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359章

作者:汉唐风月1

  从接到军令到现在,竹内云山越想越不对劲,实在是中国人被发现的太容易也太早了,这简直不应该是那支把他一个步兵大队送入深渊的中国军队所应该具备的战术水平。

  如果中国人战术水平很差的话,那被中国人大败的他又算什么?蠢货,还是超级大蠢货?

  这支中国军队必须很强。

  竹内云山或许没想到,有一天他会靠抬高对手来减少自己愚蠢的程度。

  反正,他是绝不相信中国人的主力就会这么轻易被己方围住的。

  国崎怔的军令中最少数百中国军人的数字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那可能只是中国人的一部分,那另一部分中国人去哪里了?

  跑进深山了?换成是其他的中国军队,竹内云山并不会怀疑这个结果,可这支中国军队嘛!

  竹内云山永远无法忘记麾下即将踏平对方阵地那一刻,中国人潜伏已久的炮兵竟然火力全开,将山上中国人的残兵和数百帝国军人笼罩于炮火中的一幕。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中国指挥官无比残忍,竟然连自己人都杀,可竹内云山却分明从漫天炮火中感觉到了决绝,那不是残忍,而是决心和勇气,誓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和勇气。

  战死于炮火中的中国士兵是这么想的,他们那位指挥官是这么想的,或许所有中国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有了数百中国士兵于近万大军后方突袭炮兵阵地这一战。

  甚至,竹内云山有种直觉,他们不是单纯的为了削弱己方的攻击力而行险一击,而是为了报复,报复击杀他们多人的帝国炮兵们。

  这样一支军队,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同伴呢?

  他们,一定在某个地方等着自己这支军队,不让自己增援,而后想方设法解救那支被围的部队。

  别说,竹内云山不愧是大佐联队长,和独立营打过一场后,竟然对独立营的气质有所了解,以至于判断出了百分之五十的战场态势。

  只是竹内云山做梦也想不到唐刀和独立营的胆子比他想象的还大十倍,从一开始,这就是个陷阱,唐刀的刀就想切割他。

  竹内云山,才是主角,而国崎怔,不过是龙套。

  “大佐阁下,我判断,我军一定会遭遇中国军队阻拦,他们会倾尽全力解救自己的同伴。”日本陆军少佐沉思良久,终于说道。

  “没错,唐泽君,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尤其是现在越接近战场,越会出现这种可能,命令第5步兵大队1中队......”竹内云山脸上露出欣慰之色,点头道。

  就在竹内云山准备命令另一个步兵中队进入河谷再次像开始一样进行细细搜索时,就听到山路上传来一阵马蹄声。

  日军纷纷躲到山路一侧进行躲避。

  一个日军军曹从马上跳下,“报告大佐阁下,我第2中队在出了河谷一里地的山路上发现敌情,中国人在山路两侧构筑了阵地,木村中队长请求联队部进行战术指导。”

  听说发现了敌情,竹内云山轻吁一口气,“呐尼?发现中国人的军队了?有多少人,火力装备如何?”

  “人数应该不少于一个步兵营,轻重机枪火力不少于十处,因尚未大规模交火,未发现有炮兵等重装备。”军曹立正回答道。

  “哟西!中国人不出意外的出现了。而且,这个位置易守难攻,中国人果然很顽强啊!只是,这一次他们可没时间挖掘好完善的战壕工事了吧!”竹内云山一边看着地图,一边问道。

  “中国人基本以树木和石头构筑临时野战工事,并没有挖掘战壕。”军曹狠狠点头,脸上挂满了对自家料事如神的联队长的崇拜。

  都没看到战场,就能如亲眼所见,小母牛上天了都。

  “命令木村大尉,迅速抢占中国人阵地前的制高点,在我军主力未抵达之前,不得与中国人大规模交火。”

  “嗨意!”军曹跳上马,向来路奔去。

  “大佐阁下,您是要.....”日本陆军少佐目光闪动,竭力猜测着自己长官的用意。

  “唐泽君,你觉得想挡住我联队,中国人应该派出多少兵力?”竹内云山脸上的凝重消失不见,反倒是语气轻松的和自己属下讨论起来。

  中国人有句古话:不怕贼偷只怕贼惦记!竹内云山怕的就是中国人躲在暗处敲闷棍,现在贼都出来了,他反而不担心了。

  面对面来硬的,带着2000多人外加两辆94战车的日本陆军大佐敢跟一个中国陆军师干仗。

  “想挡住我军,中国人至少需要一个步兵团。”日军少佐很自信。

  浑然忘了数日之前,一个小小的3号高地就导致一个步兵大队差点儿全军覆没的事实。

  当然了,哪怕被一棒子砸晕了头,骄傲的‘钢军’将佐们也都会把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中国人的工事很完善这个理由之上,让他们承认中国军人比他们要强,那是不可能的。

  差生,会很容易承认自己的问题,但优生,往往会为自己没考好找足理由,也是基于这种心理。

  “是啊!中国人明知道我军必然实力强大,却还只派出了一个步兵营,那说明什么?”竹内云山嘴角微微上扬。

  “那说明,他们将更多兵力放在解救被围部队上,这里,已经是他们竭尽所能派出的兵力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其指挥官一定对这支部队下了死命令,就算全军战死,也必须阻止我军前进。

  如此正好,我联队数百英勇亡魂需要祭奠,将这些中国人尽灭于此,是对帝国勇士最好的告慰。”

  “那支队长阁下那边,我部是无法按照规定时间抵达了。而且,要不要汇报一下我部之判断?”日本陆军少佐说道。

  “不用,支队长阁下英明神武,会用他的方式解决中国人的,给支队长阁下发电报,我部遭遇数百中国人阻击,我部当奋勇杀敌,在最短时间内全歼敌军再与支队长阁下汇合!”竹内云山一锤定音。

  “嗨意!大佐阁下英明。”日军少佐重重低头。

  “命令全军,以第5步兵大队和两辆战车为第一序列,第4步兵大队殿后,全军快速通过河谷抵达战场。”竹内云山意气风发的下达军令。

  这一仗,已经没有悬念,唯一有悬念的,就看自己和国崎怔阁下谁杀的中国人更多了。整不好,自己才是这场战斗的主角呢!

  竹内云山在骑着自己的高头大马走向河谷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都没贼惦记了,还拿两条腿走路,那不是傻嘛?

第672章 这是用上投石机了?

  埋伏于山林中的观察哨用旗语通知山脊背后的各部日军开始行动,独立营另外三巨头脸上皆涌出惊叹。

  他们那位营长于一个小时前临时修改的战术计划竟然再度获得成功。

  是的,从特战小队发来密电,日军已经向捞金坑方向行军以来,全军近1700人戴着草木伪装的帽子,连胳膊和大腿上都捆满枯枝进入战位,苦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见到日军的影子。。。

  在可通行94坦克的大路上,日军平均每小时的行军速度竟然只有2公里,那不是因为日军腿短,而是那位日军指挥官谨慎的令人发指。

  每经过看似危险地带,就会令尖兵仔细搜查,直到确认安全才会通过。

  于是,唐刀根据特战小队汇报的日军行军特点,于一个小时前,决定抽出已经合并到独立营的三个川军步兵连,由副营长郭守志担任指挥官,在穿出河谷之前的大约1000米处布防。

  与其让其担忧被袭击,不如主动让其发现,唐刀玩了一招反着来的‘打草惊蛇’。

  人类最害怕的是什么?是未知。

  就比如人类为何那般恐惧死亡,正是没有人知道死亡的背后是什么。

  所以唐刀干脆摆出一点小阵势,明摆着告诉日军,老子就在这儿,有本事来打。

  小心谨慎了一路的日方指挥官果然上当,主力部队气势汹汹的直扑战场。

  当然了,这种‘可算逮着你了’的心理构成也是由捞金坑这片河谷的地势所决定的,宽达200余米的河谷,拥有足够大的空间,给了穿行于河谷中的军队极大安全感。

  最先进入战斗状态的,还不是河谷两侧山脊后的独立营主力,而是特战小队。

  顾西水接到的命令是:一路随行报告日军行军动向,并尽最大努力在战斗打响以后阻止日军发出求救信号。

  所以,两个特战小组一路跟行,主要寻找的目标不是自降身份将自己伪装成小兵的日军军官,而是日军严密保护起来的通信兵和野战电台。

  跟行了一路的顾西水和牛二等人早已各自锁定目标,一旦开战,就会凶猛的对锁定目标发起攻击。

  梦想成为主角却不知自己已是主角的竹内云山大佐这一路的汗是白流了。

  时间悄然流逝,轰然的踏步声搅碎了河谷原有的宁静。

  自从知晓了尖兵中队已经遇敌,日军这一次的行军速度超乎想象的快。

  总共超过6里3000米的河谷,小跑前进的日军前锋用时18分钟就快跑完了,而且还是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

  这成绩,真的是杠杠的,几乎快达到未来中国军人全副武装越野的合格标准了。

  怪不得这部日军有着‘钢军’之称,放在这个时代,不说装备,光凭士兵军事素养,目前的中国军队恐怕也只有那支经历过上万里战略大转移部队中的少数精锐能与之匹敌。

  当然了,这或许也是和河谷中的平坦地形也有关系。

  河谷常年做为泄洪道,除去那条可行马车的大路外,空旷地带基本为一片乱石滩,长不了什么庄稼,就是零星的长了一些野草。

  宽不过三米的双溪河沿着山势向东流淌,而山路则沿着另一侧的大山,在山脚下蜿蜒向前。

  没有上山下山的艰辛,路也比较宽,不光日军步兵们跑得很带劲,两辆打头的94装甲车更是喷吐着黑烟跑得很平坦。

  第一辆94装甲车的日军车长甚至还把顶舱盖打开,露出整个上半身,一边警惕的望着四周,一边给驾驶装甲车的车手指路,顺便欣赏一下中国皖南山区的风光。

  这一路上,做为开路先锋,最有可能受到攻击的两辆94装甲车的车手们可没一个人敢露头,除了下车尿个尿,几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都憋在装甲车里,实在快把人给憋屈坏了。

  尤其是1号车,时不时还要塞入那位头大脖子粗的大佐联队长阁下。和一个陆军大佐脸贴着脸,胸挨着胸的感受真的是太差了,探出半个身子的装甲兵少尉这辈子都不想再经历了,如果可以,他宁愿和头猪这么亲密的呆上一会儿。

  至少,他不用因为颠簸不小心亲了某大佐的脸,还要很大声的说抱歉,他的十个脚指头差点儿没把牛皮军靴的厚底抠穿了。

  现在,这片有山有水风光旖旎的地方,有清凉的山风吹过,让人的心情也不由自主的好了起来。

  皖南的山,多为数千万年前火山喷发的熔岩组成,很典型的花岗岩地貌。

  鬼斧神工,怪石嶙峋,是皖南山区的特征之一。但并不是说以熔岩为底的石头山上就不长树。相反,千百年来少有人迹抵达的山中,大树可有不少。

  尤其是这个时代,工业大风连平原地区都还未吹拂到的中国,所有山区都基本保持着原貌。

  淳朴的山民们除了从不多的土地里刨些粮食,还得靠山吃山,从山里打些野物采集山货维持生活呢!

  可不像未来,为了采石能将整座山给挖空就留个大洞,为了伐木卖钱能把整座山都砍成秃子。

  现在是,古时候是啥样,现在也还是啥样。

  将河谷牢牢夹在中间的两座并不高的山领从半山腰开始就郁郁葱葱,灌木丛生,树林也枝叶茂盛,实在是再适合隐蔽不过。日军就算是想上去查看,没有个十几二十几分钟也休想爬上去。

  更何况,为了不暴露,除留了极为少量的观察哨,独立营主力都在山脊背后隐藏,直到日军开始大量进入河谷,他们也才悄悄的从树林中进入各自伏击阵地。

  发动第一轮进攻的,不是步枪,也不是机枪,更不是迫击炮。

  或者说,独立营炮兵连的官兵们,第一次把心爱的迫击炮丢到了一边,用起了那种用油桶当炮筒的简陋的大口径‘火炮’。

  授令发起第一轮进攻的他们,只需要完成一个战术动作,把手头上所有的炸药包射进河谷。

  没有精度方面的要求,只有手速,尽量短的时间内把炸药包‘打’空。

  当然了,为了防止炸药包没投射入河谷掉到山岭上,所有‘飞雷炮’的前面都不会有步兵阵地。

  那玩意儿一旦落到自己阵地上,最熟悉炸药包威力的中国军人们可知道,一个步兵班被炸上天那都是神佛保佑,最大胆的中国军人也不敢在那玩意儿的炮口下呆着。

  一共100个汽油桶制作的“没良心炮”,整段长3000米的河谷,炮兵连100余士兵带了给他们打下手的两个川军步兵连,平均4个人负责一个汽油桶。

  之所以要多达四个人来负责如此简陋的‘火炮’,那是因为炮弹填装虽然简单,可做为炮身兼炮筒的汽油桶的下半部分必须得埋在土里,靠大地来抵消黑火药爆炸产生巨大的后坐力。

  工作量可不是想象中那般容易,那种将汽油桶往地上一放,就点火开炮的电视画面,简直不忍直视。

  一炮开出,汽油桶不也得飞上天啊!你以为能将好几公斤重的炸药包投放至100多米外的力量是白来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懂不懂?唐刀的初中物理就算没怎么及格过,但这种浅显的物理常识还是知道的。

  第一轮进攻,100个炸药包就冲天而起,从山脊背后二十几米飞向天空,然后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向河谷中小跑着欣赏风景的日军脑袋上落下。

  “纳尼?”日军步兵们仰望着从高空中掉落的黑呼呼掉落的大家伙,目光凝固了。

  中国人用上古老的投石机了?

  可他们不是城啊!

  。。。。。。

第673章 炸你个魂飞魄散!

  炸药包大多为5公斤,但加上厚重隔离板并有延时雷管的重量后,炸药包整体重量最少超过8公斤,在动能的驱动下,于空中以及其不规则的轨迹翻滚着飞舞着往下砸。

  乍一看上去,就是一个个的大石头。

  日军有着这样的疑惑也不足为奇。。。

  不过,就算是中国人用上了古老的器具,这乌泱泱一片砸下来的‘石头’也足够吓人的。

  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这玩意儿只要落到身上,就是筋断骨折。

  “敌袭!”骑着马儿已经行进到河谷中段的竹内云山凄厉的发出一声喊,就以和他身材极为不相符的敏捷跳下军马,一个翻身藏到山路旁一块石头背后。

  保命第一!行进途中也是频频看向周围的日军大佐可不是欣赏什么美景,谨慎如他,就算确定警报解除也在考虑着万一中国人打冷枪他该怎么做。

  他这种异于常人的谨慎,终于换来回报。

  只是让他意外的是,中国人这回没打枪,竟然丢起了石头。

  这是太穷了?

  那一瞬间,竹内云山甚至觉得有些好笑。

  ‘石头’看着虽然不少,可那玩意儿对一支拥有装甲车和机枪、步兵炮的现代化军队有个鸟用啊!

  只是,竹内云山的笑意都还没来得及随着想法而改变面部表情,一颗大石头就砸在距离竹内云山不过五十米外的一名士兵脑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