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484章

作者:汉唐风月1

  赌中国人不能在一个白天的时间里干掉他两个步兵大队,赌师团的援兵能在10个小时内抵达。

  赌输了,他第2步兵联队丢两个步兵大队,但若赌赢了,他就可以彻底翻盘。

  日后师团给方面军司令部的战报上完全可以书写:第2步兵联队以两个步兵大队为饵,诱使中国军队主力围攻,而后师团尽遣主力,将其全歼!

  当然了,石黑贞藏倒也没有说就真的将两个步兵大队弃之不顾,他还将希望寄托于帝国陆军的空中力量上。

  方面军在晋省两个机场驻有陆航,战机可以轰炸可以用机枪扫射,哪怕不能完全解决两个步兵大队被围之危,给他们足够支持,让他们坚持到黄昏即可。

  只能说,唐刀所遇到的这个对手,头脑清晰而顽强,如果是普通部队遇到他,恐怕都要吃上个大亏。

  只是,石黑贞藏从土肥原贤二哪儿了解的是唐刀,而不是整个四行团,唐刀是四行团的核心,但四行团的战斗力可不仅仅源于指挥官一人。

  那是源自于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源自于不断经历生死的战斗意志,就连后加入的一千余川军,都历经过广德苦战、死战。

  更要命的是,他们还重新更新了装备和弹药补充。

  跨越700公里,不算辎重部队,人均背负30斤的巨大负重,其实已经给这场战斗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如今的四行团,无论从人员素质还是装备亦或是各层级指挥官的执行力,综合战力放眼整个中国,不说稳坐第一,也必定是前三。

  。。。。。。。。。。。

  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

  雷雄的一营和郭守志的二营将败家子的模式贯彻到底,在第一波将包围圈中的日军打蒙圈,干掉了四分之一后,在广袤的荒原草地里,双方进入了对射模式。

  只不过,滚落路基下的日军基本就只能用步枪和少的可怜的机枪对敌。

  倒不是说日军步兵中队装备的轻机枪太少,一个步兵中队装备有6挺大正十年轻机枪的数量足以和一个普通中国军队的步兵营匹敌,而战场上被围困的日军步兵中队高达8个,那意味着就算重机枪中队遭遇重创,他们也有近50挺轻机枪。

  但悲剧的是,一营二营虽然没有动用迫击炮,可留在100多米外草丛里的掷弹筒兵们可不少,他们的目标就是日军的连续火力。

  一旦发现那片草丛有日军的轻机枪在怒吼,就算掷弹筒兵们没来得及发现,战壕里的班排长们也会拼命嘶吼着提醒自己的掷弹筒兵们解决眼前大患。

  掷弹筒打机枪,可谓是碾压式的,一发干不掉,那就来两发、三发!

  日军当然也有掷弹筒兵,可掷弹筒的目标却不像轻机枪连续射击冒出浓烈硝烟那般明显不说,双方所处位置也大不相同。

  中方掷弹筒们躲藏的战位可不是随便找个草窝子就行的,距离步兵们有一段距离的掷弹筒兵们挖掘的也有单兵战壕,而且还用沙包当掩体,只要不是榴弹正好落在战壕中或是就在战壕边上,基本不会被弹片击伤。

  而日方的掷弹筒兵们可就是随便趴伏在草丛里,还要被不知道多少甚至是毫无轨迹所寻的火力压制着,别说像以前一样还拿着望远镜搜索目标,能抬头,就已经是运气不错了。

  更何况,中方每个步兵班都有精准射手,他们本能的不会像其他步兵一样,就是趴伏在战壕边缘不管不顾的冲着前方倾泻火力。

  那种反抗坚决的,枪口上绑着太阳旗的,杀伤力大的,肩章上有星星的,基本都是他们寻找的目标。

  掷弹筒兵自然也是他们的猎物,因此被射杀的日军掷弹筒兵在长达20多分钟的僵持中高达20余人。

  说白了,此时的战场颇有些像14师团打第一集团军,中方的机枪火力一露头,日军停留在400米外的掷弹筒就劈头盖脸的射过来,但中方却因为迫击炮弹短缺而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日军好整以暇的一个个敲掉己方的压制火力。

  没有机枪这种连续火力压制,光靠步兵手里的栓动步枪,是没办法阻止日军最后的冲锋的。

  只不过,此时的战场是正好反过来,日军上上下下只能痛苦的看着中国人将己方机枪火力点干掉,却又无能为力。

  这一刻,他们总算理解了曾经的对手们的那种无力感,不是那些军人的意志力薄弱,而是,没办法。

  他们现在同样没办法,不光看着对手一点点将机枪干掉,还要承受来自帝国军工们的恶意。

  是的,不少大正十年轻机枪不等中国人干掉它们,就自个儿罢工了。

  因为手榴弹爆炸,有些枯草被点燃,虽然很快就会因为更多手榴弹爆炸形成的气浪被扑灭,没有成为像三营那边大片燃烧的火场,可大量的燃烧残渣被席卷到空中再纷纷落下,中日双方士兵都像是沾满泥土的土拨鼠一样。

  人体上落下这些东西,不过是脏一点,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类当然可以不当一回事,可大正十年机枪不干了。

  大日本帝国军工研发的精良武器怎么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卡壳几乎成为最平常的操作。

  曾经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日军步兵们除了愤怒的呼喊‘八嘎’以外,只能悲剧的用三八步枪对敌了。

  也就是说,在战斗开始30分钟后,被包围的日军,除了三八大盖,再无拿的出手的武器。

  抵达一线指挥的郭守志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已经通过电话向唐刀请求发起冲锋,彻底将眼前的日军吃掉。

  “继续保持战场态势,尽量多的击杀日军,现在还不是进行决战的时候。没有我的命令,各营不得擅自发起冲锋!违者军令从事。”唐刀却是在电话那头拒绝了。

  唐刀的脸色很严峻,眼里却是露出轻松,包围圈中的日军失去所有重武器,基本已经在劫难逃,想吃掉他们,随时都可以。

  回头看看陪在自己身边的特务连连长杨小山若有所思,唐刀嘴角露出笑容:“小山,你来说说我为什么不让郭营长他们一口气把鬼子干掉?”

  对于杨小山,唐刀一直有种莫名的喜爱,虽然他从没有创造过多么辉煌的战绩,做为和顾西水、钱大柱这一批被迅速提拔起来的青年军官中的代表,他其实在军中的名气远比不上那两位,就连郑州城内的那帮大佬们来联姻,也少有人提到这位长相憨厚中尉连长。

  可唐刀就是喜欢他,仅在李九斤的步兵连锻炼一个多月,就由少尉晋升中尉,成为特务连连长。

  特务连不是战斗部队,下辖通信、医护、工兵、勤务,算是特殊勤务连队,非万不得已,是绝不会派上战场的。

  看似是由一线战斗部队调入了二线服务部队,但几乎只要不眼瞎的人,就会知道,特务连可是团座长官手下最贴身的部队,其连长的重要性自然不必说。

  或许,只有唐刀自己知道,为何会喜欢杨小山,那不光是杨小山在他初来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向他表达善意,而是,杨小山像极了他初入兵营的时候。

  善良、热情并有一颗坚定的心。

  唐刀坚定的认为,杨小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所以才会不遗余力的培养。

  见唐刀提问,杨小山连忙回答,“长官您或许是担心日军的火炮,若是我们这边过早分出胜负,那边日军的炮兵必然可以肆无忌惮的开火,那我军损失可就大了。”

  “呵呵,这可以算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呢!”唐刀微微一笑。

  “还有的话,那是长官您还考虑到日军空中支援必定抵达,两军交织在一起,反倒是让日军轰炸机也无从下手,避免我军可能因此而产生的伤亡!”杨小山指指天上。

  唐刀这次却是摇摇头道:“小山你考虑的这两点其实都没错,日军火炮尚存,其空中支援也迟早都会抵达,都对于我部拥有足够威胁,但这两点说白了其实不过是一点。

  郭营长之所以完全不顾忌这些,那并不是说他考虑不到这么多,他只是不希望浪费来之不易的子弹,他也有信心在日军飞机抵达之前解决战斗,至于日军的那几门步兵炮和山炮,虽能造成一定伤亡,但也在他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而且,他在战场之内,只是包围圈中的一员,他只需要考虑他二营所要做的,但你所在的,却是我整个四行团的指挥中枢,你所需考虑的,是整个战场。”

  “长官的意思是,在包围圈之外的那一批日军,不能将他们吓跑了,用僵持的战局,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战场上。”杨小山得唐刀这么一提醒,猛然醒悟。

  “石黑贞藏可是个大聪明,光靠这还不够,我估计他都已经做好了联队部全员撤退的准备,壮士断腕这事儿,可不光是我中国之军干过,日本人干起来也不手软。

  这次中日之战,日军步兵大队被全歼也不是一次两次,但一个步兵联队,却是极其稀少,石黑贞藏可不想成为第二个竹内云山。”唐刀见杨小山反应足够快,脸色也温和下来,点点头道。

  “只不过,两个步兵大队,让他直接不管不顾的丢了,他可也轻易做不出来,咱们就这么先吊着他,让他走不行,不走也不行,脑袋先疼一会儿。

  这人那,最怕的,就是思绪纷杂,一不小心,就想多了!那时候,才是我团决战的机会。”唐刀将目光投向远方。

  这既是战术,是生命的博弈,也是心理的博弈。

  第14师团的主力还在数十公里之外,足够的时间是唐刀敢于暂且先放过一口吃掉包围圈中近千日军的底气。

  他也不忙着出招,而是让石黑贞藏自己去思考去做出决定。

  先发制人,劈头盖脸就一通乱拳的事儿,唐刀已经做过一次了。

  现在,坐等日本人出招,觅得良机,后发制人也不是不可以。

  更何况,唐刀早就提前准备好了后手,就看日本人会不会慌乱之下再犯点错误。

第849章 超越射击!(月底求月票!)

  石黑贞藏比唐刀想象的还要狡猾!

  一面命令山炮向远方泌河南岸炮击对中方炮火进行压制,加上第三步兵大队的两门步兵炮,合计6门步兵炮也没闲着,不断对三营阵地进行炮击。

  那当然不是无意义的消耗,而是为了防止三营的重机枪对七百米外正挥汗如雨挖掘野战战壕的日军进行打击。

  重机枪的有效射程可是高达1000米,总不能中国人一射击,所有人都得趴地面上,那得什么时候才能挖得完战壕?

  不过4门步兵炮对阵地的轰击看着是隔靴搔痒,造不成大的伤害,但也没人敢掉以轻心,步兵炮也是炮,落到战壕里也是一片血雨腥风,所有重机枪都被从工事中撤下来拖到战壕里隐藏。

  石黑贞藏这一招就像是两拨小孩打仗,丢的不是可以致人头破血流的石块,而是一坨屎,炸不死你,但老子能恶心死你。

  老兵油子本就因为自己的步兵连在日军的炮击下战损9人恼怒的不行,这会儿看日本人步兵不敢进攻了,却又开始弄这种令人恼恨的炮击,偏偏团座长官又命令所有迫击炮班不得轻易暴露,无法进行反击,这种无处发泄的恼怒就像是一把火,越烧越旺。

  都说急中生智,老兵油子冷不丁想起唐刀讲起一战中德国人创造的一种超越射击法。

  那是一战爆发后,机枪这种新式武器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由于机关枪的作战威力非常大,所以在战场机枪手成为了敌人打击的首要目标。为了避免机枪手遭受敌人大规模得打击,也为了增大机枪射程,增加杀伤威力,德国军队首先创造了远程曲线散布射击的方式,战后被称之为超越射击法。

  这种射击方式,首先要对目标群进行观测,根据结果将重机枪设为一定的角度,倾斜的向天空射击。

  由于马克沁机枪拥有极大的射击速度,所以射出的子弹划过一条曲线就会如同下雨一样散布在目标区域,其落下的角度甚至可以接近垂直。

  这种情况下,战场上的士兵卧倒规避是没用的,卧倒反而更容易被从天空落下的子弹打死。这种战法使战场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躲在露天掩体也可能被打死。

  基于马克沁机枪的射程,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打击4公里以内的任何敌方目标,补给线、军队集结地等目标。

  原本,对于缺枪少弹的中国军队来说,这种所谓超越射击法也就是当故事听一听,一个步兵营能有几挺重机枪以及有足够直线射击压制敌人的子弹就不错了,那有那么多子弹去搞那种撞大运式的曲线射击。

  可对现在的三营来说,重机枪有近30挺,子弹也是管够,平均每挺重机枪配弹1000发,而且还有辎重小队可对其进行补充,机枪、子弹都不缺。

  说干就干,李九斤猫着腰顺着战壕找到冷锋,冷锋拿着望远镜看看视野里还在拼命挖沟的日军步兵,思索片刻就同意了。

  反正重机枪都放在战壕边缘,枪口对斜上方,机枪手和重机枪都有战壕的保护,就算不行,也顶多就是损失点子弹,他三营还损失得起。

  于是,在隆隆的炮火中,三营的重机枪手们用工兵铲在战壕上挖出可放重机枪的平台,人窝在战壕里,将枪口朝天,一通开火。

  炽烈的枪声把正在挖壕沟的日军都吓趴了,却惊讶的发现并没有子弹袭来。

  只是,还在这批日军步兵们嘲笑中国人的枪法太烂的时候,距离他们一千米外的第2步兵联队护卫中队却一片鬼哭狼嚎。

  原来,中国重机枪手们压根没经验,只知道将枪口以一定角度对天然后就一轮狂射,没人知道子弹最终会落向什么地方。

  瞎几把打的结果当然没有太好的效果,子弹落下的位置距离他们想要打击的一线日军步兵超过几百米。

  但,瞎猫真的能逮到死耗子!

  第2步兵联队护卫队,算是石黑贞藏手下最后一支部队了,其主要作用不是作战,而是保证联队部以及直属山炮中队、步兵炮中队、速射炮中队的安危。

  所以,哪怕两个步兵大队被死死围住,一个步兵大队在中国人的阻击阵地前碰得头破血流,石黑贞藏也没动用这支装备精良,人数高达230人的步兵中队,那是他最后的本钱,绝不能轻易动用。

  这支护卫中队总共有4个小队,两个小队牢牢护卫着联队部,两个小队则根据石黑贞藏的军令,跟着两个炮兵中队行动。

  倒霉的,正是跟着山炮中队行动的一个步兵小队。

  因为山炮中队一会儿前移一会儿后撤的,该步兵小队也就挖了临时单兵掩体。

  说白了,就是个可以把人装进去的土坑,趴里面倒是可以挡一挡来自地面的子弹。

  可对于从天而降的呢?

  那当然是毫无抵抗力。

  28挺重机枪对天射出最少两千余发子弹,至少有上千发落在这片阵地上。

  超过10名日军步兵在这片另类的弹雨中鲜血只流。

  只不过,李九斤可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重机枪打了一通,对面的日军躲了一阵就又开始挖坑了。

  “麻辣个比!德国人能干到的,老子们凭啥就不行?把枪口调高,再给老子打!”李九斤骂骂咧咧的不信邪。

  一个没读过数学压根不知道什么叫抛物线的大老粗,却是很清楚一个道理,垂直对着头顶射击,子弹会掉自己头上,那枪口调高,落下的位置就会距离三营阵地越近,反之,就越远。

  只不过,这种试验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那得需要足够多的子弹和时间,好在三营不缺这些。

  弹雨,一会儿被洒向1000多米外,一会儿近至500米。

  日本人受不了!

  中国人这纯粹耍流氓,那有隔着上千米的距离拿宝贵的重机枪子弹砸人玩儿的?

  别说联队护卫队,就连石黑贞藏这个倒霉孩子差点儿都被一拨毫无规律可循的弹雨给‘砸没了’。

  如果不是有人英勇的将其扑倒,狠狠压在他‘娇弱’的身躯的话。

  “联队部右移500米!命令护卫中队立即前往构筑阵地!”石黑贞藏的一张丑脸都被气得扭曲了。

  说老实话,中国人这一招,杀伤力其实也没那么大,除非特别倒霉,才会恰好被子弹给‘砸死’,但没法不胆战心惊啊!万一那个倒霉孩子是自己呢?

  这真是太令人恶心了。

  石黑贞藏恶狠狠的向三营丢去的‘屎’,转眼被冷锋和李九斤给丢回来了。

  而且,日本人还被迫连吃了几大口。

  至少有20人在这种撞大运式弹雨中伤亡!

  而三营付出了近一万二千发重机枪子弹的代价,这个堪称巨大的损耗在战后被庄大参谋长听到后,差点儿一口气没上来,连续在李大连长的八连蹲了一个星期,一到饭点,庄大参谋长就到了。

  最后还是唐刀拉了被吃得心如刀割的李大连长一把,这种超越射击法,也将成为四行团重机枪手们的训练科目之一。

  不过,使用该战术时,必须得有20挺重机枪以上可以形成集群射击的状态下。

  四行团可以弹药富裕,但不能败家,这是庄大参谋长的基本原则。

  不过,可别小看李九斤恼怒之下干出的这一招,那可不光是干掉了20名日军,随着日军联队部的移动,他们竟然距离埋伏于荒原中的一组特种兵,只有不到600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