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326章

作者:码字手痛

  其余武勋们听到这判罚,心里的重石也落地了,纷纷拱手道,“圣上圣明!”

  军队的走私轻轻落下,那么帮军队走私的人自然也不会重罚到什么地步去。

  周铁衣继续说道,“除开前线调用,其余地方世家,商人走私当重罚,一来可以弥补前线墨石亏空,今年财政短缺,二来可以警示世人。”

  能够牵上军队线的,一定是太行三省道的世家大族,但是世家大族也有分支,不是每个支脉都能够和军队牵上线,更何况还有地方官吏诞生的中下层宗族,他们反而在贪污上比大世家们更为大胆。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小石镇的吴家和山铜府的何家。

  虽然何家在帮周家运送墨石,拿的最多,但何家绝对不会连矿工的卖命钱都贪,因为有传承的世家都知道这东西一旦传开,弊大于利,更何况还捞不到多少好处。

  反倒是何家下面的吴家,因为家族体量更小,所以秉着蚊子腿都是肉的想法,背靠大树,所以使劲贪污。

  所以离开山铜府之前,周铁衣就让各大世家将弃子准备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的同时,斩断世家蔓延到地方的触手,腾出位置给太行山改革做出功绩的人。

  而世家们思考再三,最后也同意了这件事。

  大夏圣上昨天已经看完了案宗,那些地方上的中下层宗族本来就是被地方世家抛出来断尾求生的,纵然大夏圣上想要查,但基于数量太大,利益太小,对于他而言没有多大利益,反倒是现在能够快速稳定地方和军队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开口道,“墨石案的案宗移交给刑部,按律定罪。”

  周铁衣从衣袖之中拿出一封奏折《论铁引时弊疏》。

  大夏圣上对于山铜府改革的事情了如指掌,自然也知道无论是周铁衣如今提倡的诸多改革,已经绕不开铁引这件事。

  只要铁引还存在,那么依托钢铁机关的改革就会上一层枷锁,如同山铜府的钢铁厂一样,就算有能力生产优质钢铁,但是没有铁引,就无法顺利销售。

  “你想要废止铁引和铜引?”

  “正是。”

  大夏圣上看向下方诸多臣子,特别是跃跃欲试的户部尚书石昌盛,“石尚书有话要说?”

  “启禀圣上,这铁引万万不能够废止,至少不能够在今年,明年废止!”

  石昌盛急切地开口道,“如今户部财政短缺,如果废止铁引,铜引,那么亏空将从何地找补?”

  大夏圣上沉吟不语片刻,他能够推算出,如果周铁衣的改革要推行天下,这铁引,铜引是一定要废止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加速整个改革的进程,才能够使天下更为昌盛,才能够帮助他更进一步。

  但就像石昌盛说的一样,今年的财政都紧缺得不成样子了,如果废止铁引,铜引,那么财政的亏空从何找补?

  大夏圣上看向旁边的天后,询问道,“天后,你觉得呢?”

  珠帘之后的天后开口道,“此事关乎重大,陛下不如先将周卿的奏折刊登在邸报之上,传诸朝廷诸公,等下次朝会再进行讨论。”

  大夏圣上颔首。

  下了早朝,周铁衣并没有急着离开,董行书,青空规等人也一样,虽然天后建议下次朝会再讨论,但在朝会之前,各大势力的掌权者一定会被圣上召见,开一个小朝会。

  果然,没有等周铁衣走出正午门,苏洗笔就疾走着过来,“周侯,圣上御书房召见。”

  周铁衣和董行书等人跟着苏洗笔,穿过御花园,如今已经到了隆冬时节,御花园内铺了一层浅浅的白雪。

  和周铁衣一同走着的户部尚书石昌盛试探着问道,“周侯,我不是因为党争不同意废止铁引和铜引的,只不过这废除之后的亏空确实没有办法填,而且今年就算是有太行山世家的抄没,恐怕年关也不好过啊。”

  往年到了这个时候,都要开始划拨下一年的预算了,但是今年户部从上到下已经将每分钱都认真算了一遍,但仍然有巨大的亏空。

  刚刚圣上为什么那么简单地就将墨石的事情轻轻放下,不就是想要前线的各军们识趣,不仅不要那么多墨石,而且刚刚提起的白银也要至少砍半。

  周铁衣笑道,“都是为国尽力。”

  周铁衣打着太极拳,石昌盛从周铁衣这里暂时找不到口风,不知道周铁衣究竟会怎么处理铁引和铜引的事情,他只能够转头,看向尉迟破军,“尉迟将军,户部的难处你也是知道的,今年委实是无法再拨款上千万两用来修建铁路了。”

  尉迟破军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这不是我要的,是前线要的,这件事老夫不能够回答你。”

  石昌盛用眼神和董行书交流了一下,两人此时都能够肯定,尉迟破军或者说武勋们还是想要将铁引,铁路绑定在一起,甚至圣上对这件事也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唯一苦的就是他们户部,今年是真的拿不出钱来。

  众人进了御书房内,地脉之力缓缓流动,在机关阵法的帮助下,转化成为热能,让御书房内还有着春花绽放,众人肩膀上落下的微雪在进来的时候就化为无形。

  圣上和天后已经落座,董行书照例带着众人参拜,除了三司,户部尚书,周铁衣外,在场还有一人,就是如今报纸司的司长柯黯然。

  “免礼。”

  大夏圣上手掌一抬,然后说道,“赐座。”

  众人落座之后,大夏圣上看向周铁衣,“刚刚来御书房的路上石昌盛给你说了户部的难处吧?”

  他看了一下御座旁的第一份奏折,示意苏洗笔递给周铁衣。

  周铁衣翻开奏折,上面罗列着今年户部的收入和支出,不算刚刚前线申请的白银,仍然有近两千万两的亏空!

  “这还是在前线战事僵持下的亏空,神孽今年弄出这么大的动作,渊蒙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周铁衣合上奏折,却是说起另外一件事,“今年兵冢之战中,白帝尸骸化虎,去往西方,臣去太行山彻查墨石,其中还牵扯到佛教的二十四重西方极乐世界,而山铜府盘根错节的大智禅院,也仅仅只是二十四重西方极乐世界预备之一,臣担心今年年末,已经暴露的佛教西方极乐世界会配合渊蒙的攻势,继续搅乱我大夏国本。”

  众人听完了周铁衣的分析,心中越发沉重起来,前几个月的时候,周铁衣就通过善音将西方极乐世界钓了出来,只不过当时大夏圣上就感觉棘手不已,牵连的佛家门庭不知道有多少,所以他只能够暂且不发。

  如今周铁衣将这件事直接提了出来,大家都有预感,今年冬天,恐怕这个年关并不太平了。

  大夏圣上看向董行书,“西部诸省道有什么异动吗?”

  董行书回答道,“今年的旱灾,本来就是西部受灾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荒,如今因为前线的军事,如果后续救灾钱粮调动不及,百姓恐难以安定。”

  以佛门在百姓中的根基,如今天灾人祸齐发,西方极乐世界趁势作乱已经是定数了。

  而最近这半个多月风平浪静,反而有可能是爆发的前兆。

  大夏圣上对此早有预估,甚至已经提前做了准备,只不过难的不是如何取胜,而是如何在内忧外患之下,仍然保持大夏国力提升,这才是对他最重要的事情。

  “你既然提了废除铁引,铜引,现在户部的账目你也看了,有何方法解决此事?”

  “请设立中央银行,统一发行银票,债券,股票。”

第444章 池水

  所谓的银票,在场的人都能够理解,这是钱庄给大额存储客人的凭据。

  只不过这个时代将钱存入大型钱庄,不仅没有利息,反而需要给保管费,因此绝大多数的钱庄都是大型商会组织的一种补充结构。

  诸如东南商会的钱庄,在各个商会据点设立交易场所,方便东南商会的成员们交易。

  大夏圣上看了一眼董行书,董行书开口道,“所谓的中央银行,就是国家开办的大型钱庄?”

  周铁衣微微摇头,“中央银行不只是一个大型钱庄,准确来说,中央银行承担的是管理和授信职能。”

  “现在各地的钱庄管理混乱,很多商会都会虚开银票,天下太平的时候,这种虚开银票还不会影响经济,但如今大世将乱,如果不审查地方钱庄虚开银票的事情,恐怕明年还要再添一大乱事。”

  “所以就需要建立中央银行,先统合大型商会旗下的钱庄,统一银票管理,以国家信用为承担,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如今的财政压力,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提早预防地方钱庄的挤兑风波。”

  周铁衣一番话,信息量充足,大家用了几息的时间理解,大夏圣上转头看向石昌盛。

  石昌盛苦涩地说道,“若不是周侯今日提起,微臣恐有失察之责!”

  他在众人之中,对于经济问题理解得最为深刻,但如果不是周铁衣提起这件事,他也不会考虑到地方钱庄的挤兑问题,因为在以前,地方钱庄倒了就倒了,这是百姓和钱庄的问题,不关朝廷的事。

  但如今各地都缺钱花,一旦地方钱庄大量倒闭,石昌盛能够想象到明年会出多大的乱子。

  随后石昌盛认真问道,“不过既然知道了地方钱庄虚开票据,周侯为何还要提起以国家信用承担之事呢?到时候若出现无法兑换的问题,恐怕给朝廷带来巨大的问题。”

  周铁衣自信地说道,“因为我如果来管理中央银行,不仅可以解决虚开银票的问题,三年后还能够为朝廷每年增添至少一亿两的财政收入!”

  一亿两!

  在场众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但听到这个数字,仍然屏住了呼吸。

  如果每年能够靠着这个中央银行有额外一亿两的收入,那么无论是应付渊蒙战事,工业改革,还是西方危机,朝廷都能够从容面对了。

  周铁衣也不怕将中央银行的职能说出来,即使在场人想要摘桃子,但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的事务,从中间弄出一亿两白银出来,即使三司都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另外有胆子的人,没有周铁衣在改革上显赫的战绩,也不会被在场众人委以重任。

  虽然在场众人和周铁衣有各种矛盾,但是周铁衣能够在一年内跻身这种国家核心决策圈,也完全说明了他的能力。

  “你的意思是通过股票和国债来虚发银票?”

  董行书皱着眉说道。

  作为儒家司民,对于这种寅吃卯粮的事情,他是本能的厌恶。

  “董公可是和石尚书在计划今年加征税收的事情?”

  周铁衣反问道。

  财政这么大的亏空,按照儒家的想法,加征税赋是最好的几种解决办法。

  毕竟苦一苦百姓,总没有错。

  但是大夏承平日久,往年都没有加征税赋,今年大幅度加征,一定会怨声载道,表面上会影响儒家和大夏圣上的名誉,本质上会影响经济发展动力,让整个社会发展陷入恶循环。

  董行书颔首道,“确实是这么计划的,因为加征之事是和百姓们说明了,落在实处,总好过虚开银票。”

  周铁衣摆了摆手,“董公此言差矣。”

  “错在哪了?”

  “董公这番话是给君子说的,但天下小人多,还是君子多?”

  董行书,石昌盛两个儒家官员不答话。

  青空规叹息一声,“自然是小人多。”

  周铁衣继续说道,“小人德草,当以利诱之,况且我也并非是虚开,不然我让火车商会花费那么大的代价修建第一条铁路是作何用?”

  “国家信用这个词,对于百姓而言,还是太过遥远,反而不好理解,但是天京到开平县的铁轨是有目共睹的,而开平县又是天京地区煤铁产区,开工之后,每天的煤铁是一车车运往天京,这就会带来大量的利润,我们以这些利润为担保,自然就有能力发行铁路国债。”

  这也是周铁衣一开始就想好的,国债可以发行,但是要大范围吸引百姓,发行的地方和项目很重要。

  这个时代的百姓们普遍不接受所谓的国家信用发行债券的行为,因为没有遇到过,大家都很谨慎。

  所以需要有一个实物为债券托底。

  而天京到开平县的铁轨就是最好的样板。

  首先天京富裕,钱财藏在民间,能够拿得出足够的钱买国债,第二这条铁轨修好了之后,在如今工业化的浪潮下,当真是不可能亏损,有大量的利润可以负担得起国债的利息。

  按照周铁衣的估算,原本的京汉铁路全长一千多公里,每年除开利息,可以盈利三百万两,这还只是净运营收入,不算周围的商业发展收入。

  但京汉铁路是什么情况,那是晚清积贫积弱,又没有明确的铁路周围商业发展规划,而如今的大夏远比晚清强盛,在自己的谋划下,百里长的铁路,周铁衣都有信心盈利一百万两以上!

  第三,铁路修建时间长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以一年,两年,三年分别发行铁路债券,顺着天京开平的线修下去,先将天京和东南最富裕的地方贯通,既能够保证利润,百姓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债券需要等一年,两年,三年的时间兑换。

  而除了天京—东南线的铁路之外,山铜府—汤州府的铁路也已经起了一个头,并且能够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初期工程,这也是可以让百姓们,至少是中小商人们看得见的好处,所以同样可以发行债券。

  一旦百姓们习惯了这种投资,那么下两个项目就可以顺理成章被百姓们接受,那就是轮船,蒸汽飞艇项目,这些都是能够实实在在看到稳定盈利的。

  在场众人顺着周铁衣的思路思考,神色越发凝重的同时,不得不在心里叹道,真是怪物啊,一环扣一环,恐怕在建立火车商会的时候,他就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局面,可叹自己等人还想着如何拆分周铁衣在火车商会的权力。

  现在一旦火车商会作为国家债券核心的资产,那么这个节骨眼上,没有人敢轻易动周铁衣的火车商会,只能够跟着他的指挥棒走,不然就要每年拿出一亿两以上的白银来补贴国库了,这才是真正的与国同休。

  而想要将周铁衣排除在外边缘化,众人最乐观的估计也得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一方面是让周铁衣搭建好框架,另外一方面是让手底下的人真正学懂周铁衣在做什么。

  “那股票呢?”

  弄懂了债券之后,董行书对发行国债已经没有大的疑问了。

  周铁衣回答道,“诸位可了解过火车商会的股份改革,了解过平津渡轮船厂,铁厂,白芷山煤矿,铁厂的股份改革?”

  众人立马将两件事串连起来思考。

  当初承办火车商会的时候,周铁衣让入股的都是大型商会,武勋,皇亲国戚,最开始大家也以为周铁衣是仗着督察院院长的身份收取保护费,但随着火车商会的发展,所有人都意识到火车商会巨大的潜力,于是有了整个武勋集团,法家集团,四皇子组成的怪物级别的利益团体。

  可以预见的是,在合适的时间,火车商会会成为朝廷另外一个部委,甚至与工部,户部等并驾齐驱,因为如果仅仅只是司级的行政单位,是装不下火车商会如今的体量的。

  而之后平津渡这些厂子的股份改革,周铁衣引入了被占地的地方百姓,工人们,让他们同样和地方政府持有一部分股份,在儒家看来,这是仁政,是让利于民,无可厚非。

  但今天周铁衣提起股票,提起帮国家产生财政盈余,众人顿时知道里面卖的什么葫芦的药了!

  周铁衣的股份改革,实际上是一步步扩大参与者,既然当地的普通百姓能够持有股票,那么不是当地的普通百姓能不能够持有股票?

  再联想到报纸上不遗余力的宣传火车商会的盈利和股权结构,这几个月来天下人都知道火车商会是下金蛋的母鸡,现在周铁衣给天下人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和上述达官显贵们一起购买股票,这火车商会的股票就不用愁卖了。

  到此为止,大家对于设立中央银行已经没有多少疑问,这确实是势在必行,解决财政问题最好的办法,整个天下现在也只有周铁衣能够统筹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石昌盛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国债是以铁轨和其盈利作为抵押物,股票是以火车商会盈利作为抵押物,这中间我们会不会将同样一个东西卖了两遍?”

  周铁衣笑道,“怎么?石尚书没有将东西卖过两遍吗?”

  石昌盛明白这是周铁衣在讥讽他没有想清楚里面的关窍。

  大夏圣上开口道,“有事说事。”

  周铁衣站起身来,“启禀圣上,目的就是要将东西卖两遍,只有这样,才能够积蓄我们在市场上虚发的银票,不至于让物价高涨,这就像是一个蓄水池一样,我们需要的是蓄住我们额外增发的‘钱’,反倒是股票,国债的盈利,国家不用看重,因为只要钱能够蓄住在我们定的池子里,想要发行多少银票,都不过是‘国家信用’四个字罢了。”

  天后忽然开口道,“那如果池子中的‘水’太多了怎么办?”

  周铁衣回道,“这简单,三个办法,新修池子,将池子变大和将池子的水蒸发,股票和国债在交易的过程中,可不只是能够赚钱而已。”

上一篇:诡鼎/紫鼎仙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