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并且每个草棚里都有一名少尉或是中尉陪着,这是以避免让客人有陌生冷落之感,也方便他们在阅兵式开始之后有什么疑问,他们这些经历过那些战斗的军人可以予以解答。
随着人越到越多,草棚区简直热闹的不行。
这些从郑州来的‘名流’们有不少互相之间都认识,再不济也听过对方的名头,在相熟的好友带领引荐下自然也得互相寒暄。
来这里的目的当然心照不宣,大过年的不陪家人一起过年反跑到这荒田野地中来,如果只是一家两家偷偷跑来那自然有些尴尬,但当发现大家伙儿都来了,那自然也就没这层心理障碍了。
反倒越来越有种自己来对了的感觉,不说在唐刀面前混了个脸熟,还能见到平时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商界大佬,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嘛!
到后来,几百人在草棚外来来回回走动着说这话,一点也不怕冷,让唐刀和陪站在他身边的那位上校高参那一瞬间都有种错觉,这是给那些衣冠楚楚的家伙们搞了一场野餐聚会?
而在空场之外,则更是人山人海,不光是小镇近2000民众,还有那些个做买卖的,以及小镇周围村庄里的民众,也是携家带口,趁着联欢会还没开始的间隙,有的在买东西,有的则找着最合适的位置,以便等会儿好近距离看节目和阅兵式。
那场面,堪比庙会。
不过,民众都集中在会场的东西两面,龚少勋命令负责警戒的三个步兵排,以十米为距,荷枪实弹的将整个会场围起来,除了花了‘票钱’有资格先行进场的‘名流’们,民众们都在会场外。
民众们倒也知趣,虽然看着已经先行进场在草棚外的那些达官贵人们目光中露出羡慕,可他们也知道,人家送的有礼,他们能白看节目听说还能吃一顿流水席,已经是很不错了。
再加上人家四行团来的这两三天,白花花的现大洋这么花出去,还从不欠账,已经是很够意思了。
当然了,对于这些普通人来说,更能扼制住他们的不是四行团做的有多好,而是一百多荷枪实弹笔直战立如松的士兵。
刺刀就插在枪口上,镇长黄思仁也在早上时候就拿着铁皮喇叭四处宣传,让各家各户都看好自己的娃,但凡不听规矩强行进入会场者,全家人都会被驱除出场,若是大人不守规矩则就更不用说,不用人家四行团出手,光是镇里拎着棍棒的护卫队就能让人知道什么叫规矩。
不得不说,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护卫队比四行团荷枪实弹还上好刺刀的士兵们更可怕,七八千人,竟然无人越雷池一步。
到中午十一点半,只听得一声冲锋号响,在草棚里陪着的军官们纷纷走出草棚,在草棚边上笔直战立。
很多人还在疑惑怎么回事,“一二三四”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翘首望去,一条深蓝色的长龙正缓缓向训练场走来,那阵山呼海啸的口号,正是由他们发出来的。
这场除夕大庆的主角,四行团官兵终于来了。人群一阵涌动,每个人都想更近距离看一看这支传说中战过四行仓库战过松江的强军。
“唐老弟,素闻四行团为强军,血战四行让日军一个步兵联队不得寸进,战嘉兴,亦是覆灭第六重炮旅团之主力,守广德,歼灭日军一支步兵联队,毙杀日军大佐联队长,任一战绩都是我辈军人毕生之追求,今天虽还未一见,但光听这口号声就能感觉出其强军之资啊!怪不得程司令官对唐老弟你如此看重,这治军之能,我范某佩服佩服。”上校高参脸上溢满了笑容恭维唐刀道。
“那里,范兄谬赞。今天是我华夏除夕,亦是我四行团成军的第一年,故唐刀大胆一回,在诸位父老乡亲面前露一回怯,请大家看看我团官兵之风貌,也让父老乡亲们知道,如今倭寇猖獗,但我四行团必当抗战不绝。不知范兄可否移步,和我一起阅我四行团弟兄们之风姿!”唐刀谦虚中又带着几丝意气风发肃手相请。
“那是自然,我定当将四行团之风貌禀报程司令官!”上校参谋点点头,跟随唐刀一起上了原本做为表演节目用的土台。
只不过,这位很通人情世故,知道这是唐刀的舞台,四行团官兵路过土台时,行礼都是冲着唐刀这位主官去的,可和他这位第一战区的上校参谋没多大关系。
所以,上了土台之后,他看似是和唐刀并排站着,实则向后了一小步,突出唐刀这个团主官的地位。
唐刀也不推辞,他做为四行团最高指挥官,是在场唯一有资格检阅四行团的人。
说的通俗一点,舍我其谁!
随着四行团第一支队列走到训练场入口处原地踏步,犹如一条蓝色长龙的队伍也开始停顿并原地踏步。
从远处看,就犹如一条微微蠕动的长龙。
而远处看着的人又知道,那条长龙是由1000余军人组成的,但他们竟然韵律一致,没有一个人破坏这整齐如一的节奏。
竟然,还没入场,仅此微微一顿,整支大军就犹如一体。
其他的人还好说,只想着这四行团官兵好默契,一千多人原地踏步就能给人如此震撼的美感。可对于站在土台上上校参谋来说,却不仅是什么默契和美感,那代表的是纪律,铁一般的纪律。
一千余人能将一个简简单单的原地踏步动作做的如此整齐划一犹如一体,这需要绝对服从的纪律性。
别看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呈现在这名从军至少十几年老兵面前的,却是眼前这一千多号军人所表现出的最核心素养。
是的,对于一名在军中呆过十来年的老兵来说,他太明白纪律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了。唯有一支拥有着绝对服从性的军队,才能坚决的执行长官在残酷战场上所做出的军令,哪怕他们明知道那道军令是让他们去死,他们也会昂首前往。
与此同时,除了严明的纪律,这支动作整齐划一的队列体现的还有士兵的意志力。
只有带过兵的人知道,想把一支军队的队列训练成如此整齐划一,那得在上面花多少工夫。没有超越常人的意志力,就想让一千多人整齐划一犹如一体,那是想也别想。
至少,第一战区掌控二十多万兵力,上校参谋也经常陪着几位大佬下部队视察,下面的军长师长们也精心安排自己麾下精锐给长官们演示队列,体现自己部队的精气神,精锐们表现的当然不会差,但从未有那一支部队达到如此水平。
或者说,在陆军上校的从军生涯中,从未见过那一支部队能做到这样。
而如果当陆军上校知道,四行团就算背着重物的长途行军中,也严格要求保持队列齐整,而且参与此次阅兵的,基本以老兵为主,就算是新兵,也是从500新兵中挑选出的骨干,十中选一的佼佼者,或许就不会如此惊讶了。
而且,在雷雄等人制定出阅兵计划后,所有要参加阅兵的士兵们,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在空场上专门演练了几个小时,如此重视之下,加上原本的基础,这效果当然足够好。
就这一招,就已经让四行团先声夺人,让围观的民众和‘名流’们甚至上校参谋都被震住了。
但显然,所有人的震撼并不会因为这就结束。
队列齐整,这不过是四行团阅兵前的一道开胃小菜罢了。
。。。。。。。。。
第807章 新年阅兵(上)
冷锋就站在整个队列的最前方,他身边站着手持着青天白日旗的护旗兵,右侧站着彭冲,表情肃穆,不断原地踏步。
而后,就听场内传来嘹亮冲锋号声。
冷锋踏步两下突然立住身形,嘶声一声长吼“立定”,紧随他身后十余排士兵组成的军阵中的士兵们也集体猛踏两步笔直挺立集体大吼“立定”。
‘立定’的长吼声传遍四野,其后还在缓缓踏步蠕动着的长龙就像是收到了来自大脑的命令。
“咚咚”两声闷闷却几乎能震得人心尖发颤的脚步声响起,接着就是一片寂静。
笔直战立如林的士兵队列是寂静的,不管远方还是近处的民众们亦是寂静的。
什么叫整体,这就是整体。如果说先前的原地踏步给人是一种律动的美,那现在满场的寂静,则是满场的民众对千余人同时在口令声中由动突然转静最震撼的表达。
在上校参谋的嘴巴猛然张开还没来得及合上之际,“滴滴滴”冲锋号再度响起。
只听领头的冷锋一声大吼:“四行团团部直属警卫连,齐步~~~走。”
他身后的十排官兵组成的军阵跟随着护旗兵的军旗和冷锋以及站在冷锋身侧的彭冲一起,再由极静突然转为动。
那是个十乘十的军阵,总共百人!
这次,没有轰然的脚步声,或者脚步声没有先前千人同时踏步那么大,但,士兵们同时迈腿同时摆臂,齐刷刷的动作以及齐刷刷军服摩擦的声音和并不大而整齐脚步声一点儿也不比刚才千人惹出的动静来得震撼更小。
因为,只有当他们走入训练场,距离围观的人群才更近距离看到开始缓步行进的官兵队列的整齐程度。
每个人,不光迈出的步伐大小几乎是一样的,就连挥动手臂的时机也几乎相同。
整齐的步伐,几乎雷同的姿势给人以极度的美感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那股子气势,单手托着扛于肩膀上的如林的钢枪仿佛在这一刻更是展现出他们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民众们惊呆了!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有一股电流从头顶穿到脚底板,浑身的汗毛都快炸开!
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叫战栗!
是的,因为一个百人队的行军队列,而战栗!
从民国初年,华夏就没太平过几年,军阀割据导致的征伐从未停止过,军队,对于这帮民众们来说也没多么神秘。
有军纪严明的,不骚扰百姓,更有那种凶神恶煞的,哪怕只是路过,村镇上不拿出点劳军之物,那他们就直接动手自己拿。
全村老少噤若寒蝉,那是畏惧军人手中的枪,那意味着死亡。
但像四行团这种,枪都还在肩上,仅靠着整齐划一的行军,仅靠着昂首挺胸那股子气势,就让人浑身战栗至颤抖的,仅此一家。
“第一支向我们走来的部队,是我四行团团部直属警卫连,该连于20日前我团由营扩团中改编为警卫连,其前身为43军直属独立营第一连,也是独立营尖刀连,该连由战过四行仓库的88师老兵,战过松江的43军、67军、松江保安团士兵组成,该连于嘉兴战场一役,充当全军箭头,冲开第六重炮旅团防线,为全军炸毁日军第六重炮旅团所有重炮立下汗马功劳;
而最能体现该连无畏战斗精神的一役,应是两月前的广德保卫战中,为掩护我团主力歼灭日寇国崎支队其中一部,自身充当诱饵吸引敌主力,以一连之力顶住了国崎支队主力近3000人围攻一日夜。
并以自身伤亡20余,于防御战中毙伤日寇三百余,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所以,他们在这次扩编中整体编为警卫连,他们也获得了全团第一个进场的殊荣。
领队的是现三营营长冷锋少校,也是曾经的尖刀连连长,冷锋少校从淞沪大战之初进入战场,历经大小战场数十次,个人毙敌20余人......”
担任解说员的是澹台明月,经过近三个月的一起战斗一起行军,澹台明月对四行团许多官兵已经是如数家珍,更别说冷锋这样在四行团数得上的军官了。
为了这次舞台效果,加上观众人数也多,四行团在两天前还特意找了郑州城内最大的剧院,租用了其全套音响,有麦克风和音箱,或许音质和未来没法比,但在这个时代,能让面积达近万平方米的空地上的民众听到声音,就成!
澹台明月见过不少大场面,但介绍起部队番号时,依旧还是有些激动,声音微颤。
那是因为,只有她知道,她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这些战斗画面有多么惨烈,每一场战斗过后,都有不知多少年轻的脸苍白着被埋入泥土之中。
有资格战在这里的军人,每个人背后都有不知多少个已经战死的弟兄。
这或许,只有军人和深入接触过的军人能懂!
而民众,则只对胜或是败的结局感兴趣。
头一回,身穿戎装站在土台上显得英姿飒爽的澹台大记者没有吸引多少目光,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支踏着稳定步伐逐渐前行的队伍身上。
尤其是领头那位,身体颀长,钢盔下一张消瘦的脸庞黝黑却又带着肃杀之气,英气逼人。
或者说,冷锋领章上的那颗金色三角星,又在冷峻肃杀妥妥高分的外貌上加了额外的附加分。
曾经的尖刀连长,现在的少校营长,还有毙杀20余日寇的战绩,这是怎样优异的年轻人?
民众们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而那帮原本带着自家闺女和侄女儿来看看有没有机会‘勾搭’上唐团座的‘名流’们却是眼神有些飘忽起来。
上校不成,少校来凑不也行?上校不也是少校升起来的?
而且,这个昂首阔步走过来的年轻人既然能当第一个入场的军官,那已经说明他在唐团座心目中的份量,那妥妥第一心腹,不然,最露脸的机会怎么可能给他?
不得不说这帮人当上‘名流’是有原因的,普通人都还在被这支整齐划一步伐以及其惊人战绩战栗,他们却已经从中发现‘价值’。
在重男轻女现象向来都很严重的豫省,拿闺女和侄女儿的命运去投资一个未来,对于这帮‘名流’们来说,绝对值得出手。
“小兄弟,你们这位冷营长婚配与否?”马上就有果断者向立于草棚边上的尉官打探。
“军事机密,无可奉告!还有,请保持肃静!”尉官双眼平视前方,冷冷回一句。
倒不是说冷锋婚姻状况是军事机密,而是这位刚好是四行营出身的军官,听到澹台明月介绍四行之战,思及战死沙场的战友,正心潮澎湃,却被这个不识相的主打断,问一些毫不相关之事,那会有好语气。
一张热脸贴了冷屁股,这若是搁平时,穿着绣花棉袍戴着礼帽一看就社会地位不低的那位一定勃然大怒,但这会儿却是姿态放的挺低,恍然大悟般地轻轻打自己的嘴:“哎呦!险些忘了现在还在阅兵,小兄弟你批评的对,等会儿我一定亲自向小兄弟敬杯酒赔罪。”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都这样说了,何况还又是客人,年轻少尉脸色不变,点头回应却是避不可免的。
这就是本事,现在这会儿打听不到消息不算啥,等会儿一样可以,哪怕冷少校也有婚配,那不还有其他人嘛!少校不行,上尉也是可以考虑的。
决定投资成败的,信息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以为冷锋和他曾经的尖刀连就这样帅完了?
不,并没有。
能获得第一个进场的殊荣,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四行团虽然进行过改编,但几大步兵连都是整体改编,也就是前面多了个一营二营三营而已。
比如李九斤的二连,钱大柱的三连,赵大强的四连,在老鼠山和捞金坑之战中都表现的足够优异,绝不比一连表现的差,但唐刀依旧把这个第一给了自己麾下第一连,那是无与伦比的信任,更是对已经成为警卫连的尖刀连的鞭策。
从今日起,他们,只能成为四行团第一强军,没有退路。
随后,他们也用接下来的表现,证明了四行团第一强军的风采。
所有人只是注意到了他们整齐划一的步伐,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每一排之间的距离随着逐渐的前进正在逐渐的拉大,等人们发现两行队列之间的距离已经拉开到一米多远刚产生疑惑的时候,队伍距离唐刀战立的主席台也不过二十米远了。
“向前——看!”领队的冷锋突然再次绽舌大吼。
“一二”队列中的官兵轰然响应。
声音之隆,冠绝全场。
不过区区一百人的怒吼,让人错觉以为他们有最少上千人,距离近的人有不少都忍不住捂住了耳朵。
在众人还没回过神来的同时,手持国军青天白日军旗的护旗兵猛然将军旗45度角指天,上身依旧保持着笔直,由慢步猛然变成大步。
冷锋和身侧的警卫连长彭冲,两人右臂同时抬起‘刷’行起标准的额国军军礼,同时昂首侧头看向自己的右前方。
“端枪。”大踏步前进的冷锋继续高喊。
队列中的官兵保持着和长官同样的大步继续向前几步,于左脚着地的同时,右手将肩膀上扛着的已经上了刺刀的中正式步枪移至右肩前,同时左手接握步枪护木,右脚再向前一步的同时,右手移握枪颈,再于左脚着地时,两手将枪斜指向前,枪面向上,刺刀尖约与每个士兵的下颌同高。
这是唐刀在两日前教给他们的队列动作之一,苦练两夜,终于有了成果。
虽然没有先前士兵们最熟悉的队列那般整齐,但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劈’出去的枪。
是的,“劈枪”,未来近百年后中国阅兵式上令人热血沸腾的动作,被唐刀带到了这个时代。
钢枪如林,在轰然巨响的踏步声中,雪亮的刺刀在冬日阳光的映照下让每个人身上的寒毛仿佛都战栗了。
震撼大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再配上几乎能闪花人眼的钢刺丛林,此时走过来的不过一百人的队列,在所有人的观感中,仿佛是一架非人的、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令观看的人群无论从眼睛还是从心灵都受到了一股无比巨大的冲击,产生了一种自己是螳臂当车无法阻止他们前进的感受。
在这样的队列面前,别说是他们这些人,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哪怕前面就是有一道钢铁防线,他们也能一脚踏碎的错觉。
可能大部分民众只是觉得震撼,但对于上校参谋来说,那已经不是震撼,而是震惊了。
他终于知道四行团为何能屡屡重创日军,在几乎无法扭转的大势中还能狠狠咬下看似强大到无法力敌的日寇大军一块肉了。
那是,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和坚决执行长官命令的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