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只要青霉素在海外的市场没有断绝,能够持续给国内输血,再多的兵,四行团团部也吃得下。
当然了,相对于八十集团军未来更大规模的扩张,唐刀还是坚持走精兵路线,所有发展的新兵,必须经过三个月的新兵期,才能上战场,否则就是无意义的消耗根据地青壮!
中国人口基数是大,但18岁的大小伙儿都是娘生爹养,一个生命的逝去,就是一个家庭永远的悲怆。哪怕是做为消耗品,那也得消耗的有意义。
最多9个步兵营,是唐刀能接受的,能提供所有制式武器和军饷,而杨小山只能算是新增营长级人选之一,能不能行,那也得靠他自己这些日子跟在各长官身边是否真的提高了。
但显然,此时的杨小山可比从广德战场杀出时成长不少,连夜承桓和唐刀商量过的战术都能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正如杨小山所说,唐刀认为,以现在一线上的反斜面工事水平,75山炮所能造成的杀伤有限,倒不如先把他们给留着,以避免日军增援更大口径火炮,反正他们的位置将一直会在潜伏于战场角落的侦察兵视野里,等找到合适时机,再一举干掉他们。
但先前开火的数门105榴弹炮,实在是心腹之患,必须找个机会先干掉,留着12门博福斯山炮引而不发,其实也是等着他们忍不住上钩!
也正是在这样的战术理念指导下,在日军以36门75山炮疯狂炮击的一个小时内,整个中方只用了4门博福斯山炮和10门82迫击炮,对前线日军可能在的区域,进行炮击报复。
正是这样的炮火强度,让尹堂秀尔对中方所拥有火炮心里有了大致的谱,这应该是一个中国正常步兵师所能拥有的大部分火炮了,前任师团长阁下的玉碎也有了出处。
中方所使用的82毫米口径迫击炮是极其令人厌烦的火炮,尤其是这种山地战,几乎没有射击死角,但炮弹威力还是太小了,特别是将战线拉得足够长的时候,不超过双位数的迫击炮对步兵所能造成的伤害,至少无法决定战场走向。
换句话说,迫击炮所造成的伤亡,师团方面完全可以接受。
毕竟,光是第一步兵大队所要进攻的正面山头,就有将近800米的宽度。
83步兵联队可是拥有3个步兵大队,就算用一个做预备队,两个步兵大队摆开阵势,那可是将近2000米的大型战场。
随着日军继续疯狂炮击,83步兵联队的第二步兵大队也抵达了自己的战场。
这个步兵大队竟然还要凶悍,只花费不到半小时时间挖掘出可以藏人的数百米简易战壕,深度绝不超过50厘米,就将重机枪中队部署于两翼,摆出一副要强攻的态势。
这种做法还没刺激到做为防守方的四行团一营,却是深深刺激到了尹堂秀尔中佐。
“八嘎!第二步兵大队是想挣功嘛?传我军令,第3步兵中队为箭头,对敌发起攻击,第2中队在其后方300米,为其掩护!第1第4两中队暂时待命,告诉他们,单兵间要拉开距离,避免被中国人的迫击炮所伤,大队的重机枪中队、步兵炮小队会为他们做火力掩护!”尹堂秀尔迫不及待的下达了进攻军令。
当然了,尹堂秀尔好歹也是士官学校毕业,在下达完军令后,即刻向师团部发电,因步兵即将发起攻击,请求炮兵联队将炮火向敌防线后延伸20分钟。
这既是怕误伤自己的士兵,也是希望延伸的炮火能对中国人的火炮进行压制。
有炮弹不断的在身旁爆炸,哪怕炮兵是属于夏基霸打,距离真正目标几百米,但那毕竟可以给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在随时可能会被炮火撕成碎片的心理压力之下,其操炮的水平能有平时训练中的一半就不错。
日军将近200步兵,三个步兵小队,单兵之间相隔至少七八米,散落于宽阔的山坡上,一点都不明显。
可只要有点战场常识的人都知道,若是让这200日军攻入位于山腰的第一道战壕,那可就糟糕了。
因为山势的关系,那里距离山顶很近的第二道战壕也就不到150米!
两道战壕之后,就是山脊后用于储存军需和躲藏人员的反斜面坑道。
所以,在日军炮火向后开始延伸的时候,就有超过百人,由交通壕,冲向第一道防线。
四行团官兵深蓝色军服以及头上戴着的先前从克虏伯军火仓库里运回来的纯德式钢盔,也是极为清晰的映入拿着望远镜的日军指挥官眼中。
比如那位刚抵达前线,就随着第一步兵大队第2步兵中队前进的‘朝日新闻’记者,在望远镜中看到这一幕后,就很激动的在脑海里书写好了今天的战地见闻标题。
“战场惊现中国德械师,帝国步兵昂然向前!向前!”
第1118章 日本人憋大招!
毫无疑问,日本随军记者心中的向前再向前,绝不是现在。
别看日军气势汹汹的派出前后两个波次总兵力达380余人的进攻兵力。
但其实不过是一次试探性进攻。
在没有找到中国人的重火力点并将之摧毁之前,盲目的遣重兵狂攻,只能是送死行为。
别说在军中消磨了超过18年岁月的尹堂秀尔中佐不会这么做,就是刚进军中历练的见习少尉也不会这么做。
日军步兵最远也就冲到距离山腰第一道战壕200米区域,等到一营二连的两挺重机枪不得不开火压制,他们就停止了向前的脚步,就地找掩体躲藏起来。
然后,就是将近6具掷弹筒疯狂的将榴弹向两个重机枪火力点倾泻而去。
日军两个步兵中队的掷弹筒总共有12具,基本都停留在距离一线战壕350米的区域,那是步枪极限射程位置,除非是有极其牛逼的神射手,否则安全应该无忧!
虽然有迫击炮的威胁,但迫击炮又不能像长了眼睛,精度误差超过10米,发现被迫击炮盯上,掷弹筒又轻便,一具掷弹筒两个掷弹筒手跑得贼快。
所以,发现了两个重火力点,日军掷弹筒手们如何不欣喜若狂?逮着就是一顿猛轰!
按照他们以往的经验,别说好几个掷弹筒对付一个重火力点,就是一具掷弹筒对付一个,连发五颗榴弹也足够给他轰平了。
但这次日本人却是踢到铁板了,不仅两个重火力点还在持续射击,把第一线的日军压得头都抬不起来,更要命的是,中方在沉寂片刻后,也用‘掷弹筒’进行了反制。
但威力,却比50毫米掷弹筒大的多了。
那是法兰西布兰德60迫击炮,超过1500米的射程不算,重达1.33公斤的弹体更是远超日式50毫米掷弹筒,典型的一顶二!
而且,这种被放到步兵排专门给一线步兵支援的小口径迫击炮可没放在山背后,炮兵观察手和迫击炮就在战壕内,一直在寻找有价值的目标。
日军的重机枪都在800米开外,而且为防止被迫击炮炮击,每个火力组间都相隔的较远,又有简易工事和树木灌木的掩护,想打他们除非用炮群集火覆盖,那不是连排级支援火炮要做的事儿。
60迫击炮,打的就是跟随日军步兵前进的掷弹筒和轻机枪。
这日军掷弹筒炸得肆无忌惮,可不就把他们的目标暴露的清清楚楚,二连放置于第二道防线的9门60迫击炮早就‘饥渴难耐’!
日军掷弹筒手们这次算是像捅了马蜂窝,9门60迫在三分钟后此地开火!
每门炮都是一轮五发急速射,玩的不是看谁够准,主打的就是一个概率,一炮轰不死你,那就多加几炮!
6组日军掷弹筒手都没来得及欣赏自己的战果,二连这边一通小炮铺天盖地的炮击,直接把日军步兵们给干懵了。
硝烟过后,一地碎肉!
中国人的轻火力,啥时候这么强了?
日本‘朝日新闻’随军记者......
还前进个DER!中国德械师太特么恐怖了,一线战壕都布置这么多迫击炮。
如果说日军掷弹筒手疯狂投掷数十枚榴弹招致数十枚炮弹的报复,是一种‘伤人又伤己’的七伤拳的话,那还好想一点儿,好歹能兑个本不是?
但两挺MG34可是在硝烟中还在‘欢快’的喷吐着火舌,这就让日军步兵们很压抑了。
敢情,己方这些蠢货们也就像过年放烟火似的,让人听了点儿响!但这代价也太大了些,拿命放的。
两挺重机枪可都是躲在厚达半米还有钢板加持的机枪暗堡里,别说50毫米小口径榴弹了,就是70毫米步兵炮,只要不是正面轰中,也能扛一波!
但日军70毫米步兵炮想在1500米外轰中暴露于地表面积不过几平米的机枪暗堡,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就像现在,至少有2门步兵炮开始由林中开始向阵地轰击,但在犹如惊涛骇浪气浪的席卷下,两个被日军发现的机枪暗堡犹如顽固至极的礁石,岿然不动。
“八嘎!”远方拿着望远镜的尹堂秀尔气得不断口吐芬芳,却也是束手无策。
这种暗堡,除非是将步兵炮抵近到1000米以内对准狂轰,否则,以日军现有的破坚装备,根本无能为力。
这也意味着,第一波试探性攻击,倒是寻找到了中国守军的重火力点,却是白找的,因为步兵大队级火器啃不动。
而且,前线的日军步兵们有种直觉,别看缩在战壕中的中国步兵们开枪的很少,但只要再前进50米,一定是弹如雨下。
他们的直觉倒是挺准,位于第一道战壕的上百名步兵,是二连的一排和二排,可是装备着将近20杆半自动步枪和8杆冲锋枪,以及8挺捷克式轻机枪,瞬间爆发出的连续火力,远远超过打头的三个日军步兵小队。
就他们那100多号装备着三八式栓发步枪的火力,用不了十秒,不用重机枪参战,光凭这两个步兵排,都能全部将其射翻在地!
以目前四行团所装备的轻火力,一个拥有3个步兵班一个火力支援班的70人级的步兵排都敢和一个日军步兵中队级对阵。
卫东来要求的也是,只要日军步兵还未进入150米警戒线,一线步兵不用大规模射击压制,一旦其进入150米,那他们就不用离开了。
汹涌的火力输出或许不足以将匍匐在地的日军全部射杀,但完全可以将其压制于原地。
此次出击,60迫击炮可是每门炮携带了近120枚炮弹,足以支持炮兵们用炮弹点名的方式将其一一干掉。
但不大规模射击压制,不代表步兵不参与还击,各步兵班的精准射手就躲在各战壕隐蔽点,偷偷摸摸的对进入250米直线距离内的日军进行冷枪偷袭。
那可也是六名精准射手,虽然没达到传说中‘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神狙手的能力,但经历过战场又在训练场上以几千发子弹喂出来的精准射手也绝不只是‘老鸟’可以形容。
二线师团的日军见识到了‘中国德械师’精兵的恐怖!
用战后该步兵大队幸存下来的一名日军上等兵仓桥有幸的口述:当我踏入战场,距离敌军战壕还有近260米的区域,就感受到凉介君鲜血的温度后,我就有种直觉,对面的中国人,绝不是那些老兵口中的‘一打即溃’的软蛋。
仓桥有幸没有详细描述自己同乡是如何战死的,不是因为那一幕太过惨烈,让他不堪回首!
相反,和后面的惨烈比起来,一枪被打烂口鼻,在地上扭动长达三分钟才咽气的上等兵还算是死得比较体面的。
好歹,他还留了具全尸!
给同乡用急救包止血的仓桥有幸虽然被喷溅了一脸鲜血,但停留在260米外并有一个石头可以做掩体的他也间接的逃脱了一场死局!
仅仅不过是一轮试探性进攻,做箭头的第4步兵中队就当场战死20人,受伤18人。
其中有8人是被中国守军大量倾泻而来的小口径迫击炮弹炸死,但死于冷枪和机枪的,却高达12人!
这还是整个中队在第一名士兵被射杀后立刻采用匍匐前进的结果,如果像训练时弯着腰向上冲击的话.....
被吓坏了的日军上等兵简直不敢想象那种结局!
只坚持了不到20分钟,‘朝日新闻’那名已经满心凄凉的随军记者就看到自家英勇的步兵们拖着尸体,拖着伤兵狼狈不堪地败下阵来!
拖着尸体可以理解,但伤兵为毛也要拖着?
实在是中国人的冷枪手太可恶了,他们一直犹如毒蛇一样在暗处射击不说,其射程竟然高达300米。
原本暴露于战场已经很危险了,还要背、抬伤员的话,简直就是给他们送人头!
没办法,时任第4步兵中队的羽生近熊大尉只能下令,不管死的活的,都用拖行的方式,将其拖离300米危险区域。
这下可好,原本身中枪弹伤,只要救治得当还能活的重伤员,经过这将近百米的拖行,当场翻白眼连大小便都无法控制的占了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说,战死者基本上又要上浮百分之三十,达到30之数!
一个拥有192人的步兵中队,就一个试探性进攻,差不多打了个半残!
其瞬间低迷的士气就不用说了,甚至还有刚参军不到两年从未经历过战场的37年兵当场就哭了!
这在大日本帝国陆军中,几乎是从未出现过的现象!
尹堂秀尔中佐气得脸色发紫,如果不是顾忌到羽生近熊大尉也是有亲属在军中担任中佐级军官,估计当场就得拔出指挥刀把他给砍了,但噼里啪啦正反十几个大嘴巴子决计是少不了的。
幸好,隔壁的第二步兵大队随后跟进的试探性进攻同样一头撞铁墙上。
甚至,超过45的伤亡数字比第一步兵大队还要高,这好歹也间接的平息了下尹堂秀尔中佐的怒火。
倒数第二听着很很令人蛋疼,但只要有倒数第一垫底,倒数第二就有种没来由的心安。
那边也是第一营的防区,负责主守的是赵大强的一连,相较于卫东来的隐忍,赵大强可不跟日军客气,管你什么试探不试探的,当日军进入200米区域,就命令一线战壕全力开火!
长枪短枪一通乱杀,夹杂着精准射手们的自由猎杀,一家伙把阵地上的日军给打懵逼了,仅用十分钟就把他们给赶跑了。
当然了,这也造成一连的伤员比二连要多出好几倍,基本都是弹片伤!
日军的榴弹和步兵炮也不是吃素的,一通还击之后,一连少说也有七八名士兵身上被弹片击中。
不过基本都不致命,送到山背后四人,还有四名轻伤员包扎好后继续留在战壕,纵算开枪受到限制,帮着给战友们送点子弹和手榴弹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雷雄收到各连伤员报告,对两个步兵连主官的不同打法也没提出质疑或是赞赏,各人有不同个性,战法自然也有不同。
所有的优劣,必须得等到整个战后再做出总结,自身伤亡数字和毙敌数目以及弹药消耗都是重要考量数据。
被两个步兵连来了当头一棒后,日军暂时偃旗息鼓!
不过,对于中日双方指挥官来说,都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之前最后的宁静。
日军没完全拿出自己的杀手锏,中方也没掀开底牌!
直到下午三时,伴随着巨大轰鸣声响彻战场。
新编第21师团的杀手锏之一,战车大队粉墨登场!
那是由三个战车中队,足足45辆坦克组成的庞大钢铁巨兽车队。
在华北战场上,一旦祭出这种钢铁巨兽,日军几乎是所向无敌。
中方除装备的少量37毫米战防炮对日军89式主战坦克有足够威胁外,整车重12吨的钢铁巨兽正面厚达17毫米的锻压镍铬装甲钢无惧中方任何火器。
徐州会战战场上,利用优势兵力在台儿庄覆灭日军两个旅团的中方曾缴获过一辆89坦克,并在报纸上刊登过该坦克照片。
照片中的89坦克伤痕累累,肉眼所见的高达数百处弹痕,充分说明了与之对战的中国军人的英勇,但更多的却是无奈。
中国军队装备的民二十四重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都有一定的破甲能力,可面对这种级别的钢铁巨兽时,哪怕抵近至100米,留下数毫米深的弹洞,已是极限。
当高达12辆89式坦克在步兵战线前错落排开,冒着黑烟的发动机爆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那气势真的还是挺吓人的。
日军步兵们在先前损耗的士气瞬间被补满,包括拖着同乡尸体回返的上等兵仓桥有幸,也在战壕中和同僚们挥舞着手臂高声呐喊起来。
有这样的钢铁巨兽当盾牌,他们不信中国人还能向先前那样顽强,哪怕那种射速很夸张的机枪,哪怕他们拥有掷弹筒和山炮集火都没炸毁的坚固堡垒。
89坦克不仅皮糙肉厚抗造,还拥有一门57毫米短管火炮,备弹100发,抵近到500米的距离,足以他们精准的将任何非钢筋水泥浇筑的半永固工事轰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