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64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要让大家迎接革命军的到来,因为革命军来了,就能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了。

  尤其是当这些革命军士兵真的用和气的语气和态度,给乡村里的里老百姓每家每户发了三十公斤的粮食。那些老百姓们也真的开始记下了这些革命军说的话。

  因为革命军人手太少了,所以那些缴械了的俘虏兵也要干这些杂活出力气。

  他们跟随着革命军经过一个个的村庄,将这几百吨的粮食一点点发下去,看着那些村庄里的老百姓从对革命军抗拒,到慢慢的支持。

  尤其是那些革命军士兵真的掏钱购买东西,没有强买强卖。

  尤其是那些革命军士兵居然各个都认得字,还会算数。这让这群小学三年级就算是高学历的巴拿马政府军们惊讶的不得了。

  而当准备派发的粮食都在沿途的村庄派发下去之后,这群巴拿马士兵们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有什么命运了。

  是枪毙了自己等人吗?

  但是革命军的操作让他们看不懂了。因为革命军把队伍里的军官都带走了,只留下普通的大头兵,然后每个大头兵发了十公斤粮食。

  “啊……这……”

  “这是给你们的遣散路费,各自回家吧。”多雷拉斯如此道:“要记住,巴拿马是属于巴拿马人民的,以后不要再去当美国人和资本集团买办阶级的狗了。”

第四十三章 何为幸福

  这些巴拿马的大头兵,一个两个的都是面面相觑。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想过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就这么把我们给放了?”其中一名大头兵拿着十公斤的粮食,现在还有些不可思议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他们都没打我们。甚至没有搜身。”

  这些是让这群俘虏兵最绝的不可思议的地方。之前革命军里两个士兵因为想要贪着巴拿马军营长的手表,然后被指导员布雷给罚了。在革命军里,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就有一条,严禁掏俘虏私包。不能擅自处理俘虏的财务。

  除非这个俘虏确定是罪行,才会将俘虏财物归公。否则的话俘虏的财物是属于俘虏的。

  这在巴拿马军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巴拿马政府军偶尔也是去剿匪的,那些走投无路最后被逼成土匪的流民,对于巴拿马政府军来说只要剿匪,那就是发财的时候到了。

  有时候土匪躲的深,在老林子里未必能抓的到。

  但是那些周边村落的村民可没得跑。不说杀良冒功吧。但是进去村落总归是要搜刮一番。虽然说村民都是穷鬼,没什么油水了。但是当兵嘛,不刮穷鬼的钱,刮谁的钱?

  总不能谁有钱就刮谁的钱吧。巴拿马最有钱的就是管理巴拿马运河的美国公司了,咱们能刮吗?刮不动啊!

  去收刮村民,能收刮到一些粮食也是极好的啊。毕竟军队的伙食很一般。能收刮到足够的大米,然后来一顿纯大米的米饭,那也是打牙祭了。要是能抓到母鸡和找到鸡蛋,那就是过上感恩节了。

  杀良冒功在巴拿马比较少,倒不是军队的指挥官有良心。主要是巴拿马现在的军事政治还没进化到能玩这一步的时候。

  那些中高级军官还没点出这样的技能点。

  但是打骂虐待俘虏和士兵,在巴拿马军队之中屡见不鲜。

  很多时候士兵就和军官的私人奴隶没什么差别。动辄打骂,对俘虏上肉刑,这都是家常便饭。

  所以当这支革命军处理他们的事情如此结束,这对于他们来说冲击很大。

  而对他们的冲击不仅仅是如此,还有在这一路上,他们虽然是俘虏,给革命军干杂活体力活。

  但是人家每餐饭都是给他们吃饱了的啊。每个俘虏,每餐定量两百克大米(干大米)或三百五十克干黑豆,每天定量有十克油,四克盐。

  虽然东西不多,但都是足量的。吃下肚子起码不饿。

  相比于巴拿马军队,那真的是好太多了。

  而且革命军对他们这些俘虏虽然说没什么好气,但是也没有太恶劣。甚至于他们这种对待俘虏的态度,比他们在巴拿马军队里待着的感觉好像还好点。

  至少革命军是把俘虏当成一群人类来对待,而不是当成猪狗牛。

  所以当这些俘虏真的获得了自由之后,他们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

  不少人傻乎乎的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干嘛。

  “我们真的可以走了?”有人发问道。

  “好像是的。那些革命军都走了。他们也没带上我们。”另一个士兵说道。

  “革命军真好啊,每天除了行军打仗,指导员还会教大家唱歌。”有人羡慕道。

  “是啊,是啊。他们行军的时候还在背后背着教人识字的海报,一边行军一边唱歌学习文字。他们人人都认得字啊!还会写信呢!”又有人羡慕道。

  这些事情是不需要耳提面命的,只要在旁边看着就能感受的到。

  有的时候事实比任何书面教育都有用。只要有了对比,那才会有差距。

  就像是村里的少年说,他要是没去镇上(小城)偷听学堂讲课,没有听那些历史、人文故事,那么他就可以浑浑噩噩的如他的父母一样继续割香蕉的过一辈子。

  但是因为知道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所以才越发的不能忍受。

  就像是现在的这些巴拿马政府军一样,他们的心中有些迷茫。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念过书,能写自己的名字就不算文盲了。四则运算都不会。所以他们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心里会有一种空虚难受的紧的感觉。

  但是这种感觉却有确确实实的存在。

  所以这两百多名大头兵俘虏,有一些人拿着粮食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我不想当兵了,没劲。”有一个大头兵低声的说道。

  “嗯,我也是。没劲。如果是革命军那种部队,那才有意思呢。”有人道。

  “我决定回家了。”

  “等等我,我也走。”

  “散了吧,散了吧。”

  有一部分人离开了,其中有些人想要投奔革命军,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投奔,只能回家。

  而另一部分人在思考了半响之后,还是选择回去部队。

  因为不回去,他们也不知道能干什么。能吃什么。

  既然如此,那还是回去吧。

  不过他们心中还是有一个念想,那就是如果可以,要是能加入革命军那种部队,好像确实不错。

  不过他们想要投奔革命军,那是真的有点难。

  因为革命军并不缺兵源。

  就在他们的根据地,多雷拉斯等人带了一批食物回来,算是解决了未来一段时间部队的粮草问题了。

  而回来之后,根据地附近的村落听说革命军打胜仗了。很多周边的青年都跑过来了。

  “连长,你之前说没有武器,不能招我们进部队。现在你们打了大胜仗,缴获了那么多武器。现在能把我们都收了吧!”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开口问到。

  而在他的身后,还有上百双同样期盼的眼睛。在更远的地方,则是一群更小的孩子,他们的眼睛也是亮亮的。其中个头最大的孩子王,擦了擦鼻子道:“等过两年,我十六岁了也要去参加革命军!”

  为什么?

  希尔维托心中有很多疑问,他来革命军的时间并不长,算起来才几天罢了。他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踊跃参军,难道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和自己一样的远大理想,为了巴拿马的自由和独立而奋斗吗?

  希尔维托接下来才慢慢的见识到。第一场战斗结束,除了部队休整和干部们开始制定下一个战术目标外。

  其他的战士们开始恢复到有条不紊的生活。

  受伤的战士有人照顾,能吃病号饭。(当然,因为操作枪支失误而伤到自己自的,该批评还是要批评。)

  而除了每天的训练之外,在下午的时候,部队则会开始文化课目。指导员布雷会给战士们讲课,教战士们唱歌。

  讲课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更是要深入结合巴拿马的实际情况。

  来听课的不仅仅是战士们,还有周边村庄的青年们和孩子们。

  在这个贫瘠的地方,第一次带来文明火种的并不是那些自诩文明人的昂撒人。而是这些革命军。

  读书识字,讲新闻报纸。在这个深山老林里,指导员布雷拿着话筒给几百名青年、儿童讲述着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

  很多这辈子都没离开过故土二十公里的年轻人,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地方。有高山,有海洋。在遥远的东方,有正在和美国角力的大国。

  而人活着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

  尤其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连队拿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一个物件。

  自行车发电机和投影仪。

  在这个山林之地,在这个好像被西方文明世界抛弃的边边角落。

  一束光划破了夜晚的黑暗。

  不是柴火,不是油灯,不是蜡烛。是电力,是工业文明的光。

  是吸引周边村落几千名老百姓都赶过来的文明之光。

  当一束光投射在临时支起来的银幕上时。即便是之前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但是依旧有当地村民发出阵阵惊呼。

  希尔维托也第一次才发现,在这种巴拿马的边角之地,人民们在享受着现代工业化的伟大发明之一:电影!

第四十四章 大洋彼岸的好感与通共

  希尔维托都没想过在这种边角之地居然能放电影。

  而在中国对世界输出革命的战略之下,中国的李锐部长就反复强调过。

  革命这种事虽然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武装暴力事件。但是想要做好革命就不能仅仅依靠暴力。

  仅仅依靠暴力,那就只治标不治本。想要标本兼治,那就需要一面武装暴力革命,在物理上摧毁敌人。

  另一方面也需要用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同志,在精神上防御敌人的反攻。

  因为资本主义最难防的地方从来都不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对手。而是在自己人身上深藏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所以,革命需要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双管齐下。

  对外的支援,不仅仅是药品、武器这些。还把宝贵的运力里面塞进了这些象征着现代化工业文明的放映机、照相机等等。

  而这些东西有用吗?

  看看现场就知道了。

  当革命军在驻地要放电影的时候,就一定会通知周边的村落里的人来看。

  其实不要他们通知,村落里的其他村民也会通知那些人。

  很多人还记得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他们的那种震惊。在这个边缘的角落里,很多人这辈子连真的报纸都没看过呢。

  结果一下子就接触电影这种高级玩意儿。

  当时电影里出现人物画面的时候,很多人惊讶的捂着嘴。当电影里出现枪声和爆炸的画面时,很多人哭爹喊娘的到处乱窜。

  还是当时革命军的战士把他们给控制好的。

  因为这给这些村民的冲击真的太大了。即便是现在,这些村民已经看过好多次电影了,但是有的时候依旧会一惊一乍,有时候还是会因为电影演的太逼真了。所以误以为电影里死的人,是真的死了。

  就像是有的小孩会认真的和自己的小伙伴说:“电影里死的那些人,都是从牢里抓的死刑犯演的。演电影的时候被打死了,那就是被打死了。”

  当然,要是被布雷听到的话,多半还是要纠正这种奇谈怪论的。

  不过不管怎么样的奇谈怪论吧,反正有电影看大家都很开心。

  支援巴拿马的电影之中,有很多是中国拍摄的。大约中国拍摄的电影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五,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五是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优秀电影。

  这个比例主要是因为现在新中国产出的电影数量多,出现的优秀作品也就很多。

  就像是现在给这些巴拿马村民们看的电影。正是最近两年在中国拍摄的电影《决战朝鲜》三部曲。

  这部电影从志愿军入朝再到以截断美陆战一师归途,逼迫陆战一师全体投降,导致美军在朝鲜半岛的陆军力量大打折扣,最终无力发起主动进攻。

  朝鲜战争形势从相持,变成了美军据守,中朝双方占有战争主动权的重大转折开始。

  一直到中国的导弹一箭射爆美军依阿华级战列舰,逼迫美军从朝鲜彻底退兵签署和平协议为结束。

  这是近几年来投资最大的一部国产电影。而且在国内的票房也很不错。在这个电影票只要两毛钱一张的时代。

  三部曲在全国的总票房卖出了一亿人民币的天价票房。

  这个票房数据当年出来的时候,不要说苏联、日本震惊了。就连好莱坞都震惊了。因为好莱坞现在全球票房换算过来能到一亿人民币的都没几个,或者说是干脆就没有。

  这其中自然是有很多人反复观影,有爱国热情的支持。当然更多的是因为这三部曲拍的精良。

  这电影在苏联等国家都取得相当高的观影人数,打破了多个记录就可见一斑。也就是西方国家不能引进,不然的话估计观影人数也不会少。

  这电影是李锐亲自操刀的监制的。总投资超过一千五百万人民币。

  在电影里,中国的摄影团队并没有搞那种诋毁对手的桥段,更没有故意降低敌人智商的降智桥段。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