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338章

作者:码字手痛

  这也是当时大夏圣上问周铁衣是谁的忠臣,周铁衣回答道,大夏圣上是谁的皇帝,他自然就是谁的忠臣。

  因为两者无论是君,还是臣,他们的权力都来自于民,大夏圣上无法否定他是大夏百姓的皇帝,那么就无法否定周铁衣是大夏百姓的忠臣。

  周铁衣看向御座之上含笑,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的圣上,回答道,“臣闻天民之间有圣君,夫唯圣君修道德,因此群臣用力,百姓安乐,天降祥瑞以示之,不过天道有盈亏之理,而今天降灾祸,百姓疲敝,因此有神孽祸乱天下,小民状告朝廷,不知圣君当如何自处?”

  周铁衣的回答也是问题,当他问完之后,整个金銮殿鸦雀无声,右将军一系的武勋们眉头紧皱,诸子百家的文官们跃跃欲试。

  唯有大夏圣上眼中那轮日晕,光辉忽暗忽明,似乎在做某种斗争一样。

  修行到了三品道统之后,会越发唯心起来,当时李剑湖修行儒家的浩然正气,就是因为差点没有过自己心里一关,所以才引起浩然正气反噬。

  而大夏圣上的此时也一样,在选择《天圣民三才感应策》之后,他就需要完善自身的道统理论,而天降祥瑞,是圣上修道德的奖赏,这作为天圣民三才感应立论之一,反过来百姓不安,天降灾祸,就是圣上失德的表现。

  这也印证了现实的情况,正是由于大夏圣上想要修道求长生,所以暂时舍弃了自己作为大夏定海神针的责任,才有后来诸多的问题。

  这是一次自我道统的叩问,如果大夏圣上否定了这点,那么他才进入三品,建立起来的道统就会如同空中楼阁一样轰然倒塌。

  御座之上,大夏圣上眼中忽明忽暗的日晕光辉以近乎克制不住的趋势向外扩散。

  同时大夏圣上也维持不住脸上那仿佛隔着尘世喧嚣,冷眼旁观的笑容,他的表情忽而狰狞,似乎下一刻就想要将喝问出这个问题的周铁衣拿下,打入天牢之中。

  与此同时,从大夏圣上身上席卷来的力量将金銮殿上的百官都拉入虚幻的道统旋涡之中。

  周铁衣再次感受到了当时大夏圣上初次修道,凭借天后制约百官道统的时候的场景。

  冥冥不见上下左右的空间之中,大夏圣上本身就像是一轮大日,只不过此时大日光辉极其晦暗,最主要就是那一枚枚来自于群臣的,如同群星拱卫大日的光辉被旁边象征着天后的明月牵引,让大日有了挣脱束缚的机会。

  与此同时大日之上,明黄色的国运之力构建出一重重虚幻的天宫琼宇,这些天宫琼宇一共分为三十三重,每一重都有相应的天象变化,将整片天穹划分为三十三块不同的区域。

  周铁衣的目光落在这三十三块不同的区域之上,下一刻,他的目光如同苍鹰从高空中掠过山河大地,一瞬间,他竟然看到了大夏不同的山河美景。

  这些美景天地二分,在上是一重重周铁衣提及的虚幻宫殿,这些宫殿与脚下的大地星辰并行,周而复始将整个天下划分为三十三块区域,在下是一尊尊不同质地,面容仅仅只是勾勒出轮廓恶圣人像,虽然只是泥塑木胎之像,但经过天下百姓的初步供奉,已经显示出神异,如同一枚枚楔子,不仅定住了山河大地之上滚滚红尘浪潮,同时作为坐标,牵引这三十三天运行。

  随着大夏圣上表情变得狰狞起来,那一尊尊泥塑木胎之像轮廓也一点点向着大夏圣上的五官转变。

  “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大夏圣上也没有闲着啊。”

  周铁衣在心中说道,他在建立明月系统的同时,掌握着更多资源的大夏圣上也开始依托三十三重天的构想,开始建立起了三十三重天宫。

  还没有等周铁衣继续细看,一声悠长的叹息声传出,将周围虚幻的,近似囊括了天下的道统之景打散,重新显露出真实的金銮殿,御座之上,大夏圣上择人而噬的狰狞表情化作释然的明悟,“确实如你所言,既然天降祥瑞是朕之德,那么天降灾祸就是朕之失,若是连这点都看不清楚,又怎么能够成为一代圣君呢?”

  在大夏圣上说出这句话之后,他眼中忽明忽暗的大日光辉一点点转为明亮,连带他的语气也不再高高在上,似乎和人隔着千山万水,反而带着一股舒适的轻快感,让所有人都从心里面感觉如同一股暖风吹拂。

  大夏圣上继续说道,“今墨石一案,朕亦有过,当写一篇《明己诏》刊登于《天京报》上,让天下百姓评判朕之过失,之后听从良言改正,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听到大夏圣上要写《明己诏》,百官们忍不住露出笑容,特别是儒家,法家之流。

  “陛下圣明。”

  对于这个结果百官们自然满意无比,因为这道诏书写出来,虽然不是罪己诏,但仍然代表着大夏圣上愿意听从百官们的谏言,即使这谏言是欺君之言,也让修道以来,变得越发失控的皇权有了新的枷锁,而且这道枷锁还是大夏圣上自己以道统设下的。

  “陛下圣明。”

  周铁衣随着百官拜道,这就是皇权的魅力所在,为什么人人都想要当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有自己能够监督自己。

  即使犯下过错,一道罪己诏仍然足以挽回天下民心,甚至这篇诏书出来,结合如今大夏的改革,百姓们只会觉得大夏天子英明,能够勇于纳取直言。

  若是之后儒家再稍微编一下故事,那么今天周铁衣在朝堂之上敢于直谏,大夏圣上先怒后醒,就是这个世界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了。

  有了大夏圣上在墨石案宗上承认自己的过失,那么之后的判例自然就再无问题。

  下了朝,周铁衣沉思着走向自己的马车,只不过这次被右将军尉迟破军拦住。

  “右将军。”

  周铁衣看到一脸忿忿不平的尉迟破军,拱手行礼。

  “上车,老夫有话问你。”

  周铁衣上了尉迟破军的车架,帘子放下,隔绝了内外。

  周铁衣先开口道,“您这是兴师问罪啊。”

  尉迟破军厚实的手掌一拂胡须,也不从暗格之中拿出酒水,吹胡子瞪眼说道,“难道我不该兴师问罪吗!”

  周铁衣明白尉迟破军的意思,自己今天在墨石卷宗上的事情,通知了法家和儒家,却连本应该最亲近的兵家都没有通知。

  “这件事我通知了您,您现在恐怕就没有心情兴师问罪,而是在前夜就有杀我的心了。”

  周铁衣打趣地说道,在墨石案宗这件事上,虽然最后落笔的是自己,同时让刑部侍郎长孙丹亲自送到司律府,再送到司民府。

  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在这件事上,自己,青空规,董行书都没有想过要隐瞒,就是为了做给圣上看。

  以右将军尉迟破军和兵家的势力,即使不知道自己在卷宗上写了什么,但是司民府那天晚上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将众多儒家的人召集到一起商议,实际上就是将消息放出来,让所有人知道周铁衣在墨石案宗上又写了离经叛道的话,所以让儒家必须要将所有人召集起来商量。

  而以周铁衣现在的身份,能够在墨石案案宗结尾写离经叛道的话可不多,毕竟就算是废除铁引,铜引这种事关国家命脉的事情,周铁衣都直言不讳地当众讲出来。

  结合之前墨石案的起始李剑湖的状词,有心人自然能够猜测出来,墨石案最后一笔肯定牵扯到了圣上,因此才让儒家这么重视。

  所以尉迟破军肯定能够猜出这一点,所以他才避之不及,这两天根本没有一个右将军府的人来打探这方面的消息。

  因为不涉及兵权,那么这场周铁衣,儒家,法家联合的案宗结语还可以说是忠臣直谏,但如果涉及兵权,那么就是真的逼宫之举了。

  尉迟破军哼了一声,算是赞同周铁衣的说法,他反过来说另外一件事,“圣上这么轻易就过了道统问心,看来他也早有准备啊,他这是要将你当做自身道统的磨刀石啊。”

  周铁衣回道,“圣上自然是早有准备,不过我觉得他不是将我当做磨刀石,而是将我当做铜镜啊。”

第462章 定计

  马车车厢之内,尉迟破军佯装怒火的表情一敛,从旁边的柜子之中拿出酒水。

  “铜镜?这倒是比磨刀石的比喻恰当得多,是老夫糊涂了。”

  他一边倒酒,一边笑着说道。

  如果是磨刀石的话,那就说明周铁衣和大夏圣上仍然是对抗状态,所谓磨砺就是出自磨刀石,而铜镜则说明两人互相映照得失,对抗之意要少得多。

  从大夏朝的角度和他自己的角度,确实铜镜要比磨刀石好得多。

  周铁衣笑而不语,举起尉迟破军倒的酒饮了一口。

  他口中的铜镜和尉迟破军理解的铜镜可并不一样,只不过这只是他的猜测之一,不足为外人道也。

  见周铁衣饮了酒,尉迟破军叹息一声,“本来今天邀你上车,是让你注意分寸,免得日后兵戎相见,但听到你这铜镜之语,老夫就明白你对分寸的把握一直在我们之上。”

  尉迟破军虽然用略显疲惫的语气说着交心之语,但周铁衣的神色却越发严肃起来,这是兵家对自己的第一次警告。

  一直以来,作为将军府出身的嫡子,兵家对于自己的行为都是宽容无比,甚至在很多时候,即使是对抗儒家,圣上,兵家也多有回护之意。

  但今天车上,尉迟破军以平辈的语气和自己谈论,甚至承认自己在分寸的把握胜于他,就说明他不会再将自己当做后辈看待,之前的爱护之意也消失不见。

  归根结底是前线的战事问题,如今眼看着天下将乱,兵家子弟出生入死,尉迟破军不可能将周铁衣的性命置于千万将士之上。

  而朝廷内斗,历来就是前线最担心的事情。

  所以即使为了前线稳固,兵家也只能够牺牲周铁衣的利益,因为兵家根本无法牺牲大夏圣上的利益。

  周铁衣笑了笑,“如果不是我会来钱,恐怕现在就不是和右将军坐在车上谈,而是在兵家的牢房里面谈了。”

  灭危险于萌芽,宁杀错不放过,这就是兵家的名言。

  如果周铁衣还只是诛神司的督查院院长,即使掌握着天下的舆论权,但这权力对儒家,法家有威胁,在诸子百家中唯独对兵家威胁最小,所以兵家能够下得去狠手。

  但周铁衣回京之后,立马改换赛道,不仅将督查院的权力交给了向大夏圣上‘投靠’的梅俊苍,变相交给了皇帝,儒家和法家,同时还抓住了大夏如今最大的危机点财政危机,并且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

  所以对于兵家而言,现在能够解决粮草问题的周铁衣作用远在一个督查院院长之上,而且是无可替代的重要,所以才有今天在马车之上尉迟破军的提点,而不是雷霆手段。

  见心思又被周铁衣猜中,尉迟破军冷哼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世人都说他在天京享福,所以提不动刀,那是没有见过他提刀的样子,兵家历来就不喜欢多哔哔,作为兵家二品大将,若说审时度势,壮士断腕,尉迟破军还在儒法两家之上,只不过周铁衣的变化太快,如疾风野火,不仅是实力,同时对大夏的重要性也在一日日增长,如今杀周铁衣,已经不是断腕那么简单,从百家道统,谁人消耗那两道圣力,到百姓安宁,都集于一身。

  虽说两道圣力是周铁衣的保命符,但是大夏立国这么多年,包括儒释道三家,乃至最强的兵家,法家,都有一些解决圣力的手段,只不过谁来做出牺牲的问题,同时即使解决了周铁衣,但却绝对不能够无声无息,在这之前周铁衣一定会闹得天翻地覆。

  次日,好不容易在家清闲一下,等着股票这股风继续发酵的周铁衣见周铁戈行色匆匆地走进来,正在处理一些文书的他将公文放在一边。

  “有事?”

  周铁戈认真点头,“宫中今日开放了北门,坤宁宫传召,召集了新录取的同进士,太学院学生进宫编撰《农典》,想要在‘圣谕’上刊载。”

  周铁衣听后,手顿了顿,继续问道,“宫里面传来消息,这是特例还是常例?”

  周铁戈苦笑道,“虽说是特例,但我看和常例也差不多了,这编书哪有一日之功啊,而且今日写了《农典》之后还可以写《道典》,《佛典》,《女典》之流,而且这次都是新人,我瞧了一眼,大多数年龄都在二十五岁上下,同进士,太学院学生不是重点,重点是足够年轻,身上包袱少,还能够接受新鲜事物!”

  “天后娘娘这是要取士啊。”

  周铁衣重新拿起文书,上面是如今中央银行制定的官员体系,这些都要经过他自己复审和决定,恐怕今天他落笔之后,这篇文书就会先拿到坤宁宫去研究。

  治国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即使是周铁衣也一样,他在传播这些先进知识的同时,必然会让这些先进知识被敌人掌握。

  和自己上次与儒家斗法一样,看似不声不响的天后同样在自己这次和大夏圣上对抗的过程中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之前天后虽然垂帘听政,但一方面是出于对皇权的敬畏,另外一方面是担心外朝百官的反对,所以从垂帘之初,天后就如同一个象征性的吉祥物。

  即使说话,也多是调和几方矛盾,甚至帮周铁衣说了几次话,这让原本的外朝对天后放松了警惕,所以这一次天后同样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在周铁衣越发权势滔天的时候,就像是当初兵家想要用周铁衣来制约天后一样,如今诸子百家虽然欣喜于周铁衣能够让皇权自束,但也需要有人制约周铁衣。

  所以当大夏圣上下《明己诏》,同时让天后拥有接待外臣权力之时,本应该闹得沸沸扬扬的诸子百家外臣这次却鸦雀无声,就是想要看看周铁衣怎么应对。

  “这变化还真是快啊,本来想着中央银行的位置至少能够稳住一两年的局势,看来这次能够稳住半年就已经是天幸了。”

  周铁衣略带自嘲地笑了笑,大夏圣上能够让天后接待外臣,赋予这么大的权力,天后一定也和自己当初一样立下了‘军令状’。

  所谓的军令状,自然是能为常人所不能为之事,自己现在对大夏最大的‘威胁’或者说‘功绩’,就是正在建立的中央银行,普通人即使想要弄清楚中央银行的运转和流程,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这已经算是天资聪颖了。

  但是对于天后,肯定不能够以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半年抑或是更短的时间,只要中央银行的框架搭建好,天后就能够悟出自己没有讲明的道理。

  同时对于国家而言,一件事物的运行不需要最好,但需要最安全。

  所以大夏圣上和群臣对于中央银行在天后手中的要求和在自己手中的要求一定不同,天后有试错的空间,不需要像在自己手中做的那么完美,只需要整体不弄出大乱子,慢慢发展,那么大家都会鼓励权力从自己手中流向天后。

  而天后现在最需要的时间反而是培养他手底下的这些新召见的学士,让他们接受自己的这一套理论,并且有能力在罢免自己和自己一系之后,能够全盘接收中央银行。

  天下离开了谁都能够运转,这一个道理放在周铁衣身上也成立。

  周铁衣转头看向兄长,“老哥,你五品‘锻兵’修行得如何了?”

  本来还面色略带担忧的周铁戈听到周铁衣的提问,伸出手掌,撸起衣袖,只见他手臂稍微一用力,露出的肌肉呈现如同玉石一般的光辉,玉石的光辉之中,还有泛着金光的骨骼,整个人就像是一座掩藏在金石之中的矿山。

  锻兵的修行分为两步,一步是锻造自身,让自身血肉坚固,如同神兵利器,本来就有玉精米相助,随着桃都翁的实力增强,周铁衣获得了大量顶级的血肉结果,这些果子的效果并不比玉精米小多少。

  资源堆砌之下,这半年周铁戈已经完成了内锻,而且还是最圆满的内锻,这如果放在以前,是足以夸耀的事情,半年完成五品的修行,放在谁身上都是天资聪颖。

  只不过和周铁衣对比,显得周铁戈的进步平平无奇,甚至就算有人知道了周铁戈半年突破五品,也觉得是理所应当的,甚至还可能被暗中看做是没有认真用功。

  这当然也是周铁衣原本就计划好的,他不是要周铁戈走的慢,自晦,那对于眼前的局势没有帮助,他需要自己走得快,从而掩盖住周铁戈的光辉,这样才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王车互换。

  “内锻已经完成了,而且外锻因为参与了你那件兵器的原因,已经有了根基,尽管并不圆满,但想要突破的话,并没有太多问题。”

  周铁衣将手掌放在案宗上点了点,“下个朝会,你以周家牵连墨石案为由,请辞羽林军副统帅的职位。”

  周铁戈放下袖子,在心中一叹,果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羽林军作为皇帝的心腹,掌管着禁军调动的权力,之前大夏圣上在天京无敌,所以羽林军更多的职能是选拔军队中的骨干,同时也是天子的仪仗队,如今大夏圣上从圣位之上跌落,同时周铁衣和大夏圣上的矛盾群臣皆知,所以这个羽林军副都统的位置,周家是绝对保不住的,与其被别人赶下来,还不如自己请辞。

  “怎么舍不得?”

  周铁衣笑道。

  “哪里是舍不得,只不过没想到世事变化居然这么快,半年前才因为这个位置不得不和天后相争,从而引出你的变化,没想到半年之后你权势滔天,我们还是保不住这个位置。”

  周铁戈颇为感慨地说道。

  “保不住是一个原因,但同时我也不能够让大哥你继续在这个位置上蹉跎,兵家四品‘军魂’在羽林军这个位置上可修不成的。”

  锻兵之道还可以靠一个人的清修苦练,靠资源的堆积,但是军魂之道,一定是前线一场场战争锻炼出来的。

  周铁戈好奇地问道,“朝廷能够放我外出领兵?”

  如今周家最难沾染的权力就是兵权,周家之主周擒龙可是在大夏境外,夺了妙善城,凭借当年愚和尚舍利,才能够勉强保住自己的军权,但凡他在境内,即使在前线,周围有部队能够替换,兵家也一定会开始削弱周家的兵权。

  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相比于一个三品将军,周铁衣和大夏圣上的斗争更为严重,所以兵家更要束缚住周铁衣的手脚。

  “不过是自领一军罢了,会有机会的。”

  周铁衣自信地笑道。

  天后可以利用他掌权,他自然也可以利用别人掌权,就比如这个寒冬忍不住的佛教。

  西方佛国叛乱,已经是近在眉睫之事,到时候自然要大军前去平叛,只不过这次大军的钱粮调度,还要看周铁衣的中央银行中转。

  同时周铁衣和大夏圣上虽然在众多问题上已经生出间隙,但是两人在佛教的问题上一直都是一样的态度,所以在这件事上君臣两人仍然可以勠力同心。

  而掌握钱粮的周铁衣在平叛的时候,将自己有前线作战经验的大哥安插进去,做一个偏将自然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上一篇:诡鼎/紫鼎仙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