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806章

作者:汉唐风月1

  “旅座,您意思是说他们这是故意为之,点燃枯草,腾起烟气让日军误以为这一片已经被炮击过?”上校参谋长此时也反应过来,眼中满是惊诧。

  “不然呢?”陆军少将眼中鄙夷更浓。“要不你以为他们在做他们最拿手的熏肉吗?就像他们搞的那种没半点用的环形工事一样,简直是毫无用处。”

  一天前,少将旅长倒是满怀期待的来这里和唐刀见面,毕竟唐刀还挂着防御区副参谋长的职务,军衔不如他高,但职务却高于他,而且如果战事危机的话,唐刀这儿好歹还有数千人能用。

  哪怕是数千新兵,但数千猪放前沿,日本人也得费不少力气去杀不是?

  谁知这一见面,直接让少将旅长那颗半怀期待的心掉到了脚后跟。

  唐刀很客气,先行军礼根本没有什么副参谋长的架子,让少将旅长心凉的是这位的统兵之术。

  川军新兵团来到这座位于河防阵地之后1200米的山岭中,倒是没有偷懒,全团数千人勤勤恳恳的在山坡上刨坑。

  是的,就是刨土坑!

  一个土坑深达3米,直径超过4米,从地面上望过去,被灌木丛遮掩的土坑似乎都不存在,但是谁能知道,那里面竟然藏有一个步兵班!

  这样的土坑,在山间竟然挖掘了高达八十个,也不知花费了多大力气。

  只是,这样的土坑有个基霸用?用来埋人倒是合适。

  而且,除了这些土坑,再无战壕之类的军事设施,整个川军新兵团的主力全部躲在背向黄河的山坡上。

  这倒是能避开日军的炮火,可要想等其支援,至少得40分钟时间,而且日军炮火一旦延伸,在裸露的地表上行军,这支拥有数千兵力的新兵团,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会被炮火击杀于行军途中。

  在这位少将旅长看来,有这时间,还不如挖掘一些交通壕通往岸防阵地,哪怕只有大半米深都行。

  并还算婉转的给唐刀提出建议,那知唐刀是点头同意,却没见任何行动,惹得怒火高炽的少将旅长径直拂袖而去,压根没给防御区副参谋长面子。

  现在可更牛逼了,炮火都还没打到他们那边,这帮龟孙儿自己开始点火烧山做出一副被炮火覆盖的模样。

  绝了,有木有?

  这绝对是陆军少将二十年从军生涯以来,看到的最奇葩军队,没有之一!

  甚至比一听到炮声掉头就跑的渣渣还要更过分。

  这也就是唐刀职务比他高,不然以他的脾气直接一枪就给毙了。

  “无耻之尤!那位唐团长简直是名不符实!”上校参谋长愤然出口。

  “这世上沽名钓誉的人多了,不少他一个。”少将旅长脸上归于平静。

  “盛世老弟,估计用不了十分钟,日军的船队就要过来了,你我一人负责一个团,前往督战!古人云:半渡而击!哪怕日本人的炮火再猛烈,我部也绝不能弃如此战机而不顾,一旦观察哨发出消息,全军进入阵地,不过拼死一搏矣!你我各自保重!”

  “必当不负旅座之重托!”陆军上校脸上满是坚定。

  不出这位陆军少将旅长所料,不过十分钟,虽然阵地上依旧硝烟弥漫,河面上薄雾蒸腾,但位于前沿还侥幸存活着的观察哨依然吹出了无比凄厉的铁哨声。

  超过200艘木船、皮筏以及汽艇在河面上影影绰绰的出现了。

  “命令所有重机枪、迫击炮开火射击!务必将其阻拦于河中!不尊军令者,杀!

  另电传师部,请师座保重,若事不可为,就暂时撤退等来日再战!

  望师座看在往日情谊上,许我旅部警卫营3连携同工兵连3排、辎重连3排暂划归师部直属。”提起手枪的少将旅长带着卫队转身欲行之前,下达了自己认为的最后一道军令。

  令三个排撤离,无疑是想替自己的步兵旅保存最后一点种子,不至于全军覆没编制被撤销。

  三颗红色信号弹随着这位陆军少将的命令射向天空,那是这个步兵旅最高级别警戒令,信号弹一发,位于前沿阵地者,无论团长、营长还是二等兵,皆得进入一线战壕对敌射击。

  不执行军令者,死!

  跟随这位少将旅长和上校参谋长前进抵达的两个警卫连,除了是该旅最后的生力军外,也是督战队。

  杀气腾腾,可不光只是针对即将扑来的日军!

  毕竟,面对着这种一炮就可以让人尸骨无存的战场,不是谁都有勇气钻出防炮洞进入一线战壕的。

  残存碉堡里的重机枪疯狂扫射的声音响起来,“哒!哒!哒!”连续射向河面。

  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有十几挺在怒吼!

  强渡的日军虽然也做了足够准备,汽艇前方焊接了有钢板,木船、皮筏前方都堆砌了沙包,疯狂的重机枪子弹打在上面火星四射或者灰尘直冒,但防得住直射却防不住跳弹的毫无规律。

  日军为了能一举拿下岸防阵地,投入了足足三个步兵大队3200余人,这也意味着步兵们将这些小船塞得满满的。

  拥挤的空间让这些全副武装的步兵们只能向地老鼠一般蹲在工事后,剩下的就全交给天照大神了。

  疯狂的跳弹一旦折射入人群,那自然是一阵腥风血雨!

  重机枪子弹可怕的动能轻易的就能洞穿人体,甚至一穿就是两个、三个!

  惨嚎声时不时在各种船只上响起,喷溅出的人血混合着炮弹炸起的河水落在日军步兵们苍白的脸上,显得无比狰狞。

  不少被跳弹或是迫击炮弹片击伤一时不得死的重伤员被捂住的不是伤口,而是嘴吧!那是随船的日军军官下令,不允许惨嚎声动摇军心。

  不知道多少的日军重伤员就这样被人为的沉默着走向死亡。

  第三师团,就是这样一群对自己狠对敌人更狠的野兽!

  而这样一群野兽,顶着对面阵地上舍生忘死的一群中国军人靠搏命射出的炽热子弹,冷静至残酷的步步逼近。

  十几挺重机枪和区区8门迫击炮的火力,实不足以阻挡这群野兽的步伐,哪怕是远方5公里外28师所属的12门山炮开始炮火支援也不行。

  日军速度最快的汽艇,距离岸边已经不足800米,哪怕是此时视线依旧不佳,也足以让战壕中没有望远镜的普通中国士兵看得一清二楚。

  眼神中满是绝望,已经有不少中国士兵开始清点自己身边的手榴弹并不由自主的握紧了腰间插着的刺刀。

  他们很清楚,一旦让日军踏上土地,近距离搏杀战已经避不可免!

  可他们,是日军的对手吗?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不需要了。

  天空中下起了弹雨!

  是的,真的是子弹组成的雨滴,铺天盖地!

  在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雨滴中,还夹杂着更大号的‘雨滴’!

  那是90挺重机枪和60门82迫合作才能完成的效果。

  包括花生米大小的弹头在内,所有的杀人利器,全是由空中抛物线式掉落的,而不是来自于直射!

第1219章 黄河鲤鱼能有多肥?

  是的,川军新兵团参战了。

  在前方28师步兵旅阵地上三颗红色信号弹打上天空后,各连排长们就咬紧牙关吹响了挂在脖子上的铁哨。

  不过不是率领士兵跑步支援前线,而是命令所有待在闻所未闻‘内陷型’环形工事里的所属官兵按照先前安排,对空仰射。

  迫击炮仰射,那属于正常,但把重机枪枪口也朝斜上方,那是什么鬼?

  而且所属的坑洞中的3挺重机枪,都被唐团座严格限制了仰射角度级别,这两天晚上刚刚当了重机枪射手没几天的士兵们几乎是用标尺一点点量,才完成了唐团座对于枪管五级角度的要求。

  五个角度变化,都由每座山头上的观察哨根据前方战况来打旗语来提醒。

  所谓旗语,对于这帮训练不过数月连战术是啥都还没搞懂的新兵来说,没那么复杂,不过是不同的旗帜颜色。

  ‘红’、‘绿’、‘蓝’、‘白’、‘黑’代表着五种射角,山顶竖起那面旗帜,那些隶属于该面山坡深达3米的坑洞里的几挺重机枪就立刻根据旗帜颜色调整机枪射角。

  说白了,位于坑洞里的重机枪射手们压根看不到敌人,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按照观察哨升起的旗帜,改变枪口角度,而后扣动扳机,努力将更多的子弹射出去罢了。

  这种近乎于夏基霸射的方式,倒是能让第一次走上战场面部肌肉都紧张得忍不住抽搐的射手们心里稍微安定,至少不用直面日军可怕的炮火和弹雨。

  我看不到,就不会被打到!这其实是典型自我欺骗心理,但却无比真实的存在。

  但对于老兵们来说,这除了大量浪费弹药,对超过2300米外河面上正在强渡的日军船只有啥用?

  或许,这只是团座长官为了证明自己参战过?

  但相对于对天射击或许只是为了听个响的重机枪,让那帮连、排长们无比紧张的却是炮。

  要知道,那帮所谓的迫击炮手唯一摸到迫击炮的时候还是在长安那个下午,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实弹射击了。

  在这样的战场上,他们能把迫击炮炮弹正常打出去而不炸到自己,就属实不错,另外不要把炮弹打到前方28师阵地上那是最好,如果真不幸打到了,那也只能说声抱歉。

  至于说能不能轰中广阔河面上不断机动躲避弹道和炮弹的日军船只,那就更是要靠老天爷帮忙了。

  没错,这就是川军新兵团目前状况,别说28师看不上他们,事实上就连被迫赶鸭子上架升了官的老兵们自己都不怎么看得上。

  事实也是如此,将近30个步兵连所属的30门迫击炮,再加上唐刀这两天从辎重营、警卫连临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的临时炮兵营30门迫击炮,总计60门。

  在前五轮齐射中,射出300发炮弹,有超过一半落到了日军船只前进的区域,但却没有一发炮弹能凑近到各种船只的10米内,所造成的最大破坏,也不过是给船上日军本就苍白的脸上再泼了一捧冰冷的黄河水。

  简直是渣子中的渣子!

  可为何日本步兵们脸上的恐惧不轻反浓?

  因为,他们看到了令他们毛骨悚然的景象。

  载满日军步兵的各类船只是从将近5000米宽度的河面上前进,每艘船只间横向相隔距离超过60米,纵向也至少隔了近50米,这样的密度,除非是运气特别差,又或者中国军队的火炮超过50门,又或者装备着大量直瞄炮,否则光是凭少量炮弹从空而降是很难击退他们的。

  没被击中是大概率,被击中才叫天照大神瞎了眼。

  他们反而更怕重机枪,直瞄式的重机枪一旦击中没有多少防御能力的侧舷,对于没有太多空间的步兵们来说,绝对是人间地狱。

  前几分钟中国人的反击虽然也造成了一定损失,但被跳弹击伤的区区二十几人对于三个步兵大队3000余的兵力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不少日军步兵都无比渴望的等待着下船踏上土地的那一刻,他们会让枪口上的刺刀让中国人知道什么叫做征服。

  等等,他们看到了什么?

  彼时,天色已亮,视野明亮的足以目测距离达到800米。

  日军步兵们不仅能看清岸边碉堡、战壕等工事,更能看清所乘船只周遭环境。

  前方还在激荡的水面上为何突然激起星星点点,仿佛下了一场大暴雨!

  本能的仰首望天,太阳虽然还没出来天空略显阴沉,但绝对没有下雨,身上脸上的冰冷水滴绝对是来自船只疯狂扭动或是数十米外炮弹击中水面溅起的水花。

  然后下一秒,日军步兵们的恐惧凝固于瞳孔,由脚底升起的凉气甚至比北极风暴还要来得更迅速,全身如坠冰窖,远比冰冷河水带来的降温更冰寒彻骨。

  那些‘雨滴’落到了他们头上。

  带来的是灼热,带走的却是鲜血和生命!

  超越射击,来自于一战时日耳曼民族的发明,利用仰射射角,可以将弹头用抛物线式的方式抛射于4000米外。

  面对这种从天而落的弹头,士兵除了进入防空洞,几乎没有任何防范之力,不管你是匍匐还是进入战壕掩体。

  拥有足够动能的金属弹头可以轻易穿透人体的任何部位!

  唐刀早在做出驰援潼关决定之时就已经根据河防地形特点设定了这个战术,不然也不会狮子大开口找抠门老汉索要90挺重机枪和60门迫击炮!

  新兵蛋子们现在只能上好弹链扣动扳机将子弹射出,唐团座也只能辛苦一点,两天时间他在各挖好的隐蔽坑对河面都进行过实弹仰角测试,夏大雨和吕三江充当他的观察手,得以让唐刀给每个射位定好五种射角!

  这无疑是个庞大且繁琐的工作,但在手下缺人手的当口,唐团座也只能亲力亲为。而所有新兵射手们,只不过是负责执行的‘工具人’!

  至于说挖掘的深达3米的土坑,那是唐刀从80年代西南边陲爆发的那场战争中获得的灵感。

  中国军队在一个山头上就修建了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机枪工事,一挺国产12.7毫米重机枪和一个机枪班就躲在这样的工事中,靠着观察哨报告弹着点位置,射手在根本无法目视敌军阵地的情况下,射出子弹数万发,毙敌近百!

  敌军对这个火力点恨得咬牙切齿,可该工事藏于地面之下,洞口又有灌木覆盖,周遭又燃起烟气伪装,敌军根本无法确定该工事具体位置,哪怕是动用迫击炮和榴弹炮齐射,也不过是纯纯浪费弹药。

  因为,那是纯靠概率才能让一颗炮弹落到不过8平方米的工事内部!8平方米看着不小,但相对于数万平方米的山头来说,概率就缩小为近乎万分之一了。

  所以,唐刀就这样拿二十年前发明出来的‘超越射击’和未来五十年后的内陷工事相结合,玩了这样一手花活儿。

  漫山遍野燃起的烟气,自然也是为了伪装,避免对岸日军观察到这边重机枪和迫击炮散出的大量硝烟而后进行炮击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无论何时,唐刀从没有什么侥幸心理,所有准备都必须做到前面,这也是他屡屡能从战场上生还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次,唐刀算是想多了。

  日军的反应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快不说,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反应!

  日军的通讯相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是好了一丢丢,但其实也是个渣!

  唐刀将重机枪的密度部署的很夸张,平均每八十米就有三挺重机枪,90挺重机枪在一分钟内就可以射出45000发子弹,分布于一块大约十万平米的水面上。

  根据数学公式,这大约就是一块300乘300的区域,依据日军船只分布密度,大约有20艘船只在其中。

  不在弹雨范围中的日军步兵自然没事儿,可在里面的就倒霉了。

  万千‘雨滴’落下,大部分是落入水中,可俗话说得好:落于时代的每一颗尘埃,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金属雨,擦着伤,挨着就亡!

  不管是什么有机械制动力的汽艇,还是木船又或是皮筏子,大家伙儿是一视同仁。

  一时间,船上的日军哀嚎整天,就连想捂住士兵嘴巴的日军军官也没办法阻止了,因为他们自顾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