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87章

作者:汉唐风月1

  或许唯一值得这帮倒霉蛋们庆幸的是,他们从此可以远离战争了。

  在一周后,一部分人倒霉并幸运着的家伙们坐着运输舰回国,此生再未踏上过中国的土地。

  或许,他们也不想再来到这块令他们痛苦的土地上了,同僚最后于废墟中绝望的呻吟,将永远成为他们的噩梦。

  至于说另一部分,战争不还没结束嘛!

  。。。。。。。。。

  战后,中国也没有对四行仓库废墟进行挖掘整理,而是在四行仓库废墟顶端修建了四行仓库纪念碑,第88师524团所有参战人员的名单尽在其中。

  月长青和另外九十二名民众的名字,也被刻在纪念碑底座上,那是整个中国对他们的褒奖,相信长眠在这里的将士也不会拒绝他们相伴。

  军与民,本就是鱼和水。

  汉白玉为底座的纪念碑,在经历过数年的风雨过后,在其满是混凝土废墟的周围,竟然长出了十几株小树。

  有人说那是战死于四行仓库的英烈回来了,化身为树守护他的阵地他的国;也有人说,那其实是废墟中逐渐腐烂的数以百计日军尸骸提供的养料足够充分,滋润了小鸟衔来的树种......

  但不管是那种说法,最终都没有人去动在废墟堆里顽强生长的小树,哪怕它们并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就是些杂木。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十年时光一晃而过,沧海桑田,曾经的战场和废墟堆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绿树荫荫的小山,春绿冬枯,一岁一枯荣。

  但无论四季如何变幻,唯一不变的是那座纪念碑,以及碑中之名。

  中国,没有忘记他们,这个民族也没有忘记他们。

  老张和老周,战争中的银行职员和黄包车夫,两个原本地位悬殊不可能有交际的河南老乡因为这场战斗结为好友。

  虽然数年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租界被日军攻占,但他们互相守望帮助,都撑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并活到了六十年后。

  两个彻底退休的普通淞沪老头儿没有别的爱好,平素无事,就提上茶壶来四行仓库的废墟旁坐坐,用他们的话说,来陪陪长眠在这里的将士。

  自然,遇到有人相询,老人就给他们讲这场爆发于几十年前的战场,讲那些人的故事。

  许多年轻人都问过他们,最后那支英雄的部队究竟是顺利撤离了,还是和日寇一起战死在这座著名的废墟下,两位老人总是红着眼眶说他们一定是离开了。

  但其实,他们也不知道。

  因为,他们甚至没有见过仓库中任何人一面,他们究竟是死了或是活着在其他战场上继续和日寇战斗,做为普通人的他们无从知晓。

  然而,一件突发事件,却让已经老得快要死去的他们知道了他们几十年来都想要听到的答案。

  伴随着城市越来越发达,可利用土地越来越少,已经成为核心区域的闸北区遍布摩天大厦,唯有此地是令人碍眼的杂树丛生的小土堆。

  终于有人盯上了这里,希望投入巨资对此地进行开发,平掉碍眼的废墟,将纪念碑移往数十米外的苏州河边上。

  只对钱感兴趣的资本,从不在意什么精神图腾。

  只是,还有一些没有忘记过去的普通人不答应。

  意外获知此消息的两位老人手持木棍,就像当年那些士兵手握着钢枪一样,带着本地居民站在大型挖掘机前方。

  当年,是他们拿命守护民,现在,该轮到他的民来守护他们了。

  政府派出极高规格的官员苦口婆心劝说,承诺绝不会损坏纪念碑一丝一毫,并会在原地新建一座纪念馆,可那代表着什么?

  当年的日本鬼子攻占不了的阵地,竟然被血腥的资本给侵占了,老人和居民们拒接了。

  直到,一名胸前佩戴着无数勋章的白发老者出现。

  其中过程不用赘述,结局是资本完败,废墟得以保存。

  冲着废墟颤颤巍巍行完军礼,老者向两人弯腰躬身致谢,感谢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对纪念碑的清扫,感谢他们每每清明之时对战死在此地将士的祭拜。

  因为,那是他的战友。

  更让老张和老周两个老人无比激动的是,他们终于听到了这五六十年来最让他们开心的消息。

  他们每日驻足凝望的纪念碑下,没有中国军人的悲情,唯有日寇的亡魂。

  11月1日当日,除去前一天在四行仓库牺牲的二十几人,其余一百余人,全部逃出生天。

  虽然在日后和日寇的作战中陆续有人牺牲,但还是有不少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第172章 秘密

  是的,有唐刀这个来自未来的单兵之王在,又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怎么还会用上那种同归于尽的爆炸方式呢!

  仓库众人之所以能悄然无息地消失在被三面包围的仓库中,要么飞天要么遁地,至于说潜水去租界,那也只是人们美好的想象。

  先别说租界那边荷枪实弹驻守,绝不会同意士兵们游过去被日军找到武装进入租界的借口,这个时代也没有特种兵模式,既要能陆地暴打狮虎还要能下五洋捉鳖,仓库里的一百号人不会游泳的少说也有三分之一。

  飞天更只能是个传说,唐刀自己都只是在电影里见过钢铁侠那一身豪华套装,就算玉皇大帝他老人家送来架直升机,已经杀红眼的日本人也敢抄着家伙把直升机给揍下来。

  数量,有时候真的是可以干掉质量的。

  所以,只能是遁地。

  不过,想靠先前挖的那两条地道可不行,那玩意儿连个通风设施都没有,能活活憋死人不说,地道口挖掘痕迹又极其明显,躲里面被日本人发现,那大家伙儿可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那一百多号人连同武器装备以及战死者的遗骸都去哪儿了?

  这还得靠唐刀这个穿越者了。

  论对四行仓库整个结构的了解,在这个时代,恐怕只有当初建造这栋仓库的设计师和仓库的所有者能和唐刀媲美了。

  四行仓库在未来做为一个战争遗址成立了战争纪念馆对大众开放,不过并没有开放仓库的全部区域。

  而做为金陵军事学院做结业论文的高材生,唐刀当然有资格参观仓库内所有区域,包括不对大众开放的。

  四行仓库原本是四家银行做为金库的所用,有坚固隐秘的地下室用来保存客户贵重物品是再正常不过,但谁也不会想到,在地下室里竟然还有一条设计极其巧妙的地道,直通往三百米外的另一栋建筑,根据资料,那也是其中一家银行的大楼所在地。

  想来,是因为当年中国国内国外政治形势复杂,淞沪这座大都市又有不少地下黑势力,这几家银行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事故,特意在建造的时候开了这样一个秘密通道,可以在危机来临的时候转移这些贵重资产。

  这种秘密地道当然不可能给外人说,否则银行客户知道自己的贵重物品保存在这样的地方,那还不得操刀子把几家银行股东给干掉啊!

  所以,这条地道的秘密,别说日本人不可能知道,就连当年的政府和军队自个儿都不知道,要不然他们也不会那么受后辈敬重了,那是真的向死而死。

  唐刀知道,但他不可能一开始就把这个秘密说出来。

  原因很简单,人一旦有退路了,意志就会变得薄弱,而没有足够的斗志,在日军无比凶猛的攻势下是坚持不了几天的。

  要不然,古人也不会有破釜沉舟的典故了。

  而如果没有曾经四行仓库的英勇抗战对人心的激励,持续多年的卫国战争将不会那么的波澜壮阔,或许将形成一系列唐刀不愿意看到的连锁反应。

  幸好,四行依旧是曾经的四行,不仅续写了曾经的辉煌,还创造比曾经更为壮丽的诗篇。

  雷雄选择和唐刀站在一起,将这副壮丽的画卷描绘至最高潮,而后,急流勇退。

  唐刀至今还记得雷雄跟随他一起下到地下室,看着唐刀掀开墙角地板,启动人工绞盘,打开厚厚暗门那一瞬间瞪大的牛眼。

  “你娃若不是个间谍头子,老子改你的姓。”悍不畏死的雷大炮几乎是飘着走进了秘密地道。

  再蠢的人,也知道,有了这条地道,大家伙儿就不用死了。鬼子也杀了,军令也早就完成了,能不死自然是最好,雷雄不也想着还能有机会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是?

  唐刀若不是那个部门有点份量的人,如何能知道如此隐秘的地道?雷雄打死都不信。就算唐刀跟他说自己是来自九十年后,他更是头掉了都不会信。

  “驴日的,商人都不是好东西!自个儿的东西都监守自盗。”雷雄眼瞅着唐刀在地道里用另一个绞盘把地道门合上,忿忿然的骂了一句。

  从里从外都能开关,除了这座仓库的所有者,谁有资格搞这玩意儿?

  接着,又眉开眼笑的笑起来,“不过,额还是得感谢这帮吸血资本家们啊!没他们,额可见不着老婆和娃了。”

  为这个大实话,唐刀给他递上一根烟。

  虽然地道建造有点时间了,里面也长期没有使用落满了灰尘,也有着浓重霉味儿,但还是有空气流通,就算在里面抽根烟,也没有太过憋闷。

  这一切都说明,设计者还是花费了很大心思,通风孔自然不用说,肯定是极为秘密的地方,如果被人发现,那几家银行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两个人拿着火把在地道里一直向前搜索,和唐刀记忆中一样,地道里虽然空间有限,但或许为了能存贮重要物品,还刻意开辟了一个超过四十平方的储藏室,拿来给大家伙儿当临时休息区正好。

  整个地道连绵超过半里,出口也在一栋破旧大楼的地下室中,因为仓库守军不断实行的爆破战术,日军显然没有在那里建立工事的意思,熄灭火把的唐刀和雷雄两人钻出地道,甚至还抽空观察了一把距离此地并不远的日军一线战壕。

  学乖了的日军这一次可不止就是放一组警戒哨其他人就安心在战壕里睡大觉,基本每隔二十多米就一组,绝不给中国人夜袭的机会。

  不过,地道虽好,也不能瞎用。

  重新钻回地道的唐刀和雷雄在地道里商量好,不管怎么说,都还是要和日军硬干一天再进入地道。

  不光是为了替战死的弟兄们报仇给日军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更是为了这一百多号人。

  如果打都不打,就撒丫子跑路了,或许就坏事。

  你想啊!能活命的租界你不呆,非要回四行仓库这个绝地,然后再来个原地消失,再蠢的人也知道其中有猫腻不是?

  虽然此地道隐秘,但日军如果铁了心的来个掘地三尺,甚至长期派兵驻守于此,上百号人也不能就此一直缩在地道里吧!

  所以,在经历一个白天苦战之后,唐刀率领着仓库守军忙碌了超过五个小时,除了忙着跑路,将大量的装备运入地道,更多的时间就是忙着布置怎么在走后继续暴揍日本人,最好揍他个不能生活不能自理。

  揍得越狠,大家伙儿越安全不是?

  进入地道后,为绝对保证行踪不会被发现,唐刀放弃了派人潜出地道充当观察哨,那就只能靠智慧了。

  触发的机关就在旗杆上,不管是旗杆被砍断还是被一脚踹倒,鱼线都会断裂,简易的触发火星装置会迅速点燃唐刀用化学药剂和火药配置过的引燃物,再通过火线引燃油料混合物,大火引起粉尘爆燃,强烈的震动相当于给地道中的士兵们发去通知。

  深埋于土中的起爆电线在凌晨3时全部被引入地道,那还得感谢唐刀先前命令挖掘的地道,深达四五米深的地道正好和所呆的地道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之间相隔也不过四五米,才能让电线穿过去。

  负责检查地道里有没有人的日军因为地道里满是齐腰深的泥浆,根本不适合人类藏匿,所以只是粗粗看了看就撤出了,如果他们有足够的耐心的话,或许找出电线的同时,还能抓出暴揍他们的凶手。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被揍晕乎了的日军其实也并不太愿意看到穷凶极恶的中国人。

  唐刀所设置的炸点,位于大部分承重柱四五米的位置,十公斤炸药已经足以保证炸断,十几根承重柱断裂之后,光靠已经破损的墙壁再无能支持整个建筑的重量,只能发生可怕的坍塌,就像是堆的积木一样。

  把整个仓库炸飞,以仓库存储的炸药和手榴弹,倒也不是不可能,但那是个两败俱伤的战法,首先遭殃的是日军没错,可苏州河南岸的民众们也会倒霉不是?

  况且,租界驻军挺识相,唐刀是看着撤至租界的军人们背着步枪离开的,那这个面子是要还一点回去的。

  “反正都是杀猪,一棒子轮死它就行了,谁说非要一刀捅脖子上搞得满地血里呼啦的。”唐刀用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给自己的通信兵如此解释。

  二丫满眼崇拜,头如捣蒜。

  长官说的,就是对的。

  你娃就是个老阴比,雷雄直咧嘴,心里却是暗暗的将唐刀的所有布置都记下了。

  一向以大开大合作战方式的铁血战士突然觉得,把人阴死的感觉貌似也很爽啊!

  只是连唐刀都没想到的是,效果会如此好,他这一下,竟然把36步兵联队大部分官佐和全部精锐,一起给埋进去了。

  当然了,唐刀主要是忽略了胁板次郎大佐心中的那个憋屈劲儿,大佐阁下实在太想一吐胸中闷气了。

  他也成功了,天照大神那里有酒有茶,唯独没有憋屈。

  整个白天,地面上的日军忙忙碌碌的救人,地面之下的唐刀却和一百余百战之兵在默默等待。

  等待合适的时间,重返战场。

第173章 注定的人生,不会错过

  唐刀默默的坐在黑暗中,想着心事。

  整个地道一片黑暗,为了保证安全,地道中禁止一切火光和没有必要的走动以及交谈,除了地道两头布设的哨兵,绝大部分人都在睡觉。

  连续五日夜的战斗,铁打的人也受不住了,虽然危机还未完全过去,呆在地道里也有被发现的危险,但却是顾不得这么多了,修整军令一下,横七竖八的躺下一多半。

  唐刀没有睡,他巡视完地道后,就默默的坐下来。

  他知道,没多少时间了。

  如果记忆没有出错的话,还有四天,日军第十军就将在金山卫登陆,那是日军打算抄沪西数十万中国军人后路的一个杀手锏。

  那是日军大本营进入十月以来就决定执行的战术,从已经获得战略主导权的华北调兵增援东南,并于十月下旬集合运输舰向东南行来,一旦让集合了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以及114师团三个师团近七万人登陆金山卫,攻克松江,沪西近四十万还在和日军对峙的中国军队将陷入灭顶之灾。

  当然,曾经的时空中这一幕并没有悲惨的发生,因为东北军嫡系67军死守松江三日夜,给撤退中的中国部队留下了宝贵的72小时,数十万将士得以逃出生天。

  67军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但对于唐刀这个来自异时空的小蝴蝶而言,即将来临的第十军上上下下,从第十军军长柳川平助,再到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第十八师团长牛岛满,第114师团长末松茂治,都是他必杀之人。

  因为,第十军不仅全部参与了那场发生于冬天的大屠杀,更是造成这场悲剧的幕后推手之一。

  只是,四日后的松江,中日双方共计投入了近十万大军鏖战,他和手下不足一个步兵连,去了又能改变什么?

  更关键的是,他又该怎么去?

  地道,可只有三百米,连四行仓库的范围都还没出,他又该如何抵达数十公里外的战场?

  唐刀罕见的焦虑,却不影响已经因他的到来而改变的某些事情。

  陆军少将和陆军中校联名发往师部给唐刀雷雄等人请功的电报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