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606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唐刀希望永远这条军法永远用不到,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冷锋、李九斤等心腹大将有空就点一点,战场上干掉日本人私藏点好货被人告发了顶多是挨马鞭,可若是将手伸向团里,占几千号弟兄的便宜,那就是要掉脑袋的。

  水至清则无鱼,可水若是浑了,鱼儿也会呼吸困难的。

  唐刀没想到,他这个问询刚一说,对面坐着的川军上校范少平就哈哈大笑拍着巴掌大乐:“唐团长你来找我,那算是找对人了。”

  再听这位一解释,唐刀也不由笑了,他这百两黄金送得,真的是太值了。

  原来,各集团军驻临汾办事处可不是花架子,那可承担着协调各方关系以及司令部军需补给的重要职能。

  按道理说,办事处主任咋说也应该是个少将来镇场子的,就像67军在徐州的办事处,可是派了个师参谋长,第八十集团军驻临汾办事处主任更是一名声震八方的名将,著名的马刀‘雪风刀’正是出自于他的亲手设计。

  范少平这个区区上校当然是不够资格,哪怕他是司令官身边的人也不行,但22集团军高层又不傻,能派范少平来自然有他们的理由。

  范少平人在川军,但他却不是川人,而是晋省人,而且他的一名近亲的姻亲还恰恰在晋省担任较为重要职务。

  军械署署长,旗下掌管着晋省最大的兵工厂和军械储存仓库,这个职位重要不重要?简直不要太重要好嘛!

  范少平也正是在原城抱上了这位的大腿,才得以在晋省各部间混的还不错,虽说不上如鱼得水,但只要是不太紧要的物资,咋说能替22集团军争取点儿,要不然以22集团军自身的财力,估摸着又要去强征那些富商的粮食,把‘叫花子军’的名头贯彻到底了。

  “唐团长你若是要去找赵署长洽谈购买军械装备,范某可当这个引荐人,并可请其在可浮动的价格范围给唐团长你最优惠的价格。”川军上校自信的说道。

  “那就劳烦范主任了!”唐刀自然不会拒绝来自同僚的好意。

  下午,唐刀是在军械署办公室里见到的那位挂着少将军衔的署长。

  “坐!”虽然已经有熟人引荐过,但那位赵署长也没有表现出太高热情,很公事公办的请唐刀坐下,扭头吩咐自己的勤务兵:“茶!”

  “赵署长,这是范主任托我给您带的家乡特产,说乡党都在期盼我等归家。”唐刀没有慌着坐下来,先是从身上掏出一个小布袋,双手递了过去。

  “乡党期盼我等归家......”这位赵署长想来也是个恋家之人,听唐刀如此一说,脸色却是有几分黯然,对唐刀递上来的简陋小包却也没有嫌弃。

  随手一打开,黄橙橙的光却是让这位沉默了最少两秒钟,再抬起头来,脸上表情却是柔和了三分,将小包不露痕迹的塞进办公桌抽屉,扭头冲门外喊:“上香茶!”

  “唐老弟你有司令之批条,但凡我军械署仓库中有存货,必不会不售,何必如此破费?价格方面,署内对各种军械都有标价,除非是有司令的许可,否则我亦无能为力啊!”赵署长重新坐回椅子,颇有些无奈的向唐刀解释。

  以他的人生经验,唐刀这又是托熟人引荐又是送重礼,刚刚那个所谓家乡土特产,可是几根小黄鱼,少说也有七八两重,必然是想在价格上降一降,那个他虽然有一定的权限,但也有限,他能做的且不费力气的,就是尽可能满足唐刀的需求,只要仓库中有的,唐刀又给得起钱,就卖!

  看在熟人和钱的份上,这位的一席话,还算坦诚。

  “军中有军中的规矩,价格既然是定好的,那唐刀哪能强求,我22集团军只希望赵署长能看在友军的面子上,在权限范围之内,以优惠价格给予我等。”唐刀却是回答道。

  “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对于超出一定金额的购买,我署也有一定额度的消减!”听唐刀如此上道,赵姓署长脸上的笑容更是多了几分。

  钱挣得轻松,人情也给了,换成谁恐怕都得开心。

  “另外,我想改变一下支付方式,还请赵署长能够同意!”唐刀接着说道。

  “哦?说来听听,但根据长官令,我军械署不接受任何赊欠,一律只以现金结付!”赵姓署长的眉头皱了起来。

  在他看来,唐刀这就有点儿蹬鼻子上脸了,想欠钱就拉军械走,别说送几两黄金,就是再乘以百,他也没那个胆子啊!这完全是想要他的脑袋。

  从在那位身边当警卫排长开始,他跟随那位主已经有20年了,对那位的脾气是再了解不过,他不怕你贪,从别人哪儿能收到钱那是你娃的本事,但若是想动他的蛋糕,那就是剁手剁脑袋的节奏。

  军械署名义上是省里的,但从上到下,那个不是那位的人,这赚取的利润,一大半是装进了那位的私人荷包,他要敢赊账,可不就是拿那位的钱卖人情?

  他要敢这么做,估计不用等日本人打过来,他的坟头草都有半人高了,在温暖的春风里。

  “赵署长您别误会,不是赊欠,现金依旧是现金,不过不是现大洋或是法币,而是黄金,赵署长您可以按照市价进行折算,但还请赵署长看在乡党的面子上,不收取手续费,您也知道,我22集团军如今军需很是紧张。”唐刀连忙道。

  “这样啊!若黄金品质没问题的话,那也行。”赵姓署长一颗心也安定了不少。

  黄金虽然不是流通货币,但可是硬通货,比不断贬值的法币要好多了,手续费也不重要,反正那个战时金融税只是针对其他人的,军械署、银行都是老汉的产业,银行还能找自家人收金融税不成?

  不过赵署长还是个聪明人,向来信奉眼见为实,绝不光听唐刀忽悠,也就是俗称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当唐刀命令等在军械署外面的骑兵们把装着黄金的大箱子提进来,随便挑了几个箱子验黄金品质的赵署长对唐刀的态度再度好了好几分。

  那可是小何老师带着一批人花了两个白天对所有缴获黄金包括金首饰进行熔炼,然后以标准模具打制的金条,重量误差精准到0.0001克不说,许多杂质也被剔除掉,整体重量比缴获清点时少了足足100两。

  如此优质的黄金,唐刀可是带来了近万两,妥妥的金主爸爸!

  金主爸爸当面,自然是有求必应,清单上有的,一应俱全,军械处仓库常年备着两个兵工厂一月的产量,清单上没有的,只要军械署仓库里有,一样可以买,老汉喜欢的,是白花花和金晃晃,而不是落满灰尘的钢铁。

  因为数目繁多,光是物品价格核对,就花去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但这些都是四行团军需处军官在对接,唐刀就负责坐在办公室喝茶。

  不过此时的待遇已经变成“唐老弟,请上座”,“上,上好香茶”。

  一直忙碌到晚上,除了军械弹药全部装车,许多笨重的设备、钢铁原材料等物资还要等四行团辎重营全数抵达才能装车运输,那还需要最少三日。

  不过支付已经全部支付完毕,全部是以黄金支付,一毛大洋都没花过。

  唐刀倒也不怕山西老汉赖账,敢赖账,他就敢带着骑兵营踏平军械署,最终丢人的只会是山西老汉。

  这就是唐刀对山西老汉无底线的回答,你丫的敢占老子的便宜,那我就让你百倍损失。

  原本唐刀是要去晋省银行兑换2万两黄金,按照如今市价,一盎司黄金兑换32元美刀,1美刀可兑换大约4块大洋,一两黄金50克,相当于1.763盎司,若是两万两黄金,则可兑换现洋超过440万。

  按照山西老汉打完‘骨折’的战时金融税,这也是2.2万的税金,少一万两,那可是少了1.1万大洋。

  唐刀这一波骚操作,可是不比小光头和彭冲两人吃了十块大洋点心的伤害性来得小半分。

  据说,事后知道此事的山西老汉差点儿没气个半死,被罚站在小院外思过的倒霉署长想破脑袋也没想通,他究竟是哪里做错了。

  钱,唐团座可是支付的上等品质的黄金,也全部存入了晋省银行,这笔军火交易至少也给某老汉赚了超过20万大洋的收益。

  要说有点儿徇私情,那得说唐刀还买了点儿清单里没有的东西,比如仓库里存着的从原城抢出来的一些旧机床、发电机和一些钢铁原材料。

  可那些玩意儿,现在没有足够的运输力运往远在陕省和川省的兵工厂分厂,放在那里只会落灰发霉烂掉,甚至还会因为日军的再次来临成为日军的战利品。

  老汉自己都说过,若是有人买,便宜点处理掉也不是不可以。

  他卖得是便宜了些,不管啥功能,旧的机床、电机等设备打包大甩卖总共卖了10万大洋,那些钢铁材料也基本上是按原购买价的半价打包出售,卖出去足足200吨,可报上去的时候,老汉不还笑逐颜开的夸他会做生意嘛!

  咋只过了不到十分钟,就立刻翻脸不认人了?这特么是狗脸啊!

  再说了,除了赚钱和卖了目前无法使用的旧设备和原材料,他还变废为宝创造了额外的利润呢!

  一个原本呆在监狱里活该老死还要消耗粮食的中年老男人,可是被生生卖出了万元大洋的高价不说,还能连续不断的为晋省军械署创造利润。

  人家唐刀可是签了合同,保证每生产一吨炸药就支付给军械署专利使用费300大洋。

  这可不是为老汉搞了个聚宝盆,以后源源不断有钱财入账?

  把事儿都办的如此完美了,结果还要罚站思过12小时,差点儿没把大腿小腿一起给站肿了,赵大署长不委屈才是怪了。

  他不知道,幸亏他事儿办得还不错,收礼也是从唐刀那边拿的,没把手伸到老汉荷包里,不然腿恐怕不是肿了,而是没了。

  而他帮山西老汉搞得那个聚宝盆,以后能源源不断从四行团获取收益的那个男人,其实才是唐刀来临汾最大的目的之一。

  只不过,唐刀又是要兑换黄金,又是要购买军械,又是很操心的要讨论晋东南战略战术,每一件都很重要,连山西老汉这样的百年狐狸都被蒙蔽了,更别说一个军械署署长了。

  那个男人,绝对是个神奇的男人,说他是晋省那座亚洲排名前列的兵工厂炸药之父,是一点也不为过。

第991章 默默耕耘!

  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慢慢发展起来的。

  所有的强大都离不开时间和人,晋省兵工厂也不例外。

  晋省兵工厂的历史在中国可不算短,四十年前还是大辫子朝统治时期,也就是光旭二十四年,在原城小北门外柏树圆千佛寺的一片庙地上,时任晋省巡抚的胡聘之创办了以制造军火为主的晋省机械局。

  就是这个简陋到只有车床五部、钻床2部、刨床1部、35马力卧式蒸汽机一部的机械局,既为晋省开创了可自造武器的先河,也为贫瘠闭塞的晋省开启了近代机械工业的开端。

  不过,因为得不到更大的支持,这个机械局只能是以修理枪械为主,以及生产一些简单的步枪,直到革命爆发,山西老汉成为晋省都督入主晋省之后,花费六年时间靠制造晋省铜元获利200万元,并将这200万元全部用以扩充军火生产之上,这个前身为机械局的小作坊这才成了真正的兵工厂。

  但此时的原城兵工厂,仍以仿造为主,根本没有自己成体系的设计,最大的原因不是没有机械设备,也不是缺乏原材料,而是成本过高,仿制的比国外进口的还贵。

  这就像未来的汽车市场一样,纯进口的比国产的还便宜,而国产的不过是才刚刚生产几年,产品质量又不能保证,换成你是消费者,你会怎么选?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消费者都会拿脚投票吧!

  而辣个神奇的男银,就这样横空出世!

  当然了,那个叫张凯的男人,也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其本身就是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化学科的高材生,高薪被山西老汉聘请来兵工厂里做技术员。

  一般来说,天之骄子都很傲气,但张凯却和绝大部分天才不同,他不光本身底子好,还无比低调,低调到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忽略他,只管埋头搞他的研究。

  这里不得不夸一下那个没底线的山西老汉,别看老汉薅钱是心黑脸厚,又好色如命,连自家婶婶都不放过,放在未来,说他是渣男都是夸他,但这位的确慧眼识珠,极其擅于发掘人才。

  山西老汉透过手下心腹递上来的报告,硬是分析出张凯是个人才,于是对其委以重任,让他研究硝酸铵炸药配方。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山西老汉的一个小心思,在此之前,已经还算兴旺的原城兵工厂有一个技术大拿研发出硝酸铵炸药配方。

  那位技术大拿可也不是等闲之辈,曾经是汉阳兵工厂德国工程师的翻译,后来因为工作中对很多专业术语不懂,于是自学化学,竟然成了化学专家。被山西老汉高薪挖角到原城兵工厂之后还担任了子弹科科长等要职。

  原城兵工厂炸药成本过高一直是山西老汉的一块心病,也是制约其弹药生产量上不来的主要原因,所以山西老汉投入重金让其研发炸药配方。

  终于,历时一年有余,这位搞成了,按理说山西老汉是不是该哈哈笑?

  但山西老汉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多少也算一代枭雄,其卧榻旁就挂有一副对联“待人以君子,防人以小人!”这也是他的座右铭。

  为了控制用料和造价,防止工厂以少报多,他让那位技术大拿估价包产,结果那位认为制造炸药配方无人通晓,由此可以独享其利,就报出了每磅工料须八角钱才能承包的价格。

  山西老汉原本一听这个报价比皮克林炸药便宜了一半,应该眉开眼笑,但这位可是防着所有人,总觉得自己可能会被忽悠,所以并没有开始全面铺开生产,反而找到了此时还默默无闻的张凯,将炸药给他让他来个逆向研发。

  于是,闻名全国的‘恺字炸药’就这样在原城兵工厂诞生了。

  相对于那位技术大拿,张凯报出的价格是多少呢?

  一磅工料不足3角钱,仅是国外配方的五分之一。

  山西老汉顿时喜出望外,不仅让张凯以3角钱进行包产,还将兵工厂下属的硝酸厂、无烟药厂和黑药、压药等七个分厂合并成火药厂,令张凯任厂长。

  张凯也很对得起山西老汉的知遇之恩,将火药厂发展的红红火火的同时,更是不断的改进工艺、挖掘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并相继研发出‘速燃无烟药’等新产品。

  火药的成本大降,成为原城兵工厂弹药产量大增的基础,什么机步枪子弹、炮弹、炸弹、拉雷、手掷弹等都不在话下。

  钱就像滚雪球一样越赚越多,到了1926年,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的原城兵工厂已经可以生产步枪、机枪、冲锋枪、山炮、野炮、迫击炮甚至重炮,和汉阳兵工厂、沈阳兵工厂成鼎足之势,工人最多的时候达15000余人。

  晋造武器,是当时中国公认的最好装备之一。

  历时15年,入主晋省的山西老汉终于将一座小作坊发展成在当时亚洲都位于前列的大型兵工厂,给自己赚来源源不断的金钱的同时,也拥有了足够安全感。

  一个超级兵工厂,自然是能为当时的晋军提供足够的武器,在其他军阀还缺枪少炮的时候,晋军可是每个步兵师都至少有个炮营。

  到忻口会战时,被迫露出部分家底的山西老汉更是硬生生拉了十个炮团到前线,那可是超过360门火炮啊!当时和中国军队对阵的日本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都被铺天盖地砸过来的炮弹给打懵了。

  如果这不是在中国晋省而是在东三省的话,他们一定会以为面对的是毛熊。

  这些大炮可不是花架子,那是真能杀人的,整个晋省大战期间,中国军队损失二十几万人,损失惨重,但日本人可也不是说就全身而退,战后据统计,仅仅只是在晋省,日本华北方面军战损超过七万人。

  别小看这七万人,整个卫国战争期间,不包括印缅战场和关东军被毛熊一锅端的战损,日军总共才战死了四十四万。

  这其中当然有晋省山区中中国各部浴血奋战的功劳,但晋军装备的大量火炮绝对功不可没。

  打仗打得就是金钱,在晋省这边绝对得到了印证,山西老汉攒了二十年的老本,真的是非同小可。

  跑偏了,话归正题!

  按理说,张凯这样又能搞研究还又能搞好管理的人才,关键是还不贪婪,可不就是未来高校对校长的要求嘛?教育部长要是手下有这种人才,不得开心的晚上都睡不着觉?

  山西老汉再怎么蠢也不会拿这种人才和功臣下手不是?何况,鸟还未尽呢,藏个什么弓啊!

  实在是,张凯一不小心触到了晋省老抠的逆鳞。

  ‘动老子的女人可以,但绝不能动老子的钱!’晋省老抠虽然并没有直白的把这两句话挂床榻前,但几十年如一日,他就是这么干的。

  那是中原大战之前,眼瞅着兵工厂发展的越来越大,张凯就建议山西老汉开设火药二厂,说白了就是再扩大规模。

  按照张凯的设计,这座工厂一旦建成,就可以日产无烟火药2吨,接触发烟硫酸10吨,硝酸3吨,酒精3吨等。如果真能成,加上老厂的产量,原城兵工厂绝壁吊打汉阳和沈阳那两个对手,子弹、炮弹、炸药包、手榴弹、地雷都属于可劲儿造类型。

  用张凯的说法,只要山西老汉想,原城兵工厂造出来的地雷,可以围着晋省边界布个雷区,除非长了翅膀,否则谁也进不来。

  这可把山西老汉给乐坏了,他‘做生意’这么多年,不怕赔本就怕钱挣太多被人惦记,粤省的老陈,桂省的老李,奉系老张,那个不是帮凶神恶煞的?

  咱要是能这么能造,还怕那帮老流氓干甚么!

  哪怕是建造费用高达数百万大洋,山西老汉也是大手一挥,冲着这么美好滴蓝图,干了!

  山西老汉不可谓不重视,三天一大会,一天一小会,几乎是用一把手抓生产的效率倾注在这个现代化火药厂上。前期很顺利,厂房、办公区都已经盖好,只等从德国进口的设备入驻了。

  不出意外的话马上要出意外了。

  中原大战开始了。

  各军阀打成一锅粥,身为晋省大佬的山西老汉如何能独善其身?就算不站队也要选择阵营吧!更何况,谁说山西老汉就想默默种田而没有一颗逐鹿中原的心呢?

  ‘王侯将相,宁宥种乎!’山西老汉可也有将种田发展到全中国的青云之志呢!

  于是,山西老汉摩拳擦掌,打算带着自己花费重金打造的晋军战上一场。

  最终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校长那厮在那一刻可是有着类似主角光环的存在,什么老陈、老李、老张、老冯、老严的,都不过是配角。

  败了无所谓,只要根据地还在,咱再发展他个二十年,就不信干不赢,山西老汉的内心还是很强大的。

  然而,现实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