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289章

作者:汉唐风月1

  日军这边因为一个意外中的意外,嘉善防线前的日军暂时偃旗息鼓,坐等200公里外的援军向嘉兴方向移动。

  他们只要拖住眼前这群中国人五天,还拥有六千兵力的国崎支队抵达中国人后方,中国人就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逃。

  为了防止中国人逃走,牛岛贞雄不惜动用私人关系联系了日本海军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请求他每隔一小时派出一架次侦察机,对嘉善防线后方二十公里进行高空侦察。

  中国人还是和战场上那般强硬,除了一些来回运送物资的辎重部队,并未见到大规模部队调动现象,这让牛岛贞雄也颇为安心。

  歼灭这两万人,可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绝不能让他们跑了。

  但日本海军的侦察机可不敢太过接近中方阵地,连续两次折戟的轰炸机编队可是提醒着他们,中国人可是有着有效射高达1500米的高射炮,他们可不想成为中国人的战利品。

  所以,牛岛贞雄也不知道对面阵地上的中国军队在做什么。

  “全员收拾行装,准备分批撤离!”这是一大清早,嘉善前线指挥部就发给各师各旅的秘密军令。

  白天大摇大摆奔行在简易公路上被日军侦察机发现的大车,可不是什么运送物资的辎重队,而是运送最后一批伤员和将山炮拆分装运的炮兵们。

  吴中将在这一刻做出的大胆决定,连唐刀也叹为观止。

  他用的是全军最核心的重火器在和日本人做心理层次上的博弈,他赌日本人不会动用轰炸机对看似战术价值不大的零星马车车队进行攻击。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日本海军的轰炸机编队连续两次被痛揍了一顿的基础上,若没有那两次悲催的战史,日本海军或许要比现在贪婪的多。

  但这,依然需要足够的勇气。

  若是失去这批火炮,两万大军将彻底失去和第18师团对峙的依仗,一旦离开坚固工事,日军的火炮就能将两万大军埋葬在旷野中。

  吴中将的赌博成功了,整个白天,藏在马车里被运走的伤员和医护人员高达1000人,三个山炮营运走了两个,阵地上的三个步兵师也已经整理好自己的行装,只等夜晚来临。

  太阳落山的前一刻,两个步兵团就从工事里鱼贯而出,在薄薄的夜色中顺着公路向20多公里外的嘉兴防线撤离。

  一个小时后,又是两个。

  然后,就是全部的辎重部队,所有马匹都被毛巾绑住马嘴,蹄子上绑上厚厚棉布,部队更是以毛巾裹面,就算是咳嗽也不被允许,除了走在最前方的先头部队可以打上几枝火把,其余所有士兵都只能在黑暗中抓住前方战友的背包带子向前。

  在距离前线的三公里内,除了脚步声、车辙声,任何声音都不允许存在。

  就这样根据一小时一批撤离的原则,从五六点钟开始的撤离,一直到深夜十二点,做为最后一个批次撤离的独立营,才开始启程。

  不惊动日军布设在旷野中的侦察尖兵离开阵地,只是开头,接下来他们还得要在单兵负重达12公斤并必须于7个小时的时间里之下走完25公里的漫长道路抵达防线,才算是最后的胜利。

  否则,清晨发现防线上已经空无一人的日军动用战机轰炸,毫无遮掩的旷野才是最致命的,现在的独立营,可没有先前那般强的对空作战能力。

  武器弹药和各类补给多了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好事,至少在跑路的时候是这样。

  全员轻装,才是跑路时的最正确打开方式。

  无疑,这是对新成立的独立营新的考验。

第546章 搬家式撤退

  如果说一天前的战场,让士兵们真正知道了自己那些班长班副乃至排长们他们之所以能当基层军官的理由。

  他们有着坚定执行战术的决心,同样也有着和自己一样无所畏惧的勇敢,并还具备足够冷静的头脑。

  他们是战场上最优秀的那批军人之一。

  那这次夜间长达20余公里的极速行军,更是让士兵们意识到,自己连长的选择没有错。

  几乎所有的班排长,都成为各自战斗序列中主动负重最重的那一批人。

  或者,不光是班长班副这些基层军官,独立营中不管是中尉、上尉、少校连长们还是中校营副,乃至他们的上校营长也不例外,负重皆超过普通一兵。

  这种在危机中被培养出来的行为,在未来很久的数年中,最终成为一条不成文的惯例。

  用唐刀的话说,位置越高,承担的责任就越大,负重自然也是责任的一种。

  独立营的低中高各级军官们必须得身先士卒,就和战场上一样。

  因为,这次可不是轻装行军,而是搬家式的重装行军,新成立的独立营目前所有家当都必须被搬走。

  或许不光是家当,这次战斗中独立营三个步兵连产生了40几名伤员,而全军都有轻重伤员待运,独立营自然不能把伤员丢给野战医院了事,只能自己想办法带走。

  各步兵连先自己想办法,实在没办法的,由运送物资任务最重的辎重连帮忙运送。

  别以为辎重连有五十多匹缴获自日军的驮马和十几辆大车运力就宽裕,不过一百五十多号人的辎重连要运送足够千余号人吃大半个月的粮食以及各类弹药还有唐刀想尽办法抠出来的药品。

  这三类物资,对于战场上的军人们来说,都是保命的玩意儿,一样都不能丢。

  另外还有一些从第六重炮旅团那里缴获来的铁镐和硬木、铁板等用于构筑工事用的物资。

  这些物资跑路的时候看起来没什么大用,可若是日军追来,需要重新构筑防线的时候,那用途可就大了。

  光靠在地上挖道战壕,那只能挡挡枪弹,日军比中国军队强在那里?并不是单兵训练时间够长,拼刺术和枪法都在中国军人之上,已经在血肉磨坊的战场上一遍又一遍打磨过的独立营士兵们在这方面压根不虚他们。

  就如同前夜间的那场遭遇战,独立营赢在什么地方?可不是因为有日军没有的冲锋枪、驳壳枪这样的连射型轻火器,那些轻火器固然在短兵相接的时候厉害,但日军又不是傻子,冲过来干掉你做不到,固守待援还是没问题的。

  决定战场胜负的主要因素还是三个步兵连拥有六门迫击炮,六门迫击炮摧毁了日军百分之七十的火力点,加上十几名步兵班级精准射手和牛二、唐刀这样的神射手助阵,将日军的轻重机枪外加掷弹筒干了个七七八八,步兵们才得以匍匐前进,以手榴弹和冲锋枪、驳壳枪这样的近程型自动连射轻火器解决了日军。

  如果日军的先头部队同样携带了步兵炮,最终胜负不好说,但想在40分钟内解决战斗,那是想也别想的。

  日军能够压得中国军队喘不过气来的最大因素,就是火炮。

  战争之神的名头绝不是白来的。

  交战双方都还没看清对方人影,一排要命的炮弹就已经将中方阵地炸成一片狼藉,弹片和气浪,落在战壕之外,那让人连头都不敢露,若落在战壕之里,弹着点两侧十几米,不管你用什么姿势,基本上都是死定了。

  所以,想在日军覆盖式炮火攻击下生存,单兵级、班排级防炮洞是必须的选择项。

  光靠在战壕侧面挖个洞,把自己藏进去?一颗6.5公斤级山炮炮弹落在其上都能轻而易举的将这种简易防炮洞震塌,炸不死你,也能把你给活埋了。

  钢板和硬木以及非单兵用的铁镐之类的工具和物资,是构筑此类防炮工事之必须。

  运力再如何不够,创造运力也得上。

  为此,不光是步兵们要帮着运送粮食等物资,骑兵排也全员摇身一变成为运输排,不光是战马两侧挂满了弹箱粮袋,就连骑兵们身上背的也是。

  吕三江这个新科骑兵排长身上除了他本人的装备,更是一前一后挂了两个重达30斤的粮袋,其余士兵也是有样学样,没法像吕三江一样拼命,以人力给自己战马减负10斤还是可以办到的。

  那倒不是唐刀这个指挥官黑心,要把好不容易挖来的骑兵排给生生累死。

  而是吕三江这货心疼他的那匹枣红色战马。

  按照下午时庄师散这个数据大师的精准计算,骑兵排每匹战马可负载280斤粮食和弹药,在不奔跑的情况下由骑兵们牵行20余公里是可以坚持的。

  结果吕三江这厮心疼的不行,在行军路上从战马身上硬搬了一袋30斤的粮袋给背上了。

  用他后来的说法,顾西水能背着幺妹儿走十来公里,老子一定也可以。

  事实证明,虽然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战友情和爱情可以对标,但还未山穷水尽时的粮袋可还达不到这个高度。

  吕三江这个唐刀极其看重的优秀骑兵,差一点儿就累死在半途中,如果不是他的枣红战马看着摇摇欲坠的他固执的停足不前的话。

  马儿也是极其通灵的动物,看着已经汗出如浆面色苍白却无比固执的同伴,竟用嘴咬着粮袋逼迫吕三江停下。

  直到这时,骑兵们才发现他们的排长快活活累死,连忙喂水又喂糖。

  也得亏唐刀早有准备,在撤退之前,将缴获自日军已经不多的奶糖做为重要补充发下去,虽然不多,不论军衔,不论级别,每人三颗。

  但就这三颗奶糖,却成为这场在未来很多军史学家看起来极其不可思议的撤退行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少在战后幸存的士兵回忆起这一段甚至比战场还要更艰苦的撤退时,无一例外的都提到了这三颗奶糖。

  “香甜的奶糖一入口,不光是甜甜的滋味让人觉得不那么累了,还瞬间都觉得身上多了几分力气,真特良的神了。”

  这当然不是他们的错觉,就像未来给需要补充能量的人体注射葡萄糖一样。人体所需要的热量,有百分之七十是由糖分提供的,糖还不光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更维持着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当一个人剧烈运动之后,只要及时地补充糖分,对于缓解疲惫和防止虚脱有极大的帮助。

  在未来北方冰原上五圣山之战中,中国一个单兵连一颗冻土豆都没找到的情况下,竟然靠着战友遗留下的五杆枪击退了米国大兵6次进攻,时间跨度长达24小时。

  能支持他战斗如此之长时间的,除了足够的弹药,更重要的是慰问团送给前方战士的几颗水果糖。就是这几颗糖果,给了这名英雄士兵足够的热量补给,才有体力高强度战斗。

  否则,光是饥饿,就已经击垮了这名士兵了。

  三颗奶糖,救了吕三江的命,他前胸和后背上的粮袋重新放回枣红马背上,一人一马就这样互相协助着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硬生生将超过300斤的物资仅用七个小时运回到25公里之外的嘉兴防线之内。

  而这样互相帮扶的故事,自然不会仅仅只在骑兵排,在步兵连、炮兵连、甚至辎重连,处处都在发生着。

  你累了,我背上你的负重,脚步不停,继续向前。

  你倒了,整个步兵班分摊你的负重,我扶着你背着你,就是挪,就是抬,也要带你向前。

  向前,向前,背负着所有军需物资的独立营终于赶在朝阳升起,光华满天的那一刻,回归防线之前。

  而那时,日军的侦察机,已经从其头顶上飞过超过半小时。

  已经先行抵达的主力,在各处工事上已经布置好高射炮和高射机枪。

  若是日军轰炸机编队敢来,那就拼他个狗日的。

  没有人会退缩。

  因为,他们前方两公里,正行进着给他们殿后的英雄独立营。

第547章 这,就是并肩的力量

  但一直到上午九时,想象中的日本海军的轰炸机也终未出现。

  那还是因为收到装有无线电台侦察机传来信息的长谷川清海军大将阁下思考再三,决定不和那帮中国‘亡命徒’们玩儿命。

  实在是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

  总共就不过一两千人的部队落在中国人的防线之外,等他的轰炸机群飞过去,必然已经在对手高射炮的射程之内,为了这样一群携带着物资的‘辎重队’,还要冒着一两架战机被击落的风险着实犯不着。

  虽然辎重部队携带的大量物资对于中国人肯定有大用,但那是陆军马陆们要去操心的事,于他海军何干?

  所以,哪怕气到眼珠子发蓝的牛岛贞雄一再请求长川谷清这位有几分私交的海军大将出动战机对匆忙进入嘉兴防线的中国军队无差别轰炸,长川谷清也果断拒绝了。

  谁都没想到,独立营冒着全军覆灭风险搬运的大量物资竟然有一天会成为迷惑对手的伪装,成了日本海军侦察机飞行员眼里的辎重部队。

  若是长川谷清知道,那支‘辎重队’就是在白鹤港连续两次伏击他海军轰炸机编队的‘凶手’,恐怕就不会考虑什么收益和风险的问题了。

  那必须得除之而后快,别说一两架战机折损,就是再付出半个战机中队,或许那个被唐刀隔空打得鼻青脸肿的海军大将阁下也是愿意的。

  但日本人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机会。

  精疲力竭的独立营在高射炮高昂的炮口保护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走完最后两公里,抵达防线。

  那一刻,防线上已经进入工事并一直注视着他们的万余大军,不由自主的欢呼,先是一处,继而是两处,无数处......

  山呼海啸,就像是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样。

  巨大的声响甚至连在几公里外不断在空中盘旋俯瞰中方防线的日军侦察机飞行员都听到了。

  眼睁睁看着那一队辎重部队在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中、犹如勤劳的小蚂蚁将一车车物资运进清晰可见的防线之后的那一刻,日军飞行员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

  再如何牛逼的‘辎重队’也不会受如此的欢迎,更何况还要担任整支大军的殿后。

  不过,以九六式战机改装的双座侦察机上的两名日军飞行员很有默契的选择遗忘,而后高速离开。

  亲自抵达前线永固工事里的吴、郭二人看着独立营完好无损的进入防线,一颗悬了许久的心才放下来。

  不过,两人没有亲自去迎接最后归来的独立营。

  不是他们不高兴,而是唐刀这家伙,真的是太胆肥了,真是让他们但足了心,这一夜连眼都没合片刻。

  沉稳如郭军座,在得知唐刀这货竟然选择搬家式撤离,也忍不住大惊失色,烟瘾算不上大的他竟然在两个小时的不停踱步中抽掉了整整一包。

  选择独立营做为最后一批后撤的部队,当然是因为他们够强,万一日军发现端倪不顾夜色深沉追上来,独立营和位于他们前方的两个步兵团能迅速组成防线将日军大军阻击于旷野中。

  四千多人或许依旧不够,但阻止日军大军两个小时还是可以办到的。

  给他们的任务就是阻击日寇两小时,而后能跑多快跑多快,主力会在位于嘉兴的第二道防线上等他们。

  为此,郭中将还特意找到唐刀,让他别抠门,除了必须的弹药和救命的粮食,其余能扔就扔,尽量减轻士兵们的负重。

  这个当口,必须是人命重要,而不是物资,有了人,物资总会有的。

  结果唐刀这货倒好,当面是头如捣蒜一副‘乖宝宝’的样子,背后却是搬家式的搞法,平均每名士兵,负重达到30斤,在如此深寒的冬夜,竟个个走得满头大汗。

  别说人了,就连那些平时可以负重两百斤走上几十里路的驮马,至少有一半马嘴上满是白沫,那是体力近乎耗尽的表现。

  负重超过平时的三分之一还不给马休息的时间,再走上两三公里,估计今天全军都可以有新鲜马肉吃了都。

  这个‘铁头’唐刀,亲眼看着前胸吊着两袋粮袋肩膀上还扛着一箱手榴弹的脸色破天荒有些苍白的唐刀,两个指挥官那是又恨又心疼。

  恨这货抠门的不行,连建工事必须的木板都带上,不听长官言;但他又是身体力行,身为独立营最高指挥官,负重超过全营官兵,那一身‘行头’,没有七十斤也有六十斤。

  战场上,日本人没干掉他们俩这位心腹爱将,结果差点儿累死在撤退的路上,两大中将说不心疼那可是太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