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王牌 第124章

作者:岩隐士

  范克勤道:“因为要吐。”

  一路闲扯,分别给三个人都送回家,范克勤再次开车来到了情报处。

  此时梁夏已经在王阳的后续审理下,详详细细的交代了出来。而那个神秘人刘兴宝也有点扛不住了,赵洪亮先给他又扒了一会皮,然后抹酒精杀杀菌,接着再上电刑,这一套下来,刘兴宝终于交代,自己的真名叫山口吉宗。他的上线叫大久保孝允,不过大久保孝允是上海特高课总部的高级特工,根本没来重庆。只是派遣他过来完成一项重大任务,那就是侦查重庆的中国各个重要官员,并弄清楚这些官员的住址,如果能够弄清楚老蒋的府邸那就最好不过了。

  至于弄清楚这些干什么,大久保孝允没有告诉他。但山口吉宗猜测,可能是要用空袭,或者暗杀之类的手段,对付中国的重要官员。从而使得中国军队各自为战,失去统一调度,并且还能够极大的提高小日本部队的士气。也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去黄山区,装扮成一个大多数日本间谍都不愿装扮成的底层人士,即黄包车夫。

  可是山口吉宗万万没想到,重庆这里的警觉性竟然这么高,他刚刚登陆就招来了一个尾巴。但他当时并不确定这个尾巴是什么人,究竟是重庆的特工人士?还是看见他穿着打扮挺上档次,起了歹心的贼人?

  不过这两个,那种情况发生,都不是山口吉宗愿意看到的。第一种自不必说,第二种的话,自己身为特工,竟然被贼人抢劫或者偷窃,都是非常丢脸的。最主要的是,自己的高级间谍电台就在行李箱里。必须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后患才行,于是那个龙帮的兄弟,也是因为如此,才被山口吉宗干掉在了安字片的一处暗巷里。

  了解了初步的情况后,范克勤让赵洪亮继续审着,然后亲自看了看这小子带过来的间谍电台。发现这个电台虽然不如自己曾经缴获的那部小,但是伪装起来更难让人分辨。

  外表看,这是一部收音机,照相机,以及伸缩式三脚架,还有几管略微粗大一些的钢笔。而这些东西放在行李箱里,就算是有人检查也有极大的概率能够蒙混过关。可是拧开那些看起来略微粗大的钢笔,你就会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些电线还有插头。只要将那个看起来像是照相机的东西,和收音机后面的,隐藏的插口连接在一起,就会形成电台的本体。而那个伸缩式的三角架,三个撑在地上的橡胶垫是能够拧开的,能够从中抽出电台的天线。

  范克勤虽然是后世来人,但也不知道抗战的时候,小日本全部的间谍设备到底是什么样的。究竟都有什么?

  反正这个东西按照他的眼光来看,科技含量真心不算太高,无非是组合的形势罢了,整体的块头加在一起,和军用电台的体积比,只是小了两三圈而已。但是它的伪装功夫做的却极好。这真不能说小日本是死脑筋了,他们其中也有高人呐。尤其是特工人员,脑筋可都是比普通人要灵活的多的。自己绝不能仗着是后世人,就麻痹大意。因为人家的脑子未必就比自己差。

  看着电讯科借调过来的值班员,给自己演示并且安装完成之后,说道:“范科长,这玩意就是个四不像啊,不过东西绝对好使,你看,开机之后一切正常,这跟咱们曾经缴获的那些电台没有任何区别。”

  范克勤点了点头,道:“嗯,这玩意发报能传多远?”

  电讯科值班员再次看了看,说道:“功率的话……我估摸着,最少传个一百,二百的没啥问题。当然,这只是我的初步估计,毕竟现在从外面看,是看不出什么来的,连功率大小我也只是看这东西的块头大小判断的罢了,究竟准不准还得打开,查看里面的组成元件才能确定。就是能发送的更远,我其实也不是太意外,毕竟小日本在这方面的科技,还是很发达的,在咱们全亚洲来讲是最厉害的,就是全世界都算上,也就英美德等几个,这些老牌强国才能够比得上。”

  范克勤扔给他一根烟,道:“那个他交代的密码本呢?能破译吗?”他这么问,倒不是因为山口吉宗不交代,而是因为这个密码本是大久保孝允,交给山口吉宗的,里面只写了一段信息。让山口吉宗在撤退的时候,将这个信息,发布在重庆的民生日报上。但这个作用不是说安排他撤退,而是另有他用,但究竟是什么用途,大久保孝允没说。

  电讯科的值班员也是一脸为难,最终摇了摇头,道:“这上的东西乍一看,就跟那些高深的数学验算一样,全都是各种符号,如果没有掌握相对应的译本,几乎不可能被破译。要不……等明天我们科长上班时,您问问他?”

  范克勤也不为难他,点头道:“行,谢了,明天我问问老韩。”

  破译密码,或者是编写密码,也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毕竟术业有专攻啊,范克勤也不是全能的,他自己是会编写密码,以及破解一些简单的密码,但都是基础,会用就成了,毕竟他主修的是战略与战术。辅修的是行为心理学,而信息获取中的密码破译,只是他旁听的罢了。

  看起来就这么三门课,那说范克勤不是记忆力强吗?怎么就不全都学了呢。那是因为你不知道光是战略与战术课都有什么……

第374章

  光是这门主修课,就分为十八、九,近二十个科目,包括特工理论,侦查理论,反侦察理论,战略的定制,现场侦查学,战术的执行,指挥的思行等等等等一大堆,那些和他一起上课的可都是德国特工中的精英,他们也只是学一门课罢了。范克勤三门大课,都有涉猎,而且成绩还都不错,这已经是非常厉害了。比如说这个年代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现在就有一门和美国战情局合作的专业课程,密码学,只是这一门课你要毕业就得最少学三年。

  范克勤编写一套属于自己的密码没有什么问题,但要破解,就算是专业学这些的特工都异常的费劲,这需要大量的验算,和比对规律。如果有的人自己创造了一套鬼画符一样的文字,他只要不说,基本不可能被破解。

  而现在这套密码,范克勤不知道是那个叫大久保孝允的家伙自己编的,还是本来就有。如果是他自己编的那就麻烦了,这世界上只有对方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

  到了第二天,范克勤洗漱一番,在食堂吃了个饭,也就基本到上班的时间了。他提着装有发报机的皮箱和密码本,直接来到了楼上,找到了钱金勋。

  范克勤把皮箱放在对方的办公桌上,问道:“怎么样?醒酒了没?”

  钱金勋一乐,道:“本来也没醉,我的量你还不知道吗?”说到这,朝着皮箱一扬头,道:“什么东西?贿赂我来了?”

  “没错。”范克勤答道:“贿赂贿赂你。”说着,伸手打开了皮箱,露出里面的发报机来,续道:“看看吧,这是我们缴获的日谍电台,整体大小跟普通的电台差不多,但伪装的极好。”

  “这不是照相机吗?”钱金勋见了,诧异的拿起里面长得像照相机的玩意,一入手才感觉有点不对,续道:“这么沉?”

  范克勤将那几管钢笔拧开,一一用里面的线路把整部电台接好,最后抽出伸缩式三脚架里面的天线,插在电台的接口上,道:“看见了吗?连你都骗了,这玩意伪装的相当好。”

  钱金勋很是高兴,毕竟缴获了敌方的电台,这就是大功一件了,问道:“密码本呢?”

  范克勤将一本名为《隋唐》的简史递给了钱金勋,而后又将一个笔记本放在了桌面上,说道:“山口吉宗这家伙的任务,就是侦查我国高官的具体位置,官邸,办公地等等,所以他才在黄山区以黄包车夫的身份进行侦查。得到了具体结果后,会用这部隋唐,发送信息。”

  跟着他又指了指,另一个笔记本,道:“山口吉宗的长官,大久保孝允派他来之前,曾经用这些文字写给了他一段信息,但这个信息的内容是加密的,山口吉宗本人并不知道什么意思。大久保孝允说,让他撤离重庆前,将这一段信息,在新晚报上发出去。报纸上不是有解密,数学类游戏什么的一个小版块吗?就是用这个版块发出。但还是像刚才说的,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尚不清楚。”

  范克勤点着了根烟,续道:“山口这小子看后记住了,大久保孝允就把文字销毁了。这次咱们审问他,他将这段信息又默写了出来。经过反复审问,不像是现编的。前后两次全都对的上。并且他还保证绝对没有记错。”

  钱金勋听罢,抓起那个笔记本道:“这是他默写出来的?”

  范克勤道:“对,就是这么点。”

  钱金勋详详细细的看了一遍,说道:“有点像是数学题啊,不过里面这些符号,星星,三角,这还有像个花似的玩意,又是什么?你们都看不懂?”

  范克勤道:“看不懂。一会我问问韩科长,他是学电讯的,破译可能也会点。”

  钱金勋抄起电话,道:“我让他过来得了。”跟着拨打了出去,没一会的功夫,说道:“喂,老韩,来我办公室一趟,让你看点东西……嗯。”

  放下电话后自己也点燃了一支烟来,抽了没几口,蜂鸣器响起孔欣然的声音,说韩强已经到门口了,钱金勋随即让他进来。

  韩强推门而入,看了看,道:“克勤也在呢。”

  范克勤指了指桌上的东西,道:“你瞅瞅。”

  钱金勋也道:“刚刚缴获的日谍电台,密码本,还有一段加密过的信息。你是这方面的行家,看看怎么回事。”

  “嗯,我看看再说。”答应了一声,韩强将这些东西都看了一遍,道:“这个电台就不用我说了,跟普通的电台用法都是一样的,就是长得奇怪了点,有很强的迷惑性。我曾经见过类似的比这个做的好多了。那时候我还在学习,我的老师带我去了一个酒窖,当众拔开木塞子,倒出了红酒。而后再用发报器,连接了下面的一个像是虫眼的地方。他一说我才知道,那其实是个电台。橡木桶是两层,上面真的装着酒水,下半截装的则是电台。”

  跟着他用手点了点那本《隋唐》道:“这本书不厚,一共也就不到十万字,但里面都是大量的古言,因此生僻字什么的较多,他就算是发一些比较古怪的字眼,也能够在里面找得到。这个书当成密码本子,选的确实很妙。”

  范克勤和钱金勋两个人最关心的就是那一小段信息,是以指着那个笔记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道:“这个呢?”

  韩强很干脆的摇了摇头,道:“不知道。跟鬼画符似的谁能知道是什么。不过看他们的排列顺序,应该是一段话,具体内容……要是不知道这段密码是根据什么编写的,那基本不可能破译的出来,除非撞大运。”

  现在这个案子已经快收尾了,该抓的也都抓了,是以到是不用再跟韩强保密,于是跟他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来龙去脉,范克勤最后说道:“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第375章

  范克勤道:“这个加密信息,是大久保孝允,吩咐山口吉宗这小子在撤退时才能发,这是为了什么?现在关系到这个案子的人,我们可以说是全都抓了。没人能够和这个加密信息产生关联,那就是说,还有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人,或者一群人就在本地。毕竟他要发这条信息的平台,是咱们重庆当地的民生日报。外地的话,如果要看见这份报纸,也不是不行,但只能是托人捎过去,或者让本地人邮递等等手段,这在时间上要延迟很多。是以这个加密信息有级大概率,联系的还是在咱们重庆潜伏的日本间谍。”

  韩强听罢,说道:“这个分析在理。而刊登在报纸上,可比用电台联络保险的多,因为只要用电台,咱们就有大概率捕捉到,日谍也不知道我们现在究竟能不能破译他们的通讯。但报纸就不一样了,谁知道那段信息是用来联络谁的。只是……不如电台那么有时效性。”

  “时效性。”钱金勋听了,点了点头,道:“老韩这句话提醒了我,他是个单线间谍,除了在太阳神饭庄藏匿了一段时间,那他什么时候完成任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撤退,更是不清楚。那么也就是说这个大久保孝允给他的信息,什么时间他撤退就什么时候发,是不是就说明,这段信息是启动这个计划的后续?”

  范克勤想了想,说道:“嗯,同意,大久保孝允没有说让他到了重庆就发,而是撤离的时候发,那么这个信息,真的有大概率是后续计划了。最关键的是,只要让他发,那就一定跟这次的任务有关。”

  他说完之后,三个人一起沉默了片刻,钱金勋道:“如果这小子任务完成了呢?怎么才能跟这条保密信息有关联?”

  韩强道:“比如他……我是说比如啊,比如这小子知道了委座,或者闫长官的府邸,完成了任务,用电台将这条信息发回了总部,然后立刻撤退,同时将这条加密信息刊登在民生日报上……会起到什么效果?我怎么有点想不明白呢?”

  范克勤抽了口烟,将剩下的烟头掐灭在烟灰缸里,道:“可能性太多了,但无论如何一定是让人看见的。”

  钱金勋道:“我同意你之前的说法,是给本地人看的,那看了之后……什么意思?”

  范克勤道:“启动他?老韩,你估计一下这段信息大概多少字?”

  韩强道:“不会多。我知道有一种方法,提前设置好,比如说一个加号,就代表一队人马。但顶多就是如此了,因为一个符号没法代表双重意义,或者太多的字句,要不然可能连编写密码的人也会认不出来了,所以这段信息我感觉顶多也就……二十字,甚至不到!”

  范克勤沉声,道:“二十个字,甚至不到……嗯,看这段信息的人一定认识这套密码,那既然这么短的字符,应该不至于是约定接头地点这种常规的信息,不然太过于死板,反而不利于安全。而且编写这种密码的人,也不可能大范围应用,一旦用的太多太广,一样会被我们所知。这次也确实是我们第一次碰见这套密码,也算是佐证。那么用的人不会多……直接查大久保孝允,应该会有所收获,要学这套全符号式的密码,可不会用太短时间啊。谁跟他接触的时间较多?最好能有名字,或者影像信息。而这个名字和影像只要出现在本地,那么谁就一定是接收这段信息的日谍分子。”

  韩强一怔,拍了拍范克勤,道:“你是真牛啊,我做梦都想不到这个办法。只是……操作起来,可行吗?”说着他看向了钱金勋。

  钱金勋皱着眉,道:“可行倒是可行,大久保孝允不是在上海吗?我们在那确实有暗探,我也可以让他们去查,但他们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啊。就是不知道,冒着暴露的风险查到的结果值不值得了。”

  范克勤却极为果断的说道:“任何暗探都是我们最大的筹码,不能轻动。我们现在已经抓住了这小子,也就是说,这个计划已经被我们破坏了。山口吉宗长时间没有完成任务,大久保孝允一定会知道他出事了,而我们的暗探,在此时如果太过于活跃,从时间上来看,暴漏的风险太高。根本就是得不偿失,先这样吧,我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别的……”他正说到这里,突然间停住了。

  钱金勋跟韩强两个人就见范克勤,正盯着那个笔记本出神。钱金勋和韩强一时间竟是谁都不敢打扰他。过了一会范克勤回过神来,钱金勋赶忙问道:“你想到什么了?”

  范克勤看向了韩强,道:“咱们现在没有监侦仪了,但你能定位电台吗?”

  韩强一点磕巴不打,直接答道:“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非常难。因为所有出现的日谍电台,都会尽可能的把内容缩减到最短,争取最快速发送完毕。这时候我的监听组甚至只是刚刚听到了这个信号。因此大致模糊的方向是可以的,比如说市区,但市区那么大,说跟没说一样。除非他发报发的没完没了,那样我就算用最笨的办法,侦测频率强度都可以找到他,慢慢满城市转悠呗。可是小日本的间谍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除非他们都是傻子。”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猜你说的是侧向定位吧?这方法我确实是会的,不过只是用电台,毕竟不如专业的监侦设备啊。得出的结果依旧非常模糊。”

  范克勤听罢,皱着眉头,道:“那看起来还是不行啊。”跟着他解释道:“我是想,在大久保孝允发现山口吉宗出事之前,将这段加密信息,改上些符号登出去。这样一来,看到民生日报的人会怎么想?他肯定会不确定,认为弄错了……”

第376章

  范克勤说道:“可是他却又不敢不确认一下,因为他怕错过关键性任务。所以他肯定要联络上海总部。而上海总部接收到电报之后,会确认情况,然后回复他。那他这一发一收就是两次,我以为可以用这个做点文章。”

  跟着范克勤看了眼韩强,道:“不过你刚才说,依旧非常模糊,所以我这个想法显然不太成立。”

  韩强摆了摆手,说道:“不能说不成立,还是成立的,我们可以提前设置多点测向,和分区停电法,来缩小嫌疑范围。”

  涉及到了专业技术,范克勤就不太清楚了,他明白多点测向是什么意思。因为这种技术还有另一个名字,叫三角定位技术。其实这只是个名字上的不同罢了。但究竟怎么弄,他却有点不知道,毕竟不是这个专业的。于是问道:“怎么布置?”

  韩强想也不想,答道:“如果真的能够引诱他发报,我们有针对性的布置,还是能够缩小范围的,比如,我在咱们城区三个不同的方向,提前布置好监听点和技术组,而你在报纸上登报后,那么最近出现,或者说活跃起来的电台,那一定就是加密信息要联络的那名日谍分子,然后我的技术员会全力计算出一条信号最强的线,而三个方向就会画出三条线段,这些线段所交汇的地方,就是那个电台所在的区域了。”

  钱金勋听了不由得问道:“你以前怎么不用这个方法?”

  韩强道:“用了啊,并且一直在用呢。这个技术其实在国内外不能算是多么厉害的方式,但也几乎是现在唯一的方式。只要搞技术这碗饭的基本都会。我在初期为什么申请那么多资金啊,就是在全城各个区,基本都成立了秘密的监听点。但话又说回来,小日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自然知道反侦察的手段。缩短发报时间,甚至是移动发报地点,还有的只是出现一次,就隐藏起来了。这都是限制多点测向的一个方法,很难真正能抓住他们的。”

  钱金勋听他这么解答,理解的点了点头,道:“那……刚才克勤说的,你能搞定吗?”

  韩强道:“应该可以,因为以前监听都是被动监听,就是我们设置的监听点,虽然一刻不停的在听着咱们城市上空的各种信号,但是只要对方不开机,不发报,那就一点办法没有。而对方什么时候开机,发报,我们也不清楚,所以突然性太强,我们可能还来不及反应,对方就已经结束了。不过这次不一样,克勤说的那个方法,弄错些符号的顺序什么的,发表在民生日报上,对方看了既熟悉又陌生,他就不得不发报询问情况。因此这就等于我们能够控制住对方的发报时间,提前最好准备的话,我想得出一个大致的区域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范克勤追问道:“如果现在就准备,我后天登报,大概能够缩小到一个什么样的范围?”

  韩强想了想,道:“对方确实在市区的话,我想缩小到三分之一个区应该没问题,这取决于他发报的长度。时间越长,范围越小。”

  范克勤道:“三分之一个区?那范围还是有点大了。”

  韩强道:“我现在只是估算,具体的不知道,可能会更小,但也有可能范围会更大。”

  范克勤想到了这里,看向了钱金勋,道:“怎么样?试不试一次?”

  钱金勋考虑了一下,道:“试一次的话,然后怎么办?范围内直接封锁,戒严,挨家挨户搜查?”

  范克勤道:“不!他发信一次,收信还得又一次,我们有两次机会。”跟着看向了韩强道:“你刚才说了一个停电法的,那个怎么弄?”

  韩强解释说道:“用多点测向之后,我们确定了一个区域,然后呢,我们可以把这个区域再次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区域,在对方接收电报的时候对这些区域依次拉电,如果拉电区域的信号在拉电时停止,就说明目标一定在那。”

  范克勤听罢,点了点头,说道:“那这个还真不能急,必须提前布置好,各方面协调好之后,才能开始。”

  钱金勋道:“这个老韩应该能解决,你先布置多点测向,准备完毕告诉给克勤,然后他刊登消息。等对方发报你就可以用这个方法,锁定一个区域,然后立刻协调电业局,将那个区域中的电力网划分。再让老韩的技术组,最快速度拉专线,统统接过来。然后每个人守着一条线,在对方接收回电的时候,让他们立刻拨通划分好的区域专线,依次拉下电闸,我相信,每个区域停电三四秒中也就够了。就算划分为十个区,这还不到一分钟呢?除非对方电文极短,立刻关机,不然的话……一定可以找到他。”

  范克勤点了点头,道:“可行。”跟着看向了韩强。韩强随即也点头,道:“就这样干,我觉得没问题。”

  事情有了应对的办法,三个人总算放松了一些,钱金勋给每个人再次甩过去一根烟,道:“克勤,你觉得应该什么时候刊登消息?”

  范克勤想了想,道:“山口吉宗躲在太阳神饭庄那么长时间,都没露头,就说明这个任务需要的是准确,而不是速度。再加上审讯他的时候他也明确了这一点,那么……时间可以放在十天后,从他到了本地,到完成任务,就是一个半月多些,不快不慢,应该没问提了。”

  韩强在旁边接口道:“那太好了,虽然各个区的监听点都是现成的,但我还是再严密布置一番,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十天太够了,我只用一两天就可以。”

  钱金勋弹了下烟灰,道:“咱们再来商量一下细节,可不可以在第一次的时候,就直接到拉电闸的阶段?”

  韩强考虑了一下,道:“可以是可以,不过我怕会……”

第377章

  韩强接着说道:“我怕会打草惊蛇,而且这不是咱们想控制就能控制住的。我的技术员技术水平到是不错,但是计算信号最强的那条线,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得看对方发报时间的长短了。”

  他说的这些,范克勤还是能够理解的。因为这不像是后世,计算机相当普及,你只要按一个按钮,机器就能自动的验算完毕,速度快的吓人。并且还能给出最佳的信号强度线。而现在这个年代呢,需要进行验算,比对,画图等等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清一色的由人工来完成才行。这就导致时间慢,精度差。

  就好比炮兵会根据敌方炮弹的落点,抛物线等等原理计算出对方的炮兵阵地位置,也需要大量手工的验算。甚至有的时候自己的阵地都已经被炸平了,都未必能够得到结果,或者只是得到一个大概的结果,道理都是一样的。

  好在现在他们也占据了一个主动,那就是基本可以控制对方的发报时间,从而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范克勤道:“那就做两手准备,如果他发报时间较长,我们也不能就干等着……”接下来他们几个详细商量了一下各种细节,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有了具体的分工。

  最终,钱金勋负责协调电业局,和设立处内的指挥部。而拉专线,布置监听点则是有韩强负责。范克勤负责的是设立抓捕网络,一旦确定对方的发报位置,争取最快速度能够出击。

  回到了办公室,他详细的研究了一下地图,最终判断,日谍很少会在城市边缘活动,因为这样实在是有点不方便,除非是那种运输站的站点。不过这方面也不能大意,他要做的是在城内布置力量,方便最快速度能够赶得过去。

  第一次的话,应该可以不用那么严密,其实想严密也没什么大用,毕竟日谍在发报的时候,全城每个地方都是有可能的。而第二次就不一样了,这时候,韩强已经用多点测向的技术,将电台圈在一定的范围内了。自己只要在这个范围四周,布置好自己的外勤特工力量。这样一来无论是范围内的那个点,都可以让自己的队员第一时间赶到。

  就在忙忙碌碌到了下班时间,范克勤再次去南郊家具厂给祝英中等人特训的时候。华章则是稍微晚走了一会,她今天将各个银行潜伏人员反应上来的一些报表整理好后,交给了内勤组,这才出了情报处的大门。

  她的家就在望龙门不远处,大概四个街区就到了。这是当初,她刚刚到情报处后,处里帮着她打听到的地方。毕竟她是少有的,搞外勤的女特工,属于稀缺人才。楼下环境不错,甚至有两个小花坛,楼层也好,三层,华章就住在三零一房间。

  到了家之后,华章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自己最近遇到的问题,是了,还是自己出了毛病,虽然从外表看,自己跟往常没有任何区别,但调查迎客车行的时候,还是略显急了一些。好在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不过华章现在心中最担心的,反而不是自己还能不能官复原职。而是到底,自己的顶头上司,范克勤是怎么想的,他到底怀没怀疑自己?

  最后华章细细的考虑了一下,范克勤如果真要是怀疑自己,会给自己惩罚吗?不!不会!他反而会不动声色,就好似平常那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却在暗中调查自己,让自己不经意间露出破绽。可现在他惩罚自己了,再这么做的话,反而等于打草惊蛇,给自己提醒。

  这两天华章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并且每每在上班的时候,好像是认真整理报表,但实际上,她却认真的分析每一个听到的字句,只要跟范克勤,跟情报科有关连的任何只言片语,华章都在认真的分析着,最后她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范克勤依旧很忙,情报科和行动科两个科室也正在全力以赴的对付日本间谍,两大组长,十六个队长,几百名特工,全都在以范克勤为核心,组成了一架精密的情报机器,而这架情报机器,正在全力以赴的对付日本人。

  是了,范克勤给华章的印象同样极好,这个人好似是个工作狂,自从认识他的那一天,对方就在一刻不停的对付日本间谍势力,要么就是培养对付日本间谍的中国特工。他的生命中仿佛就是这么一件事。是以华章反而对范克勤能力钦佩的同时,对他的人品,也同样高度尊重。对方不是没有信仰的人,因为他的信仰,就是将侵略者赶出去。单纯的甚至不能再单纯了。

  这听起来很疯狂,一个军统高级特工,竟然十分单纯,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可这就是华章观察到的结果。

  华章站在镜子前,将自己的思考停了下来,换了一身整体呈浅色的碎花布拉吉,戴上了欧式遮阳帽,脚踩着一双最新款的白色高跟鞋,拿过那个名牌的手包,详细的打量了一下自己。很好,这跟自己一贯的风格有些差异,但就算熟人突然认出来,也不会因为服装档次的高低产生怀疑,因为这些衣服跟自己平常穿戴的也只不过是风格不同罢了,价钱几乎是同一水平线的。

  这个小技巧,甚至还是自己刚刚到了情报处,由范克勤在上课时教给自己的,绝对实用。最后,华章抽出自己的勃朗宁一九零三,详细的检查了一遍,而后放在了手包里,走出了家门。

  叫上了一辆黄包车,来到了红旗路上。付了车钱下车后,华章在周围绕了一圈,最终来到了旗帜大街的一家美宝莲化妆品专卖商店当中。

上一篇:从囚徒到司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