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做梦的木头
蔡艺农和几个公司高层在聊着什么,但眼神却时不时瞥向打电话的胡戈。
“还是这个策略,好苗子尽可能提前签,就从学校挖掘,不能就在魔都这一亩三分地,北边的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还有舞蹈学院这些都不要放过……”
“好的,蔡总。”
“明白,下来我们就安排去做。”
同为唐人艺人的演员们也盯着那边,公司的在职员工今天几乎都到了,刚刚胡戈的助理可是说林楠导演的电话。
在坐的都是影视圈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林楠是谁,内地目前最年轻的大导,最年轻的柏林最佳导演,唯三的亿元俱乐部导演。
要奖项有奖项,要票房有票房,有自己的电影公司,不签艺人,妥妥的大腿,很粗的那种。
胡戈一脸笑容地走了过来,蔡艺农停止了和高层的交谈,问道,“什么事儿啊?”
众人都看向了胡戈,现场瞬间安静了几分。
“没什么大事,林楠收到了我们学校邀请,下个月来参加交流会,想让我做向导,带他逛逛。”胡戈说的随意。
“哦,这样啊。”
“你就直接喊他名字啊?”袁泓问了一嘴。
“对啊,他这人从不计较这些虚的,熟人朋友都是喊他名字。记得在横店那会儿,刘艺菲和朱娅文经常喊他小林子呢,哈哈,后面这句别说出去啊。”
袁泓听了这话有些酸涩,胡戈这已经算是有个大导演朋友了?
蔡艺农笑了笑,“那你到时候就去做向导吧,要是有可能,把他邀请到咱们公司来坐坐。”
胡戈坐下,喝了口水,“可能不太方便,听那意思他好像是顺道来参加个交流会,然后要去出差。”
“出差?”
蔡艺农愣了下,能用到这个词,那显然是工作上的事情。
一个大导演出差,去哪里出差呢?大概率不会是国内吧!
每一年,很多文艺单位、院校,都会或多或少举办一些交流会,电影学院也不例外,除了表面的艺术交流研讨,还有促进合作发展的目的。
尤其是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成就是和教学成绩挂钩的,所以很多时候,学校也会出面帮助学生,而影视文艺交流会正是一个好办法。
一般能受邀参加的,大多是影视从业人员,文艺工作者,其中不乏电影公司、制片人、导演、编剧和一些有身份的演员。
林楠就很少参加自己学校的此类会议,一来是经常在外面跑,二来他还在校,有什么事那些老师就直接打电话了,不比交流会方便快捷么?
魔都戏剧学院收到回复后,对林楠的参会表示了感谢。
05级艺考的最终成绩已经出来了,几人欢喜几人忧。
名列前茅的只要高考别太垃圾就行;三十名之后的,就得期待在其他院校那边能否录取,一次性参加好几所学校艺考的学生不在少数。
要是都没好消息,就准备去高职班吧,专业选择多,名额多,门槛相对低,就是费用有点高。
瑕不掩瑜,杨蜜是这届表演系本科班艺考的第一名。
成绩陆续发送到各个考生手中,戏剧学院那边也是,有的学生同时被两所、多所学校录取,还会纠结一下选哪个。
一般来说都会在电影学院和戏剧学院中徘徊。
林楠又想起了舒倡,最后居然跑到外国语学院去了,这会倒是享受大学时光,等过两年就知道后悔了。
有的人八面玲珑,人际关系处得非常好,见人都是朋友。
林楠的好朋友真不多,朱娅文算一个,舒倡算一个,颜丹辰、胡戈那些也算,但比不上前两个,刘艺菲嘛,不想把她当朋友……
《宝莲灯》和《仙剑》同一时间拍的,后者已经二轮了,前者还在预告。
作为央妈出品,《宝莲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首播平台是一套,这一点《仙剑》拍马不及。
三月中旬,林楠作为《宝莲灯》的导演之一,和主创一起,再次被邀请到了综艺频道,进行一次宣传访谈。
后台,林楠看到了焦恩骏、颜丹辰、舒倡和曹骏、朱娅文……
央妈的面子,没人敢不给。
“好久不见啊,林导。”
自从剧组杀青后,是好久没见了,林楠获奖的时候,都是短信祝福。
朱娅文不在此列,舒倡当时还打了电话的。
“是好久没见了,焦哥的《武当》要播了吧?”
“是的,还有几个月。”
颜丹辰和舒倡的《精卫填海》也杀青了,两人倒是聊的来。
演播室里其乐融融,林楠被拉去做《宝莲灯》导演之一,绝对是剧组最赚的一次,还没首播,他就已经功成名就,大概率也是林楠这辈子唯一一次执导电视剧。
“这会儿说起来我真亏了,那时候稀里糊涂就被赵导说动了,哈哈。”林楠对着主持人开玩笑。
“焦哥的二郎神估计是后无来者了……”
“当然,丹辰姐的嫦娥也是无法取代的。”
“倡倡啊?我妹妹的小狐狸不美么?演技多好!剧组选角眼光真的准。”
林楠不吝赞美之词,他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部剧。
“至于朱娅文,他就是个打酱油的,咱不说他。”
“去你的。”
轮到朱娅文,林楠开口就是调侃。
林楠将话筒交给赵导,开始介绍剧里的打戏,二郎神的造型设计,大屏幕上银色铠甲威风凛凛……
三个多小时的访谈,不知道最后会剪成多久。
出了央台大楼,大家都有车接。
舒倡跟着林楠上了朱娅文的车,“央妈的食堂也就那样啊,咱们去加个餐吧。”朱娅文提议道。
“好啊。”
舒倡在《精卫填海》后,就没再接剧本了,和经纪人的关系也有点僵。
这次也就是央妈的活儿,才出来了。
“你要的大学生活,还好吧?”
林楠和舒倡坐在后排,他问道。
“挺忙的,好多课,确实比不上艺术类学校轻松。”看样子舒倡也是有点感触了。
三人去吃了涮羊肉,三月的天,还是有些凉。
朱娅文将两人分别送到学校,也就走了,看情况又有通告。
学校里看得到一些剧组的影子,政策越来越好,尤其是电视剧方面,每个月开机的不少。
稍微有点名气的演员,都很忙,档期很紧促。
林楠就听说好些导演系的学生拉着文学系的,就能拉到一笔投资。
开矿的老板们,有一种饥不择食,有钱花不出去的感觉,有一种人专门做这生意,牵线搭桥……
田状状导演看到了林楠,很和蔼地问他读研的导师选好了没,后者摇摇头,那不是大四才定的么?
又说起林楠放弃竞聘的事,一脸哀其不争的样子走开了。
“这老人家怎么突然就冷脸了呢?”
林楠还有点纳闷,自己好像没得罪前辈啊?就因为不积极响应竞聘的事儿?
一路上还在思索为什么,直到听见几个大四学生在讨论考研的事儿,才明白过来。
田状状导演虽然回校这么久了,可也只是偶尔上上大课,作为硕导,他可还没怎么招学生呢。
自己刚刚可没往这块想,不会是想让自己报他的研究生吧?林楠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个意思。
“哎呀呀,大条了,没第一时间领悟到。都怪朱娅文,吃什么涮羊肉,供血全跑胃那边去了。”
林楠一边找理由,一边觉得好笑,这老人家还挺要面子的,脸色说变就变,等回头自己还是乖乖去拜师吧,田导可是一位大师。
庆祝艺考结束的横幅已经换上了,新人虽然要等九月份才到,可在艺考结束的那一天,在校的学生都算是长了一级。
趁着空挡,林楠去了导演系办公室,把接下来的假先请了。
值班老师看着笑呵呵的林楠,很有默契地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装订的薄册子,“写吧。”
好厚的请假薄,“麻烦您嘞。”
林楠笑着接过,填好第一页,递了回去。
谢谢各位书友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书友:赤皇玄觞的月票和500币打赏,谢谢。
祝大家新年快乐,发大财!收到第三轮推荐的消息了!求一下支持,月票、推荐票,收藏和打赏,阔绰的书友可以来点打赏,感激不尽,谢谢。
第41章 魔都行
《神雕》已经进入到了尾声,张大胡子邀请了一些媒体探班,网上出现了很多剧照。
不说剧情怎么样,单论拍摄取景,流出的剧照每一张都很美,配上一众女演员,很能勾起大众的好奇心。
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黄小明的杨过了,有一种酱油瓶里出来的感觉。
最近业内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就是被封杀五年的姜闻重新回到导演岗位,曾经的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得主即将开机新片。
由英黄参与出品,姜闻执导并参与编剧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已经官宣了演员名单,一半是英黄的演员。
戏剧学院的学生拿过很多大奖,但都侧重于演员这块,导演很少,但姜闻就是其中之一。
两所学校的师生还眼巴巴等着试镜呢,结果那边不声不响就定了阵容,让一群人白期待了。
说实在的,自去年小白龙那事儿后,大家都对港岛演员有些意见,尤其是他们的地位。
这次虽然别人是出品方,但好多人还是看不下去,龙太子都被塞进来了,有背景就是强。
听朱娅文说,王婧花一开始还打过主意,但是姜闻那边没同意,国内好些电影公司都试探过,奈何都是无功而返。
有名有姓的大导演不多,每一个都被好多人盯着,用朱娅文借用王婧花的话说:林楠就是一块肥肉,比张一谋、陈恺歌、冯晓刚那些人更容易合作,因为他没有利益共同体,是一个人单干的。
林楠听了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检讨,像他这种单干的,怕是找不到第二个了。
坏处有,就是自己独自干不了大制作,好处是,没人把自己当对手,必要的时候都是林楠的合作对象。
说到大制作,林楠觉得也是时候尝试一下了,如今票房和奖项,自己都有了,组一个局,应该不难,但最起码得等《石头》上映后,再做详细策划。
抽空继续肝自己的剧本,不止国外的,国内的也要有。
……
没过几天,一封来自法国的邀请函到了电影学院,林楠被从电影放映室喊到了导演系办公室。
“你的信。”老姜指了指桌上,是一封跨国信件。
“什么东西?”林楠抄起来顺便就打开了。
“是什么?”几个老师凑了上来,猜测和期待并存。
“戛纳电影节的邀请。”林楠坦然说道。
“好事儿呀。”
看着林楠满不在乎的样子,几个老师疑惑道。
“好事是好事,但我又没作品,去了干什么?总不能把《隐入尘烟》再拿过去吧?我可干不出这种事情。”
听了这话,大家都明白,潜规则在那里,是不可能一部电影在柏林拿了奖又拿去嘎纳的,这样会成为笑话。
“这是电影节的惯例,给一些知名电影人都会发邀请函的。”林楠说了句,只是发到学校来是他没想到的。
“这就多个事了,即使不去也得回复一下。”
“没错,是该礼节性回一下。”
回到宿舍,林楠打开电脑写了封邮件,发到了邀请函上的官方邮箱,算是感谢并回绝了邀请,理由是工作学业正忙,只能期待下一届参加了。
学校的生活过得很安逸,林楠每天除了必要的课程会去以外,其他时间依旧是写剧本,偶尔问问公司的情况,因为经常有活动邀请会发到公司。
《重返青春》在韩国也下映了,中影负责对接分账,这笔钱有可能随时会到,林楠也吩咐人盯着,中影要是有消息了,第一时间对接。
对于屯的那些剧本,林楠计划以后即使接受投资,也要保留百分百的版权属于自己,这一点不能放手,尤其是一些系列片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