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要让那么多人享受到网络的实惠,那就需要有足够多的内容,还需要有更多的基础架设。但是现在,新中国还是不够富裕。虽然说比元时空强的已经不是一点半点了。但是还不够。
所以啊,必须要招人来买单了。
李锐内心这么想着,而他的行动也开始部署了下去。
……
美国。
乔治·约翰逊正在抓耳挠腮。他的工作是帮助美国搭建网络。
好吧,这个名头很大,但是实际权力小的可怜。因为就美国政府拨付的那三瓜俩枣压根就不够干啥的。
最多做些基础研究。
“哎,国会难道不能多拨付一点钱吗?”约翰逊有些难受:“这点经费,我们随便买点东西就没了。”
约翰逊还有东西没说,那就是拨付下来的资金,还有一部分是要缴孝敬的。
嗯,美国交付的资金是砍头息,这已经是常例了。就像是明清的火耗银一样。只不过这个年头美国的火耗银收的还比较少。不像是元时空之中,一亿美元援助下去,先砍掉三千万美元的援助手续费,再砍掉一千万的特别税款。
接着在准备一千万美元的游说金,毕竟你都要一亿美元的援助了,你不花个一千万来游说各个议员,这个资金很难批啊。
然后再砍掉援助资金用来购买美国废品的两千万美元专项资金。
最后能有三千万美元的援助落在实地,都算是斯密斯专员开恩了。
这个年头能好点,元时空后世是三七开,这里好歹是七三开。
不过听到约翰逊的抱怨,同研究室的斯塔克研究员则是在一边啃着甜甜圈一边道:“可以了,至少还拨钱了。其他几个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他们也们都有在研究网络。但是除了英国之外,并没有什么国家有很大的进展。”
“主要还是钱不够。当然技术也不够。”约翰逊有些遗憾:“如果能有更多的资源,我们就能进展更快了。”
斯塔克研究院摊摊手:“说到底,网络这东西虽然我们知道它的用处很大,但是我们要怎么样说服那些政客和资本家,让他们投钱给我们呢?要知道,现在我们在电脑技术上可是落后于中国的。我听说,已经有一些IBM的投资者认为,与其让IBM继续制造研发美国的电脑,还不如通过走私的渠道直接购买中国的电脑,然后贴上IBM的牌子来使用。”
约翰逊双手抱头,一副无法理解的表情:“天啊!这些人是疯了吗?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知道,他们觉得这意味着钱。”斯塔克把甜甜圈塞进嘴里。
“对了,伦敦那边的同行据说在网络技术方面有些一些大的突破。他们准备开一个很大的会议。”斯塔克谈到这个话题。
“我们应该要去一趟。”
“唔,我听说了。是那个叫做贝尔的议员主推的项目?他现在在英国的地位倒是越来越高了。而且他之前是做传媒的,相比于那些政客更加理解网络的意义。你说如果我们去英国……”约翰逊的话没有说完,但是斯塔克已经知道什么意思了。
就美国这样搞下去,怎么搞得好呢。如果美国不行,至少咱们还能去英国啊。在英国混饭吃也是可以的。
“好,咱们去英国。”约翰逊和斯塔克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伦敦,一场盛大的会议正在准备之中。
作为全球最早开始研究计算机,并且研究网络的国家之一,英国还是有点底子的。
或者说这个时期的大英帝国还勉强算是个帝国,而不是【大不了颠以及北爱尔兰联合不起来王国】。
本时空之中因为李锐和网咖的到来,导致了有很多很多的变数。
对于英国来说,其中最大的一个变数就是早就应该退休的丘吉尔,现在正在自己最后任期的最后一年。
原本现在的他早就该垂垂老矣了。但是也许权力真的是最好的长生不老药。掌握了权力,似乎就真的永葆青春了。
现在的丘吉尔完全看不出他已经到了元时空之中快要死的前一年了。他虽然行动不便,但是精神矍铄。
因为他很开心,他觉得自己很快就要完成自己任期内最后的一件大事。
因为下面的人告诉他,英国已经在网络搭建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所以他也好,英国的相关官员也好,都准备搞一场盛会。
而这场盛会是他任期,甚至是人生最后的一场盛会了。所以丘吉尔不想办的难看。
所以即便这个项目是自己不喜欢的贝尔议员主推的,但是他还是认了。
并且让下面的官员广发“英雄帖”。
“邀请全世界的专家学者们来。”
“嗯,全世界?包括东方的吗?”
“呵呵,他们只要愿意派人,那自然可以。苏联,中国都可以派人来,让他们看看我们的突破。这一次是我们的主场!”
第一百零二章 英国人要有自己的太阳
英国要搞自己的盛会。
毕竟英国已经很久没有扬眉吐气了。尤其是自从苏伊士运河大失败之后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谁都能骑在英国头上拉屎了。
这可不行啊!
法国都在搞大法兰西民族主义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英国是真的有一种在衰退的感觉。
原本英国的一些政客是打算建设从华盛顿到伦敦的昂撒轴心来统治世界,至少是统治西方的。
但是现在看看吧,咱们英国都快成为美国的应声虫了。这可是不行啊。
虽然说丘吉尔是英国最大的卖国贼之一,出卖了大量的英国利益给美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英国政客和官员都愿意这样做的。
毕竟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有保守本土派。
他们还是希望英国能振奋一点的。所以当英国本土的网络技术上面取得了突破,那么他们自然要大张旗鼓的宣传一下。
毕竟全世界有识之士都该知道网络的用处。英国也开始进行技术人员储备了。
“也许只要十五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搭建一个覆盖全英国的初级网络了。” 本时空之中,英国的万维网也许等不到八十年代在被人创造了。现在引领英国技术进步的是一名叫做艾伦·纽伯格的中年教授。
本时空有太多太多的变量了,也许元时空之中的一些后世科学家不会在名声大噪,也许一些历史上的无名小卒却可以走到前台。
艾伦·纽伯格现在很兴奋,他正在和自己的同事们一起布置会场。本来这些事情是应该由工人做的。
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激动,要自己亲自来。
在他来布置会场的时候,贝尔议员也来了,特别勉励了他两句。
之后就是丘吉尔首相也来了。
他也是勉励了艾伦几句,当然了,丘吉尔首相要在大会上发言,并且还要作为大会的开幕人呢。
这是丘吉尔首相的人生最后的时刻,也要成为他的高光时刻了。
艾伦自然是要配合丘吉尔首相。
“放心吧,首相大人,在您的领导下,我们小组才能完成这么大这么宏伟的课题。您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啊!”
艾伦不仅是一个好的科学课,更是一个好的马屁运动员。
要不然他凭什么在错综复杂的英国关系网中,拿到足够多的资源来完成自己的课题项目?
丘吉尔虽然年纪很大了,而且也是最后一年任期了。但是咱们好歹要把他最后一程伺候好啊。
不然的话怎么能让他在最后一任多拨付一些资金给自己呢。
所以艾伦教授不断的吹嘘拍马:“到时候您就坐在这个主位。您代表的是我们英国的形象啊,除了您之外还有谁合适呢?”
“到时候咱们在进行一场电视直播,给全世界直播您英伟的形象。让全球的人都看到在您的治理之下,英国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还有这个!”艾伦特别指了指会场的大幕布:“到时候会悬挂您的画像和英国国旗!”
丘吉尔听到这些,嘴巴都要咧到耳根了。
都九十岁的老家伙了,虽然精神矍铄,虽然权力让他保持青春,但是到了这个年纪谁不想要流芳百世呢。
艾伦的这些安排,可真的是直接戳中了丘吉尔内心的渴望。
他一连说了好几个【好】。
整个人笑的都合不拢嘴了。
而在丘吉尔离开之后,丘吉尔的秘书还和发布会的现场调控负责人商量。
“这是我帮首相写的开场词,我画了圈的地方全都是需要鼓掌的地方。”秘书仔细交代着。
会场负责人粗略一看:“这么多?有二十七处需要鼓掌?”
“对。必须要。”秘书点点头:“这些画了两个圈的地方,需要鼓掌时间超过二十秒。你要负责带头来鼓动气氛。”
“我们英国这次带动了全球的科技行业的进步,所以对首相阁下有所的称赞都是合理的。我们需要塑造我们英国的形象啊。”
秘书如此说道。
这大概也是英国政府内部达成的一个协议。议反正丘吉尔要下台了,这次一直不当人的英国政府终于要当一次人了。准备让他风风光光的退休。
毕竟是带着英国打赢了二战的人物。所谓三巨头,也就只剩下他一个了。
政府内部也有意在丘吉尔最后的时刻捧一捧他,这样也好一起抬高一下现在英国低迷的士气。
英国很久没有提气的事情了,现在就是最好的时间节点。借着网络技术突破,借着丘吉尔要退休,把这些事情都做了。
会场负责人点点头:“好,我明白了。我会安排专门的人来鼓掌的。一定会让掌声响彻会场。”
秘书微笑的点点头。
这边会场正在有条不紊的安排着。
而英国广发的英雄帖也散播出去了。这次英国是真的打算好好的宣扬自己一波了。
除了传统的盟友之外,这一次还把英雄帖发到了中苏的手上。
当收到这个英雄帖之后,别人不知道怎么说,但是李锐是有些惊讶。
“唔,英国取得了技术突破?”他再三确认。
“嗯,根据他们发来的信件,应该是在信息交换终端上取得了技术性突破。理论上他们应该很快就可以搭建初级网络了,或许十年他们就能搭建出英国自己的网络了。当然,我建议料敌以宽,说不定英国五年的时间就能尝试搭建初级网络。”钱学森为李锐解释道。
李锐点点头,果然还是不能小瞧天下人。自己带着网咖回到本时空,确实时候激起了很大的鲶鱼效应。英美苏法都比元时空有更大的进步。
“英国发来帖子,是想要炫耀,但是居然想要邀请你去哦。”李锐嘴角带着意思落有落无的嘲讽笑意。英国人居然想瞎了心,想要邀请钱学森去伦敦,疯了吧。中国能让钱学森去伦敦?怕是飞机还没落地,就被导弹打下来了吧。
钱学森也是哑然失笑:“我是去不得的。不过可以安排个人去。我们搞网络这事情前期是很保密的,国内都没几个人知道。现在网络虽然构建好了,但是仅在大学内部和工厂、军事网络传播。正好借着英国人搭的台子去唱一出大戏?”
钱学森的想法和李锐不谋而合。李锐好奇道:“有没有听说苏联会不会去,会派遣谁去?”
钱学森笑了:“那还真的是咱们的老朋友了。”
“谁啊?”
“赫鲁晓夫同志!”
第一百零三章 科技掌握在谁手里?
赫鲁晓夫从飞机上下来,他有些不喜欢伦敦的空气,因为味道确实不太好闻。
今年,赫鲁晓夫已经七十了。在元时空之中,赫鲁晓夫这个时候已经是郁郁不得志的状态了。因为他的抽象行动,真的是挖了国际共产运动的根。
元时空1964年,他被从苏联领导人的位置上撤了下来。当时苏共通知他来开会,他在黑海疗养院,表示自己懒得去。
赫鲁晓夫大概不知道元时空后世有一句名言:谁不在场,我们就说谁的坏话。
换到苏共,那就是谁不在场,我们就开除谁。你赫鲁晓夫连大会都不来开,想必是不想当书记了,那你就下去吧。
之后没几年,赫鲁晓夫就颇为抑郁的死了。
不过本时空之中,变数太大了。没有当苏共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已经七十岁了,但是他的身体健康程度比元时空好太多了。
没有太多政务烦心,又因为他是苏联元老,所以当着有油水没权力的闲散差事(负责对接中国工人修建苏联新城,主要负责和中方沟通之类)之类的工作。
每天就是到处晃荡晃荡,钓鱼旅游好不快活。现在的赫鲁晓夫虽然七十了,但是看着最多也就是五十来岁刚满六十的模样。
他来伦敦,自然是因为伦敦发下的要请帖。
专机下来,赫鲁晓夫和英国的接待人员一整套流程走完,还接受记者采访等等。
在新闻发布会上,赫鲁晓夫同志代表苏联高度赞扬了英国这划时代发明的重大意义。
别人信不信不管,反正英国人信了。因为你看啊,记者会上,赫鲁晓夫同志笑的多么开心啊。
这才是拥抱人类文明和科技该有的姿态。
英国的报纸和新闻为了这个,连夜出了新闻,当晚的晚间新闻和晚报都报道了类似的新闻。
那就是英国科技征服苏联领导人之类的。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现在的赫鲁晓夫在酒店房间里一边看着电视上的新闻,一边笑的有多么开心呢。
现在体重稍微有些胖的赫鲁晓夫靠在沙发上,听着新闻主持在节目里哔哔,他就笑出猪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