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您的意思我明白,我是这样想的,他严司令官不是明目张胆的卖好给唐刀和四行团吗?甚至不惜为其申请青天勋章,那我们就如那位司令官的意,颁授其青天勋章。
并对第四集团军司令官、第三十八军军长、第93军军长、独立第46旅旅长皆颁授青天勋章,而其余各大集团军包括潼关之战参战各军、师、旅将官皆授宝鼎勋章。”儒雅中年男子侃侃而谈道。
“好!就依你这个钦差大臣所言!”长袍中年男子于政坛上多年,哪能不瞬间领会到自己这个智囊的言下之意。
那位第二战区司令官既然明目张胆的拉拢唐刀和第四集团军,那就如他的意,但却让他得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条山可驻扎着五个集团军,这一战都算是竭尽全力,结果唯独第4集团军和唐刀得了青天勋章,他们却只能宝鼎起步,那心里岂能不怨?
只此一事,他那个第二战区司令官就休想再顺利调动那十几万大军,而四行团和第4集团军还不一定就听他的,太行山中的八十集团军就更不用提了,人家有自己的一套指挥系统。
恐怕,中条山这一役过后,最受伤的反而是那位向全国发电言胜的严司令官了。
“听说此次日军晋东南败的很憋屈啊!八十集团军和四行团隐藏的实力远超敌我之估算呐!”长袍中年男子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
“八十集团军从跨过黄河进入晋东南,就大力发展民兵组织,人力虽多,但军械一直补充不上,听说很多部队都是两三人一条枪,很多士兵甚至就随身带着根红缨枪出战。”儒雅中年男子这次却没有顺着那位的话说,而是直言。
“哼!那也是他们自找的,没有这个实力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他们甚至还不满足在晋东南一地,打着敌后抗日的幌子进入晋西北、冀北、冀南、鲁地活动,我看他们必有图谋!”长袍中年男拿文明仗狠狠的戳了戳地,声音也高亢了几分。
儒雅中年男自是对这位的心思无比了解,虽说他被这位器重,甘愿一身所学为他所用,但对他这种防八十集团军远胜日寇的心理亦是不完全赞同。
儒雅中年男更知道,眼前这位心胸远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宽阔,正面劝说只会适得其反,目光微微一转却是说道:“华北战场亦是我国内最重要的战场,万不能让日本华北方面军彻底站稳脚跟,否则我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将遭遇日寇两线夹击,让八十集团军在日占区和日寇厮杀,犹如狼虎相争,不管谁赢谁输,对于正面战场,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彦及,你这个想法倒是和政府内不少人的想法相和,但你们都太小瞧那个教书先生了,你们不懂!”长袍中年男微微一叹,却是主动扯开话题。“但四行团也跟着他们学,这不行,无规矩不成方圆!”
“您还记得上次晋升唐刀的那个虚衔职务冀南公署副主任吗?”儒雅中年男子却是反问道。
“怎么?让你物色的冀南公署主任已经有人选了?”长袍中年男子本能反应出自己这位智囊想说什么。
“是,此人是我的同年,在淞沪会战时担任松江行署主任和松江县县长,并参与松江保卫战,荣获宝鼎勋章,和唐刀也有一定交情,让他前往冀南是最合适不过。”儒雅中年男子回答道。
“好,彦及你安排时间让他来见我,我和他谈一谈!”长袍男子微微点头。
“关于四行团编制超编问题,您如果让22集团军和四行团自查,换成平时,他们倒是不敢有所异议,但此时恰逢中条山战役胜利之际,有些人或许会借此做些文章。
索性借着唐刀正式成为冀南副主任的时候,将四行团从川军中剥离,划归第二战区直辖,给其一个特种团编制!”儒雅中年男建议道。
“特种团?就是税警总团下属步兵团的编制?”听到智囊给出的截然相反的建议,长袍男子不惊不怒,眼中露出思索。
现如今军政部治下的步兵团总共有三种编制,一种为甲种团,编制为3000人;一种为乙种团,编制2000到2500不等;再一种就是税警总团下辖的特种团。
这个特种团算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一个步兵连拥有官兵252人,是普通步兵连的两倍,一个步兵营则直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拥有12挺重机枪和2门82迫的机炮连,兵力达1066人。
而整个特种团除统辖3个步兵营外,还有装备75毫米山炮4门、20毫米机关炮6门、82迫6门的炮兵连以及特务连、工兵连、辎重连、通信连、医护连等直属连7个,全团总编制人员为5065人。
以这位对自己智囊的了解,当然知道他不会在自己对四行团编制超编不满的情况下,还尽心尽力将之合法化,他自然是有其他用意。
很快,他明白了智囊的意思。
将四行团从川军系中剥离划归第二战区直属,首先就断了四行团原本依附的根基,唐刀和其中几位川军系老油条将领走得太近,而那帮人虽说个个打起仗来不怂,但也没一个是老老实实站队他这边的,都是令人头疼的老狐狸,若是再加上唐刀这个小狐狸,日后等战局稳定,很有可能就成尾大不掉之势。
现在就将他们剥离开,也是除了一后患。
而这个结果可不就是第二战区那位明着精明实则愚蠢的司令官最想要的结果嘛?他想要,就给他,在如今的大势下,他想要收回权力,不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吗?
仅是这一招,就已经是双赢的结果,但那位智囊的谋算还不仅仅只是这个。
唐刀此次立了大功,不奖是绝对说不过去的,也不是一枚青天勋章就能解决的,这给了特种团编制,可是绝大的奖励,谁也不能拿此来说军政部嫉贤妒能了。
当然了,堵住所有人的嘴还只是这一招的小道,更重要是,八十集团军已经有正规军进入冀北、冀南等日占区,正在大力发展敌后抗战,如今唐刀身为冀南公署副主任,部队编制还得到扩大,很自然的也得向那个区域行军。
八十集团军又如何甘心将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才打下的地盘拱手相让?而以唐刀的强硬做派,那必然是会产生争端。
话说回来,如果两军相安无事,那或许又可进一步探明唐刀立场,对于未来战场布局也只是有益无害。
四行团再强悍,那也只是一个步兵团编制,对于大局来说,不过是大海波涛里的浪花一朵罢了。
就这一个看似并不大的编制调动,却是近乎完美的解决了不少隐患,长袍男子看向自己的侍从室主任,如何不满目欣然呢?
“好!这个就由彦及你亲自去和何部长谈。不过皇上也不差饿兵,你这次去第二战区,还是带上各部至少两月军费开支,以免被前线将士说政府小气。
其余各军皆按照平时军费计算,另加上每个集团军十万法币奖励,四行团因为编制增加,那就按新增加编制划拨军费,另外告诉唐刀,他新为一地副主官兼军事主官,我为他划拨20万特别行政经费!但他必须得向我保证,率领四行团再立新功,国家也绝不会薄待于他。”长袍男子安排道。
“是,我一定把您的原话带到。”儒雅中年男子点点头,躬身告退。
1939年2月11日,中国北方的小年,一架专机抵达长安郊外机场,第二战区司令官抠门老汉率领着一众将领亲自在机场迎接。
来得不仅有那位的‘钦差大臣’,还有随机的数以百万计的法币。
那可是第二战区和第十战区前线数十万官兵的军费和奖金,不看佛面也得看钱的面子上,几大集团军司令官悉数出席,给足了那位面子。
。。。。。。。。。。。
雪夜中!
唐刀和程旅长却坐在火炉边烤红薯。
“唐大主任,恭喜了哦!听说你四行团这次不仅有了特种团的编制,还白得了20万法币的特别经费,啧啧,老哥一听到这消息就跑来打土豪,结果,你这个大土豪就用这个招待我这个当哥哥的?”程旅长冲唐刀晃了晃手中黑乎乎的红薯,揶揄道。
“十万!”唐刀却是一边啃红薯,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
“啥子?”程大旅长微微一呆。
“见面分一半,这个够不够兄弟?”唐刀抬起头,咧嘴一笑。
“不对,不对,你娃这不对,太不正常了。”程大旅长却是头直摇。“有啥事儿你直说,别先给我糖果吃,我先看看我能不能承受。”
这实在是太不唐刀了。
但这,很唐刀!
唐刀笑得越发灿烂了,伸手在怀里摸索一阵,掏出一张红色请柬。
程大旅长有些紧张的打开请柬。
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唐团座可是在拿请柬之前,张口就说十万,那你说这请柬里能写啥?
“我要结婚了,老婆是澹台明月,特请程老兄光临寒舍,没礼别来!”
一看就是唐刀亲书的两行鸡爪子刨的毛笔字,以及浓郁的唐刀气息随着打开的请柬扑面而来。
“其余所有人的请柬都是澹台写的,就老兄你和王团长以及赵军长三人是我今日写的。”唐刀一副你快谢谢我的样子。
“老子哟!就知道你娃不安好心。哈哈,不过这礼老子砸锅卖铁也要送的。”程旅长哈哈大笑。
这应该是这位大旅长最近这一个多月来,所听到的最好消息了。
就着红薯和花生,看着窗外飘飘洒洒的雪花,两个男人,竟然喝了一夜酒。
和遥远的数千里之外,两个男人绞尽脑汁计算了一个早上,形成无比鲜明的对比。
。。。。。。。。。。。。
第1281章 新年将至
特使是带着钱和勋章来的,没有在长安多逗留,在第二战区派出的一个骑兵团护送下,仅用时两天就赶至中条山。
在1939年农历新年前的第五天,第二战区就在中条山第4集团军第三十八军军部驻地陌南镇进行了隆重的授勋大会。
军政部从众多驻地中选择了这里,自然是有一定深意。
三十八军是中条山战场上歼敌最多的步兵军,而三十八军军部也是所有集团军步兵军中唯一一个和日军血战过的军部。
至今,距离陌南镇不到3里地的那个山涧中还埋葬着近千日军的尸骸。
当日为了那些坐专机跑来的报社电台大记者们拍照,三十八军还专门把那些尸体又重新刨出来又展示一番。
也幸得此时天气严寒,差点儿被扒得精光的日寇尸体基本还是一坨冻肉,不然光是味儿都能把那帮‘无冕之王’们熏走。
不过经这帮大记者们一渲染,白发将军就成了那个亲自提着驳壳枪带着军部文职人员全歼一个日军大队的英雄。
虽说白发将军毫无贪功的意思,在介绍此战的时候还专门提了龙岩和罗万箭等有功之臣的名字,但他们级别都太低了,此时的中国需要一位名将勇将振奋士气。
就连唐刀也发电给白发将军,理由就一条:为了抗日全局,为了西北军能生存!
他名气越大,西北军系的地位就越发稳固,争取到的军费就越有保障,而不会像以前那样被排挤被边缘化,就算是那位,也不是想动就能动他们的,白发将军也只能无奈的成了宣传中拎着驳壳枪‘赤膊’上阵的英雄将军。
你别说,那个热血记者写的这篇文章一经问世,原本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存在感极低的原西北军各部可是受到了来自各界的亲切问候。
这几乎算是一人带起了一支被边缘化的军队,陕省冷娃的名头真正的扬名全国。
那位陈姓特使可是绝顶聪明之人,和以往那帮眼睛长在头顶上的高官不同,他知道,如果没有民众的帮助,别说光靠军队打不赢日本人,甚至想在这块地方长驻都难。
所以,由他主持的授勋大会可不仅仅只是军人参加,还提前让第二战区邀请了山中各镇有名望的士绅以及陌南镇所有镇民参加。
整个授勋大会参与人数达到了空前的数千人,如果再加上外围的警戒部队,能达到上万人。
为了防止消息走漏日本人会动用飞机空袭捣乱,授勋大会开始时间选在傍晚时分天色微暗的时候,整个会场四周全都是火把。
燃烧的火焰照在在场等着接受勋章的官兵们的脸上,红彤彤的。
那是喜悦的颜色,也是胜利的颜色!
只不过,相对于心情激动的普通官兵们,坐在第一排领章上金星璀璨的将领们却是表情各异。
这次授勋大会,多少透着点古怪!
第4集团军成为此战最大赢家,不仅自集团军司令官以下5人荣获青天勋章,成为开战以来集团军级的独一份,更有多达110人荣获宝鼎勋章,云麾勋章、忠勇勋章和忠勤勋章获得者更是犹如过江之鲫,高达836人。
如果按照第4集团军参战人员3.7万人计,该集团军荣获勋章比例几乎达到40比1,这是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极为罕见的。
要知道,除去那些团、旅、师、军级的高级军官,那些荣获勋章的普通官兵,基本上都会晋升军衔一级,这意味着军费开支可又得增加。
那位对西北军系为毛突然这么好了,这不科学!
但就是这么不科学,对第四集团军授勋完毕后,特使转交了军政部给第4集团军拨付的两月军费174万法币,另额外奖励50万法币。
这无疑是把另外4个集团军刺激的眼红到不行。
欠薪这个词儿可不是在未来才有,这个时代欠薪简直是再正常不过,哪怕是他们这些前线之军,欠的少的欠个三月,欠的多的却是高达半年,很多官兵到死,都还没拿到应有的军饷。
这一发可就是两个月,尤其是在过新年这个当口,再加上奖金,从将官到最普通的二等兵,那可不是荷包都是鼓鼓的,士气不得爆棚?
这个时候若是日本人敢再来,就是最谨慎的集团军司令官,恐怕也敢抄上枪上去狠狠干他们一家伙。
而且吧!钱很多是一回事儿,更重要的是这其中透出的信号。
当前军政部对军费的划拨可是有讲究的,一个甲种师3旅6团的年军费大约为283万,平均到月就是近24万,一个乙种师较少,但平均到每个月也有23万,而一个丙种师2旅4团的就惨的多了,一年199万,平均到月不过是16万多点儿。
第4集团军属西北军系,其麾下主力三十八军第17师原本就2个步兵旅4个步兵团,哪怕后来又增加了个独立旅编制,其实还是按照199万军费在拨付。
说白了,这笔军费体现出的意图是,第4集团军往后至少也是全体按照乙种师待遇。
另外,50万法币的奖励可也不算少,哪怕现在法币贬值了,但1938年年底法币的购买力还是不错的,100法币可以购买一头大牛,这是可以购买5000头水牛的财富。
不过,第4集团军于此战中顶住了小4万日军的轮番进攻不说,其麾下的独46旅还出奇兵连破芮城、运城两城,并于九龙山以寡敌众七日苦战打残了2万多日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这些都让人无话可说,奖励也是他们该得的。
到此时也还好,纵有不满,也大多不过是羡慕,翘首以盼等着念自己集团军的名字。
可那位大名鼎鼎的陈姓特使却是念出了一支部队的名字,其余各大集团军将领们这脸色就不太好看了。
因为,顺位第二被奖励的,和他们还是没啥关系。
不是那个集团军,而是不久前才风传要划归被战区直辖的四行团。
这抠门老汉真的是脸都不要了,为了拉拢一个上校团长,竟然不顾咱们大家的脸面?心生不满的众将们将矛头对准站在特使身边的某陆军上将。
抠门老汉自从陈姓特使一人站在台上亲自宣布各种授勋、奖励开始,那张脸大部分时间都阴沉着,只有在给将领授勋时,才会勉力挤出一丝笑脸。
不是因为陈姓特使喧宾夺主把他这个堂堂第二战区司令官晾在一边当吉祥物,特使代表的是那位,那自然是排第一,抠门老汉自然属于有意见也当没意见。
可随着对第4集团军各种勋章和奖励开始发放后,他逐渐是回过味儿了,尤其是当听到四行团的名字排至第二,他那颗聪明到快没毛的脑袋瓜儿更是转到飞起。
那位对他的回击来得实在是又快又准又狠!
在授勋大会之前,那位陈姓特使还专门提了一嘴,参考第二战区司令部长官意见后,特做出以下奖励决定。
上意也得听听来自下面的意见,这个说辞不管执行没执行,面上基本都会提一嘴,这也算是华夏惯例了。
还用说,这无论排名还是什么奖励,可都得落他这个战区司令官头上。
先拿第4集团军当枪,激起其余几个集团军司令官心中波澜!
当然了,这只是个引子。
华夏老祖先可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
把第4集团军先抬得高高的,让其余几个司令官先眼红的不行,但这还好说,那毕竟是人家第4集团军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比如独46旅出兵中条山时尚有4300余人,等到九龙山之战结束,全旅还能站着离开战场的,连同少将旅长一起,仅有不到500人,连个整营的人数都凑不齐。
不计轻伤,全旅战死2300余人,重伤1400余,光是全军覆没的步兵排就有5个,这样的战损率放在任何战场上都值得骄傲。
何况,倒在他们阵地前的日军高达万余,前一阵报社、电台记者来采访带回去的日军军衔领章和指挥刀,有超过一半都是在九龙山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