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华娱 第43章

作者:做梦的木头

  《七剑》有徐客,《如果爱》更是陈可欣联合周讯、金成武的作品,《神话》是英黄和中影主控的项目,有成龍加持,也是信誓旦旦。

  不管外界怎么报道,林楠很低调的呆在学校或公司,时不时关心一下票房数据。

  《石头》来到第十二天,票房依旧有近七百万,已经超过了《重返青春》。

  宁皓一战成名,主演中黄博受益最大,已经收到了很多片约。

  现在业界就等着看《石头》的最终成绩,而被谈论最多的还是这部电影的出品人、制片人以及编剧,林楠。

  八百万的投资到底能赚多少倍,再过些天就可以揭晓了。

  光线作为宣发方,在名声上狠狠赚了一笔。

  在此之前,国产上亿票房电影的宣传和发行,几乎都有几大电影集团插手。

  光线作为民营企业,这是第一次完整操作了一部高票房电影的宣发,而且是小成本的爆款。

  王常田这几天春风得意,邀请了林楠好几次,但后者实在没空。

  从《石头》票房突破一亿那天起,他就没闲工夫了。

  上影的任总亲自跑到公司来了,林楠陪了一上午,中影闻风而动,一起凑热闹。

  还见了老家那边的西影,奈何他们真的没什么拿的出手的资源,只能说加深下关系,毕竟是老乡。

  华亿再次向林楠抛出橄榄枝,有强烈意愿投资他的下部电影,无论多大的盘子。

  万达的院线是商业地产的附属业务,但对文化产业虎视眈眈,这次《石头》的排片明显偏高,见林楠的时候也提了一嘴投资的事情。

  有名气的大经纪人、演员明星、经纪公司,这段时间也快踏破林楠公司的门槛了,甚至一些专注电视剧的公司也和林楠照了面。

  商业上不太擅长人际交往,一直是林楠的缺点,所以他这些天也很辛苦。

  公司的员工倒是一个比一个兴奋,这些日子见到了不少大人物,最主要的是今年的年终奖金又要增加了。

  因为公司人少,所以林楠也很大方,这两年发年终奖的时候毫不吝啬,年初卖了《隐入尘烟》的版权,再加上正在上映的《石头》,今年奖金铁定不会少。

  “一个个都别嘚瑟哈,说的就是你,半个小时你进来添三次水,刘德哗有那么好看么?”

  林楠数落着一个前台小姐姐,直到对方脸颊通红才作罢,一旁其他人还起哄,“就是帅呀。”

  随着《石头》票房的不断增长,魔都国际电影节向剧组发出邀请。

  原定于六月下旬的电影节,这个时候发出邀请,其实已经不符合规矩了。

  林楠想的通其中的道理。

  魔都国际电影节虽然在94年就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定为A类电影节,但这些年真的太丢A类电影节的脸了,都有些不招自己人待见。

  这几年发展缓慢不说,还犯了个通病,喜欢给外国片发奖,以提高自身的形象,而且国内得奖的电影经常是些不出名的,感觉跟着金鸡的风格跑了。

  这两年,国内电影迅猛发展,但高产的张一谋、冯晓刚等都没去过魔都国际电影节,就可想而知。

  拿到外面还有奖,在自己家里居然还被歧视,谁愿意受那个气。

  林楠是不想去的,他已经是银熊导演了,即使去也是颁奖嘉宾或者评委,又或者铁定要给我奖。不过他好像听说蒋文丽就是这一届的评委之一。

  看着宁皓有些心动的样子,林楠也没法拒绝,“你想去?”

  宁皓点了点头,他确实想去,虽然这个电影节做事有点不靠谱,但好歹是个A类电影节,万一能拿个奖呢?

  《石头》的口碑和票房实现了双赢,他还是想拼一拼的。

  “想去伱就去吧,我是不会去的。”林楠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那万一《石头》拿了最佳编剧呢?”

  “拿了你就代我领,但我敢保证九成没戏。

  你不看看主竞赛单元主席和新人奖单元主席都是谁么?

  是吴老师和贾科长!都是沉迷剧情片的人。”

  剧情片一般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容易被大多数人注意的事件而改编成的电影,国内更甚,近乎偏执。

  这也是林楠因为《隐入尘烟》被那些“老前辈”所夸赞的原因。

  宁皓还是想去试试,最近身边的夸奖太多了,他想去试试,万一拿个奖,岂不是锦上添花。

  宁皓笑着说,“我还是去试试吧,有没有奖,全当去拓宽人脉圈子了,他们应该也想去。”

  “行吧,你自己联系黄博他们,顺便给那边一个回复。”

  宁皓都这么说了,林楠也就没话了。

  魔都电影节真正有起色应该要到明年去了,主席团大刀阔斧地换血。

  宁皓回去联系几个主演,告诉他们电影节的事情,让留好档期。

  《石头》还在放映,票房只有不到巅峰时的三分之一,这时从戛纳电影节传回了捷报。

  《青红》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如当初在柏林的《孔雀》一般,大受评委会好评。

  它的首映也放在了戛纳。

  网上每天照例有《石头》的票房数据,但《青红》的新闻也跟上来了。

  林楠看到了宣传海报,拍自戛纳电影节,上面是青涩的高媛媛,已有三分大美媛的身姿,看着很舒心、唯美,难怪那么多男的喜欢她。

  今年林楠公司的业绩很辉煌,在影视行业一众公司中,他是最亮眼的那个,只论电影。

  华亿今年参投了不少电影,影视业又是个高风险行业,能不能盈利还是未知数。

  算上手底下大量演员明星的代言通告之类,华亿的账面成绩才能让它稳稳坐住影视业民企龙头的位置。

  但是对比林楠这半年的战绩,两个王总心里就觉得不是滋味了,他们生意铺的那么大,人手又多,忙这忙那才有了这些成绩。

  反观林楠这边,只是拍了一部电影卖了版权,又投资了一部,就拿到了那么多,换了谁也会觉得心理不平衡。

  看着《石头》票房一天天往上窜,林楠能拿多少钱,大家都是圈内人,能算出来的,他可是唯一的出品人。

  打林楠下一部电影主意的人增多了很多,大家发现至今为止,林楠成本最高的一部电影才两千万,是《重返青春》,其他电影的成本都不高,但全部都是赚的,还不少赚。

  “吃独食的人,会没朋友的。”

  有老前辈点拨林楠,在这个圈子里讨生活,是需要团结的。

  林楠想了想这个问题,好像最近两部电影确实有点刺眼了。

  《隐入尘烟》和《石头》都是他独立投资制作的,成绩太好,刺激到同行了。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太差劲了没人搭理你,太好了,还不能自己吃独食,破事真多。

  很快林楠就将这事儿抛到了脑后。

  自从和狮门签了合约,那边对林楠在国内的情况也比较关注,在了解到《石头》的票房后也发了一份祝贺,并说了《死寂》的拍摄情况,目前一切顺利,温仔仁拍的很投入。

  以小博大是狮门的特长,B类电影投资少、周期短、上映快,而且又能收割票房,这才是狮门喜欢的风格,《石头》就是这一类型,不同的是狮门更偏爱恐怖片。

  “到时候,宣传里也会有你的位置,希望你知晓。”狮门的人这么对林楠说的。

  “当然,我也是投资人,有义务配合。”

  林楠在思考下一部电影了,是继续走小成本,还是搞一波大的。

  以小博大很刺激,连着两部,他有点上瘾了,但哪个导演能拒绝大制作呢,没有。

  提起大制作,无非是科幻、魔幻、史诗这一类费特效、高投入、周期长,且需要大量准备工作和后期团队的电影。

  需要导演有强大的现场组织能力,甚至需要配套的导演组来辅助,关键是目前的市场能不能撑起盈利,还不好说。

  林楠得好好琢磨琢磨,下一部电影要选择什么类型。

  从中影那边,林楠得到了一份数据,是目前国内各大院线旗下影院和屏幕的现有数量,以及预期的增加数量。

  《英雄》三千万美金投资,盈利也是靠着全球票房和版权,《十面埋伏》成本也是三千多万美金,盈利依旧要靠全球市场。

  虽然过去了两三年,但国内荧幕的增加数量,依旧很难撑起一部大制作。

  “还是再等等吧。”

  看着眼前的数据,林楠打消了大制作的想法。

  之前不止一次敷衍中影和上影说下一次整一个大制作,现在看来最起码还得再等一年。

  感谢书友:涂鸦无罪、七李、一个追梦人、20180825175349624的月票支持,77587589和醉里挑灯看贱的各2张月票支持;感谢书友:逍遥王爷爷 100币打赏,谢谢支持!感谢大家的推荐票,目前我在走新书第三轮推荐,谢谢!

  继续求票,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头的推荐票、月票,收藏和投资,阔绰的老爷们,可以打赏一下,感激不尽!

第49章 发言

  刘艺菲这段时间来往于学校和家里,周六日在学校,周内在家里,两边都有专业的老师给培训,显得很忙碌。

  “难得周内看到你,怎么闷闷不乐的?”

  林楠看着有些愁眉苦脸的刘艺菲。

  “最近训练,稍微高一点的音我就上不去了,或者上去了也很难保持,就想着来问问老师,她可是副教授呢。”

  “我当什么事呢,老师也没辙对吧?你认为现在发唱片出专辑的有几个是全能的,还高音,你自己什么天赋不知道吗?”

  在林楠看来,刘艺菲就是把对演戏的态度也拿来对唱歌了,但高音这个东西真心看天赋的。

  “可是我就想做好点,有错吗?”

  刘艺菲乌黑的大眼睛看着林楠,显然后者猜对了。

  “没错,值得鼓励。但也不要影响自己心情,周杰轮多火,伱让他试试专业级男高音那种,一样上不去。”

  林楠举例说明。

  “哪有你这样举例子的。”

  刘艺菲嘴上这么说,但脸上已经有了笑容。

  “对了,最近华亿的王总又找我妈妈了,他们想签我,以前就找过了。”

  “我猜阿姨还是没给准话吧?”林楠笑着问道。

  刘艺菲点点头,“妈妈和教父计划让我之后不拍电视剧了,往大荧幕发展,但冯导那里目前没有适合我的角色。”

  “也是,听说正在捣鼓一部大戏,短时间是不会有其他消息了。”

  “你不是很忙吗,怎么也有空来学校了?”

  刘艺菲想到了什么,反问道。那两天她给林楠发短信,林楠就一直没回,几天后才说太忙给忘了。

  “就是感觉应该来,这不就遇见你了。”

  林楠完全不在意刘艺菲的阴阳怪气,笑着说道。

  “哼,看在你票房大卖的份上不和你一般见识。”

  ……

  两个人顺便在学校走了走,刘艺菲对大荧幕充满期待,甚至已经开始想着拍张一谋和陈恺歌的电影了,林楠都佩服她的脑袋瓜,真敢想。

  《石头》日票房逐渐走低,如林楠预料的那样在十八号这天降到了六位数,这也预示着可以准备下映了。

  林楠很干脆,决定在二十号这天结束后下映,能赚的大头都赚了,也不必纠结那些残枝末节。

  从一号到二十号,《石头》运气好,挑了个好档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最后票房锁定在一亿五千四百六十八万。

  港岛那边甚至比内地提前两天下映,总共十六天,收获票房一千一百六十万。

  当这两个数字被定格在各个媒体头条时,大家的第一反应几乎一致:林楠赚大发了。

  很多无聊的圈内人已经把林楠的利润计算了出来,狗日的林楠除开成本,赚了七倍左右!

  “林导,公司需不需要投资呢?”

  ……

  电影下映第二天,林楠就开始听到这句话,连宁皓的坏猴子都有很多人想入股,他和邢艾那思考再三,都一一回绝了。

  和石头票房同样挂在娱乐新闻上的还有戛纳闭幕式的颁奖晚会。

  王晓帅的《青红》分别提名了金棕榈和最佳男演员,但最后拿到的却是评审团大奖,最佳男演员也花落别家。

  让林楠感兴趣的是这个男主,十八九岁时初次接触电影,非科班出身就凭借《十七岁单车》拿了柏林最佳新人演员,第四部电影直接提名戛纳影帝,虽然没中,但已经非常厉害了。

  再看王晓帅的评审团大奖,林楠想起了顾常卫的《孔雀》,不记得是谁说过一句话:第二名才是最大的输家。

  说什么评审团大奖,可还不是给金棕榈当陪衬的么。

  国内拿过评审团大奖的导演不在少数,可为什么只有陈恺歌从戛纳出来后直接站在了神坛上?

上一篇:贼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