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一个是伤口被动能撕裂后还会燃烧,一种则是被铅粒打成筛子,哪怕没打中要害没有立刻致死,但那属于是生不如死。
唐刀太知道了,在曾经时空中的太平洋战场上,无数日军端着刺刀,嘴里哇哇大叫,然后如同潮水一样涌向米国牛仔们,这是米国海军陆战队的日常。而面对这种日常生活,米国牛仔们的应对策略不是举起大八粒和重机枪,而是拿出一支由温彻斯特生产的霰弹枪,来应对这些发了疯的日本人。
太平洋小岛上的丛林和战壕中,这种射程不过百米的的霰弹枪成了日本人的噩梦!
这是专为丛林和战壕以及城市巷战而生的枪械!
阿东做为霰弹枪兵,自然在专用靶场上试验过这种枪支,80米的距离,5个有硬木做成的木人靶,被他一枪打成筛子。
而在无数次摸索试验后,他最快能在7秒钟内,轰出5枪,简直是神挡杀神佛挡灭佛的存在。
有这把枪在,就算冲上来一个步兵小队的鬼子,他也有信心干死他们。
“你小子,去年王屋山见你的时候,咋没发现你还有这特质呢!一听说要打大仗,就这么兴奋!”屠运生看着自信满满的阿东,眼神中也腾起几分战意。
屠运生在39年年中的时候终于晋升少尉,冷锋原本是要调他去9连当主力排排长的,还是李九斤以他腿脚不灵便在老连队方便照顾为由、强行留人在7连原地提拔为副排长依旧兼任4班班长。
班长成了副排长,也是编制93人的步兵排的二把手,屠运生考虑问题的角度很自然的由一名战士向基层指挥官转移。
但阿东的话反而提醒了他,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日本人怎么搞,最终他们还是得派人上来,双方用子弹和刺刀来见真章。
怕他个卵子!
“行,到时候给老子好好看看你的宝贝枪有多厉害!”屠运生哈哈一笑,拍拍阿东的肩膀。
“走!扶哥回坑道去补个觉去,昨天晚上都没怎么睡好!”
“班长,你这是紧张了?”
“我紧张啥,我只是担心老曹又想老婆孩子了。”
“不对啊!我听曹叔呼噜打得山响......”
“你不会说话,就别说话!”
。。。。。。。。。。
1940年3月8日!
第1师团正式向紫山亮出自己的獠牙。
因为紫山属于太行余脉,那山势延绵极大,整体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第1师团并没有从四面包围紫山,而是由三个方向进攻。
第一攻击群为第1步兵旅团所属的501、502步兵联队,为西北方向,总兵力达1.2万人。
第二攻击群为第2步兵旅团所属的503、504步兵联队,为东北方向,总兵力为1.2万人。
第三攻击群为第3师团第29旅团所属的18连队和34联队及一个伪军步兵团,为东南方向,总兵力为1万人。
而四行团早就根据地理地形构筑了自己的防御体系,4大步兵营除1营一个连还在晋东南,其余3个步兵营都是主力尽出。
三道防线总长度超过13公里,纵深达1500米,进驻步兵总计10个步兵连,6个炮兵连,3个防空连。
不算做为预备队的冀南行政公署一个3000人编制的保卫团,四行团投入总兵力6400余人。
当然了,如果加上距离紫山地区不到18公里太行山深处待命的683旅4个主力团以及冀南分区的一个主力团,中方实际尚有2.3万人停留在战场外围虎视眈眈。
但他们,根据唐刀和921师首长们商量的结果,无论战况如何惨烈,都必须等到交战双方精疲力竭后才能出现。
他们,不是帮着打架的,而是捅出最后一刀的。
而多天骏和冈部三郎虽然也把八十集团军考虑在内,但绝没想到唐刀会这么绝,竟然宁愿牺牲自己苦心经营数年的本钱,也要把这个刚从关东军借调过来的第1师团给全部装进去。
实在是唐刀知道,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他最好的机会,一个全歼一整个日本师团的机会,也是四行团和八十集团军震惊全世界的最好契机。
不用暴露实力发动数十万大军突袭,就能把日本华北方面军给打哭。
但想做到此的前提是,不足万人的紫山防御区,能挡住4万余日军的狂攻,并使之在紫山上流尽鲜血。
憋了小半年的多天骏,绝不会只拿出一个半师团就了事的人。
晨7时,天色刚亮,紫山上就爆发出比朝阳还要更灿烂的光芒。
日军炮兵开炮了。
一个炮兵联队48门火炮,24门75山炮和12门105榴弹炮、12门150榴弹炮,加上4个步兵联队所属的火炮,全力炮火覆盖,每一秒钟,就有至少10发炮弹落在紫山各区域阵地上。
整个紫山仿佛都在炮火中颤抖!
但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小小的前奏!
晨曦中,原城机场、保定机场、平北机场,一架架日机由笔直的机场跑道跃入空中。
除了体型‘娇小’依然满载着炸弹的96战机,还有翼面积达到70平米可搭载7人的大号97重爆机。
佐佐木大尉率领着24架96战机已经在3000米高空中盘旋,等待着由平北城飞来的轰炸机群与其汇合。
上司已经向他透露口风,此战如果顺利完成,他将在月底晋升陆军少佐,完成由尉官至佐官的跨越。
只是,经历了两年战火的佐佐木大尉并没有他自己想象中那般欣悦。
看向左右舷窗,犹如蜂群一般的帝国战机,依旧没法给这位日本陆军大尉带来安全感。
无数次的死里逃生,让他太了解四行团那个老对手了。
无数次实践证明,再如何庞大的机群,似乎都只是将锤子增大几号,而那个可怕的对手似乎是一座山都无法压碎的铁核桃。
天知道帝国陆航这次又将遭遇什么样的地对空反击?
或者说,满脸肃然的佐佐木大尉这一次,满脑子装的,依旧不是怎么立功晋升,而是活着回来就好。
哪怕根据陆航军团制定的战术计划,120架各式战机组成的轰炸机群,将会在这一天白天,总计进攻两轮,会向紫山地区的中国人阵地投下总计100吨的炸弹。
那绝对是能将一座山都给炸平的弹药量!
日机机群发动机的轰鸣声,撕碎了整个华北大地清晨的宁静。
数以百万的华北民众,惊悚的看向高空中密密麻麻数不清的小黑点。
来自平北、津城、保定、原城的电波则疯狂的向虚空传播。
中国最大情报机构密布于这些区域的情报员们,给上级报备的情报只有一个:“日机大规模出动,远超以往!目的地不详!”
“命令中条山战区所有官兵进入工事,以防重大损失!”山城军政部和第二战区司令部同时发出电令。
在北方,除了中条山,谁还能令日本华北方面军发疯似的聚集上百架战机狂轰?
或许只有八十集团军总部的首长们知道,敌机的目标,不会是他处。
只能是紫山!
紫山,扛得住吗?
“命令,防空营所有防空垒,日机不低于3000米高度,不得擅自攻击,低于3000米,待命!”唐刀拿着二丫匆匆给他递过来的情报,冷声下令。
。。。。。。。
第1348章 这真的只是小刺猬?(上)
唐刀口中所说的防空垒,自然是一种防空工事!
只是,如果将时间线快速前行至一年后,罗斯塔夫能来到中国的这片山区参观的话,会惊讶的发现,在三座山峰顶部屹立的三座防空堡垒,其实就是在自己帝国首都屹立的三座防空塔的缩小版。
曾经时空中的1940年8月26日当晚,日不落帝国皇家空军对柏林进行了第一次空袭,这让小胡子元首感到震惊和愤怒。他立即下令加强柏林的防空能力,并亲自绘制了一份防空塔的草图,然后交给了他的总建筑师施佩尔去实施。
施佩尔聘请了柏林工业大学的教授弗里德里希·塔姆斯负责设计工作。塔姆斯设计了两种类型的防空塔,分别是G塔(战斗塔)和L塔(指挥塔)。
每座G塔的尺寸大约为70.5米×70.5米×39米,墙壁厚度为3~4米,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每座G塔可容纳8000人,而每座L塔可容纳3000人。
G塔上,拥有四个角楼,每个角楼都装备了两门口径为128毫米高射炮,并且配备了一门37毫米高射炮和多门20毫米机关炮以及12.7毫米重机枪组成的中低空防御系统。
L塔则通过通讯设备与G塔保持联系,向其提供关于敌机位置、速度、高度等信息,协助G塔进行精确的瞄准和射击。每两座防空塔会配合运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防空单元。
唐刀在陆军指挥学院进修时,见过教授用模型和光电系统模拟出的日耳曼帝国防空塔的汹涌火力。
用那位教授的话说:在没有导弹和钻地炸弹以及核弹的时代,这种建筑和火力配备的设计就是螺旋桨飞机的噩梦。
所以,在这个时空,哪怕是制造出如此工程的日耳曼人,恐怕也没唐刀清楚,一半是疯子另一半是天才的小胡子元首被激怒后的设计有多牛逼。
曾经时空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耳曼帝国和小胡子元首失败了,就连日耳曼帝国的首都柏林也被攻陷了,但柏林防空塔却被视为日耳曼帝国的最后尊严和象征。
因为它们从未被攻陷!犹如淞沪会战时的四行仓库!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40年至1945年期间,盟军对柏林进行了363次空袭,投下了大约4.5万吨的炸弹。
这些空袭导致了约3万人死亡,12万人受伤,还有12.5万栋建筑物被摧毁或损坏。
然而,在这场空中大屠杀期间,柏林的防空塔依然屹立不倒,它们以其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结构,顽强地抵御了盟军的进攻。
据统计,柏林的3座防空塔成功击落了约500架盟军飞机。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在1943年11月22日,当时米国第八航空队对柏林进行了一次规模庞大的空袭,派出了440架B-17轰炸机以及500架P-47和P-38战斗机。
这次空袭叫做“第二次施韦因富特行动”,是米国对日耳曼帝国的首次日间空袭。米国牛仔希望能够给日耳曼帝国造成巨大损失,但他们没有预料到遭遇了柏林防空塔的顽强抵抗。
柏林防空塔的128毫米高射炮和重机枪对米国人的机群展开了强烈的火力,给米国机群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这次空袭中,共有60架轰炸机和5架战斗机被击落,还有138架轰炸机和26架战斗机遭到了损毁。这次空袭被认为是米国人在二战中遭受的最严重损失的一次空中失败。
柏林防空塔不仅在空战中表现出色,还拥有强大的对地作战能力,在柏林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不仅可以通过高射炮和重机枪来应对盟军飞机,还能够使用火箭筒和迫击炮来对付毛熊的坦克和步兵。这些防空塔就像小型城堡一样,为日耳曼帝国人提供了最后的庇护所和坚强抵抗之地。
1945年4月16日,毛熊军开始了对柏林的总攻。他们相继突破了奥得河和尼斯河防线,并最终将柏林市包围起来。苏军总共派遣了250万人、14200门火炮、2450架飞机和1500辆坦克参与战斗。
而柏林的守军只有36个师,总共76万人,拥有2200架飞机和1500辆装甲车。其中还包括一些半军事组织,如警察、青年团和国民突击队。日耳曼帝国军无论人数、装备和士气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然而,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柏林防空塔发挥了惊人的作用,成为日耳曼帝国军最坚固的阵地,对毛熊军造成了巨大伤亡和困扰。
毛熊人为了攻占这些钢筋混凝土建筑,采取了203毫米重榴弹炮、火箭炮、焚烧弹和炸药包等多种手段。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仍无法轻易摧毁这些防空塔。一些防空塔甚至在战争结束后仍屹立不倒,需要进行多次爆破才能拆除。
根据数据,柏林战役中,柏林防空塔成功拦截了32架盟军飞机,并且对毛熊军造成了超过4万人的伤亡,与此相比,柏林防空塔自身仅有7人死亡,二十余名军官或士兵重伤。
唐刀在紫山主峰以及另外两座海拔超过400米的山峰顶部,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构筑了三座和柏林防空塔缩小了差不多5倍的防空堡垒。
每座防空垒呈四方形,长宽各为20米,因为没有掩藏平民的需要,堡垒的高度要稍矮一些,大约为8米,中空的内部主要为通道,炮弹多储存于地下仓库中,钢筋混凝土的厚度大约为2.8米。
没有柏林防空塔那么高大雄壮,矮墩墩的防空垒与之相比,就像是拎着巨斧的矮人和泰坦。
但其实轮防御能力,钢筋混凝土厚度略薄但高度却大幅度降低的防空垒并不逊色多少。
这种用了高标号水泥的钢筋混凝土厚度也是经过工兵连用100公斤重‘旋风炸药’进行过测试,光是凭炸药爆发出的气浪,是没办法摧毁这种墙壁的,除非是有200毫米口径以上的加农炮用穿甲弹对准狂轰。
同样的四个角楼,每个角楼里安置了两门40毫米高射炮,在角楼周围,突出以楼体的平台上,则布设了6座20毫米机关炮炮位以及8挺4联装12.7毫米高射机枪战位。
防空垒的主要作用虽然是防空用,但楼体中间亦有射击孔,那里面则安装有被四行团已经基本淘汰掉的37毫米速射炮和70毫米步兵炮以及8挺马克沁重机枪。
如果防空垒平台上的20毫米机关炮和12.7毫米重机枪将枪口不再对准天空而是向下,这个防空垒则又成了一个可以向600米外喷射死亡火力网的怪兽。
甚至,位于峰顶的防空垒借助着自己的高度优势,可以将自己的火力最大打击范围延伸到2000米以外。
说白了,这种完全盗版自柏林防空塔的小几号防空垒才是紫山防御阵地上火力最凶猛的存在,而不是掩藏于整个防御阵地后方3000米大山深处的28门150榴弹炮。
这些重炮为了自身防御以及山区特殊地形因素,不得不牺牲射界,导致对抵近防区的日军步兵阵地有不少死角,其最大作用反而不是对日军步兵攻击,而是对日军炮兵形成威慑,使其根本不敢靠近距离紫山12公里的范围内。
而对于日军来说,这些构筑于峰顶的超级工事历时了将近半年才彻底完成,日军的侦察机从10月时就不断从高空掠过拍摄紫山地区地形,那时拍摄的不过是个大工地,一片废墟。
等到进入1月,主体结构逐渐完成时,程铁首防空营麾下的40毫米高射炮却开始对进入3000米高空的日机频频攻击,不惜血本的高空打击使日机不得不减少对紫山地区高空侦察,这也导致他们根本不知道原来那三片废墟上究竟会矗立起一个什么样的火力怪兽。
庞大的日机机群在距离紫山大约50公里的上空集结,由太行山方向向邯郸城方向进入战场,这很显然,日机的第一波打击目标并不是直面步兵的一线防御阵地,而是企图寻觅四行团藏在山谷中的炮兵、辎重等部队。
但日机的高度大多保持在3500米的高度,想凭借肉眼从高空找到具体目标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庞大的日机机群更多的是想凭借携带的超过50吨炸药以地毯式轰炸来对可能存在的目标进行摧毁。
幸好,唐刀早就防了日军这一手。
在开战前五天,王公与领衔的冀南行政公署就对紫山地区的民众进行疏散,哪怕有的村庄距离防御一线足有4公里,也在疏散之列。
足足有18个村寨大约2.5万人在公署行政人员和民兵们的组织下退入15公里外的太行山中。
“命令全体战机,投弹!中国人,在帝国的炮火下,颤抖吧!”坐在一架97重爆机中的宫野真受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志得意满的拿起面前的无线通话器下达军令。
轰鸣的机群下方,别的看不太清楚,但中国人的村庄却是一览无遗。
虽然这种民用目标并不在陆航军团规划的战术表上,但做为陆航军团第1飞行联队的中佐联队长,做为此次轰炸机群的最高指挥官,宫野真受认为,摧毁中国人的村庄应该也是摧毁山中四行团持续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既可以用中国平民惨烈的伤亡来对中国人进行心理上的震慑,也可以使其失去从村庄内获得补给。
至于说如此浪费帝国的宝贵炸弹而没用之于四行团的有效军事目标上这个问题,宫野真受认为因为要节约炸弹而只能有选择的寻找目标的战术纯粹是愚蠢他妈给愚蠢开门---愚蠢到家了。
帝国对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庞大的工业实力,那就应该用雨点一般的炸弹淹没所有敢于反抗的中国人。
只要拿下中国肥沃的土地,什么都可以再有,些许浪费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