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在宽度达1000米的防线上,靖安军第一次波次总共就投入了两个步兵连300多人的兵力,其后方200多米,接着跟上两个步兵连,而另外两个步兵连,则左右各一,开始在守军的目视中向两翼的数百米外运动。
他们这是明摆着告诉守军,我要绕至两边,只要翻过山林,你们可就不好办了。
显然,两翼的两个步兵连,不是用来主攻,而是用来调动防线上兵力的,但哪怕指挥官知道他们的用心,也只能被迫选择调兵应对。
皖南的山不同于江南的山那般秀丽,明显要更加险峻一些,可若是让那两个步兵连在山中找到合适登山的路,那偏师随时就可以变成主攻。
面对这种情形,唐刀只是冷冷一笑,招招手喊来自己的警卫排长,低声跟他嘱咐了几句,警卫排长一招手,全部换装成冲锋枪的警卫排跟着他通过交通壕跑向第二道战壕。
战壕里紧张的脸色都有些发白的川军营营长在听完警卫排长传达的命令后,手一招,喊来自己的二连连长,让他带两个步兵排听从眼前这个明显是唐刀极为信任的警卫排少尉排长的安排。
让一个上尉听少尉的,从军衔级别来说,应该是挺憋屈的一件事,但不管是川军少校还是川军上尉都主动忽略了。
原因很简单,在没立什么战功之前,他们的身份可都还是逃兵,有深厚背景的上校团长都被唐大营长给一枪毙命了,他们还有什么资格提条件?
别说警卫排排长是唐大营长身边的红人不能得罪,就是一个普通步兵排长,也没什么可值得委屈的。
警卫排一分为二,一边20名士兵,两个川军步兵排没什么特别要求,只是要求每人携带6枚手榴弹,也是一个步兵排一个方向。
川军和绝大多数中国军队一样,重火力不足手榴弹来补,在进入金陵地界后所需要的重武器没有任何补充,但手榴弹却是管饱,一个步兵团一万枚手榴弹是军政部给他们最大的福利。
那个死鬼团长为了方便跑路,在撤退前就把剩余的手榴弹分给了每个单兵,一人身上挂了五六枚手榴弹,比独立营都还阔绰。
显然,在两翼各放上五六十人,就是唐刀对靖安军两个沿着山体绕行的步兵连的回应。
位于第二道战壕的川军少校虽然有些担忧,但这里的最高指挥官是唐刀,他说啥就是啥,而且警卫排士兵身上齐刷刷挂着的冲锋枪还是很能安人心的。
川军中这玩意儿极其稀少,但不证明他没见识过这玩意儿的厉害,当年那支部队面对川军数万人的包围,就是集合了一百多人的敢死队,全部装备上这种花机关,用瓢泼大雨一般地子弹硬生生的杀出了一条血路,使其主力得以逃出生天。
靖安军虽然看着也很牛逼,轻重机枪外加掷弹筒还有步兵炮助阵,但也不过是拿着三八式步枪,进入丛林密布的山中短兵相接之下,遇上这种可以不断连射型的火器一样麻爪。
要不然说这名川军少校脑袋瓜子灵活呢!最终两翼的战况几乎和他想象的一样一样的。
或许他唯一没想到的是,他手下的两个步兵排也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当然了,那是数百米之外发生的战事,他没法管,现在首要任务是得抵挡住来自正面的进攻。
两个步兵连300多靖安军从300米外就开始进入弯腰小跑状态,每名步兵间相隔超过五米,那是为防止有重机枪扫射和最令他们恐惧的迫击炮。
位于侧后方的重机枪阵地和步兵炮阵地也是严阵以待,若是有中方重火力点出现,他们就会对大概区域进行饱和式攻击。
但,令人奇怪的是,位于最前面的步兵都已经能看得清中方阵地上被炮弹炸出的弹坑了,中方阵地上一点动静都没有。
死一般地寂静。
依据一块巨石建立的临时指挥部里,原本一脸笃定的李寿山和他的少佐军事顾问也没有了之前的轻松,拿着望远镜不停的在中方阵地区域逡巡,仿佛能多看看,就能多看出一朵花来一样。
然并卵,不管是继续胆战心惊前进的步兵,还是无法揣度出中方什么意图的将佐,在这令人窒息的数分钟内,都没听到哪怕是来自一声中方阵地里的枪响。
别说重机枪轻机枪了,步枪手枪也没有。
中方阵地上,就像没一个人一样。
但这绝不可能,20几分钟前的试探进攻中,中方在100多米的距离是反抗过的,大约有数十名步兵在射击。
“八嘎!中国人,在耍什么阴谋诡计?”石渡英阶不由喃喃自语。
他这会儿的心态颇有些像等待楼上落地的第二只靴子,中国守军越不开枪,他心里越没底。
“石渡君不必如此忧心,不管什么阴谋诡计,在帝国大军的铁拳下,都会被粉碎!”李寿山这会儿倒是还有几分统兵大将的风度。
只不过,把自己彻底代入日本人角色的这种坦然,让石渡英阶的嘴角都禁不住有些微扯。
若不是这货操着一口纯正的东北话,他那一瞬间都有种把这货当同胞的冲动。
可惜,并不是。
不管是石渡英阶还是李寿山,两个人其实都明白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定位。李寿山这个著名的大汉奸倒是铁了心的要跟日本人走,可日本人却必须得防一手,不光是靖安军中的底层军官基本都有日本人担任,所谓的军事顾问其实也不过是挂着顾问名头的监军罢了。
半路出家靠着拍马拉关系并最终投靠日本人的李寿山或许没别的本事,但一股子狠劲儿却是有的,哪怕觉得战场诡异的令他心里都有些发毛,依然冷冷的看着前方,并没做出战术上的改变。
两个步兵连就在一片寂静中前进,就像是一片土黄色的蚂蚱,距离中方阵地越来越近。
“排长,他们怎么还不开枪?”已经退回二线战壕的地瓜借着枝叶的缝隙偷瞄了一眼战壕之外,满怀忐忑的问靠在战壕里抱着步枪闭目养神的少尉。
对于少年士兵来说,虽然突然间多了这么多战友让他感觉踏实了不少,但毕竟现在还在战场上,战斗的胜负依然关系着他能不能活着走出这个阵地。
日军都已经接近至一线战壕200米了,按照惯例,就算步兵为了节约子弹不开枪,机枪总该开枪进行压制了吧!
“慌啥子,那群弟兄有他们的打法,我们就等着瞧好吧!”少尉也抬起脑袋快速的冲战壕外面看了一眼然后缩回头,很笃定的说道:“那帮二鬼子要倒大霉了。”
“为啥子嘞!”少年兵不知道自己排长的信心是从哪里来的。
“怪不得叫你地瓜,真是个瓜娃子,你没见那群弟兄的装备?”少尉叹了口气,很无奈的看了看自己手中的老汉阳造。“我刚才就大概数了一下,一百来号人,光是冲锋枪都有十来杆,还有十几杆驳壳枪,二鬼子如果敢站起身冲锋,保准他们一死一片。”
“我啥时候能有那个长官腰里插着的那把手枪就好了。”一说起独立营二连的装备,地瓜不由惦念起唐刀腰里插着的勃朗宁手枪了。
走进战壕的时候,未着军衔的唐刀对这个独留阵地上的步兵排态度极好,不仅主动和喜尿了的少尉排长握了握手,还轻轻拍了拍身形瘦弱的地瓜的肩膀。
被巨大惊喜弄得晕晕乎乎的地瓜不知道唐刀是什么级别的长官,却是看中了他腰里插着的一看就很牛逼的米国制手枪。
不是地瓜眼光不错很识货,而是,做为排里的新兵,他手里现在就一杆‘单打一’,俗称鸟铳,射程不过三四十米,对于这种比他个头还要长的步枪,地瓜早已经是够够的了。
“废话,那是这里的最高长官,部下装备都这么好,他的枪还能差了?”少尉翻了个白眼。“等会儿打起来,你给老子躲好,若是可以,老子想办法给你弄杆汉阳造。”
“真的?”地瓜瞬间把勃朗宁的模样抛到九霄云外,嘴咧得老大。
梦想终归是梦想,现实才是最重要的,小兵这方面还是很拎得清的。
“哒哒哒!”清脆的机枪声突然响彻整个战场。
第578章 你想要,给你!
那是两挺马克沁重机枪率先开火。
不过,他们扫射的对象可不是位于一线战壕前100米处的两个靖安军步兵连,而是300米外的两个步兵连。
两道突然喷至的火舌,直接在小心翼翼弯着腰前进的300多号步兵群中掀出一片腥风血雨。
这两个同样属于进攻状态的步兵连可能想过中国人会开枪,但谁也没想到中国人的第一枪不是对准距离他们更近的敌人,而是先瞄准他们。
这是什么鬼战术。
猝不及防之下,连续五六个士兵被弹鞭给扫倒。其余人都以最快速度匍匐倒地,手中的枪也忍不住朝前方射击。
一时间,枪声大作,浓浓的硝烟腾起,将靖安军们的身影笼罩起来。
“中国人的重火力终于舍得拿出来了。”李寿山终于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不怒反喜。“命令炮连,对这两处重火力点进行打击,同时命令,重机枪连进行火力压制,最前线的两个步兵连冲锋!”
靖安军虽然用的是旅团营连编制,但其实其装备配置和日军步兵类似,一个步兵旅除辖两个满编步兵团以外,还直辖两个炮连,装备的都是70毫米步兵炮,每个炮连有6门步兵炮。
而到步兵团一级则有个炮排,装备2门步兵炮,还有个直辖的重机枪连,拥有重机枪6挺,另外各步兵营还有4挺重机枪。一个步兵旅拥有16门步兵炮,36挺重机枪,比一个日军正规步兵联队的重火力还要强。
不然的话,也不会由这个靖安军一旅负责攻克湖州、长兴,并担任攻击广德防线的前锋,那是因为他们有这个实力,而不仅仅只是当炮灰来使用。
随着旅部的军令下达,靖安军阵地上,手摇警报器嘶声长鸣,一颗红色信号弹也被打上天空。
“轰轰轰!”连续五六发炮弹在山腰中的山林里爆炸,一团团硝烟混合着被炸飞的泥土和枝叶在空中乱飞。
二线战壕里的川军都将身体尽可能缩成一团,双手抱着头,这是没有钢盔的他们在对手的炮击中学会的保命方式,减少受弹面。
其余的,只能全交给老天爷了。
而与之相反的,一线战壕里,李九斤却是一声怒吼:“全连,上战位!听老子命令再开枪!”
原本抱着枪背坐在战壕里的二连士兵们纷纷趴上属于自己的战位,对于身后一两百米外不断轰然炸响的炮弹怡然不惧,扑簌簌落下的泥土和小石头不断的落在身上和钢盔上。
这种70毫米步兵炮算个球啊!他们在松江可是连200毫米的舰炮都见识过,和那种一旦轰上,厚达几米的城墙都得裂开的大家伙相比,70毫米步兵炮不过就是挂小鞭炮。
除非是运气特别差,被这种小炮弹轰个正着。
这就是见识和格局,经历过数万大军鏖战的独立营此时已经走在成为最精锐的路上,不管是战术、装备还是精神上,无惧任何敌人,这才是成为一支强军的基础。
100米外原本只是靠匍匐前进的靖安军在警报器的嘶鸣中已经爬起身,开始弯着腰小跑。
90米,80米,60米,50米......
李九斤的耐心比选择放手的唐刀预估的还要更强一些。
从进入一线战壕之后,唐刀就已经明确表示,这一战交给李九斤这个二连长指挥。
唐刀知道,他必须学会放手,未来的战场再不会像这样的大规模会战,冷锋和李九斤这些步兵连长们必须有脱离他独立指挥作战的能力,
就像他这次把在广德城后方重新组建阻击阵地的事全权交给雷雄一样,李九斤和他的二连也必须自己去面对靖安军一旅的进攻。
是的,把一个川军团都吓跑的靖安军,对于唐刀来说,不过是一次练兵而已。
一直等到靖安军藏在头盔下的脸都清晰可辨,距离战壕40米的时候,李九斤才扣动了他的驳壳枪扳机。
“打!”
阵地上长枪短枪齐齐开枪。
枪口腾起的硝烟将整片战壕都笼罩起来,让身后二线战壕的川军们都看不清战壕中的情况。
也可以想象,就在这数秒钟内,二连究竟打出去多少发子弹。
或许,只有身临其境的靖安军步兵们能感受到。
只是,能感受到的,基本上都死了。
在离开之前,唐刀从吴中将那里又‘讹’了40杆冲锋枪和80把驳壳枪,因为67军和43军已经奉令撤退,弹药留着也是没什么用,几乎将所有的冲锋枪子弹都留给了独立营,那可是高达五万发子弹,平均给每杆冲锋枪能有300发。
武器装备拿来就是用的,唐刀对此当然不会吝啬,除了给警卫排全员换装成冲锋枪外,四个步兵连每个连又获得了4杆冲锋枪和10把驳壳枪,加上原有的每个步兵班长一杆冲锋枪,每个班副一把驳壳枪,每个连排长都配一把驳壳枪,独立营每个步兵连总共拥有14杆冲锋枪和24把驳壳枪。
这种近射型火力或许在远距离对射中显示不出太大优势,但若是有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对他们发起冲锋,那可是要了老命了。
的确是要命,三秒钟时间,遍布在1000米战壕里的二连三个步兵排的步兵们总共射出子弹超过一千发。
这都还不算9挺轻机枪射出的子弹。
一千多发子弹形成的弹幕绝对是把越跑越快信心十足的靖安军给打懵了。
几乎就在耳边炸响的震耳欲聋的枪声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跑着跑着人就没了。
在靖安军步兵眼中,可没有什么炫目的弹道,唯有血花。
步枪子弹在这样的距离上造成的伤口其实还好,因为出膛动能更强,如此近的距离,基本上都是一枪两眼,很多士兵是只有感到剧痛时才知道自己中弹了。
可MP28冲锋枪所使用的9mm鲁格弹就不一样了,这种大口径子弹在属于它的射程内彻底将它的破坏力在人体上展露无遗。
较短的枪口已经注定了出膛动能,动能不够强大导致略粗的弹头在遭遇肌肉和骨骼的阻挡后就开始变形翻滚,将原本只有指头大小的创口撕扯至杯口大小。
偏偏冲锋枪和驳壳枪射手们面对如此汹涌冲过来的敌人,无一例外选择了冲锋枪横向扫射方式,就是那种无需瞄准,端着冲锋枪,死死扣住扳机,枪口横向扫动,一鼓作气在四五秒之内打空弹鼓内所有子弹。
然后,由步枪和机枪继续压制,冲锋枪手和驳壳枪手迅速更换弹夹,重新投入第二波射击。
精准射手在这样的战场上,顶多有时间连开两枪到三枪,但显然,精准所造成的杀伤力,反而无法和冲锋枪以及驳壳枪这种‘瞎几把’横扫几乎就靠撞大运的方式相提并论。
对迈开大步冲锋的靖安军造成杀伤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由冲锋枪和驳壳枪联合制造的。
大口径子弹留下巨大创口,血自然也流的汹涌澎湃一些。
血色!留在靖安军步兵眼中的,唯有血色!
一团团血雾弥漫在他们的同僚身上,然后,剧痛袭来,同样的血雾也弥漫在自己周围。
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不断的翻滚和直达云霄的嘶吼来表达着彻骨的痛楚以及对敌人的控诉。
300多人的靖安军,就在这数秒之内,被动倒下了小一半。
距离一线战壕最近并倒下的步兵,仅仅不到20米了,可惜,疯狂的弹幕将他们的速度彻底变成了零。
勇敢,在这里成了死亡的催化剂。
跑得越快,身上的弹洞就越多。
而后,绝不超过200名额的靖安军步兵都趴下了。
吓趴下的。
不然的话,他们的下场和正在拼命嘶吼着表示自己还能抢救一下的同伴一毛一样。
只是,没人去救他们,他们只能拼命的朝压根看不见敌人的方向开枪,试图让弹雨来得更少一些。同样历经过战场的靖安军们知道,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的,哪怕子弹没有打中要害,光是流血也会把人给流死的。
“我的个乖乖!”地瓜目瞪口呆。
一线战壕里没有拿手抱着脑壳反倒是冒着日军射过来的重机枪子弹观察战场的川军并不多,地瓜这个傻小子就是其中一个。
眼看着那些凶神恶煞一般的二鬼子无助的倒在弹雨中哀嚎,少年小兵心里对于死亡的恐惧却是比先前不知少了多少。
原来,杀死他们也不是多困难的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