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因为食物这种东西美军总不能万里迢迢的从美国运送新鲜食物过来吧。
美国本土能送过来的最多也就是巧克力、香烟、罐头等可以长期保存的食物。
可是提升士气需要的大量的新鲜食物。
这就需要由韩国和日本供给了。说起来韩国有几千万人口,日本也有几千万人口,要养活几十万联合国军难道很难吗?
就事实来说,确实很难!一直到七十年后,日韩两国的粮食只给率都上不去。
它们国家就不适合大规模种植。这年头就更是这样了。
日本民众靠的是吃黑豆饭和土豆、红薯等食物勉强活下去。
南韩就更不用说了,美军基地门口每天排队捡美军泔水桶的民众就是底层人民最好的生活写照。
你能给美军老爷吃黑豆饭?
还是能给美军老爷是部队泔水锅啊?
人家要吃精白面做的大面包!
要吃新鲜的牛肉、鸡肉、猪肉!要有水果,有意面,三不五时还要来点炸鸡、汉堡、披萨、烤牛肉。
麦克阿瑟的一纸手令下去可是要了两国百姓的命了。
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达后,韩国和日本就动员了起来。该征税征税,该征粮征粮。
当然了,为了保证公平性,那些财阀豪门和贵族家庭他们也是要收税征粮的。
但是一部应该申遗的作品里说得好:士绅的钱如数退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不过其中也有一些豪门贵族作为政治投资也捐献了一些财富出来。
但是真正苦的还是百姓。
日本现任首相吉田茂接收到麦克阿瑟的命令后对内阁成员们说道:“麦克阿瑟将军承诺,会将美军后勤订单全部转到日本来。”
这话刚落,不少内阁成员就喜笑颜开了。
因为在座的各位,要么是背后有资本财阀助推,要么本身就是资本财阀。
他们早就盯上了美军订单。从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这群人就在盘算美军什么时候去朝鲜开战。
他们可是巴不得美军早点去的。
因为他们知道美军必然是需要日本后勤的。
而这就是他们发财的好机会。“美军提出的订单都在这。我会转交给产业省大臣。希望诸君也能为日本复兴贡献力量。”
吉田茂道貌岸然的说着振兴日本(分赃大会)。一众内阁成员纷纷笑着表示:“应该的,应该的。为美军服务自然是应该的。”
“有自动车的订单吗,我家自动车好久没有订……啊,我是说我家自动车企业也很希望为美军服务呢。”
“美军在朝鲜打的越久,订单就越多。我们振兴日本就有望了!”一群内阁成员们喜出望外的说着。
吉田茂咳嗽一声:“诸位,还有美军的后勤。他们要大量的新鲜肉类、鱼类、海鲜,还有酒水等等。”
提到这个大家就没有吱声了。
吉田茂忍不住说道:“诸位,这是为了振兴日本!”
在他的环视下,终于有一名内阁成员站了出来说道:“明白了首相大人。为了振兴日本,只能苦一苦百姓了。骂名我来担。相信未来他们会明白的。”
同样的情形也在韩国上演。
只不过对韩国人来说,他们不是振兴韩国,而是统一朝鲜半岛。
李承晚当仁不让的背下了这个注定要被骂死的角色。
他说:“我们一定要保证联合国军尤其是美军在韩国吃好喝好!”于是,日韩两国大规模朝着联合国军运送各种新鲜粮食物资。
韩国和日本几乎是以掏空家底的方式将国内的新鲜肉制品送往前线。
现在的日本和韩国可不是什么产肉大国。
美军给钱吗?当然给。美国在这方面还是大方的,1950年,他们就算是当强盗也是要蒙着面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叫苏联。
不过就算是给钱,那也跟普通老百姓没太大关系。因为美军给日本方面结算的是美元。
而日本向百姓收购给的是日元。因为大量的牲畜物资被送到前线,导致日元购买力开始下降。
因为现在日本国内进入了物资紧缺的年代。
民众的日子开始逐渐的不好过了。对于上层人士来说,他们到手的是美元,甚至因为日元的缩水而让他们手上的财富增加了。
而在东京某鱼市场,负责管理鱼市的渔业协会官员召集了鱼市和渔港内所有的商人和渔师。
“从今天开始,鱼类售卖开始统一管控。并且上面要求,需要增加捕鱼量,希望大家也不要让我为难。毕竟我要是为难了,大家也就为难了。”
协会的管理官员说着看似和蔼,实际全是威胁的话。
“公告贴在这里,大家自己看。”他将一份大海报贴在了鱼市的墙上。
一种鱼市商人和鱼师都围上前去观看。
才看几眼众人就发出惊呼。
“捕鱼量增加百分之三十?这太为难了,上面的人难道以为鱼是地里的麦子吗?捕鱼哪里能确定可以丰收的啊!”
“等等,为什么收购价还和原来一样?科长,现在市面上东西都在涨价啊。大米、面粉、就连鱼饲料都在涨价啊。这个价格我们没钱赚啊。”
“统一销售,不能私自贩卖?那我刚和东京一个大酒店定了供货订单啊,如果违约了要罚不少钱啊!”
所有人都在抱怨,协会的那位科长却只是掏了掏耳朵说道:“你们和我说没用。这是上面的规定,我也只是按章执行。如果你们不满的话,就去和首相大人去抗议啊。”
“别抱怨这些没用的。我要是你们的话,现在只会努力工作想办法完成这些要求。”科长轻飘飘的说着。
反正加班受累又不是他,风凉话怎么说对他来讲都无所谓。
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韩国就显得更加简单粗暴了。
有相当一部分韩国的催粮官粗暴执法,甚至借着这个机会敛财贪污。他们冲到一些中产家庭去征税征粮。
别人要是问就直接说:“难道你不想回去汉城吗?这也是为了你的生活而努力啊!”
如果碰上强硬不给的,这群渣滓就直接明抢。
反正上面给了鸡毛,下面就能当令箭。这些事情搞得一地鸡毛。
而真正鸡毛的事情实际上还是关于女子挺身队的。
说得好听叫女子挺身队,说的不好听其实就是送给美国佬的军妓。
在韩国那边,直接以哄骗高薪的方式招募了一群什么都不懂的高丽女子进去。
她们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而在日本这边,日本政府又开始老一套了。它们从前就有骗女子去南洋打工,实际上是逼迫她们卖淫的经验。
这一次再来一遍不过是轻车熟路。
但是这一次日本政府发现这一招好像不是那么好使了。
招人并没有原来那么顺畅了。尤其是以东京为核心的都市圈内,女人好像没那么好骗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不仅仅是东京,连带着大板、名古屋等核心都市圈的女人开始都不那么好骗了。
日本政府一时之间居然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而在日本海上,两艘渔船在距离海岸线十海里的地方碰头。
“是速水组的黑田大哥吗?”一艘名叫龙王丸的渔船上的渔民对着旁边这艘名为沧澜丸的渔船吼到。
沧澜丸的渔船上,中年人黑田士大声的回答:“我是黑田士郎!把你们的病人快点送过来!”
龙王丸上,两名年轻人面色苍白脚步虚浮的被送到沧澜丸上。
“他们在捕鱼的时候被渔具割破了皮肤,两个人都是破伤风和感染。医院的医疗费用太贵了,他们家里支持不起。只能找村里懂草药的郎中。但是最近几天他们好像越来越严重了。”
龙王丸的船长无奈的说道:“希望您能救救他。”
黑田士郎一挥手:“这都不是事。有需要记得找我们就好了。天下鱼师是一家,大家要互相帮助!”
龙王丸的船长听到这话感激的快要掉眼泪了:“您真是一个好人。速水组真是个了不起的组织。我能加入速水组吗?”
黑田士郎笑道:“可以,不过你要先帮组织做两件事情。”日本某渔村。
这里距离龙王丸和沧澜丸接头的地方只有不到五十海里。
沧澜丸停靠在岸边,很快就有人上来将两名年轻人抬下来,送去村子内最大房子内。
一名带着眼镜的年轻人迅速检查着两名年轻人的状况。
“送他们来的人怎么说?”黑田士郎说:“听说是捕鱼的时候受伤,得了破伤风,还有可能有海水感染。”
“嗯,和我判断的差不多。感染已经很严重了,如果再晚一点送来,就只能截止保命了。”
年轻医生的日语有些生涩,但这不妨碍他的交流。
说罢年轻人先给他们处理了伤口,然后又注射了抗菌药物。半个小时后,两个年轻人明显稳定了下来。
年轻医生喘了口气:“还好他们年轻,身体强壮。不然够呛了。”
黑田士郎连连点头:“但也是多亏吴医生你医术好。吴医生,真的感谢你从中国来到日本为我们治病。我现在想想当初支持日本军国攻击中国,简直就是瞎了心了!真的是对不起!”吴医生名叫吴斌。
实际上他是一名退伍的连级指导员,退伍后本来是在一家工厂工作。后来被召回,进行了几个月的赤脚医生的培训,还突击学了几个月日语。
然后就被派来了这里,说是帮助日本的同志革命。本来吴斌是有点抗拒的,因为抗日战争不是白打的,死了那么多中国百姓也不是白死的。
他并不想来日本工作。但这是组织上的需求,服从命令听指挥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所以他也就不说什么,直接来了这。来了日本后才发现,实际上日本军国主义迫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很多日本底层百姓。
就像是自己所在的这个渔村,生活着两千两百人。在日本属于比较大的村子了。
但是因为战争,这里年轻男人几乎死绝了。
全村十六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足两百个。
而且自己想象中日本人大发战争财的现象也和底层百姓无关。
这么大一个村子,连一个郎中都找不到。也没有学校,没有其他基础设施。
渔民的房子也大多是自己修建的木板房。
大家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打满补丁。从任何方向来看,这里都和中国大多数的渔村一样穷。
对于吴斌的到来,这个村子表现出无比的欢迎。因为他带来了医术。哪怕是突击学习几个月的赤脚医生,让他只能当一个三脚猫医生。
治疗小病依靠赤脚医生手册上面写的一些土办法。
治大病基本靠抗生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抗生素医生。不过就算是这样,他也给村子带来了希望,很快成为了村子里威望最高的人。
再加上赤军的同志里有个黑田士郎的,他的老家就是这。
他带着放映机和电影在这放了几场电影,然后重信末夫又来了几场演讲。
最关键的是有吴医生的存在,当他们得知吴医生是从中国来时。整个村子都不可置信。
因为黑田士郎放的电影里可是展现了日本士兵是如何对待中国百姓的。
就连他们身为日本人都愤慨不以,中国人怎么能不仇恨日本?
吴斌站起来说:“我们的敌人是一致的,是财阀是贵族老爷是军国主义分子!”
经过电影的播放,还有重信末夫的演讲,以及吴斌每天在村子里走街串巷的巡诊和说服。
这样一个渔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彻底赤化了。因为事实摆在眼前,政府除了会向他们收税以外,什么时候管过他们?
相反千里之外的中国人为了社会主义的理想抛弃仇恨跑来这里为他们治病救人。
这还需要选吗?如果把村庄按团结度来划分,那么出海捕鱼的渔村绝对属于最团结的一路。
因为海上大风大浪,不懂团结不懂协作,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尤其是同村出海,几条渔船都有相互扶持相互救援的义务。
向大海要饭吃,这在任何时代,哪怕是七十年后都是把头别再裤腰带上的活计。
这个名为七豆的渔村已经彻底将吴斌接纳成他们的一员了。
他在村里的威望仅次于村长。村内开会都会邀请他过去。有整个村庄的庇护,就算是有基层官员下来,他们都没有发现这个小渔村多了一个中国人。
村民们还合力为吴斌修建了一栋二层楼的小木屋。
一楼成为了他的诊所,二楼是他的居所。
吴斌看着村子里的女子们都挽起袖子扛着木桩挥舞着锤子为他盖房子的时候,吴斌忽然意识到,其实老百姓的诉求真的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