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45章

作者:林悦南兮

  不过,倒也看出了崇平帝的一些手腕,先拿住错漏,然后革职查办,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找材料定罪。

  听着,多少有些不讲武德。

  但不得不说,这就是人治社会下的帝王权术,谋略手腕。

  什么法治,几乎不要想,这是法制,而非法治。

  帝王口含天宪,圣心独断,天威莫测,反而真的需要给臣下讲道理的时候,那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权旁落,纲常失序。

  听起来,或许有些可悲。

  贾珩心头思忖着。

  蔡权面带忧色,问道:“珩兄弟,上面刚刚发了调令,晋升我为副千户,择日调一千兵进剿翠华山贼寇,此事,我琢磨着有点儿不对劲儿。”

  这几日,京城一干风雨,落在蔡权眼中,真的有种惊恐颤栗之感,怎么说,就是有了一种捅了马蜂窝的感觉。

  但看对面的少年,面色平静依旧,心头不由愈发生出高深莫测之感。

  他现在已是上了贾珩的“贼船”,只能一条道儿走到黑了。

  贾珩眉头紧皱,看着蔡权,说道:“蔡哥,四王八公势力,同气连枝,在军中势力不可小觑,你这个副千户可不好当。”

  不仅是蔡权有种捅了马蜂窝的感觉,他同样也有棘手之感。

  贾家赦珍之流,自然是废物点心,不值一提,但背后的四王八公,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连崇平帝都要为之慎重,借助文官集团打压、削弱。

  蔡权是蔡婶的侄子,与他关系亲厚,他将来还有用,不能被牛继宗折腾没了。

  至于四王八公的应激反应,其实倒是正常的,也不是要救贾珍,贾珍已经彻底废了,而是要试探崇平帝的心思。

  蔡权脸色一变,怒骂道:“我也觉得这里面有姓牛的在下黑手,要不称病不去?”

  董迁皱了皱眉,凝声说道:“上官派差,若是推辞,恐怕更是给他错漏可拿。”

  而后,董迁沉吟片刻,说道:“珩弟,你可有主意?”

  蔡权目光热切,说道:“兄弟,此事还求你为哥哥支个招儿。”

  现在三人团,已经不自觉以贾珩为首。

  贾珩沉吟了下,道:“蔡兄,这是危险,也是机遇。”

  蔡权眼前一亮,道:“怎么说?”

  心道,他心里惧怕得要死,结果珩兄弟却偏偏说是机遇,这……

  贾珩想了想,说道:“翠华山贼寇的活动路线,藏匿所在,许大人那里已审讯得一些讯息,如果善加利用,未尝不能顺水推舟,获得一些功劳。那时,或许可以再进一步,这案子于上于下都有朝臣关注,若是蔡兄三二日间,抵定贼寇,趁着这股热度……”

  所谓,朝堂大佬都关注的案子,牵涉到翠华山贼寇,结果出来这么一个人迅速抵挡大、这就是后世某些案子上热搜的缘故。

  就连前世对于重大案件的定义,都是在全国,省、自治区具有广泛关注的案件。

  但这种关注,归根到底还是……领导关注。

  这都是一个道理,所以才说是机遇。

  蔡权闻言,心头闪过一抹火热,看着贾珩的目光愈发热切,说道:“话是这个理,但不怕兄弟笑话,哥哥于谋兵布局一事,不太擅长。”

  让他搜集匪寇藏匿地点,设局围攻,他哪里懂这些?

  最多只率领过百人,千人的指挥,已经不是他这种靠血勇而博出身的厮杀将为之了。

第85章 进身之阶(感谢书友“看我九块儿腹肌”的打赏!)

  茶寮之中——

  蔡权目光期冀地看着对面的少年,道:“珩兄弟。”

  他心头所想,自是能得眼前少年随行参赞军务,这样他一颗心才能放下。

  但这话就不好出口,纵然是关系再亲厚,也不好一再索取。

  更不要说,眼前少年还是新婚燕尔之时,然后随他去百里之外,冒险剿匪?

  “蔡兄,你什么时候出发?”贾珩问道。

  蔡权道:“两天后,上面催的急切。”

  贾珩沉吟了下,说道:“蔡兄,你先从许大人那里将翠华山贼寇的口供抄录一份儿,然后再将京营诸军情形,尤其是麾下所率千人队,麾下各百户的情形,都写个条陈,对了,还有翠华山周方县城的舆图……等明天,我们再碰头商议,尽快拿出个主意,实在不行,我随你一道前往翠华山,反正距此也不过百里。”

  因为贾珍之事,他提前与贾家发生剧烈冲突,甚至再进一步对上贾家背后的四王八公,如果再如先前缓慢发育,就有些失之迂腐了。

  眼下就需要稍稍调整一下自己的进身之阶。

  科举仕途自是要走,并不是他对文官出身有什么执念,这是为来日迅速糅合文官势力的铺垫。

  否则,以他前世的从军经历,纵然是从小卒起步,也自信能脱颖而出。

  只是,现在可以微调一下,仍可以其他手段闻达于天子。

  而他选好的切入点就是……边事。

  《三国》书稿第一部完稿,他正好停下来,着重研究边疆之事。

  其实心里已有了一些大略,只待实地寻一些论据、材料支撑,否则,纵是求见大人物,也有纸上谈兵之嫌。

  蔡权见贾珩愿意为自己谋划,心头大喜,因为心绪激荡,脸颊都现出不正常的红晕,说道:“兄弟,感谢的话,哥哥就不说了,若得渡过此劫,兄弟让我往东我不往西,你让我打狗,我不撵鸡……”

  因为心绪激荡,一个大老爷们,甚至说出的话语,略带几分肉麻。

  其实事到如今,已是捅了蚂蜂窝,不跟着走,不仅什么富贵荣华都没有,反而有杀身之祸。

  董迁正色道:“蔡兄,你心中有数就行,倒也不必说出来。”

  蔡权讪讪笑了笑,说道:“兄弟说的是。”

  贾珩道:“蔡兄,你我兄弟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此次,其实也不全是为了蔡权谋划,而是打算接触一番京营诸军。

  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扰乱地方的贼寇,考察京营诸军的成色。

  “对了,蔡兄,你麾下军卒可有装配火铳?”贾珩问道。

  自前明之时就设有神机营,如今陈汉的十二团营,从明而设,应该是有……火铳的吧。

  前世从军,他对各种枪械可以说十分精通,肥皂、玻璃镜子酒,或许还不太懂,但作为一个军人,手搓一把猎枪,问题不大。

  但自己手搓一把的前提,是能在网上购得细钢管、弹簧、硝石、锉子等材料工具,否则真的从无到有弄一把,几乎不可能。

  至于陈汉的工艺水平到哪一步,哪些需要改进,这个恐怕要看军器监的工匠手艺。

  但这些资料,他先前是接触不到的。

  蔡权诧异了下,道:“兄弟你是说火铳?这东西没什么用,三十步还行,五十步杀伤力连鸟都打不透,有一百步,鸟都打不到,一到下雨天或者阴天,子药再受潮,非常麻烦。”

  贾珩道:“军中没有装备吗?”

  蔡权低声道:“有倒是有,但是,这东西绝对没有弩好用!上次那手弩,五十步之内,无甲之人,几乎必死,只是手弩装填不便,用来守城还可,远程对射,还是要强弓才是……珩兄弟若是对火铳感兴趣的话,明天去我家,我从军中拿一杆来,你见过就知道了,火铳不好用。”

  董迁也是附和道:“火铳的确不太行,不如弩好用,五城兵马司现在都是小旗官以上才让配手弩,而且锁在库中,平时还不让带出去,我就有一把。”

  弩机、甲胄从来都是管制器具。

  贾珩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蔡兄,等明天,我去看看火铳。”

  只要让他看一看火铳,就能对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才有进一步提改进的可能。

  军工科技革命,往往会带来战法的改变,若是排队枪毙时代到来,草原甚至会载歌载舞起来。

  如果能改良火铳,纵然是进入燧发枪时代,也能带来战法的改变。

  当然,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

  中国古代军事技艺最发达的弱宋,将军械都玩出花了,还不是被北方的辽金换着花样的狂揍。

  当然,也可以说正是因为面对幽云屏障全失,无险可守的国防困境,才疯狂攀爬军事科技树。

  但没有出现,也不可能出现“降维”式的军工科技代差,大宋最终难逃靖康之耻。

  “如果要彻底解决东虏问题,军械只是第一步,利用军事工艺的代差,先打几个胜仗,改变陈汉只能被动挨打的局面,然后再去切割王朝肌体之上的腐肉,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我去主导,也必须由我去主导。”贾珩眸光深深,思忖着。

  蔡权看着目光陡然熠熠而闪的少年,知道其在思索,静静等待着。

  贾珩拿起茶盅抿了一口,道:“蔡兄,时间不早了,我们分头行动,等晚上汇合。”

  等又和蔡权以及董迁两人叮嘱了几句,贾珩也离了茶寮,向着翰墨斋走去。

  翰墨斋·二楼

  刘通笑道:“贾公子,你可让老朽好等,东家这两日,还念叨着你去讲史呢。”

  “这两天忙着婚事还有赶稿,还请先生斧正。”贾珩说着,将已经打开的木盒,装好的一摞书稿推了过去。

  刘通连道不敢,眯起苍老的眼眸,阅览而罢,脸上现出满意的笑意,说道:“贾公子,总算是完稿了。”

  贾珩沉吟道:“不知这最快多久才能出版于世?”

  刘通笑了笑,说道:“今日就可着师傅做活字,坊中有着十几个工人,分回目印刷,三五天应该能看到成书了。”

  贾珩想了想,说道:“刘老先生,那还请尽快一些吧。”

  “对了,昨日上午怜雪姑娘催过一回,说长公主殿下,邀请贾公子有空,务必至府中一叙。”

  自晋阳公主让夏侯莹探查到贾珩已婚之事后,心中那一丝念头就断了,但对贾珩的关注并未减少,反而生出一个新的念头。

  贾珩沉吟了下,说道:“我稍后还有事,若是殿下不介意,晚上登门拜访……当然,明天也是可以。”

  说到最后,贾珩话锋一转,改口说道。

  虽说晋阳公主身份尊荣,但终究是孀居于府,难保不会有着什么避讳,毕竟,年轻男子,夜入寡妇门,说不得会引起一些闲言碎语。

  刘通笑了笑,说道:“老朽等下去问问怜雪姑娘。”

  正要起身送贾珩,却听下方传来“蹬蹬”急促的楼梯声,翰墨斋伙计上来,说道:“怜雪姑娘来了。”

  贾珩心道,说曹操,曹操到。

  刘通笑道:“贾公子,怜雪姑娘说不得就是来寻公子的,等怜雪姑娘来到,不如面陈详情如何?”

  没有多久,怜雪在几个嬷嬷的簇拥下,来到二楼,一见贾珩,就有些面色复杂,轻声说道:“贾公子,殿下正要寻你,对了,还有那三国书稿写了多少回目?有多少,带多少。”

  贾珩面色顿了下,隐隐觉得哪里出了问题。

第86章 崇平帝读《临江仙》

  翰墨斋——

  “怜雪姑娘,这是出什么事?”见怜雪脸色不对,刘通面有奇色,问道。

  怜雪看向贾珩,明眸中有着几分复杂意味,轻声道:“贾公子,殿下前日进宫面圣,圣上忽而垂问以三国书稿之事,殿下不敢隐瞒,遂将公子前几回目的书稿,呈于圣上御览,圣上手不释卷,连晚饭都没顾上吃。”

  贾珩沉静面容顿了顿。

  心头迅速评估这件事儿对他的影响。

  他本来想尽快闻达于天子,并非是通过写书,而是走韩珲父子的门路,条陈边事之方略,以谋进身之阶。

  事实上,纵然对三国书稿再有信心,在如今为边事焦头烂额的崇平帝眼里,也不可能会为一小说家垂下青眼。

  或许……得了一个觐见于上的机会,能不能得青眼,还要另看。

  就好像某位大佬是《三体》迷,但刘电工依然是该摸鱼摸鱼,当然,嗯,这两件事儿,必然联系不是太强烈。

  科幻之作和文史政论显然是不一样的。

  更恰当的例子,当年明月被时人沪上刺史赏识,从海关带到山东,从山东带到沪上,也初步窥见,在体制内,笔杆子强横,到底有多么重要。

  “晋阳公主,当时就该想到此女……此女上次看我的目光,隐隐有些内容。”贾珩皱了皱眉,觉得多少有些棘手。

  或者说他下意识就不想走长公主的门路,否则,早就隔三差五往公主府跑了。

  这位晋阳殿下,果然是一个变数。

  让时间稍稍倒退一些,贾母离宫之后的傍晚时分。

  坤宁宫中,夜色低垂,华灯初上,灯火辉煌,宫女、内监在一旁垂首侍奉。

  小几之上,放着各色菜肴,一袭雍容华美浅红色长裙,云鬓金钗的皇后宋氏,陪着崇平帝用着晚饭。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