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05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但是冯石还是玩命的干。因为他是两弹一星一线工程的总指挥。和时间赛跑,和世界赛跑。在死神来临前完成自己所有工有作,是冯石的信念。

  今年年初的时候,冯石晕倒在现场。被送医检查后,经过多方专家会诊。一众大国手们都下了结论,冯石如果继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早晚直接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主席不希望自己的老战友就这么牺牲了。中央里面那些高层,不少也和冯石有过命的交情,大家也都不希望他真的活活累死。

  尤其是聂帅,他直接下令冯石头退休,好好修养。

  “新中国建立十五年了啊。打跑了小日本,打跑了蒋伪军,打跑了美帝国主义。你这好日子都没过几天呢。不该好好休息休息了?”

  当时面对聂帅的劝说,冯石嘿嘿笑了笑,黝黑的面庞如河南的老农民,精瘦的身材也如河南的老农民。

  “聂帅,什么叫好日子啊?咱们现在就算好日子吗?咱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呢。”

  奋斗了一辈子的革命者,站在荒野的大石头上,望着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道:“我还记得第一次见李锐的时候,他给我看的那些视频。那视频之中繁华的世界。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繁华的世界,我们更可以让这个繁华的世界更美好。我只怕时间不够,太慢了,太短了。”

  聂帅站在冯石身边低声道:“是啊,所以你才要好好的活下去啊。多活一些年,看到一个更好的更繁华,也更有革命精气神的世界!到时候咱们这些老哥们要是还都活着,就该好好的来上一碗酒。痛饮一百杯!”

  “医生不让我喝酒。”

  聂帅一愕,随即发现冯石脸上略带戏谑的笑容。他也为之失笑:“你啊,你啊。你老冯这个年纪,也会开玩笑了啊!”

  冯石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在他的视野中,是他亲手建立起来的一线基地。

  在视线更远的地方,还有火箭发射基地。

  那是他和战士们流血流汗,一批一批年轻的战士来了走,走了来。十余年,为新中国铸就的钢筋铁骨。

  这个金戈铁马一生的老将军,解放后也将最后的美好华年也赠予祖国大好河山的老将军双手叉腰,目视远方。

  “戈壁熔金落日圆,盐碱地裂见铁肩。”

  “抄算声中乾坤定,山河日月换新颜。”

  “昆仑截作通天梯,九霄惊雷震五洲。”

  “十万里黄沙做纸,写就山河不朽篇。”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再聚首

  冯石是必须要退休了,为了他个人,也为了组织。

  所以冯石在64年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交接。这倒是不难,因为之前给冯石派遣的那些副手,就是有意准备的。准备他老了干不动了,随时顶上去的。

  毕竟都六十多岁的老头了,这年头大家命都不长。尤其是最早革命的那一批,身体素质还都不好。

  林总现在基本是半退状态。因为他身体实在是不行。人还死倔死倔的,医生都不建议他自己熬中药给自己吃,他非要熬。医生不让就偷偷熬。中药这是能乱吃的?没有系统学习过,不看完看懂理解那些和自己身高一样厚的医书就自己配中药,和慢性自杀差不多。林总的脑子确实不太好了。

  另外一些开国元勋也是身体一般,很多人这些年也陆续的过世了。尤其是之前李锐和刘、纪的争锋,还把一批元老打下去了。温情一点的就是退下去,不温情的就判刑下狱甚至枪毙了。

  留下来的元勋是越来越少了,也变得宝贵了。

  冯石这种没污点,还有大功劳的还是好好活着吧。不能真的被人说亏待功臣吧。总要给人树一个榜样出来吧。

  不过冯石的退休仪式,他是不要搞的。

  “搞什么退休仪式。我在位置上的时候都不搞仪式。我现在退了,成了小老百姓了,还要搞仪式?瞎胡闹啊!”

  所以冯石退休最后没搞成仪式,他不愿意。但是大家劝说冯石,说很多老战友现在都凋零了。在不趁着这个机会见见,以后怕是都见不到了。

  冯石也是叹息一声,最后坚决拒绝国家掏钱,自己自费花了些钱。在北京的泰丰楼摆了几桌酒,算是把还活着的老战友们借着这个机会来聚一聚。

  反正这些年自己也存了不少钱。那些外地的老战友来要是困难,自己也报销路费,给他们安排住处。反正钱留着不花也没用。

  按照李锐的说法是只有金钱投入市场流通,钱的价值才能提现出来。

  李锐自然也去了冯石的退休宴。作为最早的老搭档,冯石和李锐可是搭档过最艰难的那段岁月。

  那时候想要给基地里的技术员、科学家们改善点伙食,两人还要聚在一起讨论怎么办。

  现在就好多了,就算是在戈壁一线的基地,也能有软罐头送过去。虽然口味不及新鲜食物,但是偶尔开个工业食品的烧鸡、烧鸭,或者是火腿肠之类的还是挺解馋的。

  这些东西都是现在中国进步的提现。

  最煎熬的岁月渡过,之后李锐在文宣和计划经济委员会的位置上忙的脱不开身。

  尤其是计划经济委员会的责任之重,不身处其中难以知晓。位高权重,如履薄冰。

  而陆光达也来了。他现在的工作是多个科研项目的统筹。负责调配资源,主持方向,和各个部门沟通等。

  也是忙的不行。

  说起来,虽然这三人私下里偶尔还会碰面,但是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李锐上次见冯石,那还是196年一月的事情了。

  见陆光达要近一点,但也是1963年四月的事情了。

  而三人齐聚首,在一起出现,那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老冯,你又瘦了啊。”李锐看着冯石,他感慨了一句。当年第一次见冯石的时候,冯石的身材还挺壮硕的。是个有肉的中年人,看着也挺有力气的。一转眼十四年过去,冯石体重轻了二十多斤,从前有些微胖的脸颊已经凹陷下去了,两个颧骨高高的。

  冯石的声音也不如十四年前那帮雄壮了,他摆摆手笑到:“我这是千金难买老来瘦。”

  冯石把自己胃病吃不下饭,说成是千金难买老来瘦了。

  而陆光达也变了许多的模样。李锐第一次见陆光达的时候,他才三十多岁,风华正茂,青年俊彦。夸一声十里八乡的俊后生都没问题。

  但是现在也显得苍老了不少。毕竟都五十多岁的人了。眼角的鱼尾纹快能夹死蚊子了。头发花白的也没时间染黑。

  “老陆,好久没喝你冲的咖啡了。”李锐笑着调侃了一句。

  陆光达哈哈一笑:“你怕是没什么机会咯。我现在可是没时间用虹吸壶煮咖啡了。都是直接用速溶咖啡粉一冲。不过你李大主任开口了,我可以亲手给你充一包速溶的。”

  “哈哈哈!”三个老搭档都哈哈的笑出声了。

  因为冯石退休,李锐和陆光达都难得的抽了一整天的时间来,推掉了工作。

  冯石在宴会上以水代酒,对着李锐、陆光达以及在场的老战友们说道:“我冯石,今天也算是退休了。我们李主任之前对我说啊,最美不过夕阳红。咱们人生是夕阳了,不像李主任他还是正当午的大太阳。但是咱们要活的比他俏,大家伙说是不是啊!”

  一群老革命老战士们纷纷哈哈大笑:“是!是极了!”

  冯石还真的是非常乐观。也是了,人生经过那么多的痛苦,和革命的痛苦。苦要是没有一点乐观精神,怎么行呢?

  李锐也跟着哈哈大笑,但是他却看到了一旁庞的纳兰英默默不语却暗自伤心。(那兰英是冯石妻子,之前去广东、福建办学校,今年五十八岁了。女性是五十五岁退休,她三年前就退休了)

  所以在宴会结束后,他专门问了一下纳兰英。

  虽然多年不见,但是冯石、陆光达、李锐这铁三角的情谊是不变的。

  纳兰英也不管冯石喜不喜欢,在不在意了。她直接开口对李锐说道:“今天老冯退休,本是个高兴的日子。他辛苦一辈子了,怎么都该休息了。和我在院子里养养花种种菜,过过悠闲日子也是最好的。可是我们这么大的年纪了,本该抱孙子的年纪了,可是……”

  李锐明白了:“哦,孩子还没成婚。嗨,这还不简单,说吧姑娘还是小伙子,喜欢什么样的,我帮你们看看介绍介绍。”

  人啊,上了年纪确实是喜欢管闲事了。前几日李锐还嫌弃聂帅保媒呢。现在他自己要主动帮人保媒了。

  只听纳兰英道:“不光是结婚对象这事情,我们的女儿已经不在我们身边十四年了。”

  “啊?嫂子,您说的意思是……?”

  “我女儿冯媛,在曙光厂工作十四年了。我整整十四年没见过她了,这些年只见过她的相片。我知道老冯思想觉悟高。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我不怪他,我女儿也是有觉悟的。是我这个当娘的觉悟不够。我就想再见见我女儿。”说完,纳兰英已经泣不成声。

第一百二十六章 被骗

  “白组长。这一组数据您看看对不对。”三十一岁的技术员把一组新的数据送了上来。

  这是新型纺纱机的测试数据。

  曙光厂正在验证原型机。考验新的设计,希望有更高的产能,更加可靠的稳定性。

  从粗纱、细纱,到粗纺、精纺。这些机器都需要升级。

  还有就是化纤面料的生产,现在的生产效率还是太低。中国现在石油进入大开采时代,原时空之中标注的采油点在这些年都是陆续被找到并且开挖。

  反正陆地上的采油点,能采的都尽量采了。海上采集的话,现在技术还不够。

  现在的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很高。还好李锐带来的那些资料让勘探队的工作减轻了很多,有迹可循的采油比一点点的摸索好多了。

  现在的中国,石油产量从建国时期的绝对稀缺已经转化到了比较宽松。

  这其中除了本国采油之外,现在中国和苏联两国之间最大宗的贸易是石油交易。

  中国开始大量的进口苏联的石油。这个事情其实让苏联内部分的人不满。

  因为苏联的爸权主义确实有很大的抬头倾向。莫洛托夫虽然是斯大林主张的人,虽然也确实是萧规曹随的办事。但莫洛托夫始终不是斯大林。

  他没有办法压制住苏联内部的各种牛鬼蛇神。从上次勃列日涅夫来中国谈判,然后代表团成员索要礼物就能窥见一斑。

  要知道,赫鲁晓夫当主要贸易代表的时候,那些苏联代表团成员在中国最多也就是大吃大喝罢了。

  还没人公开索要礼物,最多就是自己掏钱,然后让中方帮忙买一些紧俏的货品。这可以算是一种公平买卖,毕竟人家也付钱了。撑死了算是插队购买。

  中国购买苏联的石油,为什么苏联中有人会生气?因为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内,搞得很多盟国其实只能按要求生产东西。

  比如东欧的一些国家只能生产农产品,另一些国家只能开采矿石。然后他们又不能自主生产轻工业和民生工业品。

  说起来苏联会按需分配这些国家的民生产品和各种民生工业品的。但是苏联的生产效率和他们的物流配货情况,只能说懂得都懂。不能多说了,说多了就成黑苏了。

  这也导致这些盟国国内民众的生活状况一言难尽。

  原时空之中,那些盟国被苏联卡的欲仙欲死。一个工业国家的老百姓,有钱居然也买不到肥皂和洗衣粉是什么操作。

  嘿!苏联就是这么操作的!

  本时空之中,也幸亏是有中国的中国商场给他们调剂。

  中国商场开遍了东欧,一开始是大城市,后来是二三线城市也慢慢铺开。甚至开始设立自己的物流和仓库。独立于苏联的物流体系。

  那些东欧国家也是热烈欢迎这种事情,因为苏联物流,真的不值得信赖。被苏联卡下去,家里的火柴都要没得用了。

  中国这种完全跳出苏联掌控的行为,确实是让苏联的一些爸权份子恨的咬牙切齿。

  他们连石油都不想卖给中国。但是苏联有需要大量的民生和轻工业制品。所以这些人把这种石油交易,视为苏联软弱的象征。

  对于这种情况,李锐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他才要曙光厂早日把新型的化纤面料和纺织设备给搞出来。

  以后大量的化纤衣物要进入苏联。要让苏联不卖石油给中国的话,他们老百姓连穿衣服的会变成一个困难的事情。

  现在这些牛鬼蛇神们屁事太多了。偶尔不敲打他们一下,他们真的是想要骑到人头上当爸爸了。

  当然,在基地里负责试验验证的白灵并不清楚李锐打的什么心思。

  经过在基地里十几年的摸爬滚打,这个当初学钢铁材料的女大学生,现在和她的很多同僚一样,都成为了多面手。

  在这里,学会的东西就是会多一点。

  现在也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从前还有些青涩的女大学生,现在带着银边眼镜,扎着马尾穿着白色工装大褂,已经是颇为干练了。

  “现在原型机到是数据很好。就是我们曙光厂能生产这些,外面的工厂就未必能生产了。”白灵看了眼数据。

  “嗯,因为加的东西有点多。还有工控芯片来实时监测系统,还有异常报警系统。还设计了一套纠错。这些东西稳定性搞起来了,生产的难度就起来了。但是稳定性不搞起来,那麻烦就来了。” 年轻的技术员也是颇为无奈的说着。

  “只能是我们来不断的检查和改进了。”白灵道:“不过还好,至少取得了进展。按照进度,年底应该有望定型。”

  “是的。今天还确定了好几个重要参数。”

  “好,大家伙这段时间都累了。我请客,大家今天晚上吃顿好的。今天请大家吃一顿炸鸡。”白灵笑着道。

  全组人都高兴了。

  “谢谢白姐!”

  “组长万岁!岁”

  “哇哦!炸鸡!”

  白灵这组人之中,有几个和她一同时间进来的。但是更多的却是最近三五年才进来的年轻人。

  曙光厂也是在不断的搞年轻化。而曙光厂中的老人,也开始慢慢出现了脱离曙光厂的计划。

  让一些人先脱敏,然后放在一些保密程度更低一点的地方工作几年。等到他们在曙光厂里的知识已经落伍了,或者是不那么机密了。就让他们慢慢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产之中。

  当然,保密协议还是要搞的。

  也是因为台湾解放,朝鲜和日本也相继解放之后,美国之类的国家想要向中国投放间谍敌特变得困难许多了。所以这才慢慢解绑的。

  毕竟李锐也不想曙光厂的这些技术员们,真的一辈子就只能在这里待着。

  不过到目前为止,申请调离曙光厂的人还少之又少,两年了,申请人数还是个位数。

  “我才不离开呢。就这口炸鸡,我都不走。”在曙光小镇商业街的炸鸡店里,啃着香喷喷炸鸡的年轻技术员如是说道。

  这老北京美式炸鸡可是香得很。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