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707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别看日军那边好歹有条道可以走,真论速度的话,他们还真不一定能跑得赢在山背后密林和岩石间跳跃的这帮常年生存于大山中的九黎族寨民们。

  哪怕是沈老六和张三儿这两个把全副武装越野五公里当日常训练的四行团精锐侦察兵,也感觉自己不如他们。

  倒不是说两名侦察兵虚了,他们全副武装越野五公里跑进20分钟内的耐力和速度就算放在未来,也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而是他们觉得,这辈子他们可能都跑不出九黎族寨民们那般灵动飘逸,或者,可以被称之为剑走偏锋。

  尤其是看到很多人还背着一个重达五公斤的铁壳炮弹,在几乎没有路的山林中穿梭,很多时候明明就要摔倒,却借助着树藤继续向前跃动的时候。

  沈老六的心都要提到了嗓子眼,那可是炮弹,遇到强烈撞击就有可能会爆炸的土制炮弹。

  但事实证明,他多虑了!

  一个种族能在这样的大山里存活并繁衍生息还没被大自然给淘汰,堪比小强的坚韧生命力只是其一。选择向自然学习,去适应融合残酷大自然,才是生物生存之道。

  试图征服并改造大自然的,最终都会因为大自然凶狠的反噬苦涩吞下恶果!

  已经进入洒月谷口正警惕的望着周遭山林的春田酉物大尉当然不会知道,一山之隔,有一群中国“土著”正在和他赛跑。

  等沈老六赶到蜿蜒盘旋的洒月谷后段,他才知道为啥浓眉大眼男很笃定的说‘债主很少找上门了’。

  本来,洒月谷之前的路段,并不是很陡峭,甚至还算得上平缓,可偏偏在这儿,山势陡然凌厉起来。

  两山之间,就是一条长达500米山道,外加一条宽不过一米随山道行进的山溪,两侧的山体虽不是呈现九十度的绝壁,但倾斜度不小,而且山上的灌木和各类树木极为浓密,想从山脚爬上不过两三百米的山顶,费力气不说,估计爬上去军服也得变成叫花子装。

  这或许是洒月谷唯一一段洒不下全部月光的路段吧!

  说白了,在这样的位置,如果把两边的路一堵,山道上的人几乎就成了瓮中之鳖,想跑都没地方跑。

  不过前提是,得有足够实力把两头给堵住,并能有足够的火力将之压制在山道上而别让打急眼的对手给爬上山岭。

  沈老六迅速将乌合之众们分配了各自的作战位置,所有持鸟铳者分成两拨,一拨40人由他和张三儿带领沿着500米的山势藏在山道左侧大约150米高的山腰上,以岩石和灌木、树木为掩体。

  这主要是因为鸟铳的射程太近,超过150米几乎没有杀伤力,事实上这40杆鸟铳存在的作用也不是对山道上的日军进行杀伤。

  他们更大的作用是吸引日军火力或者是对企图爬上山岭的日军进行阻击,真正有杀伤力的,还得是位于200米左右的沈老六那杆半自动步枪和张三儿的MG34机枪。

  近100名提着长刀的寨民在山顶藏好做为预备队,预备着日军冲上来和其做白刃战,或者冲下山腰捡起战死的鸟铳兵遗落的鸟铳,继续充当消耗品。

  这很残酷,但这就是战场!

  绝大部分士兵和生命都只是消耗品,消耗着对手的弹药储存,如果能和对手一换一,就已经很划算了。

  龙英姐弟则亲自带着80杆鸟铳和十几杆步枪、6把盒子炮以及140把长刀藏在了山道右侧。

  他们的伏击高度比左侧要更低,最接近山道的鸟铳甚至只有120米。

  同样的道理,几乎所有的鸟铳都算是消耗,吸引日军火力,然后由真正能杀伤的步枪和盒子炮对日军进行打击。

  这种战术布置,沈老六在之前就已经和龙英龙岩两姐弟说明过,不光两姐弟没有异议,就连120名鸟铳兵也没见一个人畏缩。

  虽没有什么纪律,但论起悍不畏死,甚至是毫无意义的送死,这群九黎族人竟然还超过四行团。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信仰力量吧!只不过,四行团信仰的是家国,他们信仰的是家园,不过是大和小的区别罢了!

  而那名叫龙矛的老者则带着20人吭哧吭哧搬着那门石臼炮和炮弹上了距离这边400多米一个小山头。

  山头比洒月谷两侧的山要稍微高出个几十米,正好居高临下,但要想通过那门古老的火炮将铁壳炮弹精准的轰到并不算宽的山道上,的确是需要极高的操控水准的。

  沈老六其实对这门石臼炮都有种抗拒心理,实在是那门老旧火炮在沈老六看来,其实和四行团工兵连所使用的油桶做炮筒的‘轰天雷’太像了。

  能将装有大量铁砂的五公斤重铁壳炮弹投到日本人头上还好说,若是有个几十米误差丢到自己人头上,那爆出的铁砂可不会有什么敌我识别能力的。

  但龙岩比他师父还有底气,拍着胸脯保证,他师父在寨内第一神炮手的位置上坐了超过30年,绝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也就是沈老六没仔细问这位夜月寨第一神炮手究竟射过多少炮,否则一定腿肚子转筋。

  夜月寨这些年倒也有过几次危机,比如临城县的一些商户不想付过路费,聘请了几百人的武装护卫队和夜月寨对抗,又比如周边几个县城请了驻军来‘剿匪’,甚至还有周边的土匪觉得夜月寨是块大肥肉,也联合一起想来啃一啃......

  结果,夜月寨的长刀和鸟铳步枪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凶狠,那门石臼炮也让他们尝到了什么叫火力覆盖的滋味!

  但老爷子这三十年总共就射出过不到100发炮弹,平均下来不过一年三发,就这实战水准,别说和四行团的炮兵们比了,就是和出川抗战时号称‘叫花子军’的川军、那些个只开过不到10炮的迫击炮手们都没法比!

  而且还有个很致命的缺陷,炮兵是需要通信的,否则炮手根本不知道要将炮弹射到那个区域,这一段可是长达500米,夏基霸打肯定不行。

  足足400米的距离,靠人的两脚跑不行,靠嗓门吼也是不成的,沈老六于是采用和自家炮兵联合作战的方式。

  将整条山道划成五个区域,就是一百米一段,从1号到5号区,至于何时炮击那个位置,则由老头儿拿着山寨里为数不多的千里镜往这边看。

  看山顶上有没有自家人,以山头上蹦跶的寨民数目为定。

  也就是说看到1个寨民蹦跶,那就炮击一号区,看到3个蹦跶的身影,那就炮击三号区,若是5个,自然是五号了。

  之所以说要蹦跶,那也是为寨民安全,否则直挺挺站哪儿,可不就成了只有两三百米距离谷底里日军的活靶子了嘛!日本人又不是傻的。

  等一切准备就绪,日军的尖兵也赶到了。

  日本陆军大尉从未放松过警惕,一个15人级别的尖兵小分队一直在日军主力500米之前。

  然并卵,茂密的灌木丛和荆棘不仅让日本的尖兵们望而却步,最高也只往山壁上搜索了三十米,也阻挡了他们向两侧山坡上不断逡巡的目光。

  两名士兵就和数百寨民躲在灌木丛的缝隙中,看着日军主力朝这边行来。

  近距离看全副武装的军队,和远距离看完全是两码事,行进中队列依旧整齐的士兵们身上挎着的长枪上的刺刀闪动着森寒的光,一排排的在瞳仁中跳跃,刺的人都不敢正眼看。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队列中日军扛着的轻机枪以及被四名日军抬着的重机枪!

  进入洒月谷之前,春天酉物就命令将重机枪从驮马背上取下,由士兵抬着,这样可以随时进入射击状态,而抬着重机枪的那个步兵小队,自然是猪头小队长率领的。

  谁让他如此勇猛而智慧的?反正春天酉物是这么认为的。

  看着自己眼皮底下行军的日军,哪怕是最愚钝的寨民也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虽说他们占据了地理上的绝对优势,但是,在敌人的优势兵力优势装备面前,那种所谓的优势已经损失殆尽。

  他们不是兵,是最普通的百姓,哪怕残酷的大自然用数百年岁月塑造出足够的坚韧,到现在看到日本人摄人兵锋还依然能坚守原地的勇气,就已经值得嘉许。

  沈老六透过瞄准镜不光观察日军,还本能的看向对面山上的友军。

  自己人临战前的状态如何,也一样能决定这场伏击战的成果。

  手持两把盒子炮的龙英神色足够冷静,那在沈老六的意料之中,毕竟那也曾经是29军的中士副班长。

  但手持步枪的浓眉大眼男将黄铜色子弹一颗颗放在身边草地上的极度冷静举动就有些出乎沈老六意料了。

  这是个极小的细节,但其内在却是情绪冷静到极致的体现,这种越是大战越冷静的人,沈老六只在自己副连长牛二身上才看到过。

  他自己都不行,他会紧张,比如他现在嘴里就嚼着随手从身边摘的树叶,微苦的汁液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他要冷静清醒。

  这还是沈老六不知道龙岩此时瞄准的目标,老式汉阳造步枪的准星死死地锁定在250米外一个走在队列中间、昂首挺胸走得很“大气”,刺刀上还绑着一面小太阳旗的日军的胸口上。

  能在刺刀上绑太阳旗的日军士兵,其实都是士官,算是日军最基层的中坚力量。他们刺刀上绑太阳旗更多的不是代表荣耀,而是更有利于指挥。

  打的昏天黑地的战场上,有这样一面小旗子指引,普通士兵就能很快聚集重新找到进攻的方向。正因为这些被称为曹长的士官存在,也是日军哪怕就是遭遇重创也能很快恢复战斗力的原因。

  换句话说,在日军基层部队序列中,一个曹长甚至比一个小队长更重要,他们才是构成日军强悍陆军的基石。

  况且,这名日军曹长身边还有个背着掷弹筒的日军,那是龙岩打算要射杀的第二个目标,两人相距不远,他能以最快速度找到此人。

  压根没和日军打过交道的浓眉大眼男,选择击杀的目标,就是日军曹长和掷弹筒手,都是日本陆军基础序列中最重要的人物。

  只能说,这就是他的天赋,天生具有对危险的感知。

  沈老六,对于这位迷晕他的小老弟,很快将会有全新的认知。

  “砰!”伴随着一声枪响。

  被龙岩锁定的日军曹长痛苦捂着胸口倒地。

  “砰砰砰!”一阵乱枪由右侧山道上响起,至少四名日军栽倒在地,其余日军匆忙就地寻找掩体躲避,并迅速对发出枪响并腾起硝烟的区域进行射击。

  鸟铳兵都没有开枪,这种距离,鸟铳的杀伤力着实有限,等到日军向上攀爬个数十米,搞上一轮齐射,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威力。

  甚至,根据战前计划,沈老六和张三儿所在的左翼全都没有开枪,反应过来的日军如果能形成右翼有敌的错觉,那他们两杆枪将会让他们付出更惨痛代价。

  哪怕手中的牌没多少,跟着唐团座学了不少的沈老六也没有贸然打出自己所有的牌。

  况且,这里除了有热武器,还有冷兵器呢?

  不是冰凉刀刃的意思,所谓‘冷’,主打的就是一个冷门!

  别忘了,这里是夜月寨的主场,可是九黎族人为了生存苦心经营了200多年的大山,那个时代正规军都没有啥枪炮,更别说山里人了。

  但山里,不缺木头和石头,更不缺智慧!

第1109章 绽放的血花

  “就地还击!中队,后队立刻抢占高地!”

  撕心裂肺的喊声就在灌木丛中响起。

  是的,在浓眉大眼男开枪后,清脆的枪声打碎洒月谷宁静后,日本陆军大尉的战术动作绝对可以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来形容。

  他的通信兵几乎只看见一道残影闪过,这名时任该加强步兵中队的最高指挥官,就连头带屁股钻进了一丛枝丫横生连野鸡野兔都得考虑一二的灌木丛。

  或许那里挡不住中国人的子弹,但绝对能挡住一部分觊觎的目光,尤其是山道上尽是土黄色帝国军服的情况下。

  这也算是锐气尽失的日本陆军大尉进化而出的另一特质,谨慎只是好听的形容,底层逻辑却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但这却并不意味着他就忘记了自己指挥官之责,枪声并不密集,意味着敌人其实并不多,所以趴在灌木丛中的日本陆军大尉还是很快速而高效的下达了军令。

  按常规战法,受攻击的是猪头小队长打头的前队,后方两个步兵小队距离攻击地点足有几百米,除非中国人能在两侧山道上埋伏数百人,否则这将近百人向上攀爬占领高地,轻而易举不说,还能将山腰或是山顶上的中国人杀光杀尽。

  可惜,后方传来一声“轰隆”巨响,堪比炸药包爆炸。

  那是浓眉大眼男的小伙伴捣鼓出来的,七八根重七八百斤的原木轰隆隆的沿着山势滚落而下,声音不大才怪。

  那可是夜月寨使用了一百多年的守家门利器,是保命的家伙什儿!

  平时不用的时候,原木堆就用枯枝败叶和树藤覆盖着,远远的望过去就像一个爬满藤蔓的岩石堆,不辛辛苦苦爬上去根本看不出什么端倪。

  要用的时候一拉绳索,拉开卡住原木的简易机关,堆放好的原木就轰然而下,将山道堵死,使用完毕之后再弄回山上卡住。

  当然了,夜月寨的祖先们有足够智慧,知道要打击来犯之敌,将人员放在高高山顶上只会延缓寨民们狂奔而下的时间,所以,所有的机关都是放在150米高度以下,这样的高度已经足够将那些沉重的大家伙逐渐加速然后把人砸成肉泥了。

  在这样的威势面前,日军瞬间做鸟兽散,狼奔豸突甚是热闹,原木滚下快200米的山坡耗时超过10秒,足够撒丫子跑路的日军躲避了,除了有几个倒霉孩子不幸被挤到小溪中崴了脚,日军基本都逃出原木砸过来的区域。

  也就是说,这一波滚木打击并没有达到目的。

  “哟西!传令,后队继续上山,快快的。”那边的春田酉物没听到一百多米外传来的惨叫声,微微松了口气,不断观察着山顶山腰继续下令。

  他所在的位置上方,有个一人高的岩石,纵算有石头滚下,基本也会被挡住或是弹飞,这才是日本陆军大尉真正松了口气的缘由。

  而对于日军后队的八九十名日军来说,灰尘散尽后,眼前的一幕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的大骂‘八嘎!’

  每根原木长四五米,重达八百斤,横七竖八的堵在山道上,人想通过都得费力爬过去,马儿那就别想了。

  后路虽没被彻底堵死,但若是想从原路返回,用跑的绝对是不行的。

  当然了,这批原木这么砸下来,可不是简简单单就堵住日军后路算了,用浓眉大眼男后来的解释,夜月寨的祖先们搞这个,其实是一种恐吓型心理暗示,这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你丫的想往上爬,得仔细了。

  上了山可不比在山下,这些大家伙轰隆隆滚下,那是需要时间的,山道上的人还有足够时间往前往后狂奔着躲避,一旦到了山上,如果又正好在人爬山的线路上,那被砸死的几率高于百分之七十,除非有着山中猿猴般敏捷的身手。

  而这显然并不是穿着沉重牛皮靴提着步枪戴着钢盔负重高达十几斤的日军步兵们所具备的。

  说白了,这只是这条被夜月寨内称之为死亡之路上密布机关的开胃菜,真正的盛宴还在后面。

  不然,夜月寨的所有人也不会全部同意将伏击地点都放在这个区域。

  那可不仅仅只是他们要战斗,苦心经营夜月寨的祖先们也和他们站在一起。

  后队日军是看着这批粗大原木脑瓜子嗡嗡的,但人这种生物吧!往往就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何况还是一股领了军令的日本陆军‘精锐’们呢?他们哪能会被这种极为原始的滚木所吓到?

  于是乎,在四挺轻机枪和二十几杆步枪的掩护下,至少有50名日军步兵在曹长级日军的率领下,向山坡上进军。

  他们是腿短,但真的很粗壮有力,不过十几秒钟,跑在最前面的日军都已经爬上了50米高度的山坡。

  距离那名日军最近的一个趴在草窝子里死死握着鸟铳的年轻寨民甚至都能听得清日军沉重的喘息声。

  但夜月寨护卫队在龙英这三年的细心调教下,却是有了和军队类似的严格规定,在各自所属队长未发出攻击命令前,不得攻击。

  三年中,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因为犯了这个错误而被惩罚,那可是要去山下挑10担水,一担近百斤的水挑上山,都能让一个壮小伙精疲力尽,何况是10担,那种欲仙欲死的滋味儿光是听听都足够可怕的。

  所以,无论内心如何恐惧,青年死死握住铳身,趴着一动不动。

  “放滚石!”护卫小队长的声音响起。

  这个区域的机关,除了原木,还有大石头,磨盘大的石头足足十几块。

  三四根原木和滚石再度轰隆隆滚下,日军瞪大眼睛盯着那些在空中跳跃在灌木从中高速滚动的木头和石头,拼命计算着自己是不是在那些该死的原始武器滚动路线上。

  跑的最快的那名日军原本就像个笨拙却运气极佳的猿猴,刚躲过一块疯狂跳跃而来的大石头,又敏捷的一蹦,让过了一根几乎从脚边滚过还在不停加速的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