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且葛丹这小子和村里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从苏联回来,虽然说是赚了钱,也见识过苏联的房子怎么建设的。但是说到底还是穷习惯了,想方设法的节省。
葛丹这个当年兜里没有几分钱都敢吃油条的主儿,哪里会和他们一样抠搜。
所以当时他特别花钱写信回来,让彭学武和许大有帮他看着,一定要把他的房子建的够好。
卫生间要用那种搪瓷座便器(现在陶瓷卫浴还没怎么生产),还要有花洒淋雨。
房间里都要留好电线插口,以后都要为了装风扇做准备。
甚至要在厨房准备留好装电冰箱的位置。要知道,电冰箱这玩意儿在苏联都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买这玩意儿也要排队的。还贵的很。再说了,咱们乡下电压不稳,还时不时停电,你要电冰箱干啥。
结果葛丹写信回来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现在先留好,以后冰箱便宜了呢?以后咱们供电稳定了呢?
还真别说,葛丹这话说的还真的是有些准。至少现在彭家镇的供电变得稳定了起来,虽然还停电,但是不像从前那么频繁了,变得可以接受了。
而且冰箱的价格也比前些年来说下来了。因为国产压缩机的产能慢慢上来了。
等葛丹的房子盖好了之后,村里和外村有些有姑娘的人家就想着,是不是给葛丹说媒。
姑娘嫁到葛丹家好啊,葛丹没有父母,不用担心被婆家欺负。姑娘过去就直接掌家了。不用看婆婆脸色,这多好啊!
而且葛丹也挣到钱了啊。当时不少人家都很上心。
彭学武在给葛丹的信里也就随口提了一嘴,问他有没有想法,有的话就帮他留意。等他回来就见见面相个亲,合适就结婚。
结果葛丹一封信回来,把全村都整笑了。
“葛丹说什么?他要在苏联找一个苏联媳妇?”
“哎呀!笑死我了,妈呀,他懂苏联话不?”
“就他还找苏联媳妇呢?他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
全村上下多是嘲笑。觉得葛丹不过是在痴人说梦罢了。
但是葛丹可不觉得自己是开玩笑。苏联人也是人,咋的?自己就不能娶一个苏联姑娘?凭什么啊?
咱就是要娶,怎么了?
也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吧,葛丹和那些其他出门打工的国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他够豁得出去,也不太要脸皮。
当时在列宁格勒新城建筑的时期,他们的建筑队住址搬迁到了一个医院附近。
葛丹这些年也苦学苏联话,也是能做到用俄语和人沟通交流了。他在工地上也就不仅仅是一个焊接师傅,还兼职当翻译,甚至是帮着和苏联方面沟通工程技术上的问题了。
工程队里有人头疼脑热去医院,也是葛丹陪着去的。
这一来二去的,就和医院里护士,二十四岁的卓雅就这么和葛丹认识了。
葛丹这丹小子是大胆的,他慢慢接触下来觉得卓雅这姑娘好,细心又漂亮。那自己就下手去追呗。
追女孩嘛,也就是要拉的下脸面,也要给自己捯饬干净整齐一点。
说话谈吐好一点。然后为人大方一点(这个大方不是指花钱,而是做事的气质),这样的男性追女生。不说一定能追到吧,但是至少不会惹人讨厌。
这葛丹也是会来事,因为工地上总会有一些工友需要去医院看病嘛。他每次都热心的充当翻译。时间长了,就对卓雅和那些护士说,总是麻烦那些护士了,所以很不好意思。然后趁着中秋节,去中国超市买了些月饼送过去。
一切的套路都是从小吃小喝开始的。然后就开始进攻了。和人家关系熟了,就说自己学俄语,让人家帮帮自己。当然也不白帮,日常小零食小饮料都有。
然后和卓雅聊多了,又开始用帮卓雅学习汉语来进一步交流。
这葛丹长得还行,人又风趣幽默。关键还舍得下脸面。而且他比苏联同龄男性,尤其是卓雅的前男友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葛丹不酗酒。
卓雅和前男友分手就是因为对方老是喝的醉醺醺的。一喝醉就动手打人。
相比较来说,葛丹在这一点上就很好了。
慢慢的卓雅也就接纳了葛丹。现在放在两人面前唯一阻碍就是跨国婚姻要怎么搞?
这种事情,中国没有搞过啊。
不过葛丹这事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因为都说了要深化加强中苏两国人民的私交友谊。
这口号刚喊出来,你就有人成了一家人啊。你们也太给面子了。
这事要商量合计一下,看看怎么搞。一定要搞好,搞得漂漂亮亮的。
在葛丹回到彭家镇,把自己的房子都布置好了的时候。
远在苏联的卓雅一家也踏上了前往中国的列车。满脸兴奋但是又有些忐忑的卓雅。
还有略带不安和担心的卓雅妈。
当然,还有板着脸,就像是全世界每个人都欠了他二十万卢布的卓雅爸。
一家三口开启了他们的中国之旅。
第一百四十二章 老丈人征服计划
卓雅一家人要从苏联来中国,这一段旅程可不短。就算是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翻修了,速度也变快了一些。但是他们也要摇摇晃晃的在路上颠簸十几天。
别问为什么他们不坐飞机,问就是坐不起。
这年头飞机还不是普通人的交通工具。飞机票和火车票几乎同价的时代还没来临。毕竟现在的飞机上的位置还都是很宽敞的,飞机上还能现场做煎牛排之类的热菜呢。
还是坐火车吧。就是人辛苦一点。
只不过这种辛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比如说卓雅吧,她才二十五岁。年轻不说,还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所以自然不觉得辛苦。
卓雅妈妈因为心系女儿,所以也就没怎么在意这件事儿。
最抱怨的其实是卓雅爸爸。
“去一趟中国,要花差不多十五天。我们要在火车上摇晃这么久啊。” 卓雅爸爸从上车就开始抱怨。
“我们要摇晃多久才能到啊。真是的。”
老爹一直在抱怨着。
老妈倒是斜着眼看着他道:“你不是一直喜欢和我吹嘘,当年你和纳粹鬼子打仗的时候爬冰卧雪吗?你说那个时候从莫斯科打到柏林,你眼睛都不眨一下。那时候你们还是趴在坦克上和用脚走过去的呢。”
“现在让你坐火车,你怎么还这么不舒服了?我们坐的还是卧铺票呢。你要是屁股疼就躺着。”
五十来岁的老爹有些哑然无言。
卓雅妈早就看出了自己老伴的心思:“你是不是因为卓雅要结婚了,你心理不舒服?”
这话才是真正的切中了关键。没错,卓雅的老爹确实是不舒服。
虽然说卓雅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但是卓雅是老幺,从小又长得漂亮是个洋娃娃一样的女生。父母当然是会更加疼爱一些。
现在自家的洋娃娃要出嫁了,自然是难受。
“好吧,卓雅嫁人我确实是不太高兴。虽然我知道我应该高兴的。但是……”卓雅爹耸肩:“我高兴不起来,尤其是你要嫁的人是中国人。你知道中国距离我们多远吗?火车加上汽车,去他家要十五天!整整十五天!天呐。”
“你要是嫁给一个苏联人,我都不会这么难受。”
作为父亲,卓雅老爹当然会考虑到女儿远嫁的问题。他不喜欢女儿远嫁,很正常。
“听说中国很穷,尤其是中国的农村,非常的穷。比咱们的农村要穷多了。”
“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风俗之类的。”卓雅爹也不知道是从哪个朋友那里打听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卓雅妈妈道:“我看你不是挺喜欢看中国的综艺节目和电视、电影的吗?怎么真的去到中国,你又不行了?”
“哎呀,电视是电视,生活是生活啊。”卓雅老爹内心就像是长满了野草一样。他的心情蛮复杂的。
一边是希望葛丹那边不要太好,那样说不定卓雅就不会嫁给他,以后甚至可能和自己距离万里之遥。
一边又希望葛丹那边更好点,要是卓雅坚持要嫁给他,那至少生活要更好点。
这左右摇摆的心思就如同大风吹拂过的草原一样,野草根本不知道下一刻自己该向着什么方向飘摇。
不过相比于老爹的忧心忡忡,卓雅倒是很想的开。
她喜欢的是葛丹这个人,这个人对她很不错。而且相处这么久,葛丹也没什么不得了的恶习。不酗酒不赌博,最多是偶尔喜欢小小的吹个牛。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不可接受的恶习。而且他为人挺好,自己和他也是相爱的。
其他的方面,葛丹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挑的了。最困难的就是跨国婚姻这件事本身了。
不知道中苏两国要怎么处理,因为好像之前还没一个成套的体系。
卓雅老爹还在臭脸。老爹的纠缠心思都写在脸上。一直到北京,都没有停下。
卓雅母女也就只能让他这样了。因为老爹自己要是不想通的话,怎么说都不行的。
西伯利亚铁路是从莫斯科直达北京,这是两个起始站。
到了北京之后,中方这边倒是安排了一个翻译给卓雅一家。
虽然说卓雅现在和葛丹一起两年,也是学会了不少中文,能简单的对话了。
但是翻译过去,主要是表明一个态度。毕竟这是中苏民间的第一次场跨国婚姻。中方这边算是婆家人,要拿出态度来。
毕竟中国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要是结婚的时候婆家人态度不好。那娘家人肯定也高兴不起来。
终于有一个俄语很溜的中国人了,卓雅老爹憋着的各种话总算是能找人说了。
“听说你们中国农村的厕所能淹死人?”
“啊……这。”上来就是这么刺激的问题,翻译有点受不了。因为这问题该怎么回答呢?好像还真有,去年就有人掉进农村那种挖出来的公共粪坑淹死了,还上了新闻。这新闻怎么还飘去苏联了?
翻译也不能否定这种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啊。只能含糊其辞的说道:“这……这件事……不代表所有农村旱厕。”
“我听说你们中国农村还要让嫁过去的女人跪下?”老爹继续发出尖锐的提问。
翻译已经在擦汗了:“没有,没有。这只有新人给父母敬茶的时候可能会跪下。但是新郎也要跪下的。男方女方父母那边,新人都要跪。”
“我还听说中国农村连水电都没有。女人洗澡只能用水桶去提水?”
“啊,这。农村和农村是不一样的……”
翻译都不知道这苏联的老同志是从哪儿听到的这些传闻的。
不能说不对,但也不能说全对。但这苏联老同志肯定是把故事里中国不好的那一面都记住了。
那是生怕自己的女儿以后的生活过的不如意啊。
现在翻译就只希望彭家镇的那个葛丹加把劲啊。别给咱们中国人丢人啊。你娶个外国媳妇,要是真的那啥了,那可就真的那啥了。
这火车到了站,继续转汽车。
这汽车上的旅途,也是让卓雅一家能更近的看看真实的中国。
其实从淮南去彭家镇这一路,还是不错的。
因为这些年中国发展的很快。尤其是李锐开始侧重拉动内需的计划之后。对于道路的修建就更多了。
要想富,先修路。
这一句口号可不是喊一喊的。是真的需要的。
现在往彭家镇的路不赖。镇上有了电线厂,还有砖瓦厂等等。都需要一条不错的水泥路,才能把这些产品运出去。
卓雅透过车窗,看着窗外已经收割了的农田,她的心情还是很愉悦的。
尤其是她偶尔还看见一些骑着三轮摩托的人拉着农产品在道路上驶过。
“爸,你看。中国的农村没有你说的那么糟糕嘛。这里的农民还用的起三轮摩托呢。”卓雅笑呵呵的指着窗外路边,两个农民正在把农田里的一些秸秆装上三轮车的后兜。
这些秸秆会留在一部分在田里焚烧肥田,还有一部分会拉回家当燃料用。
这就是附近的村镇在统一收集田间地头的秸秆。
而且看起来。这些农民的精神面貌看起来还不错。
并没有卓雅爸爸在传闻中听说的那么可怕。
尤其是。当车辆缓缓的行驶进了从前的彭家村之后。卓雅脸上的笑容就更甚了。
因为彭家村建设的显然很不错。第1批从苏联务工回来的那些工人们。用他们在苏联赚到的钱盖起了中国第1批的新农村建设房子。
而且再加上这些年,彭学武一直在发展彭家村的经济。村里面那些特别破的房子早就没了。
现在村里面最破的房子也是砖木结构。毕竟彭家村最早搞的产业之一就是烧砖窑和瓦窑。
自家烧砖还能不给自家盖房子?
而卓雅他们的车子刚到。大半个彭家村的人都出来了。因为大伙都知道葛丹不得了,在外面谈了个苏联女朋友。
村里面倒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葛丹谈的这苏联女朋友漂亮的跟仙女一样。也有人说葛丹谈的是女朋友,一点都不好看。
不过现在倒是见到真人了。
1米67的高挑个子,栗色的头发。碧蓝的眼珠。下午起来的时候嘴角弯弯的和月亮一样。
怎么看都是个漂亮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