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而金龙峰高地防御战可不一样,日军不仅有步兵炮,甚至还有150榴弹炮和105榴弹炮助阵,13班完全依靠着表面阵地和坑道硬扛着炮火,用轻步兵的装备打退了日军超过10个波次的进攻。
特别是在和日军投入200多步兵进攻的最后一个波次,澹台明镜以3名步兵保护一个机枪手的阵型选择更是堪称惊艳。
别看澹台明镜用一杆龙息霰弹枪毙敌数十,但这种牛逼哄哄的个人战绩和其的战术选择比起来,惊艳程度只能排第二。
在四行团战后的总结会上,4大营长都认为,保护好核心火力手的战术选择,使得三胖手中的MG42在一分钟时间内喷吐出750发子弹,才是阵地上最后4名士兵坚持到援兵抵达的关键。
如果没有MG42机枪喷射出的弹雨,将日军步兵死死压制在阵地前30米的土坡下,上百日军只需要投掷一波手榴弹,就能将一线阵地上的3名中国步兵撕成碎片。
也幸好是四行团所有步兵班都配备了MG42,如果不是这种最高射速达1500发的怪物型机枪,哪怕有一挺射速500发每分的马克沁,在那个情况下也是挡不住200余日军步兵疯狂冲击的。
当然了,装备再牛逼,最终能有多大的杀伤还得看使用的人,无论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一点是,决定这场防御战结果的,还得是过人的勇气。
战死的11人勇敢,活下来的4人更勇敢,因为他们不仅要面对令人绝望的大量敌寇,还要暂时忘却掉同袍战死的忧伤,他们甚至连眼泪都不能流,他们要把每一分力气都放在阻挡敌人的进攻上。
而澹台明镜做为指挥官,无论勇气还是智慧又或是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堪称完美,就连冷锋,也只能用当初他在四行仓库碰见的唐团座的心情来形容自己麾下这个小兵。
澹台明镜一战成名,此后四行团内谁在说起他,不再以澹台连长的弟弟或是唐团座妻弟来称呼,而是金龙峰英雄13班班长之名。
在紫山战后,三胖被紧急送往大口子洞还正在建设中的野战医院,唐刀亲自致电八十集团军总部,一名来自异国的著名医生和他的团队星夜在一个骑兵排的保护下启程大口子洞镇为这名小兵做手术。
唐刀的请求很简单,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这个小兵的命。
光是青霉素都注射了5个针剂的三胖不仅熬过了感染关,左眼还神奇的保住了,并且这位也强烈要求不退役还要留在7连,成为7连名震太行、冀南的‘双龙’之一。
之所以说是双龙,那是这一大一小两人都是独眼龙,两个戴着眼罩的男人不管在哪儿碰面,那基本都被众人安排坐一起,哪怕两人最终都成为四行团中坚级军官也不例外。
为了这4个预备役班士兵的归属,7连乃至3营各个班、排长们那是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连雷团副也厚着脸皮来插一脚,说他的贴身警卫班正好有个名额,澹台明镜不来,那个在野战医院里急救眼看就是个瞎子的小胖子他也愿意要。
已经担任四行团参谋长一年的上官云更是不要脸,说他的参谋处有一个空缺,原本是少尉职衔,现在下士也可以。
一向敬重这两位的冷锋差点儿没给这两位老大哥一人一口吐沫,很直接了当的告诉团部各位大佬,谁也别想抢走他3营的人,除非他战死沙场,那他们把3营拆了,他也管不着。
话说到这份上了,大佬们也只能纷纷偃旗息鼓,坐看三营‘内乱’。
最终,还是唐刀出面找了澹台明镜,兄弟二人面对面各吃了碗面条。
“想去哪儿?你们营长警卫排可是你们营最精锐的步兵排,下士军衔的话勉强可以进,锻炼个半年一载,就可以下放成副班长或是班长。”
“不去!”低头吃面的澹台明镜毫不犹豫的摇头。
“那去你们连部当通信班副班长,李九斤为了你差点儿老命都丢了,7连在这次作战中主力步兵排战死126人,有一半人是因为你们13班,这个恩不能忘!”
“我不想去连部,姐夫,我不可能一直都在阿姐和你的保护下,而且战场残酷你也看到了,就算是营长、连长他们把我放到预备役班,一样要靠自己拼命才能活下来。”澹台明镜沉默了好一会儿,依旧摇头。
“那去屠云生的2排,这次他当排长了,青龙山步兵班也有空缺,可以进你们3人,那个叫三胖的小子,等他伤好了,我会调他到团部直属警卫连当机枪手。”
“姐夫,13班会不会被取消编制?”澹台明镜抬起头,眼里亮晶晶的。
“紫山战役惨烈,各连主力步兵排损失都比较大,所有预备役班官兵在紫山战役后都会取消预备役班编制,还活着以及没有因伤退役的预备役官兵全部会被充入现役,你们7连更是如此。”唐刀微微摇头。
“不过,考虑到预备役班的作用,我会考虑各营连继续保留预备役步兵班的编制!”
“那就行了,我哪儿都不去,就还待在13班,班长和副班长他们都会在天上看着我的,我会告诉那些新来的兄弟们,我们班是预备役班,但勇气和战斗力绝不比主力步兵班的兄弟们差。”澹台明镜继续低头吃面。
唐刀仿佛早已猜到小弟会给出这样的回答,不再说话,直到喝光碗中的面汤,这才开口。
“你可想好了,根据你们4人的一等战功,你们4人可都会晋升下士军衔,去一线主力部队会更得重用,在预备役班更多的是教导新兵,你这个即将要当班长的人甚至要面对新兵蛋子们被炮火吓尿裤子的情况,你有没有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路,姐夫你别小看人。”澹台明镜此时再难保持镇定,脸色微红的瞪着唐刀。
吓尿裤子可不是唐刀捏造的,那是澹台明镜还在新兵连时出的一个状况。
澹台明镜可没想过四行团竟然会有如此变态的训练,新兵连士兵们有一个训练项目是挖掘防炮洞,而检验防炮洞合格不合格,就是让新兵们待在自己挖的防炮洞里,而后用82式迫击炮轰击。
一个还没上过战场的新兵,第一次遭受的炮击,竟然是自己人的,而且还是在自己挖掘的洞里,虽说有老兵班长专门检查过,一些乍一看就不合格的,立马滚回去重挖,但那也不能保证挨炮弹炸不塌啊!
百分之八十的新兵从防炮洞走出来的时候,裤子都是湿的,澹台明镜也不例外。
当然了,只有出了新兵连,澹台明镜才知道,那个所谓检验,其实就是吓人的,迫击炮的开花弹主要就是用以杀伤步兵的,对土木工事的破坏力不足,由老兵指导的防炮洞基本上方都有1米的土层厚度再辅以木料支撑,别说迫击炮了,就是75毫米山炮都不一定能轰塌。
这个考核,其实就是让新兵们先切身感受一下在炮火中是什么滋味儿,训练场上尿裤子可以换洗,战场上尿裤子了,那可就只能屁股冰冰凉,那对战斗力还是有影响的。
这应该是大部分新兵的黑料,澹台明镜一向很抵触,见姐夫拿这个调笑自己,刚满18岁的青年还是有几分羞恼的。
“哈哈!谁不是从那儿过来的,老子新兵的时候看见一颗要爆炸的手雷,还特良的吓呆了连趴地上的战术动作都没做,啥叫呆若木鸡,老子那会儿体现得可是淋漓尽致!”唐刀笑了。
“反正,你和阿姐闲聊的时候不能说这个。”澹台明镜翻了个白眼,继续干面。“还有,你能不能别让阿姐阿爸他们知道这一战的具体战况,阿爸那个人,是看着洒脱,其实心思细腻柔软的很,上次阿妈离开的时候,我还看到他偷偷揉眼睛,你问他吧,他就说眼被风迷了,嘴还贼硬!”
“那是真做不到,你阿姐和阿爸现如今都是团里重要军官,内部战报他们都有权阅读,相信我,担忧固然有,但他们一定都会为你骄傲,我的金龙峰英雄步兵班班长澹台明镜下士。”唐刀突然说道。
“啥?”澹台明镜差点儿没被一口面噎着。
整个四行团拥有独立称号的连总共三个,那是在老鼠山一战中差点儿全军覆没的两个川军连以及参与泗洲山保卫战的川军新兵团,拥有独立称号的步兵班则更是稀少,仅有7连2排的青龙山英雄步兵班一个,而那都是惨烈的牺牲换来的。
他们13班,真的可以拥有这个荣誉嘛?
“经过团部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无论是歼敌数目还是战场上你们13班所表现出的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智慧,你们都担得起这个荣耀。
经过你们冷营长同意,你们班除了你们4名下士之外,另外16人虽然都是新兵,但给你们全营选兵的资格,你们13班也不再属于预备役编制,编入连部直属步兵班。”
“姐夫你的意思是?”澹台明镜张大嘴巴不可置信。
“13班和4班一样,皆属于加强步兵班,编制20人,拥有迫击炮小组和枪榴弹小组,设两名精准射手,机枪小组为3人编制,战时可携带子弹4000发。”
澹台明镜有一种被巨大幸福冲击的眩晕感,13班不仅拥有了英雄步兵班称号,竟然还摇身一变成了全营唯二的两个加强型步兵班。
3人迫击炮小组扩编成5人,那就可以多携带炮弹20发,MG42机枪也从2000发备弹增加了一倍,看似人员只是比普通步兵班增加了5个人,但重火力却是足足强了二分之一。
用曾经担任4班班长的屠运生的原话:老子4班别看就20人,单挑鬼子的两个步兵小队都不虚!
那是真没吹牛逼,20人级的步兵班,不说8杆半自动步枪和4杆冲锋枪,光是黑星手枪都装备了10把。
两个步兵小队的日军,不过是4挺九六式轻机枪和4杆掷弹筒,合起来顶得住一门拥有40发炮弹的射程1300米的60迫和直线射击距离400米的枪榴弹吗?
“姐夫,不是因为我是姓澹台吧!”大喜过望后的澹台明镜突然有些弱弱的询问。
唐刀笑容一敛,站起身向门外走去,走到门口才丢下一句话:“这是对勇敢者的认可和奖励,向来都是我四行团的规矩,不会为任何人而改变,这种话我不希望再听到,因为,这种可笑的质疑不是对我,而是对我四行团所有英勇牺牲将士的最大污蔑。”
“是!”澹台明镜笔直站立。
那一刻,18岁的青年才真正知道自己眼中绝世无双的阿姐为何对这个男人情根深种,那是因为,他身上有着真正军人的气质---坚韧且正直。
“还有,你阿姐怀孕了,庆功会后,给你10天假期,回去看看你阿姐和阿爸。”唐刀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我当舅舅了。”澹台明镜站在原地,笑得像个二傻子。
18岁的青年不知道,在半个小时前,收到自己当爹的唐团座那个傻呆呆的模样,并不比他精明多少。
澹台明月在收到紫山战役结束的消息后,终于忍不住给唐团座来了个喜上加喜!
当然了,这都是战后之事儿,而在金龙峰高地防御战结束后的当天,紫山战场终于迎来重大转折。
一个让冈部三郎吓破胆的转折!
或者说,那是一个让紫山战场上3万日军集体呆滞的转折!
中国人不仅反守为攻了,且从背后掏出了一把刀,那可不是什么阴狠的小匕首,而是一把大刀。
四十米的大砍刀,就问你怕不怕!
回老家一趟,请假!
老家亲戚出了点事,我代表父母回老家探望,今天只能请假,明日照常更新!
第1359章 还拿老眼光看人的代价!
在战场周围30公里区域内几乎12小时不中断侦察的侦察机在当日晨9点,突然给已经开始考虑如何体面的撤离紫山战场的冈部三郎传来一个令他眉头紧皱的消息。
距离紫山战场仅有10公里的区域,突然出现大批身披伪装衣的军人。
这名日本陆航飞行员算是很尽职尽责了,冒着有可能被中国人防空高射炮打下来的危险,将高度降低至1000米高空,终于确定那是绝对不会少于1000人的部队。
虽然日本华北方面军陆航军团在首日地空之战大败亏输之后、没有再出动轰炸机群对紫山地区进行轰炸,但在多天骏司令官的严令下,依旧以每天10架次的侦察机在紫山战区周边巡逻侦察。
因为,冀南地区可不是只有心腹大患四行团,还有兵力更庞大的八十集团军所属。
无论多天骏还是冈部三郎都深知,四行团再怎么厉害,那也只是一个步兵团编制,最多只能防御,但八十集团军却不一样,那可是一个拥有近10万兵力的大型军事集团。
更令日方指挥官痛苦的是,拥有如此庞大兵力的一个集团军还从不跟日本华北方面军正面硬碰,总是化整为零抽冷子搞袭击。
从日军进驻华北,这种被悄然打闷棍的事简直就是家常便饭,那一周没出现过被八十集团军所属袭击,那对于驻华北的日军来说,简直就属于不可思议。
别看每次损失不大,多的几百人的战损,少的甚至只伤几人,但你架不住人家日积月累的这般零敲碎打啊!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内部做过统计,从197年7月对平北城发起进攻以来,驻华北各师团在各种旅团级以上战斗中各种人员损失大致在10万上下。
说实话,这种损失对一个方面军来说已经偏大了,但考虑到对阵的中国军队规模动辄就超过20万人,而且时间跨度达两年之久,这倒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可事实上,经过细致的人员损失资料统计,却发现两年时间,各师团人员战损超过了14万,那也就意味着除了大规模作战中损失的10万人,还有大约4万人的损失是在日常治安维护或是清缴反抗军的行动中。
而这些,基本上都是八十集团军的杰作,那也意味着只参加过两次大规模战斗的八十集团军竟然悄咪咪的就吃掉了日本华北方面军近两个乙种师团。
有如此战绩,却一点也不显山露水,甚至连他们的对手都没有警觉,如果再让八十集团军这么搞下去,时间跨度再拉长个几年,那他们岂不是能把半个方面军给吞掉。
这无疑是让日本华北方面军以多天骏为首的高层们一个背心发凉的统计结果。
早在1939年11月,多天骏返回日本本土寻找各方支持之时,四行团和八十集团军就已经被其列为华北两大患,皆为必除之列。
也正是如此,日本陆军大本营的几个大佬们才同意了由关东军中借调第一师团给华北方面军,在不动用中条山、黄河、太行山前线主力师团的情况下,集重兵于冀南,对两大患进行打击。
第1师团和第3师团4万余大军别看初期是尽全力在狂攻紫山防线,但其实冈部三郎手中一直有近11000人兵力并拥有40多辆坦克的预备队。
说白了,坐镇平北城的多天骏以及率部前来的冈部三郎对八十集团军可是严加防范。
紫山这个硬骨头啃着费劲,那是在意料之中,但若是有敌人出现于平原地区,拥有60多辆各型坦克的冈部三郎有足够的底气可将之击溃。
甚至可以说,吸引并歼灭一部中国八十集团军所属,本就是这次紫山作战计划中的一部分。
可随着战事的发展,紫山地区的四行团防线已经不是硬骨头,而是一只长满尖刺的豪猪,皮都还没啃破,自己却扎了个满脸血,仗打得不要太憋屈。
逐渐上头的冈部三郎早就将吸引并歼灭八十集团军一部的作战计划抛之脑后,就连预备队都已经抽调了4个步兵大队投入到紫山战场。
也就是紫山地区实在不适宜装甲作战,所以还有40余辆各式坦克放在平原地区设防。
然后,就在这样的时候,另一个心腹大患终于出现于紫山战区附近。
这虽然是在多天骏和冈部三郎原定的计划之内,但此时的冈部三郎一点都没有算到对手意图的快乐,反而是有种莫名的头大。
别看侦察机飞行员发来的报告是有大约千人级别的部队出现在15公里外的山区,但在华北担任过两年方面军参谋长的冈部三郎对八十集团军这个老对手的风格还是很熟悉的。
八十集团军最大特质是什么?是装备差?还是士兵意志坚定?
都不是......
是喜欢以众欺寡!
综合八十集团军在晋东南、晋西北、冀南各地区的战报,八十集团军要么不打,一旦主动开打,基本都是数倍于帝国的兵力。
此时紫山战场上帝国大军至少也还有3万余人,这八十集团军主动露头了,那他们得来多少人马?
光是想想铺天盖地而来头上插满树枝的深灰色,哪怕冈部三郎身处于距离前线达12公里的指挥部,也忍不住有些背心发寒。
“发电给陆航军团片冈薰司令官,请他务必多多的派出侦察机,侦察出敌军来袭方向及大致兵力,这关系到华北方面军及关东军乃至帝国陆军荣辱,拜托了!”冈部三郎一边下令从前线抽调部分兵力至平原上早已构筑好的侧后翼防线,一边让自己的参谋长立刻给华北方面军陆航军团发电报。
其实这个时候冈部三郎还是很有大将之风,除了有点头疼,但还保持着一军统帅的镇定。
八十集团军再如何厉害,他们毕竟也只是擅长小打小闹,还从未在数万人级别的战场上证明过自己,武器装备和士兵单兵素养也是中国军中较差的。
根据此时冈部三郎的估算,这股由太行山而来的八十集团军所部,更多的恐怕也是解紫山之围,搞不好此时的四行团也是强弩之末。
毕竟,第一师团和第三师团可都是帝国一等一的常设师团,他们都战得精疲力竭有着暂时撤离的想法,没道理处于守方的四行团就完好无损。
冈部三郎有这个想法倒也正常,在此时的日方将领心里,将四行团这个步兵团升级成为一个帝国师团才能消灭的对象,那已经是很给四行团脸了,换成以前,一个步兵大队没能击溃中方一个步兵团,那是一个大笑话。
轻而易举的占领东三省,没费太大力气就洞开中国北方和东南两大门户,的确给了日本陆军将领们极大的自信,哪怕四行团这两年里持续不断地给日军造成损失,但也因为四行团每次都是和中国第二战区其他友军联合行动,这两个原因也让日方将领们还是对四行团形成了足够错误的认知。
唐刀和他所率领的四行团,只是日本华北方面军战术上的敌人,根本无法上升到战略层面的威胁。
错误的认知当然会带来错误的判断!
所以,冈部三郎失去了最宝贵的4小时。
事实上,冈部三郎已经没有掉以轻心,在紫山西北方向的平原防线上,足足布设了3个步兵大队和两个装甲中队,残余的几门105榴弹炮也调归他们使用,甚至还有一个拥有4门150榴弹炮的重炮中队在一个步兵中队的护卫下向该区域行动。
这种兵力和重火力的支持下,别说几千人的部队,就是一个1.5万人的中国步兵师,也没法洞开这条防线威胁到正在进攻紫山的日军步兵。
甚至,在率领该部的第一旅团长服部晓太郎少将看来,他或许还能率部反击一拨,凭借着麾下40辆坦克的强大实力,将胆敢来犯的对手消灭于平原上。
冈部三郎中将猜到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
等到下午1时,日军侦察机通过密集的侦察,终于判定,由太行山而出进入平原的中方军队不会少于1.5万,他们的方向正是第一师团西北方向攻击集团的侧后翼。
冈部三郎对八十集团军这个老对手的特质简直算无遗策,不愧是当过一个方面军中将参谋长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