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街边横七竖八躺着的没了头部和上半身的残尸,都是不愿离开家园又没有躲避炮火经验的民众,炮弹片无情的将之切割成两截!
的确,日本人想抢的不仅是底盘,更要屠灭在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的人们,不然,怎么征服这片土地?
“做为军人,我只想守卫我的国家和人民,但有些人,偏偏在这时还要防着这个防着那个,并做此勾心斗角之举,我本人深以为耻!”唐刀深深的看向王大专员。
“如果王长官你想变得和他们一样,我也不拦你,我会安排你在这里有一间办公室,你也可以行使你作为公署专员的一切职权,但抱歉,我四行团之军隶属第二战区直辖,并不归冀南行署管辖。”
王公余呆立当场!
他可没想到,这甫一见面,唐刀会如此不留情面!
什么办公室,什么行使专员职权,他手下没有兵也没有工作人员,最多只有一部电台和两个通信兵,唐刀不搭理他,天天带着电台满山逛游看风景吗?
这不是什么阴谋阳谋,彻底就是无视,犹如空气!
再想起那位陈姓智囊在临行前和他的谈话:“唐刀此人虽然桀骜不驯,但他为人极重情谊,你和他在松江有一段并肩作战的战友情,听说合作的还很愉快,要充分利用这段情谊对其进行笼络,加之长官对他的提拔奖励之恩情,他会成为长官所需要的青年才俊的!”
现在看来,那简直就是个笑话!
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喜欢位高权重,一言而下,数十万人俯首听令,总以为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
唐刀从始至终,都还是他在松江遇见的热血青年,并没有因为军职和地位的提高而变化。
“别,别,老弟我不是这个意思!军事上你一言而决就是,民政上的事儿我就给你把把关,就是八十集团军......”王公余连声说道,眼中甚至都露出哀求之色。
一介少将,能被唐刀逼成如此模样,也是足够艰难了。
唐刀心硬无情,那是对敌人,对故人终究还是念一些旧情,心下终究微微一软,脸色也平和下来,招招手喊来夏大雨,将冀南地图铺在地上。
“先暂且不谈八十集团军之事,王长官可知现在冀南有多少日军和治安军?”
“我来之时,也阅过冀南情报,邯郸、邢台两市在年前驻军大约两个步兵联队,治安军有三个团,共约1.4万人。”王公余略微思考,说出一个数据。
“王长官你也说了,那是年前之情报,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你猜现在日军会有多少?”
“多少?”
“我所获情报显示,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更换的那名司令官,已然有意调筱冢一男的第十师团一部前来冀中。
届时,日军在冀南的兵力恐怕会至少有3个步兵联队,若再加上治安军,敌军人数会突破2万人。”
“日本华北方面军的攻击重点不是在晋东南和中条山以及潼关一带的黄河防线上吗?怎么会调甲种师团来冀南。”王公余显然也不是无知之人,虽被唐刀说的倒吸一口凉气,但更多的是满眼狐疑。
那意思不过是:我读书多,但我也是当过保安团司令的人,你别当我是军事白痴忽悠!
“那是你对多天骏不够了解,这个满肚子坏水的家伙是想双管齐下,前线负责压制,后方先平定一切后患,而后再集中全力攻打我方扼守之防线。”唐刀耐心解释。
“你就说两万多小鬼子和二鬼子一起来,我四行团再如何勇猛,双拳能不能当四手?”
“那的确是够呛!”王公余脸色再度变得难看。“不知这次唐老弟你来,带了多少人马?”
“4000余吧!”唐刀倒也没有太瞒着这位,免得这位听到日军势大就快吓尿,好歹给他点信心。
就如同老王所说的,他这个行署主任别的做不了,却是可以找上峰要钱要物。
届时和日军干起仗来,就算是守得住村庄,还能守得住种在外面的高粱和小麦?
整个冀南根据地里可是有数十万民众,到时候数十万张嘴要吃饭,不都得着落他和四行团身上?麻雀再小也是肉不是,唐团座不嫌弃。
“还好,还好!那我就放心了。”拍着胸口给自己顺气的王公余表现却有些出乎唐刀意料。
“当年在松江,有你唐老弟,我们不也是三万对十万,不一样杀得日寇血流成河?”王公余的信心全来自对唐刀的盲目自信。“这次小鬼子敢来山里,我相信唐老弟和四行团一样能杀得他们丢盔卸甲!”
“那他们要是不来山里打我们,只杀老百姓呢?”唐刀反问道。
“这......”王公余一阵语塞。
他很想说这不可能,但想起唐刀先前所说的‘先稳定后方’,后背却是不由出了一层冷汗。
把占领区位于农村的百姓全部杀光,那还有什么人反抗?那岂不是一劳永逸之事?
但如果用这区区4000人就想保护住上万平方公里数十万百姓,那除非是4000天兵天将。
“所以,没有八十集团军协助,我们是没法守护住这片土地和民众的,难道你这个冀南行署主任,就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这样被日军屠戮殆尽吗?”唐刀苦口婆心。
王公余沉默不语。
“如果真是这样的我,你我二人在历史上必然会留下名字,不过和流芳没关系,遗臭万年是一定的。”
读书人最在意的就是气节和名声,唐刀见其已经意动,再添上一把火。
“老弟,你如今不仅是军衔变高了,就连口才也变好了。”王公余苦笑着说道。
“只是,当上峰问起,我该如何回他们?”
“那就告诉他们,八十集团军已尊令撤离,你我花费数月,联络当地抗日志士近万人,和日寇做坚决敌后游击斗争,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王公余瞠目结舌。
唐刀变了,变得更不要脸了。
关键是,这种鬼话上峰能信?
“凡有不信者,尽可以派人来冀南实地查看嘛!”唐刀微笑着拍拍王大专员肩膀上的灰,很温柔的说道。
“这里可是敌后,如果来这儿死了,国葬不知有没有,但烈士之名一定会有的。”
老王额头沁出一片冷汗!
这一刻他几乎已经可以肯定,真要有谁敢来,那三八大盖的尖头子弹一定吃得饱饱的,至于说是不是日本人干的,那恐怕只有天老爷知道了。
“那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被唐刀吓了一跳的王大专员心态转变很快,决心做好自己该有的角色。
既然是‘老大’,那就负责和上面联系要钱,糊弄好上面就行,其余小事儿都交给唐刀这样的‘副手’去做就好。
“这样吧!长官你可以去附近几个村乡转转,和当地有些名望的人物交流交流,传达一下上面的意思,看看他们的想法,而后再制定一些我们公署的工作计划,你看可否?”见老王已经上道,唐刀决定还是给这位一些尊重,让老王去查勘民情,也做好自己的心理定位。
不然被自己这连哄带吓,事后总会心里不是个滋味儿。
唐刀这一招还真是做对了。
老王算是个勤勉型官员,竟然真的花费大半个月时间走访了十村八乡,给唐刀拿来了当地有名望地主士绅的心态调查统计。
然而让老王近乎绝望的是,那些地主士绅们对他这个国府正儿八经任命的父母官半点也不感冒,反而看到护送他的穿着八十集团军军服的四行团警卫排官兵毕恭毕敬。
在这种乱世,谁手里有枪谁才是老大,这就是人性!
老王从此绝口不提把八十集团军赶走之事!
只是谁也没想到,王大专员在专员位置上没找到成就感,反倒是挖地道埋地雷上瘾了。
这位竟然也不愿意在紫山四行团团部无所事事的呆着,而是无比积极的将精力投向由唐刀和八十集团军主导的村乡挖地道埋地雷之事儿中去。
两个月间,冬去春来,这位每天夹着根笔和设计图纸行走于村田间,晒得黑瘦黑瘦的,和行政公署主任搭不上边,倒真的像是个村中的教书先生。
很快,令他感觉到很爽的成就感来了。
5月初,已经彻底理顺华北方面军事务的多天骏终于无比缓慢的迈出了他设想的第一步。
。。。。。。。。。。
第1308章 川子的第一战(上)
1939年5月8日!
邯郸市广平县潘寨村外围1200米!
站在山头,松北有纪大尉从望远镜里看着炊烟袅袅一片安静祥和的山村,脸上露出一抹狞笑!
那并不是狼看见羊群的欣喜,那是来自于毁灭美好的快感。
或许只有松北有纪知道,他要执行的是一个怎样的任务。
那是师团长阁下亲自召见并下达的‘烬灭战’,他此行的目标,不是要清除那些‘土八’,而是要彻底将这个拥有1000名人口的大型山村从这片土地上抹去。
虽然这有些残忍,但松北有纪认为,这很有必要!
中国人顽固的近乎愚蠢,帝国已经占领华北这片土地一年多了,但活动范围大多限于城市,并未对足够广袤的农村实现有效控制,这也导致中国人于地下偷偷摸摸的反抗越来越频繁。
尤其是最近几个月,随着前线不断失利,中国人更是嚣张,竟然不断屠杀那些靠向帝国的‘有识之士’,导致驻扎城内的帝国将领对乡下局势两眼一抹黑。
这是对方面军乃至于帝国的挑衅!
终于,新来的司令官阁下做出了最残酷也是最有效的反击,是时候让中国人知道不顺从是什么后果了。
松北有纪丝毫不担心会遭遇什么‘土八’,身为第10师团第63步兵联队第1步兵大队副大队长兼第1中队长的松北有纪、此次率领着两个步兵中队外加一个步兵炮小队近500兵力前来扫荡潘寨这样一个村庄,甚至,拥有如此实力的他都懒得带那些肮脏且愚蠢的治安军。
别看潘寨距离广平县城达12公里,但松北有纪率领着麾下一路急行军,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抵达了。
看村庄内炊烟袅袅的样子,想来中国人做梦也没想到已有大军兵临村口。
松北有纪甚至已经想好了,他会率队冲进村内,像往常一样勒令中国村民站在他的机枪前,中国人一定会像绵羊一般顺从,而后他们或许想不到的是,这次没有什么逼问和向帝国做贡献。
迎接他们的只有无情的杀戮,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被无情杀死,而后投入曾经给他们温暖的房子里,被焚毁殆尽,就像他们从未在这个世间出现过一样。
一想到上千名中国人就会在自己的命令下血肉飞溅,出身屠户家庭的松北有纪就莫名的亢奋。
“命令水谷中队先行进入村口山道并负责侦察有无土八,松北中队掩护步兵炮小队后方跟进,告诉所有人,一旦通过山道立即快快的行军,务必不能让一个中国人逃进山里!
命令各小队、小分队,一切敢于反抗者,不管男女老幼,皆可击杀!”松北有纪放下望远镜,冷酷的下达军令。
随着军令下达,一队15人的日军小分队率先走出丛林,进入那条可以通行大车的黄土道,接着便是一队队日军跟上。
除了有些沉重的皮靴踩在有些干硬泥土上的声音,再无其他声响。
日军脸上大多是木然僵硬,或许是已经行军12公里让他们有些疲惫,又或许这是他们民族个性使然,但他们眼神里却有着掩藏不住的兴奋。
这种外出‘打猎’,对于第10师团的兵们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每一次都会有所收获。
虽然中国女人在他们来之前都会用炉灰将脸涂抹的脏兮兮的,但和释放欲望相比,那又有什么呢?
尤其是看到他们的父亲、丈夫绝望的在刺刀下跪着哀嚎却又无力反抗的模样,简直是再刺激不过了。
与之相对的,是依旧宁静的山村和依旧固执涌出的炊烟,仿佛是山林遮挡住了近500日军满心压抑不住的杀意和野望。
。。。。。。。。。。
川子就躲在距离日军不到400米的草丛里,大气也不敢出,就看着一队队日军杀气腾腾的向不到一里外的潘寨进军。
是的,川子终于参军了,在半年前经过考核,他终于由民兵正式成了683旅的一名正式士兵。
不过,川子并没有去到和黎大哥一起的主力团772团,而是被分到了独立团,并在一个月后跟随陈副旅长来到冀南。
经过半年的发展,独立团从最开始的不到一千人,发展到现在近万人,本来都还算是新兵的川子竟然当上了班长,手下还有12个兵。
就是,连同他在内军龄最长的兵也只有6个半月,武器更是五花八门,除了他这个班长拿着一杆汉阳造,其余人要么是鸟铳,要么干脆就是梭镖。
川子很不满意自己班里的战斗力,但他知道老班长现在的排长也没办法,经过做群众工作,参军的年轻人太多了,他所在的排有8个班超过百人,但步枪枪总共只有26杆。
为保证战斗力,步枪基本都分给排名靠前的三个步兵班,他这样本身就是新兵又带着一群新兵的班长,能有一杆制式步枪就不错了。
弱小的战斗力,以至于他所在的步兵连在这两三个月里和日军、伪军干了几次仗,川子和他的步兵班都是做为预备队出现。
由于日军战斗力极强,步兵连组织的几次袭击行动,都没法将其防线击溃,加之日军援军抵达极快,川子率领的8班根本没有出战的机会。
直到年后一个月,那个神奇的陆军上校率领的四行团竟然来到了这里。
来广平县的是四行团1营2连,连长叫卫东来,一个带着几分书卷气却又很英俊的军人。
四行团是友军,而且是关系很好的友军,川子很想上去拉拉关系,指不定能从友军那里获得些援助,毕竟他可是抬过他们唐团长的人,可惜他这个班长距离人家连长太远了,根本找不到机会凑上去说话。
没成想,四行团这位大连长和广平县军职最高的广平分区队长会面过后,支援物资就发下来了。
可更令川子没想到的是,发下来的不是传说中的枪械弹药,而是什么铲子、铁镐等挖掘工具,如果非要说什么和打仗有关系,那只能是那些被称之为地雷的铁疙瘩了。
根据上级首长传达的命令,广平分区暂停其余一切活动,全军调动民众配合四行团在平原各村各庄开挖地道,山区村庄则大量埋设地雷形成雷场。
一直没捞上仗打得川子不愿意去刨土坑,缠着排长非要来到潘寨村根据地。
这里不仅是广平县人口较大的山村,也是分区在广平县重要根据地之一。
光是在这个村,就有160多名青壮参军,婶子们更是日以继日的给独立团官兵们做布鞋,几个月的时间,就做出了几千双交给部队。
暖和的布鞋就算没穿在脚上,光是背在身上,跑步都感觉有力气多了。
不过,潘寨村是山村,不用像平原村那样需要大量人力挖掘地道,所以就派了川子这个步兵班陪同四行团一营2连3班来协助村里的乡亲们布设地雷。
埋地雷也是个技术活儿,尤其那个叫土豆的小兵给大家科普什么压发雷、绊发雷、拉雷、连环字母雷,光听着名字都能让人晕乎,潘寨村的百姓们更是一脸懵!
好在那个四行团外号叫老算盘的老班长很有耐心,不仅开培训班给川子和他班里的新兵们以及村里的抗日积极分子亲自地雷正确使用方法,还带着他们在雷区埋雷。
花费了大半个月功夫,潘寨的乡亲们总算是学会了怎么埋这些地雷!
那还不仅仅是个技术活儿,竟然还涉及到什么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