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日军的重机枪还在怒吼,虽然在阳光的作用下原本火红的弹道一点也不显然,但泼洒过来的弹雨却是实实在在的,打得1营位于一线阵地上的中国士兵头都不敢抬。
从200米外,日军第一波步兵中的几十人大约一个步兵小队就开始由矮着身子猫着腰变成直起身体端着枪,一边射击一边大步向前,发起冲锋,另外数十人则落后三十多米,几挺跟随步兵前进的轻机枪也纷纷落位寻找着掩体由两翼将枪口对准中方阵地。
与此同时,日军的烟雾弹发射的强度却在增加,将整个一线阵地的前沿笼罩在一片浓烟中,中日双方步兵的视线集体受阻,而已经开始冲锋的日军脚步声却没有停歇。
日军极其狡猾,虽然大量烟雾弹造成己方视线受阻,很难用什么精准射击对前线提供帮助,但轻重机枪的火力强度已经足够了,而中方士兵却很难对已经进入冲锋状态的日军步兵进行打击,除非他们现在就暴露火力点。
一旦他们冲入一线阵地前三十米进入可以投掷手雷的距离,重机枪将停止射击,取而代之的便是更近距离的轻机枪,然后便是一波接着一波的日军步兵对阵地进行冲击,便很难有守军能抵挡得住不断投掷过来的手雷甚至是潮水般涌来的日军平端的刺刀,白刃战本就是日军最喜彰显他们武勇也是最拿手的作战方式。
这个时候,百分之八十的守军基本都是兵败如山倒了。
但一营的反应有些出乎日军的意料,直到几十名日军快冲入一百米的位置,中国守军依旧是静悄悄的,一枪未发。
这甚至让远方拿着望远镜密切关注战场的小村宏少佐产生了一种错觉,对面的中国人是不是只是虚晃一枪,早就跑了?
他显然忘记了,没有重火力的‘土八’对付日军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放近了打。
既可以节约弹药,又可以让他想跑都来不及跑。
而日军所谓的无敌白刃战,缺枪少弹的‘土八’是最不畏惧的,甚至可以说是求之不得!
所以,等到第一波中的日军前锋踏入大约100米的距离,一声尖利的铁哨声响过,对面阵地上发出了第一声枪响。
继而,是震耳欲聋的“砰!砰!”属于汉阳造步枪的声音。
那是有超过200杆步枪在同时开火,从正面,从山脊,对准着同一个区域。
机枪不多,那就用步枪集火,五个步兵排顶着日军重机枪的扫射,疯狂开火!
哪怕有好几名士兵刚端起枪,抬起头,都还没来得及扣动扳机,就被92重机枪手指粗细的子弹扫中,一声不吭的倒下。
但位于第一线的一营士兵们依然坚决的从掩体背后支起上身射击,只有那样才能保证命中率!
用死亡换取死亡!
这就是硬骨头精神!
付出的牺牲必有回报,简陋野战掩体不断有中国士兵倒下的同时,亦有超过十几名端着步枪大步向前的日军一头栽倒在地。
1营顶着弹雨挥下的第一棒,就这么精准命中日军的脑门,不说脑浆迸裂,也属于晕乎乎的那种。
来呀!你过来呀!咱们以死换死!中国军人用不断的牺牲和回击爆发出属于自己的呐喊!
面对日军的凶悍进攻,八十集团军中有名的硬骨头营第一个照面就给小村宏来了个狠的。
很多倒下的日军并没有立刻死去,而是在草丛中痛苦哀嚎,呼朋唤友的希望同伴能帮助他们。
一时间,痛苦的哀嚎声甚至还超过了震耳欲聋的排枪声。
要说日本人也不是豆腐捏的,怎么中了枪就跟死了娘一样,哭喊的如此凄惨?没听说中国士兵中了枪就哭得眼泪鼻涕一把抓的。
倒不是说中国人比日本人对痛苦的耐受度更强,人其实都是差不多的,疼了会喊,要死的那一刻都会喊麻麻,谁都不是钢浇铁铸,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主要是和中日两军装备的步枪款式不同,子弹不同也有关系。
此时日军装备的是三八式步枪兵配备6.5毫米口径尖头子弹,这种小口径子弹节约资源的同时,还拥有穿透力强的特点,平直的弹道使得有效射程能达到400米。
这无疑是一款很优秀的单发式步枪,中国军队中的不少精准射手干脆就拿三八步枪当狙击枪来使用。
但6.5毫米尖头子弹拥有这些优势的同时,它的杀伤力实在令人郁闷,三八式步枪射出的子弹可以轻松穿透人体,却不会发生翻滚和碎裂,只要不是命中动脉和头部,很难造成致命伤害。
这种结果导致日本陆军入侵中国大半年后全军装配了圆头被甲结构,命中人体后弹体容易裂开,形成可怕的空腔效应,杀伤力才大增,但这个时候日本华北方面军还没有全面装备。
而769团1营装备的都是老枪,中国军队普及度最高的汉阳造,就是仿造的德国1888委员会步枪,装备的是7.92毫米圆头子弹。
这种步枪其实没太大亮点,有效射程更是只有300多米,精准度也比起三八式步枪差,枪长也比三八式短了10公分,综合性能对标三八式那是弱爆了。
可7.92圆头子弹的威力可比三八步枪的6.5尖头子弹要大的多,更要命的是一旦进入人体,这种圆头子弹因为受到肌肉和骨骼的阻碍之后就会翻滚变形,会给人体肌肉组织形成极大的创口,外面看着是个枪眼,实际内部却是个茶杯大小的创伤。
这样来一枪,你说疼不疼?不喊疼的,估计都是完蛋了的。
就这一下,就把内心高呼“武运长久”自信心爆棚大步流星冲锋的日军前锋给打趴下了。
勇敢这个词吧!其实就是相对而言的,当勇敢碰上懦弱,勇敢就会光芒万丈,但当勇敢碰上勇敢,还就得看谁更持久!
显然,前十秒还勇的不行的日军拉了!
。。。。。。。
第915章 硬骨头(中)
其实,趴在草丛中的日军步兵们不光是因为己方被一阵乱枪给打花了而痛苦,他们也着实很懵逼一件事。
中国人完全没动用机枪火力,纯粹靠步兵射击!
关键是,这片山坡足够宽敞,宽度足有600多米,冲在最前方的两个步兵小队一百人,单兵之间拉的间距足够宽,又有烟雾弹遮挡视线,光是步枪,可是打不了这么准的。
能当前锋的,基本都是老兵,他们可听得出来机枪和步枪的区别。
这意味着,他们付出了十几人的死伤,但中国人的火力点是一个也没暴露!唯一的收获,或许就是和中国人来了个交换,但这显然不是日军的初衷。
这,就是中国军人的智慧了。
老孔同志能当成为769团主力营营长,可不是仅仅只靠他11年军龄的老资历,或许用和他并称未来晋西北铁三角的‘王小强’同志对他的原话:老孔这个人,是看着老实,其实满肚子‘坏水’!
当然了,这个‘坏’,仅仅只对日本人!未来以大军区正职离休的老孔同志历经风浪,依然屹立不倒,而且还真正做到了长命百岁!
装备不够,破烂来凑!老孔同志那副淳朴如老农的样貌背后,却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或许早就预料到日军会利用凶猛的火力优势掩护步兵突进,而己方步兵想抬头都很困难。
于是,他利用上了手头十几个缴获自日军一直舍不得吃的肉罐头!
基本上只留给伤员补充营养的牛肉罐头被勒令倒空,只留下空罐头瓶用细麻绳绑着丢到灌木丛中!两个一组,总共有八组,中间相连的麻绳长达30米!
而这些铁罐头空瓶距离一线阵地的距离分别为100米,50米两个区域。
只要日军从两个区域走过,就一定会踢动被隐藏在灌木丛中的麻绳,继而牵动绑在上面的铁制罐头瓶。
响的声音轻微,自然就是最远的100米外,如果足够清晰,那自然是50米!说白了,可以用铁制罐头瓶碰撞发出的声音大小来确定日军已经抵达那个区域。
虽然方法有些土,却很实用。已经开始进入冲锋状态的日军那还会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检查,踢响了空罐头瓶发出的刺耳噪音更是不会太注意。
这样一来,一线阵地上的排长们直接下令麾下步兵射向某个已经定好的区域即可。不需要任何瞄准,就是集合着所有步枪对着大致区域射击,要的就是一个概率。
只不过,这个概率可就比200杆步枪对着宽达600米,纵深更是超过数百米的战场来得要大多了,百名日军只倒下十几个,那都是他们天照大神显灵的结果。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就是日军最不愿意看到的,除非你聚集更多的步兵冲锋,冲得我步枪都压不住了,否则,休想我的轻重火力点就这么轻易暴露!
也不管日军是否趴着,基本上所有参与射击的中国军人都连续射掉三发子弹,就立刻缩回掩体后方,上子弹的上子弹,埋着头躲日军重机枪疯狂扫射的就老老实实躲着,只要50米区域的铁皮罐头不被踹响,那就暂且不硬拼。
仅这一波,可就消耗了一营官兵们携带的十分之一子弹,必须省着点用。
单兵30发子弹,已经主力营的待遇了,另外两个步兵营,平均到每名步兵头上,才25发子弹呢!
而反观暂时被打懵而趴下的日军步兵们,他们也不是弱渣,在中国战场这小半年,人家也是见识过大场面的,投入3个步兵大队冲锋,被机枪扫得人仰马翻的场面都见过,那会怕这个?
虽然受了点挫折,但在曹长和小队长的催促中,稳了稳心神,在己方重机枪重新将中国步兵压制回战壕后,再度从地上爬起来,向前冲。
当时的日军状态不过就是:他来了,他来了,他脚下镶着铁定的皮靴坚定的迈着大步,他喘着粗气,他眼珠子瞪的老大,冲过来了。
眼瞅着就要到可以投掷手雷的30米区域了。
“嘡啷!”阵地前沿的铁皮罐头被踹动发出的刺耳声音让日军步兵们汗毛一竖!
“砰!砰!砰!”熟悉的排枪声也极其合适的响起,中间还夹杂着“哒哒哒”清脆而连续的枪声。
那是日本人很熟悉的捷克式轻机枪射击的声音。
有超过6挺轻机枪从数个方向向正面阵地前方六七十米进行覆盖射击。
转瞬间就是数以百计的子弹雨点般地扫过来,这一下日军前锋可算是爽呆了,虽然日军很小心,把阵型摆得更稀疏了,但依然又是超过20人的日军哀嚎着倒下。
日军的试探火力点的目的事实上已经达到了,至少有6挺轻机枪在拼命开火,20几名日军的小命没白送。
只是,没等日军的掷弹筒兵瞪着大眼珠子寻找并确定轻机枪火力点的方位,这些火力点又再度变化,换个地方再狠狠打上一个长点射,然后再换。
这也是921师的士兵在和日军这半年的战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为避免被日军掷弹筒盯上,一挺轻机枪火力点一般都会有三个以上战位,打上十来发子弹或是打空一个弹匣就换位置,绝不在一个地方停留时间太长。
重不过10公斤的捷克式轻机枪火力上自然远比不上重机枪,但机动性却是不知道强哪儿去了。
反观重机枪,别看距离一线还有数百米,反倒是伤亡率最高的兵种,因为他们的对手不是日军的重机枪就是92步兵炮,枪身加上三脚架总重达50公斤的民二四重机枪至少得三人抬着,那有那么容易就跑路的。
烟雾弹其实也是一柄双刃剑,虽然掩护了日军正在冲锋的步兵,却也让后方的日军同样看不太清阵地上的中国军人,重机枪之所以有收获,那实在是重机枪的火力太凶悍,一分钟4挺重机枪能射出近2000发子弹,那咋说也能撞上几个目标。
所谓火力压制,不过就是个概率学!
但因为烟雾弹这柄双刃剑的存在,还是有不少日军是手足无措的,比如肩负重任的日军掷弹筒兵就有些懵,找不到火力点目标,却又想对自己的同僚提供支援,那咋整?
不能眼睁睁的光看着,那会被后方观战的中队长、大队长级别的大佬们大嘴巴子伺候的,唯一的方式......
瞎几把打!
不管效果如何,反正老子是卖力的在战斗!
努力了但没成果和不努力躺平摆烂,本就是两个绝不可能放一个段位的风评!
或许不光是他们这么想的,后面跟进的日军轻机枪射手们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中日双方因为一波几十名日军步兵抵达了中方一线阵地前五六十米的位置,于烟雾弹的白烟中疯狂对射。
只不过,中方多少还有些目的,而且打的很节约,而日军的目的性反倒是没那么强,毕竟一营正面防线再加上远方山脊上的,长达一公里,打的也很奔放,完全没有节约弹药的意思。
也不知道被双方你来我往的子弹打趴在灌木丛和山间的日军步兵们此时的心情如何。
大约是:八嘎!我要一路爬过去吗?
只要能不死,爬也就爬吧!看着貌似近在咫尺的中方阵地,于枪林弹雨中就感觉到头顶嗖嗖作响的日军步兵们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憋屈心理。
日本陆军步兵的适应性真的很强,也很勇,哪怕面临如此不利局面,也依然选择了匍匐前进。
哪怕这其中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日军军纪森严,在没有长官下达撤退命令之前,擅自后撤者死!
但你真的不能否认,这个时代的日本陆军,真的是一支足够强悍而且可怕的军队。
可是,在这支可怕军队的对面,同样是一支充满传奇经历的军队,他们的特质同样让人瞠目结舌,约束他们能够与敌死战的,还真不是同样严格的军法,而是一种被称之为信仰的精神力量。
很多人喜欢将之称为‘画大饼’或是什么‘洗脑’,其实,那是他们没经历过那个华夏最灰暗的年代,位于社会最底层的工、农如何被盘剥,而那些所谓的‘画大饼’人士其实大部分都属于社会精英阶级,他们原本是可以不用操心吃喝,过着足够舒适的日子!
而华夏人历来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论,于是,正是在这样一群人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穷人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为了同一个目标去奋战,不惜牺牲,终究创造奇迹!
站在一百年后去看,或许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做出这样的抉择很轻松,但身处黑夜,那知路在何方?
无疑,在这样环境中做出自己坚定选择的人,都是勇敢的!
就像唐刀所说的,如果兵力相同,装备水平相近,久经战阵的四行团对上他们,顶多也只是五五开的结局。
但老孔同志和他的麾下们,装备真的不太行!碰上四行团的步兵营,大概率是被吊打,就像遇见小村宏这拨日军一样,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一定会输。
只不过,想赢他们,代价也不是一般的大。
就像现在一样,日军仅是一轮冲锋,就被消耗掉了大半个步兵小队,照这样的消耗速度,顶多来五次,小村宏麾下的伤亡率,就会超过百分之二十五,放在西方军队,就是一个士气崩塌的伤亡率!
战场上正在碰撞的两支军队,一支是军纪森严,头铁如钢,另一支则是意志坚定,浑身是胆,注定会碰出令人炫目的火花!
只不过,这个火花来得让日本人颇有些猝不及防!
“轰!轰!”战场前沿竟然腾起几股浓烈硝烟,与之伴随的是两名日军被气浪高高抛起。
只是,这次没有惨叫声。
因为,没有人主动趴上步兵雷并引爆的时候,还能拥有呼喊的权利的。
“八嘎!有地雷!”日军曹长忍不住高声嘶喊的声音里充满了恐惧!
没有人想到,这支看起来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竟然还有这玩意儿。
说起来,这也是无奈之举,子弹不足,地雷来凑,是921师在和日本人打过好几战被迫而为之的防御战后总结出的心得。
相比起需要大量铜以及加工机械和熟练工才能做的子弹,其实地雷的制造要更简单,足够的炸药和容器以及压力起爆装置,就可以完成一颗地雷的制造。
未来著名的‘地雷战’,当地军民更是将其玩出了各种花样,为避免被探雷仪测出来,什么石头雷、陶罐雷、木头雷......林林总总,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智慧的中国人做不出的。
当然了,在这个时期,921师属于正规军,所制作的地雷很‘正经’,但因为炸药少的缘故,一颗步兵雷基本就能把人腿炸飞,尚不至于趟上一颗雷就一群人完蛋,那得是反坦克雷,别说做不出,就是能做出来,也舍不得做。
被炸死的两名日军纯属于是倒霉,直接把胸脯抵上去挨炸,不死也得死不是?
损失远没有先前被步枪、机枪集火时大,但这两颗意外爆炸的地雷却把顶着头顶嗖嗖子弹匍匐前进的勇敢日军步兵们给炸停了。
这真的是进退两难!
退是不可能退的,但进的话,地雷咋整?
不怕死是一回事儿,真的要死又是另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