的所长王英光都很想说:其实偶尔晚睡一点也是没关系的。
但是还好,他最后克制住了没说。“王所长,今天这电影放完了,明天放下半集。但是明天白天我觉得你也不用让这些战犯们闲着。”李锐找到王英光说。
王英光道:“他们白天当然不会闲着,要劳动呢。”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电影不能白看。”李锐说的话让王英光有些好奇:“还要他们付钱?他们现在可没钱啊。”
“不是付钱。而是观后感,看电影的观后感。明天让他们抽时间写,然后你抽一些写得好的,让他们进行朗读。”
李锐搬出团体组织看电影的大杀器:观后感!李锐从小到大,一直到出社会为止。
每一次学校组织看电影都是让同学们既兴奋又担心的。
兴奋是不用上课可以去看电影。担心是又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每人最少写一千字。好好写写看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李锐的话让王英光的眼睛亮了起来。
“这个主意好!这些人老实不交代自己的错误。这部电影应该是搔到不少人的痒处了。我不信他们能忍得了。”
而这个时候罗瑞卿也插话道:“对,这电影对这群国府将军来说,就像是给我们的战士看《白毛女》一样。”
“今天我看许多人都睡不着咯。”这群国府将军们睡不睡得着不是李锐所关心的。
反正他是回基地开开心心睡觉去了。当天晚上正如罗瑞卿所预料的那样,确实有很多人都没有睡着。
很多人憋了一夜,心理翻来覆去的倒腾。
因为辽沈战役对这群国府将军来说是三大战役中最重要的一场。
正是因为辽沈的惨败。导致了东北方面几十万的兵团覆灭。
国军最精锐的几支部队都成建制的投降或起义。
在锦州被俘的范汉杰在睡前找到廖耀湘,这位国府将军一脸冷冽的看着廖耀湘:“你为什么不增援锦州,而是去打彰武?!”
“我在锦州固守待援,本可以与你对东野形成东西包夹之势。你跑去彰武干什么?!”
廖耀湘:“汉杰兄,我……”
廖耀湘哑口无言,自己心理那个一心想要保存实力,从营口跑路的计划怎么都说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