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334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因为,压根都不知道对手的炮兵阵地在哪儿。

  “该死的,我和你们拼了!”被刺激的有些上头的李寿山提着指挥刀就往前线冲,有种要亲自上阵的意思。

  很显然的,他被身边惊慌失措的校官们给抱着腰拦回来了。

  敢不抱的,估计下一波必然会被送上战场。

  逢场作戏这种事儿,大家伙儿可都熟门熟路。

第626章 勇冠三军

  在迫击炮群成功的将靖安军一块重机枪阵地摧毁后,原本趴在阵地前的靖安军终于怂了。

  李寿山连续发动的三波所谓决死进攻就这样成了个笑话。

  但,和脸色灰败的李寿山不同,已经陷入癫狂状态的竹内云山这次也不当监军了,而是不顾规矩直接当上了老大。。。

  提着指挥刀连劈两名上尉连长,逼着已经退回的残兵败将重新登上战场,并且,还亲自下令调防,把山上用来保护炮兵部队属于自己步兵联队的那个步兵中队给调了过来。

  用靖安军的残兵败将打头,一个完整编制的步兵中队尾随其后,再度发起了进攻。

  而且还下了死命令,任何敢后退的靖安军,位于其后的日军步兵中队就是督战队,可以就地射杀。

  这一下,可是真正的死战了。

  损失巨大的卫东来不得不派上了两个排的预备队。

  双方就在战场上一口气厮杀了近一个小时,被日军顶在前面的近200靖安军几乎全部损失殆尽,连那个日军步兵中队都损失了超过90人。

  而中方守军,据战后统计,也损失了80人,虽然小于唐刀战前制定的1比3的战损比,但两个刚被补充完整的步兵连在这个还不足一个白天的战斗中,彻底成了一个。

  靖安军和日军的巨大损失也不是白给,他们终于接近了战壕。

  借着数十枚手雷抛进战壕或是在战壕边缘爆炸的掩护,有八九十名日军冲进了战壕。

  短兵相接,只有是可怕的白刃战。

  一线阵地上尚存40多名中国官兵,卫东来一声狂吼,山顶上二线阵地的40余步兵亦向下狂冲。

  日军大约有90人,中方也差不多这个人数。

  按常理来说,但凡是白刃战,日军面对所有敌人,除了在战斗民族那块吃过亏,就再未怕过别人。

  就算是当年让整个中国为之沸腾的喜峰口夜袭战中,那也是29军109旅集合了2000余人,日军是第16混成旅团的1000余人,中方是夜袭并还是以2比1的兵力比,才打成了近乎于1比1振奋国人的战损比。

  日军于拼刺一道上,的确有他们的独到之处,三八大盖加上刺刀1.7米的长度以及刻苦训练的拼刺术,别说在中国战场,就是放眼全球,也属于顶尖之列。

  就连数年后和他们在太行山和河北平原上对上的第十八集团军,在最开始和这些精于拼刺的日军老兵碰上,都吃了不少的亏。

  所以,一看到己方进入战壕,山下的日军将佐们就差点儿击冠相庆了。

  而对于阵地上的川军们来说,则是已经做好了全员战死在这里的准备。

  然而,冲进战壕的日军突然发现了一个极其悲剧的事,实在是战壕太窄了,不过1.5米宽的战壕导致他们长达1.7米的步枪根本不能闪转腾挪,只能向前。

  面对刺过来的刺刀,往往只能劈挡,却不能横挡,一身牛逼的不行的刺术,最多发挥百分之五十。

  但中国人装备的要短上20厘米的中正式步枪,在这里却很适合,不仅可以挡,还可以劈,又可以捅。

  只要没有一刺而中,然后就轮到他们倒霉了。

  而且,中国人根本没有讲白刃战规矩的意思,尤其是后面冲过来的中国人,照面之后总是不管不顾先打空手里驳壳枪中的子弹,顺便还一两公斤的枪狠狠砸过来。

  子弹都能已经要人命了,一个大铁坨子砸过来同样也能要老命,关键是人家砸完了这个,背上还背的有枪。

  当然了,这些都不足以要命,可怕的依旧是战斗意志。

  被逼出川人血性的川兵们在被刺中后,往往选择死死抱住枪,这样的结果就是,要么丢枪,要么就被紧跟于其后的中国军人刺上一刀。

  有不少日军就是因为舍不得丢枪,拼命拔枪却又拔不动的当口,被后面紧跟而上的川兵一枪捅个透心凉。

  所谓的人不怕死而无敌,说的可能就是目前3号高地上的战况。

  光是这样倒也罢了,大不了以死换死,拥有武士精神的日军这方面可不是怂蛋,哪怕山后位于坑道中的最后一个步兵排也冲了过来,阵地上的中国军人数目达到了130余人,兵力已经超过了日军。

  日军也不过是暂落下风。

  阵地上四处充斥着白刃入肉的‘噗嗤’声,戳断骨头的‘咔嚓’声,以及双方士兵用自己母语和方言发出的惨嚎声和怒骂声。

  没有人去关注战场有多惨烈,所有人只有一个目的,干掉自己视野所及中的敌人,哪怕自己快要死了,也要干掉他。

  有枪的用枪,有刀的用刀,脚踢手砸牙咬,无所不用其极。

  最终击垮日军斗志的,是阵地上的一个杀神。

  也是日军倒霉,他们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在这片小小的战场上,他们竟然会遇到整个战场上都能排进前三的刀术高手。

  蔡勇冠或许是头一遭如此酣畅淋漓的使用他的大刀,那也是他头一遭在他的麾下面前展现他的刀术,而不是先前他使用过的蛮力。

  或许就连蔡勇冠也不知道教授自己刀术的那位老道士是个什么来路,他只知道自己跟随那个游方老道士学了五年刀术,并在其离开之时获得一句赠语:“刀能杀人也能救人,杀天下可杀之人,救你想救之人!”

  这或许也是蔡勇冠选择离开山寨加入军队的原因之一,他需要找到答案。

  这样的战场上,他找到了。

  侵入国家的日寇,便是可杀之人。

  所以,他大杀四方。

  日军拼刺术很强,但在这名几乎可以称得上刀术大家的川军中尉面前,也犹如土鸡瓦狗,能挡他一刀的,几乎没有。脚步微微一闪,刀光划过,日军不是被抹了脖子就是被戳个透心凉。

  杀人杀的既快速又干净利落,就像是屠宰场杀了不知多少头猪经验无比丰富的屠夫。

  无人可挡他一招。

  也就那名提着指挥刀企图和他对抗的日军大尉中队长,一刀劈下,蔡勇冠一刀格挡将其刀刃偏薄的武士刀生生格断,再一刀挥出,将其大好头颅砍飞好几米,算是过了两招。

  短短不超过一分半钟的白刃战,死于蔡勇冠刀下的,绝不少于十人,这种超强的白刃战战斗力,或许连唐刀,恐怕也只能膛乎其后。

  至少,对于精通各种杀人技的唐刀来说,他于刀术一途上说,是不如他这位属下的。

  用刀术杀人,倒是干净利落了,却不足以摧毁日寇斗志。

  当看到自己的一名老弟兄胸腹被日军挑开,肠子流了一地却被日军一脚残忍踩烂的场景后,蔡勇冠疯了。

  从此,再无刀术,只有大巧不工!

  所遇之敌,就是不管不顾的一刀劈下,为方便格杀主动跳出战壕的日军往往下意识的就是抬枪一挡,然后,就是连枪带人一起劈断。

  不管是小半片身子,还是脑袋,反正你总得有断的地方。

  那一身血溅的,人走到哪儿,都滴答滴答往下滴血,哪怕呼出一口气,都仿佛带着血沫儿。

  犹如一个恶魔行走在阵地上,但凡遇上他的日军,就没囫囵个,接连又劈杀五人。

  真正的勇冠三军!

  而那些被剁去半片身子或是半个膀子的日军偏偏一时还不得死,凄厉的惨嚎声惊天动地。

  崇尚武勇的日军信心终于崩溃了。

  还活着的,拖着步枪甚至连枪都没要,转身就跑。

  最终能生离阵地的,绝不超过20人,足足有70人被留在阵地上。

  面色枯槁的竹内云山呆在原地足足十余分钟,自此再未下令发动进攻。

  他的所有力气,仿佛也随着麾下这个步兵中队的完蛋而彻底消失了。

  。。。。。。。。。。

第627章 被低估的疯狂!

  3号高地陷入短暂的平静,和另外两个枪炮声炽烈的高地相比,安静的近乎诡异。

  但中方几乎所有指挥官的注意力都放在3号高地上。

  因为,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最宁静的。。。

  唐刀从电话里收到了来自前线卫东来的汇报。

  唐刀的脸色,平静的像是冬日里的岩石。

  或许只有熟悉他的人,才会感受到他冷酷凌厉眼神里藏着的哀伤。

  仅仅半天的战斗,3号高地减员超过170人,战殁100,重伤70,两个步兵连还有120余人坚守在阵地上。

  就在刚刚那场血腥的白刃战之前,卫东来已经动用了他最后一个步兵排的预备队。

  若是按照这样的强度继续打下去,3号高地守军将在日落之前消耗殆尽。

  巨大伤亡还不是最可怕的。

  如果按照战绩来说,这两个以雪耻为名的川军连,绝对打出了这个时代川军最优异的战绩。

  他们的阵地前,不用清点,就有超过500具遗尸。

  一比三的战损比,足以让他们一雪前耻。

  可是,战况正在朝唐刀所预料的最坏方向发展,疯狂的国崎怔真的开始了消耗战,只不过,他消耗的是狗腿子靖安军,而不是他麾下的正规军。

  日军方面仿佛就认准了3号高地这个点,另外两个高地上虽然战况也很激烈,但远未达到双方步兵对一线战壕已经进行过数次短兵相接争夺的地步。

  “卫东来,你告诉我,你还能不能坚持,如果不能,我会增派一个步兵连增援你部!”唐刀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静。

  “长官,我需要增援,可我知道,日军的大炮正等着增援的兄弟们,不能让兄弟们白白死在日本人的炮弹下。就让我和弟兄们再挺一挺,只要日本人和二鬼子没那么疯狂,我觉得挺到晚上没什么问题。”卫东来如此回答。

  “好!那你还有什么需要没有?”唐刀点头。

  他能派出侦察小组去日军所在区域侦察引导,日军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的侦察尖兵定然也藏在山林中对高地后方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有增援部队,日军的重炮群必然会开火。

  白天,不是最好的增援时机。这是在战前唐刀就和各位高地指挥官通过气的。

  “我只有一个请求!”

  “说!”

  “我请求派出担架小队,对我方重伤员进行转运!不然的话,我怕很多兄弟撑不到晚间。阵地上的止血药对他们的伤不管用,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

  “好!这个请求我答应你!”没有踌躇,唐刀一口答应。

  一个小小的伤员转运,看似简单,其实也无比困难。

  正如唐刀所担忧的,日军玩的也是‘围城打援’那一套,日军藏在山林里的侦察尖兵一看到远方有人影向3号高地移动,立刻打出信号弹。

  日军炮群立刻向早已预定好的坐标开火,炮火几乎覆盖了所有通向3号高地的山道。

  一个10人组成的担架队加上六名武装护送的士兵,最终能通过封锁线的,也不过一半人。

  若是真派出一个步兵连,恐怕能活着抵达高地的,不会超过50。

  但,这是高地上浴血奋战的指挥官最朴素的请求,做为指挥官,无比理解他的唐刀不会让他失望。

  代价自然是巨大的。

  连续三个担架队冲进漫天炮火,以战损十六人的代价,从高地上抬下15名重伤员。

  16人殁!15人不一定生。

  事实上,从高地上抬下的重伤员,能活到战后第三天的,只有6人。

  如果这是一道算术题,唐刀这个答题者完全不及格。

  但战争,从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

  唐刀认为值。

  就像他率领这些士兵在这里战斗一样。

  做为未来人,他当然知道以如今整个战争的走向,那曲金陵悲歌已经避不可免,他完全可以率部后撤至江对岸,整肃部下以图他日再战。

  可他没有,就算是螳臂当车,他也得替金陵之悲找这些禽兽要个说法,错过今日,他要再找他们就难了。

  这些禽兽想当屠夫,那他们就要先尝尝被屠的滋味。

  他的士兵们也认为值。

  担架队的士兵们义无反顾的投入炮火,哪怕知道自己也会一去不返。

  他们不止是救重伤员的命,更重要的是,守住了高地上同袍们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