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441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唐刀是除了自己本身装备的负重之外,还额外帮着澹台明月背了十斤,唐大团长要帮自己未婚妻,这谁也说不上什么。

  这一点却是让走得腿酸脚软的中年大帅哥颇为满意,年轻有为、才华横溢这些都不必提,单是疼老婆这一点,来自未来的小蝴蝶绝对是这个时代老岳父们最欣慰的。

  吃饭穿衣很重要,但在这些都不缺之后,会不会心疼老婆,才是天下父母对女婿的首选。

  负重高达四十斤的唐团长为何不是第一,主要还是明心这个变态的存在。

  夏大雨病了,在跨越芒殇山的第二日就病了,不知道是不是他年龄太小,背着二三十斤的装备出了身热汗,然后解开军服被阴冷的山风一吹,竟然当夜就染上风寒之症。

  高烧不退、怕风怕寒,别说继续负重行军了连路都走不了,这病在未来不过是个风寒感冒,但在这个缺医少药的时代,死亡率却是不小,特战中队那里敢马虎,只能把夏大雨送到医护队医治。

  但夏大雨的负重却是留给特战中队了。

  特战中队目前只有不到60人,但他们还有吕三江带去的一个骑兵班10匹战马,所以是按照步兵连三分之二运力计算,有战马帮忙分担,可特战中队平均下来的单兵负重也高出了普通步兵连每人六斤。

  老黑和顾西水、吕三江三人没去找唐刀诉苦,他们算是跟了唐刀两个多月的老人,知道去说了也没用,唐刀用一句‘你们不是要当全团最锋利的刀吗?多几斤负重就扛不住了?’就会给他们挡回去。

  所以,特战中队一个中尉队长和两个少尉副队长也只能咬着牙硬上,一正两副两个队长以身作则,分别背起了三十三斤的负重,像夏大雨这样的预备队员也背上了二十五斤,普通队员则平均近三十斤。

  只是夏大雨这一病,人是送去了医护队,可这二十五斤的负重却不能送过去,还得特战队内部消化。

  明心直接接下了十斤负重,加上他自己那把根本不会计算在内的重剑,粗略估计也有小五十斤。

  真的,当看到身上挂了三条粮食袋外加三条步枪和十枚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柄重剑的明心在路上走,四行团的官兵们开始是惊若天人,在心里默默算着这位什么时候倒下。

  一天、两天、三天......

  直到一个星期之后,四行团第一猛男依旧保持着匀速走在所有人面前,全团麻了。

  别的且不说,单是这份耐力,就已经超过普通人一倍。

  一个星期的时间,四行团按照既定的行军速度,每天最少60里,有些连队中间休息时间过长而导致掉队,那也没关系,别人8个小时走到宿营地,那你就10个小时,12个小时。

  抵达宿营地了,也不是全军立刻吃饭睡大觉,唐刀的要求很严格,各营各连都得挖掘野战战壕,并且派出固定哨和游动哨。

  不是唐刀严苛不知官兵辛苦,而是别看已经远离徐州战场,可这条向北之路也不是说就安枕无忧。

  日军已经开始攻击隶属第一战区的豫省,第一战区正以黄河天堑拒敌,唐刀也无法保证会不会有小股日军已经越过黄河进入。

  若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还被日军来个偷袭导致损失,丢脸和新成立的四行团会遭遇当头一棒士气遭受打击不说,辛辛苦苦运输的装备损毁,那才是让唐刀无法接受的。

  既是两国交战,无论何时都得保持足够警惕,唐刀也希望自己的兵们能将这种警惕保持成一种习惯。

  所以,已经因为高负重长途行军还要保持行军速度疲惫至欲仙欲死的四行团官兵们,在短暂休息后还要构筑野战阵地,等吃完饭已经是深夜11点左右。

  睡上6个小时,行军号就会被吹响,全体收拾装备吃早饭,再次踏上行军之路。

  周而复始,用抵达目的地后李九斤李大连长的原话:“这是他这一生都不想再经历过的噩梦行军,每天都是面对下一个六十里,长路仿佛没有尽头,甚至比他在四行仓库之时,400之兵被日军一个步兵联队包围还要更绝望!”

  连一个历经过不知多少次惨烈战场的老兵都会泛起绝望的行军,对于新兵们来说,更是噩梦之旅。

  新兵们都在辎重连,倒是不用向战斗部队那样还要构筑野战阵地,但他们也没闲着。

  抵达宿营地只休息半小时,就会被那帮老兵们吹哨集合,以步兵排为单位,进行枯燥无味的队列训练。

  每天两小时,没有什么风雨无阻,因为没风也没雨,寒冬中的豫省,除了冷,没别的。

  有人倒下,那就拖到一边,有炊事班煮好的姜汤喝几口休息一下,继续。

  不是没人想偷懒,可老兵们凶神恶煞一般,人家连魔鬼般的日本人都杀过,那会在乎为了活命加入军队的一帮新兵?

  偷懒的,将会罚站军姿三小时,还不老实,那就一夜。

  敢不执行?团部的军法队可不是吃素的,对于新兵,倒是不会上来就刀枪棍棒,记录在案一次,军饷减半,还有第二次,重打十马鞭,第三次,扒掉军服直接滚出四行团。

  这寒冬腊月又是荒郊野外的,不用饿,光是冻,也撑不过一夜。

  在生命和极度疲惫之间做选择题,就是这么简单。

  怕死,但不意味着就没人敢违反军纪,这帮新兵在几天之前还是一帮平民,让他们立刻就成为一名令行禁止的军人,那是神仙也难以做到的事。

  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科目面前,偷奸耍滑者不知凡几,装病者有之,甚至还有人狠下心来自伤,一脚踏空跌进坑里将脚踝崴的无法正常行走。

  面对这种人,从警卫连抽调过来的那名排长采取了雷霆手段,生病可以,行军途中受伤也可以,但要接受审查,但若是查出问题,该新兵班全体享受连坐制度,全体挨10马鞭,而且,挨打的新兵没有任何优待,在军医给敷上药,趴着睡一晚之后,依旧得背起20几斤的负重行军,不从者自然就赶出军队了。

  背上伤口原本就疼,加上重物一摩擦,那个疼更是钻心,堪比酷刑。

  而始作俑者,唐刀也没说一棒子打死,能想办法逃避,说明他们会用脑子,只是聪明劲儿没用对地方,新兵训练不仅是要磨炼他们的身体和意志,更要让他们找对自己的方向。

  这样的刺头兵的惩罚是扣发两月军饷,挨的马鞭也加倍,如若还未见任何改观,当然也是最严的军法处置了。

  唐刀的原则很简单,这个时代,中国最缺的是工业,但最不缺的,就是人。

  新兵时候就这样,怎么指望他们去血肉横飞的战场?不如早早淘汰了事。

  这个时候,他不能有半分怜悯之心,哪怕是化身魔鬼,也得把这些新兵的潜能给压榨出来,若真是无法压榨,那只能说明他不适合当兵。

  同样由新兵期走过来的唐刀知道,人体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他不想死,一条狗也能变成一个合格的兵。

  锤子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条普通的中华田园犬,在经历过战争朝不保夕的日子之后,不也变强?甚至,连日本人优选基因花费数十年时间培育出来的狼青犬都给干掉了吗?

  连续这样惩罚了好几名刺头,并有几个步兵班数十名新兵因此受到惩罚后,新兵们的军纪军风顿时焕然一新。

  哪怕累成狗,也无人再敢对看似无用的队列训练偷奸耍滑了。

  在这个时代,唐刀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将一批和军营压根不挨着的难民迅速融入了军队。

  当然了,唐刀也不是仅仅只用雷霆手段严苛训练,打一巴掌还要给个甜枣才能收拢人心。

  中午的时候基本是以馍和肉汤这种最简单最方便的伙食,但到了晚上,一线战斗部队忙着构筑野战阵地,新兵们搞训练,配备给各连的炊事班可也没闲着。

  从徐州购买的大量肉食被军需处派发下去,每天晚上全团每人三两肉一个蛋外加两碗米饭和两个馍,那伙食标准,别说那帮天天靠着一两白粥吊着命的难民们了,就是四行团老兵们,都没享受过。

  这也是唐刀在借机拼命给这帮士兵们补充足够蛋白质,不仅是白天大量的体能消耗,这些出身贫苦家庭的士兵们底子不差就是缺乏足够营养。

  战场上,一米七的‘大个’,竟然还干不过只有一米五的小鬼子,说到底,就是气力不足。

  白天的负重行军就像一个磨盘一样榨干全团官兵的精力,然后再用丰富的营养给补充回来,周而复始,唐刀相信,用不了太久,不管新兵老兵,拼刺术先不说,光凭力气,单干一个小鬼子是不成问题的。

  日本人的短腿,那是来自基因的缺陷,一直到未来的近百年后,从幼儿时期就死灌牛奶提升体质的日本人,整体国民的个头也没提高太多。

  相对于这500新兵,反倒是那300学生兵令唐刀刮目相看。

  这些天之骄子们和新兵们一样,也没获得什么优待,300人的学子连,分配到了5000斤的各类装备弹药,他们没有个人装备,但都带着自己的个人物品,有的学生甚至还带着十几斤的书。

  那也意味着,学子连的个人负重,平均每人也超过20斤,对于这帮还有不少女生的书生们来说,绝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庄师散按照军令分配完各单位负重,就连唐刀都暗自嘀咕,这是不是对学生兵太严苛了,甚至命令二丫跑去问小何老师,如果他们实在背不动,警卫连可以帮他们分担一部分。

  结果学子连拒绝了,不但拒绝了,而且还坚持下来了。

  至少在第一周,他们和正规军以及新兵们保持同样的强度并顺利坚持下来。

  并且,他们还主动要求老兵班长对他们进行队列集训,只不过最终唐刀考虑到他们未来也不会成为战斗兵,将晚间的集训减少到一个小时。

  有些时候,理想,是能化作动力的。

  这让唐刀对他们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这些书生,堪为大用!

第801章 唐刀的焦虑!

  只是,光是坚持一个星期,没用!

  这趟艰苦的行军长达近40天。

  到第二个星期,终于开始有人扛不住,有患病倒下者,也有因为疲惫摔入深沟导致各种外伤者。

  好在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大量消耗,四行团军需处总共消耗掉米面三万余斤,鲜肉、腊肉等各种物资一万余斤,算是腾出了近20辆大车的运力。

  对后勤工作越来越娴熟的庄师散显示出了他惊人的后勤管理天赋,从第一个星期开始,他就把腾出的大车给集中起来,没有拉还被士兵们背负在肩上的各种装备弹药,而是成立了一个伤患救助队,由团参谋部下辖的军法处、军需处几名军官领衔,抽调医护队的几名护士,甚至连月家母子以及石头兄妹都进入其中帮忙。

  各连各部一旦出现伤患,能行走的,自己处置,无法行走的,则全部集中于伤患救助队进行医治并运输。

  当然了,将月家母子和石头兄妹收纳到医患救护队,其实也是庄师散变相的对他们一种照顾。

  唐刀的军令很严苛,无人能得到特殊照顾,月夫人和三小虽然不用背负重物,但他们也没有马车坐,必须得徒步行军。

  喜妹才三岁,那两条小短腿哪能一天走60里?冷锋和三营一帮身强力壮的士兵们轮流背着喜妹前行,石头和月逸满虽然也不大,但这小兄弟俩却是表现出了和他们年龄不匹配的坚韧。

  没有让任何人帮他们,实在是太累了,就拽着分配给冷锋的那匹同样驮着满满物资坐骑的尾巴向前走。

  毕竟年龄还小,有时候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一跤摔得鼻血长流,两个亲眼见过战争的小家伙哭一鼻子,爬起来继续往前走,懂事的让人心疼。

  月夫人却是因为包了小脚,虽是成人,但行走方面反倒不如两个孩童,澹台明月便找了个理由把月夫人借到医护队,平时帮忙给伤员换换药,行军时也可以坐在马车上。

  而锤子这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次打兔子喜欢上了和三小玩耍,经常从团部溜过去找喜妹,本身负重就三十斤还要背着喜妹的冷锋再如何精壮,也有吃不住劲儿的时候,看见在肉汤米饭滋养下越来越敦实的锤子不由心生一计。

  把喜妹放在‘锤子’背上,锤子对喜妹很喜欢,没有反对,硬是背着体重达三十斤的喜妹行军了长达一周。

  幼小的喜妹那知道什么叫行军艰苦,有锤子宽厚强壮的背部驮着,就像骑着一匹骏马,银铃般的笑声响彻路途,累了,就抓着锤子颈部松软浓密的毛发,趴在锤子背上睡一觉。

  一人一狗,绝对是四行团行军途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看看人家锤子,背的小人不比你们背上的装备轻,都给老子挺起胸迈开腿,大步向前走!”这句口号不知道从多少老班长口中说出,用来激励自己麾下因为疲惫已经垂着头毫无生气的士兵们。

  熟悉锤子的四行团官兵们没有人把它当成一条狗,不仅是锤子身上披着的军装马甲上别着的军衔领章是下士,更是因为锤子和他们一起上过战场,没有它那双像千里耳一般的耳朵,这里有不知多少人连参与这场艰苦行军的机会都没有。

  ‘咱四行团,不管是谁,只要上了战场,杀敌!那就是战友!’这是四行团老兵们传授给新兵们的理念。

  可能让那500新兵略微有点难堪的是,当全军休息的时候,驮着喜妹的锤子正好经过他们队列时,他们还需要向佩戴着下士领章的锤子行礼。

  “有啥好难堪的,锤子那个下士军衔,是人家自己争取到的,小鬼子的狼青犬,站起来足有一人高,那张血盆大口一口下来能咬断你们这些新兵蛋子一条胳膊,锤子把它干掉了。”一个老兵班长懒洋洋的介绍锤子的战功。“你们如果能行,你们也能当下士!以后的新兵也能向你们敬礼!”

  或许谁也没想到,锤子下士成了许多新兵们未来目标,一条普通看家犬能做到的,他们凭啥做不到?

  把月夫人和三小都弄到医患救护队,虽然也要干一些活儿,但至少他们四人可以挤一挤马车,不用那么辛苦的行军了。

  当然了,唐刀对于团参谋长明目张胆的这种‘走后门’,也是采取了当没看见的态度。

  而中年大帅哥这两个星期苦是苦了点,原本梳理的整整齐齐的发型乱糟糟的也懒得整理了,胡子也没刮,一身青色棉衣长袍满是灰尘,但精神却是好的多,很是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一把什么叫‘生命在于运动’。

  前一个星期,那是见唐刀一次怼一顿唐刀,弄得唐刀见他就绕着道走,到后一个星期,却是唐刀见不到他的影了,颇有些奇怪的唐刀感觉自己也是贱兮兮的,在一个晚间还主动跑去探望,结果很显而易见。

  他被中年大帅哥一句:滚蛋,别来打扰老子!就给赶走了。

  不过,澹台云舒这次可不是因为脚上的水泡不爽懒得搭理未来女婿,而是这位开始忙碌起来。

  他在作画!

  漫长的行军途中士兵们流着热汗、喘着粗气,依旧倔强的前行画面突然给了这位灵感。

  这位江南大画家给自己的画作取名‘千里’,用自己的画笔展现一支部队由南至北的艰苦行军状态!

  有了灵感的中年大帅哥花费了六个晚上,终于完成这幅他自认为平生最得意的画作。

  因为连他自己,都是画中人!

  雷雄一众军官虽然都是土老帽,诗、词、歌、赋、画这些艺术流都不在他们的世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审美,尤其是看到画中还有自己的时候。

  澹台云舒不愧是名满江南的大画家,没让人摆POSS当模特,光凭自己白天所见,就能将所见呈现于画作中。

  黝黑脸上滚落的豆大汗珠和撕开水泡导致血肉模糊的脚底板,拿着两个馒头都还没来得及吃就进入梦乡的酣睡,士兵们的艰辛在这位大画家笔下栩栩如生。

  其中还有雷雄,领章上配着中校军衔的军官腰里插了一圈手榴弹,胸前交叉挂着两条上满了黄橙橙子弹的弹带,背了两杆步枪,腰里插了两杆驳壳枪,肩上还扛了一箱子弹,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军火库。

  “澹台先生,这幅画卖给我吧!我留给我家小子,让他以后好好看看他老子当初是怎么打小鬼子的。”雷雄咧着嘴直乐。

  “滚蛋!”澹台云舒斜着眼睛把即将七个月都不能领军饷的‘穷光蛋’的大言不惭直接埋了。

  你特么是来搞笑的吧!老子走的脚底板都长茧子了才憋出这么一幅大作,以后是要进国家级博物馆的,让你娃的傻儿子挂墙上当缅怀自己的爹的‘遗像’?

  这也就是澹台云舒有着传统的忌讳,不然这些潜台词说出来能让雷雄当场暴走。

  千里吗?或许只有唐刀默然唏嘘。

  这趟由南至北的两千里长途行军或许是很困难,但比起曾经的那场万里大转移,真的,算不了什么啊!

  来自未来的唐刀,和许多未来人一样,都知道那场历时一年多、行程达万里的大转移极其不易。

  但究竟有多不易,有多难,其实并不是那么清晰。

  因为,时代不同,地貌不同,连人都不同,没法复刻!

  但现在,唐刀却有了近似的体验。

  别的不提,先说庄师散先知先觉成立的这个医患救护队。

  20辆大车,到第二个星期,足足运送了近150名各种伤患,整个四行团伤患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五。

  但这还只是第二个星期,全团行走了也不过才900里地,而且还是在平原地带,亲身体验过这一轮艰苦长途行军的唐刀才算是更清晰的了解到当初那支部队是如何的坚韧。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走完了一万多里地,物资匮乏并且还不断的战斗,虽然最终能抵达目的地的十不存一,战损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但那依然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