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萝卜丸
“跑!”
集社众人也不废话,转身就跑。
倒是两位女士不约而同地回头看了他一眼,面具下,是两双关切的眸子。
“我们在教堂等你!”麻雀小姐最后喊了一声。
吉兰没有回答,因为对方那十一人中,陡然窜出一男一女,直奔自己而来。
他们显然打光了弹匣,但并未上弹装填,而是打算用近战解决自己,同时追击逃跑的集社四人。
可吉兰又怎会让他们如愿。
他甩手将两具被打成筛子的破烂尸体丢到一边。
旋即,转身闪到右侧巷中。
那两人果然跟了进来,冷着脸,各掏出一柄指虎刀。
男人正握,女人反握,一左一右扑来。
吉兰倏地停步,脚下一蹬。
啪!
其身体宛如突然变向的蝴蝶,前冲的势头顿时变作往后,头也不回地一肘,向后撞去。
噌的一声锋鸣。
几乎是下一秒,两柄弯曲的指虎刀从吉兰脸颊两侧擦过,他甚至看到了那一男一女脸上的愕然。
噗!!
女人脸上的惊愕瞬间化作痛苦,嘴巴张大。
挨了吉兰全力一肘,她的肋骨断裂,内脏必然也破裂出血。
同时,一柄锃亮的斧子划过月牙,咔嚓一声,鹞子掠空般摘下了男队员的脑袋。
那颗头颅飞起,旋转着,血珠喷溅出弧线。
扑通。
女人与无头尸同时扑倒。
脑袋这才咚咚落地,弹跳两下,滚到了女人手边。
“你?!”
那女队员口里呕血,已顾不上身侧没了脑袋的同伴,趴在地上扭头,瞪大惊惧双目。
那戴着白色猫头鹰面具的男人已经朝自己走来!
对方拎着斧子,风衣扬起,如一人魔。
“等……等等!”她尖叫起来。
上架感言
首先,感谢每一位予以支持和鼓励的书友。
让这本书如愿以偿上了三江。
在此,先容萝卜拜谢。
大家的厚爱让萝卜相信,这个故事并非一无是处。它虽小众,但还是有人喜欢的。
感谢责编培根小姐姐,认真负责,耐心亲和。一开始当我把前六章正文发过去时,她表示这本书有门槛,不好写,但依旧鼓励,认为很有潜力。
在她的建议下,删掉了最开始的两章(审讯过程),让开篇切入得更加迅速,抓人眼球。
这本书成绩不好的时候,她也为萝卜加油打气,表示即便是《诡秘》当初横空出世时,在上架前仍不被人看好。这类创新世界观和体系,需要一定的篇幅铺垫和展开,才能发挥出它的魅力。
萝卜很是感动。
咱何德何能啊。
感谢主编北河大哥,帮忙看了开头,提了不少建议。
还要感谢运营官你的四季,两本书都是他在操劳,非常感谢。
*
*
*
接下来,先容萝卜说些题外话。
熟悉萝卜的佳人应该也清楚,萝卜喜欢分享一些创作的心路历程,表达欲比较旺盛。
追过《反派之王》的老读者应该深有体会,上架感言、卷末感言乃至完本感言,都是长长一篇小作文。
在此,也是说声抱歉。
主要是积攒了太多话,只能在特定章节里说,显得又长又臭。也就趁此机会,和大家聊聊天。
2022年5月,萌新萝卜在起点写下了第一本书,也是人生中第一本网文,在磕磕碰碰的路上一边摸索,一边创作。
好在,最终算是将它完完整整讲完了,即便这个过程中踩过不少坑,撞过不少墙,留下不少瑕疵。
但也给了萝卜讲长篇故事的经验。
有了创作眼下这本书的信心。
2023年7月,《反派之王》正式完结。
写手生涯就此画上了第一个圆满的句号。
其实《司辰》(原名《癫梦》)这本书的构想,早在《反派》写到一半时,就有了模糊轮廓。
那个时期恰好是陷入了瓶颈。
游戏NPC与诡秘的碰撞固然有趣,却也导致基调的难以协调。
故而。
萝卜萌生了,想写一个味道更正,以神秘主义为题材主旋律,以古典艺术与新兴艺术(电影与电子游戏)为表现形式,以一位偏执狂为切入视角,讲述一個关于人类赞歌的故事。
《反派》后半段内容,算是一个尝试。
而在正式构思《司辰》时,萝卜便决定,或许应该抛却现主流市场较为讨喜的系统、乐子、搞笑与轻松等元素,逆版本写一个较为慢热和严肃的宏大叙事。
算是一个自不量力的挑战。
不论成败,其结果,必然将予以萝卜莫大的提升,为今后的创作道路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否则,早晚泯然众人矣。
当时,在休息一个月后(实际半个月),萝卜于8月份便开始筹备起新书的各项事宜。
包括但不限于剧情大纲、人设、世界观、世界历史、世界地图、货币体系、上位者们、国度、不同经济政治文化、力量体系、密教秘社、胶卷世界等等。
从曙光公元前的“尘埃纪”,乃至更古早的“不可追溯的最初秘史”,到曙光公元后的“光明时代”、“焦灼时代”到“黄昏时代”。
直至主角吉兰·伊洛斯降临的1926年,6月19号。
从中土不莱梅帝国,到西方斯图特加特帝国,与东方奥威纳联邦,再到极北之地,南部地中海。
从四大司岁,到十二司辰,再到数十位使徒。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秘社,一个日常生活的用品。
从粗略的一个人名,到细致的一篇人物小传。
萝卜为此查阅了诸多资料(结尾将放出参考资料书名),另以游戏、视频、电影、剧集等作为素材(结尾放出参考作品)。
并以此作为基础,绞尽脑汁,试图创造一个完整且符合底层逻辑的,有趣的,新颖的世界观体系与架构。
在此,也顺势小小作提醒:
一、不是同人。
二、正文中看似不合理的地方,还请稍安勿躁,都会有其合理的解释和根源。
三、请勿套用任何一部作品,任何一部游戏的设定。
对于这点,还需再解释一下。因为设定缝得比较多,也经过二次魔改与加工,所以只剩下一个相似的皮囊,其内核恐怕是面目全非。
比如对萝卜启发最大的两部游戏作品《密教模拟器》和《饥饿与恐惧Ⅰ&Ⅱ》。
本书的十二司辰与密教司辰只是似是而非,形似神不似;也并不存在性相、密传、林地道路与秘氛等主要游戏设定(主要吸收了漫宿、秘史与司辰这三个概念);飞升的方式则完全不同。
本书力量体系是以卡巴拉“火剑之路”为参考原型,原创的登神道路。
说起本书的“火剑之路”,萝卜还是比较自豪的。
萝卜以卡巴拉生命树为基础,结合西方神秘学的三重螺旋,即三大古老主流“占星”、“炼金”和“魔法”,再融合宇宙四元素,塔罗中的“宝剑”、“圣杯”、“星币”和“权杖”,以此划分出十二月份司辰道路。
这十二条道路经过初创、修改和优化,已完善到各自符合其基本逻辑和规律。
刨除1阶,3阶和9阶的原阶特殊性,共计72个原质。
所以在这本书中,“司辰”不单代表“时辰”,还象征“星辰”,因为这属于三重螺旋中的“躯壳”途径,即“占星”学派的神秘意味。
也涉及后文世界观中,所谓“无上界”、“星体界”、“月界”与“物质界”的关系(卡巴拉理念)。
另,萝卜专门去搜寻了关于《密教模拟器》制作人“A·K”(亚历克斯·肯尼迪)的人生传记,回顾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年轻时受过哪些作品和文化的影响。
萝卜想做的,是追本溯源,去寻找那最初的启迪。
比如,“A·K”在年幼时,其父亲作为皇家空军在夜间执勤时,于茫茫大海上失踪……大海与黑夜的阴影,或多或少便影响了他在《无光之海》中的创作。
如此,方才明白,《无光之海》的主线任务“寻找父亲的遗骨”,并非随意而为的一串文本。
其背后,或许就暗藏着创作人内心的伤疤。
又比如,“A·K”深受哥特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所以萝卜又买了许多爱伦·坡、邓萨尼勋爵、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等人的书。
类似种种。
萝卜大致了解其作品,却都没深度游玩,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担心自己的创作会在潜移默化下被影响太深。
(有趣的是,正文中许多原创的内容,书友们都能往《密教》世界观中靠,萝卜躲在手机后面其实是一脸懵逼,因为根本看不懂你们在聊什么啊!毕竟萝卜只是个一知半解的屑云玩家罢了……)
参考“A·K”的作品有:
《回声集市》(《伦敦坠落》前身)
《伦敦坠落》
《无光之海》
《密教模拟器》
《司辰之书》
*
*
*
参考书籍:
《成为一名维多利亚人》
《百年铎德王朝》
《深渊居民》
《巫师:一部恐惧史》
《黑魔法手帖》
《所罗门的小钥匙》
《金枝》
《金叶》
《阴影中的人》
《宗教大历史》
《如何屠龙:中世纪英雄冒险指南》
《小鸡卡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