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935章

作者:汉唐风月1

  但人家姑娘也说了,既然咱是部队的人,那就照部队的规矩走,财郎你既然能获一等功,那再过三年或许你就能当团长了,到时候再结婚也是一样。

  甄有财很开心能有这么一个开明的未婚妻,但终究还是提了个要求,以后的日子,喊他财哥就好,喊财郎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至于说三年之后当上团长再结婚,甄有财知道那是做梦,他只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打跑日本鬼子后他就解甲归田回村当个农夫,那时候总没有谁管他这个种田的啥时候结婚了吧!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小兵甄有财可没想到,自从他独自炸毁两辆坦克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就开启了属于他的转动。

  首先,他被连升两级成为中士,破格提拔为步兵班副班长;次之,在紫山战后,因为四行团苦战之后基层军官缺额过大,旅部一纸军令而下,他所属步兵排整体秘密转入四行团第4连,旅部封存的档案中,依旧还有他们这70多人的军籍。

  此后五年中,跟随着唐团座转战南北的甄有财一路由陆军中士晋升至陆军上尉,到10年后跨过那条大河进入冰原时,他已经是指挥着小三千人的步兵团长了。

  那时的他,也完成了心愿的一部分,和那个等了他5年的姑娘接了婚,在老父母坟前磕了头,给六个姐姐都买了头花,儿子也已经可以去给田间忙碌的母亲端上一杯清水。

  唯独,种田的愿望这一生是难以实现了。

  再往后,站在那间大礼堂里,肩膀上拥有4颗金光灿灿星星的他,扫视着人群,突然长泪涕流。

  那些曾在战壕中担忧那个疯狂小兵的战友们,还能站在这里的,不过寥寥三五人而已。

  紫山之战伤愈归队的石佛,战死于两年后;待他如弟的班长,同战死于两年后;绰号铜铃的排长,战死于西南丛林......

  当然了,那都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此时的战场上,甄有财的战友们都在为他欢呼雀跃。

  属于甄有财步兵排阵地前的两辆日军坦克不管是勇猛的还是狡猾的,全都被点成两堆大号的篝火。

  而在第1师团的战报里也做了沉痛的记录:今天是第1师团沉痛的一天,师团第1战车中队22辆战车及72名帝国官兵皆玉碎于战场。

  772团动用70多名最勇敢的步兵以伤33人牺牲17人为代价,炸毁和烧毁了冲进步兵战壕前100米的日军坦克18辆,还有4辆,是被部署于阵地后方600米外的37毫米速射炮击毁。

  另外抛锚于炮火覆盖中的两辆97式轻型坦克,则是在中日双方士兵的注视下,被中方的37毫米速射炮生生射爆,不想放弃自己座驾的6名日军中的4人和坦克一起完蛋,逃出坦克的2名装甲兵也没跑多远,被中方以迫击炮毙杀。

  第1战车中队无论装备还是人员,全部消失于这场攻防战的前奏中。

  服部晓太郎少将面色如铁!

  不过,让这名日本陆军少将心情沉重的,不仅仅是22辆坦克和数百步兵的巨大损失,而是八十集团军此时展现出的火力强度和士兵素质,这和华北方面军提供的报告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好不好。

  你特么告诉我拥有数十门火炮甚至还有反坦克炮的是土八是游击队?如果东三省的中国人游击队都有这实力,数十万关东军都能被打哭好不好。

  但不管服部晓太郎和还在远方等待这里战况的冈部三郎怎么想,这场恶战第一师团是决计避不开的。

  683旅的另外两个主力团也已经抵达,771团位于772团左翼,独立团位于772团右翼,足足1.1万大军呈一弦弯月的阵型,将不到3000兵力的服部晓太郎部半包围于战场上。

  冈部三郎被迫拿出手中最后的预备队,两个步兵大队迅速由10公里外对服部晓太郎进行增援。

  至此时,冈部三郎手中已经无兵可用,除非他开始抽调还位于紫山前线的三个步兵旅团的兵力,但那又增加了风险。

  冈部三郎是见过唐刀的,那是他这一生都未曾见过的同时拥有勇猛和狡猾特质的年轻人,而唐刀留给他印象最深的,却还得是无视这时间任何规则,和这样一个完全不按理出牌的对手打交道,委实是冈部三郎二十年从军生涯中最艰难的几天。

  这样一头狡猾的猛虎,如果让他嗅到对手虚弱的气息,他会怎么做?

  服部晓太郎口中的八十集团军一部很强,但对于冈部三郎来说,位于紫山中的唐刀却是更可怕。

  所以,他宁愿打空所有底牌,也绝不轻易从攻击前线中抽调兵力。

  于是,曾经拥有超过4万兵力的庞大军事集团,在683旅主力已经展现出自己强横的当口,竟然只能用不到区区5000兵力去阻敌,反倒是将足足2万重兵,依旧陈兵于久攻不下的紫山防线区域。

  这在战后,也成了冈部三郎被撤掉军职的原因之一。

  冈部三郎没有低估唐刀,却依旧低估了683旅的战斗力。

  而更雪上加霜的是,在这天黄昏,正在运动打算支援服部晓太郎少将的一个105榴弹炮中队,遭遇到了一支大约80人的中国部队的伏击。

  负责保卫这个炮兵中队的步兵中队压根都没想过会在自己战区内部遭遇如此大规模伏击,而且这里也不是山区,根本不具备伏击的条件也导致其松懈。

  伏击的中国人有多大胆?他们就趴在草丛里,全身裹满黄土和草皮,除非抵近至10米,才有可能发现异样。

  可连日作战的疲惫以及他们这些步兵还要帮着炮兵推动陷入泥土里的沉重炮车,导致该步兵中队根本没有对经过的路侧进行检查,他们甚至连尖兵都没有派。

  所以,中国人几乎是以脸贴脸的方式对其发起了进攻。

  MG38冲锋枪32发弹匣连续火力的扫射根本没给企图用刺刀证明自己武勇的日军步兵们机会,只是袭击发生的前十秒,就有70多名日军步兵被密集如雨的弹雨扫倒在地。

  而当日军步兵以卡车和火炮为掩体进行最后的反抗时,中国人却掏出手雷和该死的燃烧瓶进行了投掷。

  那种不知加了什么化学物质的燃烧瓶爆出的火花,似乎都无法扑灭,皮肉燃烧的吱吱作响声成为那场袭击战中侥幸逃生的日军步兵们一生的噩梦。

  也不是没有日军步兵提起刺刀勇敢的和敌人进行刺杀的机会,但中方一名脸上涂抹着奇怪花纹的军人拔出那把大剑,一剑就将一名从军六年之久的伍长连人带枪劈为两半,再一剑将一名军曹横腰斩断,两人的心肝脾肺肾散落一地后,日本陆军的英勇瞬间稀碎。

  再没有人敢提着步枪冲锋,最后的倔强也不过是靠着掩体不断对来袭敌军的方向开枪。

  但显然,彻底失去反击能力只能被动挨打的日军坚持不了太久,尤其是当中国人拿出‘见谁烧谁’的燃烧瓶之后。

  伴随着一个个日军步兵变成火人惨嚎着在地上翻滚,连杆枪都没有的日军炮兵们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开始向旷野中逃窜。

  溃逃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极为可怕的,原本残存的80余名步兵至少还能再坚持20分钟,若是能等来援兵,指不定能守住大炮不说还能反杀一波。

  但日军步兵的希望被自己保护着的炮兵们给亲手摧毁了,陷入混乱的日军步兵们也接二连三的逃往旷野。

  而这,显然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尤其是在一群中国精锐面前。

  侦察连部署于周边可称之为狙击手的,最少有12人,一群傻鸭子在一览无遗的旷野上狂奔,简直就是属于他们的猎杀盛宴。

  精准至极的枪法使得日军就算跑至400米外,依旧有被一枪击杀的可能性。

  而有机会能逃至那个距离的,绝不会超过20人!

  事实上,这已经算是极好的结局了,如果这群兵力高达400的日军不跑,他们的结局只能是被全歼。

  因为,直到35分钟后,才有一个辎重中队气喘吁吁地从3公里外跑过来支援,那还是因为明心命令动用105榴弹炮的炮弹炸炮的惊天爆炸惊动了日军,手下再无机动兵力的冈部三郎命令师团部附近的一个辎重中队前往。

  但没有如果,现实已经足够耻辱了,看到己方部队如此短的时间内即横尸片野,五门重炮皆被炸毁,该日军辎重中队大惊失色,认定此地有最少一个中国步兵营出没。

  否则,绝没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近乎全歼一个步兵中队外加一个炮兵中队,他们是400人,又不是400头猪?

  第1师团部为此吓得鸡飞狗跳,一个中国步兵营竟然潜入战区内部,他们的目的是想干什么?

  冈部三郎瞬间觉得自己的后脖颈凉飕飕的,对五门105榴弹炮的损失也感觉没那么肉疼了,如果不是这些倒霉蛋阴差阳错的撞上了中国人的枪口,那指不定到晚上,那个步兵营的枪是不是就顶到他这个中将师团长后脑勺了?

  要知道,当下卫护师团部的,不过就500人的师团部直属护卫中队,距离师团部最近的主力步兵联队,都还在11公里之外。

  为安全起见,第1师团部甚至开始准备撤离这个区域。

  幸好,还有从那片战场上侥幸逃回来的日军,而且这些山民和渔民出身的日军还算诚实,并没有盲目夸大袭击者数目,经过20多惊魂未定的日军战场描述以及日军参谋现场考察过后综合判断,得出的结论差点儿没把冈部三郎给气死。

  如果可以的话,这帮蠢货还是全死在战场的好,那样真相就被遮盖了。

  那绝对是不超过100人的中国军队,否则,那片小小的荒原是怎么藏得下的?

  如此小规模的部队,就算装备再如何精锐,就算有着偷袭的成分,但一个拥有着180人完整编制的步兵中队抵抗不过10分钟即告全军崩溃,导致5门105榴弹炮被炸毁,170余名炮兵战死。

  这战绩,或许有资格称得上第一师团在整个紫山战场上表现最拉的步兵序列。

  之所以用或许,那是因为紫山战场还有表现同样渣的日军,其表现之拙劣,完全可以和这支步兵中队并称为第1师团的卧龙凤雏。

  不过,那不是步兵,而是炮兵!

  那属于第1炮兵联队第4炮兵大队第3炮兵中队,领到前往支援服部晓太郎的军令后,该炮兵中队就在4辆重卡牵引车的缓慢牵引下,拉着4门大家伙向既定的炮兵阵地前进。

  中国现在可不像未来高速纵横,这会儿别说高速了,也别说国道了,就连乡道,那都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

  牵引车只要一陷车,炮兵和步兵们就得又是挖又是拿木板、钢板铺路,那行军速度,就别提了。

  两个多小时过去,庞大的车队在平原上也才走了不到2公里,那边服部晓太郎所部都快被中方火炮给打成满头包了,4门150重炮还距离定好的炮兵阵地有着近1000米的距离。

  如果要说这是地理环境因素导致,日军炮兵们已经算是很努力了,哪怕是艰难的蠕行,人家不也是在朝目的地前进不是?

  但接下来这个日军炮兵中队的骚操作,却是亮瞎了一地钛合金狗眼。

  庞大海的重炮连已经一天没参战了,就憋着劲儿来几炮。

  一直到黄昏时分,终于等到了来自侦察小组的报告并附上该日军炮兵所在位置坐标。

  那是侦察连没头脑和不高兴叔侄俩带的一个7人侦察小组,广袤的平原上像他们这样的侦察小组还有3个,承担的就是寻找己方重炮射程内的日军炮兵阵地。

  下午3点的时候,没头脑就通过望远镜找到了这支目标明显的车队,庞大的牵引卡车就是最明显的目标,哪怕火炮上还有炮衣,他基本也能确定那就是150重炮。

  没成想这队日军就跟乌龟爬一样,都盯上他们2个多小时了,他们还没到地方,眼瞅着天都黑了,没头脑干脆心一横,干脆集火轰他丫的,反正他们动和没动都差球不多。

  可没头脑这个粗心的家伙,竟然在报坐标的时候少报了一个数字。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用来形容炮兵是再正确不过。

  重炮连拥有射界的12门150重炮高高仰起炮口,对准侦察兵们报过来的坐标开炮了。

  好家伙,距离日军炮兵车队足有800米的没头脑目瞪口呆的看着尖啸着划破长空的炮弹就落在距离自己不到700米的区域,距离日军炮兵车队足有3里。

  “狗日的炮兵,打偏了不说,还特良的快打到老子了。”没头脑甚至都没指着天大骂炮兵弟兄,立刻带着自己的三名属下连滚带爬跑路。

  别看汹涌的炮火距离他们至少还有一里多路,但经验丰富的侦察兵们可是很清楚,傻蛋炮兵们能打偏1500米,就能再打偏几百米,而且为了扩大命中率,炮兵们还会主动偏离既定坐标,对坐标周边地区进行打击。

  那种重炮之下,啥都能灰飞烟灭,不跑就只能等着变灰灰。

  四行团犯了错误的侦察兵们忙着跑路,可没时间发电通知己方炮兵打偏了。

  等到没头脑再发电质问炮兵再纠错,那都已经是20分钟之后了。

  1500米外看着正在炸黄土地汹涌炮火的日军炮兵,完全有机会利用这20分钟带着4门重炮逃之夭夭。

  往前走很难,但后退的路却足够快。

  然鹅,该炮兵中队长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瞠目结舌的决定,弃炮保人。

  这名科班出身的炮兵大尉很支持自己导师的一句话:人,永远比装备重要,没有伟大的炮兵,再厉害的火炮也只是个摆设。

  于是,认为这只是中国炮兵第一轮试射,用不了几分钟炮火就覆盖这个区域的炮兵大尉,很坚定的选择保全自己和宝贵的炮兵,数百日军将牵引车和火炮以及大量的炮弹丢在原地,狂奔跑路。

  昂贵的重炮和牵引车就这样孤零零的停留在旷野中,感受着1500米外吹来的热风,直到足足23分钟后,已经跑到2500米外的日军们才眼睁睁看着疯狂的炮火将那些宝贵的装备撕成碎片。

  中国人,不是试射,而是彻底打偏了。

  一门造价高达数万日元,总价值可以装备两个步兵大队的4门重炮,就这样成了双方皆犯错后的牺牲品。

  原本,没头脑因为这件事可是要挨批的。

  没成想,前面打偏的炮弹也没浪费,直接吓跑了一群凤雏,导致该车队就停在原地,反而导致其全被炸毁,比先前预计的战果至少要大一倍。

  “八嘎!战时没炮,老子要你们这群炮兵有什么用,拿你们去砸中国人吗?”连受打击的冈部三郎差点儿失去理智的一刀砍了那个炮兵大尉,如果那位不是贵族的话。

第1364章 屋漏偏遇连阴雨(上)

  接下来的两日,服部晓太郎少将阁下有种在锅里焖煮的感觉。

  中国人并没有彻底占据兵力上的优势就狂冲猛攻,若是那样的话,才是他最想要的。

  早在三大步兵旅团攻击紫山之时,就有一个步兵大队会合一个工兵联队在这个区域开始修筑工事以应对可能来自这个方向攻击。

  铁丝网和足够完善的堑壕,形成一条宽达3000米纵深达千米的防线,没有装甲部队只有纯步兵的中国人若要强攻,将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而随着更多日军步兵的进驻,这条防线更是向两侧又延伸出了千米,还剩下的22辆坦克,服部晓太郎也不再令其出击,而是躲在专门挖掘出的半下沉掩体内,担任起固定火力点的战斗任务。

  除非中国人将反坦克炮搬到冲锋的第一线,否则没有任何武器能对这种前装甲厚度达20毫米以上的钢铁堡垒形成威胁。

  第一战中就狠狠吃了一记闷亏的服部晓太郎已经做好固守打算,真正的决战战场还得是紫山那边,只要攻克紫山的中国人防线,第1师团就还有机会挽回帝国历史最悠久师团的荣誉。

  这两日,徐徐包围而来的万余中国大军也没有急着发起进攻,而是不分昼夜的挖掘各种工事,服部晓太郎的望远镜视野中清晰可见的是中国人的堑壕向己方靠近了最少300米。

  那意味着,像这样再过3日,中方就可以将堑壕挖到和他防线近乎脸贴脸的位置。

  什么铁丝网什么战壕,到时候都不好使,中国人甚至只需要不到十秒的冲锋,就可以跳入第一道战壕。

  服部晓太郎倒是希望用炮火来阻止中方明目张胆的挖掘,但目前的状况是,他所拥有的火炮甚至已经低于中方。

  中国人对他麾下所在阵地,每天两轮炮击几乎是固定的,尤其是那种大口径迫击炮,对战壕里的步兵们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落到战壕之外还好,不过也是把战壕轰塌一部分,步兵们可以在炮击过后立即组织修缮,但若是落到战壕内,超过18公斤重的弹头造成的杀伤远不是75毫米山炮所能比拟的。

  汹涌的气浪被战壕阻挡后沿着战壕向两侧逸散,甚至能将20几米外蜷缩在战壕里的士兵给卷出战壕。

  每天仅是在战壕内因为炮击伤亡的士兵就高达200人,若是按照这个战损持续下去,都不用等中方把战壕挖到脸上,他麾下之军就快失去战斗力了。

  这也应该是初入华北的第1师团打的最憋屈的一仗,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按部就班的前进不说,还天天被无尽的炮火消耗流血。

  服部晓太郎或许没有想过,这不正是进入中国的日军对阵中国军队的日常嘛?依靠着拥有的重火力,不断对只拥有重机枪的中方军队进行消耗,而后再一波流攻下阵地,再对溃退中的中国士兵进行残酷追杀,最终获得胜利。

  683旅只是照原样复刻了这一战术,却把第1师团给憋屈的不行。

  你要说这时候服部晓太郎想不想撤退,那自然是想的,但时至今日,他却是已经不能也不敢撤了。

  中国人的大军已经从3个方向对他的阵地形成了半包围,最近的阵地不过300多米,双方士兵甚至已经在战壕中架起步枪打起了冷枪。

  这意味着中方已经彻底黏上了他,如果他敢将主力撤离此阵地,中方就一定会发起全力攻击,中方拥有的炮火和兵力也让服部晓太郎知道,哪怕他留1000人在阵地上断后,恐怕面对全力进攻的中国人,也支持不了半个小时。

  失去阵地保护的另外4000人,在中国人的追击下,极有可能由有序撤离变成溃退,那完蛋的或许就不止他这几千人了,而是整个师团都会被这股实力强劲的中国人抄了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