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314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别说人了,就是钢铁,也得在这种强度的炮火下被撕成碎末。

  该轮到步兵进攻了。

  在昨天都快被打哭的日本陆军少佐这回学聪明了,压根不提大日本帝国陆军才是世上最勇敢军人这茬儿。

  结果,他就错过了将帝国军旗插上敌军阵地的荣耀。

  一个在心中大骂诸位长官生儿子没定眼的靖安军步兵连没遇到任何抵抗就进入了他们曾经占领过的一线战壕。

  又特么跟老子来这套?远方战壕里拿着望远镜的李寿山和一票军官们看见这一幕眼角都在抽抽。

  他们真的不想和川军憨憨们再玩这种纯消耗人命的战术了啊!

  可他们有的选吗?

  别说,还真有。

  中国人遂了他们的心愿。

  换战术了!

  想要阵地啊!你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给你,都给你个瓜娃子!

  老子暂时先不陪你玩儿了。

  是的,当半个小时后,区区百余人的靖安军们站在山顶上奋力摇动军旗欢呼胜利,通信兵跑来给李寿山这个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报告:“中国人阵地上空无一人,我军兵不血刃攻克阵地!”的那一刻。

  李寿山一口老血!

  敢情,中国人跑路了!

  只是,既然要跑,为毛昨天不跑,非要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的?这是差点儿没抑郁的李寿山没想通的地方。

  难道说,就是为了让他李某人心如刀割一回?

  虽说感觉上被中方守军给狠狠戏耍了一回有种浓烈到挥之不去的羞辱感,但不管怎么说不用再损失人了,这依旧是值得庆贺的。

  耻辱至极却还要强作笑颜,这是不是就像良家妇女被地主恶霸强行纳妾一样?李寿山这条日本人的大狗狗或许就是这种感觉。

  他甚至连这片消耗了他两个半步兵营兵力才攻克的阵地都没去,也拒绝了兴致勃勃跑来的日本陆军随军记者的采访,而是将露脸于日本岛内大报纸的机会给了他的军事顾问石渡英阶少佐。

  石渡英阶少佐欣然接受了这一殊荣。

  这场仗打得是很憋屈,但结果是好的,他们打开了广德城的东大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将在中午就抵达五公里外的广德城,若是从此地逃跑的中国军队据城以守,那他们就会将整座城池和中国军队一起轰成粉糜。

  所以,日军少佐很是信心满满的大踏步走上满是弹坑的阵地。

  他要在曾经中国防御阵地的最高处,接受随军记者的闪光灯,象征着帝国军队会将中国的土地踩于脚下,中国秀丽的山河将会成为征服者的背景板。

  阳光,就照在日军少佐擦的暂亮的领章上。

  石渡英阶右手握着自己的指挥刀,狠狠杵进自己身前的土地,那一副‘我来了,我征服!’的模样,让十米外拿着照相机的日本随军记者一阵目眩。

  不是被太阳下军刀的光芒闪花了眼,也不是被日军少佐那副不可一世的身姿给迷晕了。

  而是,爆炸了!

  那是一颗地雷!

  没有被穿着长筒军靴铿锵有力走过的日军少佐踩爆,却是被想展现自己威武的日军少佐给生生戳爆了。

  那是地瓜埋的。

  地瓜所在的步兵排也被抽调至中央阵地进行反击,不过还好他们进入阵地时已经是下午三时以后,那会儿的靖安军和日军都锐气已失,攻击的态势已经远不如上午和中午那般坚决。

  所以该步兵排的战损并没有那么大,少尉排长和地瓜都得以幸存,就是步兵排由原来的30人变成一个还拥有15人兵力的步兵班。

  在进入阵地前,川军中将手里也没多少战斗物资,只得给每个步兵连补充了十箱手榴弹和十五个防步兵雷。

  这种地雷是145师赶赴广德战场前由军政部补充的,任何重装备都没有,只有拿手榴弹和地雷这种铁疙瘩充数。

  地雷不是说没有用,但那玩意儿主要是放在阵地之前阻挡敌军步兵或是撤退时埋在退路上阻挡追兵所用的,那有说直接用在自己阵地上的?

  川军中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的士兵需要子弹需要手榴弹,他这个中将也变不出来,干脆把地雷这种物资都给士兵们了。

  别说,这玩意儿在这种战壕的攻防战中,却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被日军包围自知必死的川军士兵们就在把地雷放在自己所在的战壕里,反正泥土早就被航弹和炮弹炸得松软,随手挖几下,就能刨个小土坑,再覆盖上土,最是简易不过。

  攻击中的日军和靖安军哪怕被地雷炸过,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还要拿上探雷仪去检查地面上有没有地雷。

  战损于‘火锅战’的一千余日军至少有一两百是伤亡在这种连自己都不放过的地雷上的。

  而到下午进入的步兵们基本上都没有这种被彻底包围分割的危险,自然也不会搏命式的将地雷埋在自己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通过的战壕里。

  地瓜就是被指派看管地雷的士兵,看着兄弟们在对射和双方互掷手榴弹手雷的纷飞弹片中倒下,十五岁的少年却无能为力,就像眼睁睁的看着那名老兵死去一样,那是怎样的不甘?

  于是,在全军撤退的时候,地瓜在自己尿尿的地方,偷偷埋了一颗地雷。

  少年士兵的想法很单纯,若是有鬼子或者是二鬼子从这里路过,地雷爆炸,炸狗日的一身尿泥。

  或许地瓜自己都没想到,他下意识所选的位置,正是这个山顶上最为显眼的区域。

  只有站在这里,才能一览众山小。

  一旦有人来到这里,就必然会站到此地,那几乎是人类本能的选择。

  人类,亘古以来,都是在征服。

  征服自然,显示着自己万物之灵的威风。

  所以,石渡英阶少佐就这么干了。

  站在了十五岁川军少年兵的尿泥上,一刀戳爆了步兵雷,被炸成一朵礼花!

  地瓜的无心之举,却蕴藏着令人惊叹的心理分析能力,若是有人能教他诡雷布设,他或许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潜质。

  只不过,此时没人知道。

  被炸了一身血和尿泥的日本陆军随军记者自然是不会把炸断了双腿,抬到野战医院紧急救治依旧在一天之后一命呜呼的日军少佐那个凄惨模样发往国内的。

  别说李寿山是真的一口老血喷出来,就是国崎怔听闻此事后,也是一脸寒霜。

  甚至下达不留广德城内一兵一卒的秘密军令。

  只可惜,抵达广德的日军别说看到一个中国军人了,整个小城感觉都快被拆光了。

  财物统统被带走就算了,就连结实点的门窗也被扒了个精光。

  这是遭贼了?

  还有谁比大日本帝国陆军更八嘎的像贼?

  靖安军和日军都表示很不能理解。

  。。。。。。。。

第594章 奇迹(上)

  广德县城不是遭贼了,是造‘兵灾’了。

  雷雄领命率领独立营主力于广德城以西三公里的位置建立阻击阵地,脑袋可不是一般地大。

  看着唐刀给他画的各种坑道图纸,他一度怀疑唐刀是不是想把他连带着独立营主力给累死。

  唐刀带走了两个步兵连,留给他总共就不足900人,光靠这900人想在24小时内挖几道战壕说不定还行,但若是还要向唐刀所说的那样,在山上挖好可防重炮航弹的坑道,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不过,人力的问题很快就得到极大缓解,冷锋带着一连很快回返,甚至还带了两个川军步兵营向雷雄报道,人手骤然增加了小一千人。

  但两千人的人手,依然不足。

  到了下午的时候,在界牌前线的唐刀通过二连携带的野战电台给雷雄发报,说前线的川军决意在前线死战,为老鼠山阵地争取36小时的时间。

  雷雄也是个极为果决的人,知晓这36小时来之不易,那都是川军145师的官兵们拿命换来的。

  人手不足是吧!那就招募。

  从广德城撤退的百姓其实都没跑远,基本就散在这附近的大山里,都还想着躲过这场战争之后再返回家园,在老鼠山附近侦察的特种小队早已汇报过,附近5里的大山里,有不少百姓搭着窝棚躲着,他们可不知道这里即将会成为战场。

  或许,是广德整条防线战斗最为激烈的战场。

  原本郭守志的意思是派出几个步兵班,去周围几座山里劝说这些躲避战火的百姓离开,跑得再远点儿,不定什么时候这里将会被炮火覆盖。

  雷雄却是计上心头,咱现在不是人手不够嘛!这些百姓完全可以派上用场。

  当然了,不会搞什么强迫征用劳工,而是雇佣制。

  独立营营部原本用以发给各立功授奖士兵的一万现大洋就放在用木头搭建的临时营部之前。

  派出去的近百士兵在山中通知,凡是来参与阵地构筑劳作的百姓,24小时的劳动时间,管吃管喝,青壮年2块现大洋外加一斤米面,妇女孩童1块现大洋外加一斤米面。

  这个待遇可不是一般的好,这个时代的劳动回报,就算是在北上南这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一个工厂的工人累死累活一个月也不过七八块大洋,更何况是广德这种位于皖南山区的小城,普通家庭两块大洋过一个月或许都有多的。

  虽说是构筑阵地,指不定啥时候就开始打仗了,但酬劳惊人不说,还有一斤米面可以拿,妇女孩子都有,粮食这种物资对于逃难的人们来说更是弥足珍贵。

  不过3小时,老鼠山阵地上就涌来了超过6000人,加上原有的近2000官兵,老鼠山这个并算不上有多大的阵地上是人声鼎沸。

  一万多大洋是发出去了,原本充足的后勤物资少了不少,但浩浩荡荡的人群却给了雷雄足够的底气。

  不过,他所下的第一道军令不是就地挖掘坑道,而是,全部军民进行伐木。

  把扼守着广德至芜湖那条简易公路的老鼠山面向广德城方向的树木灌木全部砍伐掉。

  人多力量大,不过数个小时的时间,老鼠山区域几座高地面朝东方的坡地上就成了光秃秃的一片,别说藏人,就是山腰上藏只兔子,站在山顶上也清晰可见。

  在伐木的同时,所有能被看见的活物更是成了人们补充能量的食物,不管野兔、野鸡还是可爱的小松鼠,都成了汗流浃背军民们补充体能的蛋白质。

  战争状态下,人的生命都危如残烛,更提不上什么动物保护了。

  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情况,只能出现于和平和盛世。翱翔天际的和平鸽,放在战争年代,不过是一盘菜。

  当军民们把木头和灌木横扫一空,再把野草一把火给点了,朝东的山坡上是一片黑沉沉的死寂。

  雷雄伐木的理由有两条,首先、他没理由给即将扑来的日军留下任何遮挡物,那只会给自己找不自在;其次,建立坑道和防炮洞,需要用大量的木头来支撑。

  山上以杂木居多,光靠伐断的这些依然不够,那就拆现成的。

  已经空无一人的县城就是最好的木料提供地,生命受到威胁的数千军民犹如蝗虫过境,用了小半夜时间,就把广德小城内但凡是有点用的木头或是钢铁给拆了个干干净净,比遭了匪患还要更凄惨。

  就这样拆除自己的家园,百姓们心里当然有抵触,但雷雄有句话却是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大家若是心疼舍不得不拆,阵地就建不成,那我军就必得以广德城据守,炮火之下,我全军和广德城将尽成灰烬。”

  那意思是,这会儿拆只是拆了门窗拆了梁,可若是我等被迫只能用广德的小城墙当防线,那广德城可就啥啥都剩不下了。

  百姓们只是平常人,他们躲进山里是害怕日本人杀人放火,可并不代表他们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总想等着战争过去好回归家园,听这么一说,那还不如听了长官命令拆了的好,这样好歹还能留点砖墙啥的,总比剩一堆废墟来得强。

  有了这个念头,拆得比士兵们还积极,生怕‘穷凶极恶’的雷长官带着兵就进驻到广德城内。

  而挖战壕建坑道的干劲儿比先前更是足了几分,可不仅仅只是看在有银洋有米面拿的份上。

  那是要给老人孩子留一个栖身之所的愿望支撑着。

  很朴素的愿望,可惜,在残酷的战争中注定只是个梦想。

  在日战区,哪怕是活着,也是屈辱而卑微的。

  但这种不切实际的心理却是对老鼠山构筑阵地是极其有效的。

  其实到晚间的时候,唐刀骑着向川军中将借来的坐骑特地回了一趟正在风风火火开干的‘大工地’。

  整个老鼠山,有三座山,就像是个品字型,将那条蜿蜒前进的简易公路给围着。

  不攻下这三座山,日军的步兵或许还能玩一把翻山越岭去芜湖,但他们的大炮和辎重却只能停在远方晒太阳。

  而纯粹的轻步兵走出皖南大山能干嘛?去给金陵城周边的中国军队送人头吗?

  其实日本人自己心里也清楚,此次对中国作战,日本强大在什么地方,不是说军队多由老兵组成战斗力有多强,而是,中日两国目前的工业和经济实力。

  已经学了西方世界近百年的日本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日本国内有了成型的工业体系,可以造飞机坦克大炮甚至是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这种大家伙。

  而彼时的中国呢!没有重工业,甚至连轻工业都乏善可陈。

  所谓的降维打击,不过是日军比中国军队多了一种武器---火炮。

  没了战争之神,日军其实也就那个逼样,就算强,也强的有限。

  所以,这三个被唐刀命名为1号、2号、3号的高地,是想西进的日军必攻之地。

  独立营的官兵们历经了松江之战和嘉兴前线的防御战,已经算是不折不扣的老兵了。

  可是,山地防御战还是他们的头一遭,不说是小白,但若是说精通可就太扯淡了。包括雷雄在内,都还用的是老一套,沿着山势构筑战壕,对于生命反斜面坑道战还是停留在唐刀这两天不断提起的印象中。

  所以,唐刀必须得走上这一趟,否则,等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攻上来,别说他手里就2000多人,就算再多上几倍,也不够日本人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