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杨必成希望,他最少可以干掉五名鬼子,否则他不好意思去地下见等着他的兄长们。
想死的中国士兵有了第一个战利品。
第535章 谁才是战利品
那是一个从草丛中蹿出来的鬼子。
看着端着步枪冲过来的身形瘦弱的士兵,脸上闪过一丝狰狞,同样端起已经插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狂吼一声,对着杨必成就冲过来。
双方距离不会超过十五米,以双方此时的速度,不需两秒钟,就能撞在一起。
不过,日军步兵虽然个头稍矮,但身体敦实强壮,三八式步枪比中正式又要长十几厘米,别看他的位置是处于山坡之下,但速度和气势甚至比无畏无惧的杨必成还要强一些。
这无疑是一名老兵,而且还是一名被逼急眼了的老兵。
不仅仅只是困兽犹斗!
而是,那些从草丛中爬起来端起枪的日军都很清楚,他们如果选择逃离,那结果只能是被这群冲下来的中国步兵用子弹一一射杀在旷野里。
想活命,就不能逃,中国人选择用最残酷的白刃战解决战斗,那他们就给对手白刃战。
哪怕这是这一次,不是为了彰显大日本帝国陆军的武士精神,而是为了求活。
光看这一点,日军其实已经无比优秀。
“你个瓜娃子给老子闪开啊!”王长寿虽然跟得紧,但距离冲在最前方的杨必成依然还有两米远,眼瞅着日军步兵凶恶的对冲过来,不由肝胆欲裂的发出一声喊。
虽然相处不过大半天,但王长寿是打心眼里怜惜这个和自己儿子差不了多少的年轻人,兄弟六人出门,仅存他一个,他日一旦回家,接风的酒席上,就坐他一人,那该是多么的凄凉啊!无论对于他还是他的长辈们。
可这个娃娃,最大的愿望不是想活,竟然是想死,哪怕是先干掉日本人再死。
但,这样冲过去,他那个小身板那里是日本人的对手?
王长寿可是从大场镇那个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不光是和日本人的坦克较过劲,也拿着刺刀和日本人面对面拼命过,所以,他更知道日本人的厉害。
王长寿清楚的记得,他一个步兵班十个兄弟,群起围攻三名日军步兵,以众对寡,原本是必胜,但没想到三名日军步兵以三角阵型对他们的圆筒阵围击,丝毫不落下风不说,竟还连续刺死他三个兄弟。
如果不是最后川人血性爆发,有两个兄弟悍不畏死冲上去用身躯当了盾牌,导致日军的刺刀停顿了那么几秒,搞不好那一战他们十个人会被三名身强体壮拼刺术精良的日军给杀个干净。
但就算是胜,也是惨胜,十个人,当场战死的就有五人,被刺刀刺中流血不止在两个小时后牺牲的有两人,还有一个腹部被刺伤送到后方救护队的,再也没见过,一个步兵班仅存两人,八个换三个。
就那,也已经是极为辉煌的战果了。那场以一个步兵营对日军一个步兵中队的白刃战的战绩是,己方战死200余,而日军仅遗尸50具,四比一的战损比让人脑后寒毛直竖。
杨必成这样的小身板,不闪不避的对刺,很有可能连一招都撑不过就被对手一刀捅死了。
王长寿大急之下,连瞄准都来不及瞄准,径直枪口一摆,对着日军身影就开枪。
可惜的是,日军步兵很有经验,并不是直线冲锋,而是以类似于蛇形步伐,身形闪动,速度却并没减慢多少。
对手狡猾,视野又足够昏暗,王长寿的子弹当然落空了。
躲过对面中国人射来的子弹,上床美野看着已经不足八米外的瘦弱中国士兵,脸上的狰狞之色愈浓。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他今天第二个战利品了。
上床美野的第一个战利品是一名在八十米外躲在一块石头后对坡下射击的中国军人,那个中国军人已经很谨慎,哪怕是射击,暴露在外的身体也不会超过三秒,射出子弹立刻就缩回到石头后面。
而且,他的枪法也不错,十分钟的对射,伤在他枪下的帝国步兵超过两人。
不过,这也导致了他的死亡,他被匍匐在坡底的上床美野军曹盯上了。
做为拿过整个23步兵联队射击大赛前五名的上床美野,已经在军曹的位置上呆了一年,原本按照规则,还有一年,他就有资格升任尉官。
不过上床美野的战力彪悍,自从开战以来,他毙杀的中国军人超过十五人,如果不是前两天在救援第六重炮旅团的战斗中整个旅团遭遇当头一棒,连旅团长都去职了,他很有可能已经补缺去担任少尉小队长了。
被这样一个无论是射击还是其他技战术都极为精良的日军老兵盯上,自然不会是什么好事儿。
上床美野很有耐心,趴在原地忍受着中国人冲锋枪、驳壳枪、机枪各种子弹在头顶的肆虐,盯着自己的目标区域一动未动,甚至对手连续射击暴露出他的身体,经验丰富的上床美野也没动。
那个角度,他就算打得足够精准,也有可能是只伤不死,他必须得一击致命。
于是,有足够耐心的猎手成功了。
在那名已经成为步兵班里精准射手的中国老兵翻身打算离开掩体寻找另一处安全所在的当口,上床美野开枪了。
罪恶的6.5毫米子弹从中国老兵脆弱的脖颈穿过,击碎了颈骨也击断了颈动脉。
从看到远方猛然绽放的那朵血花的那一刻,上床美野就知道,那个中国老兵决计不能再活了。
虽然眼前这个年轻至稚嫩的中国士兵没太大价值,但上床美野同样知道,现在的战况已经极为不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中国人疼。
站在战争的角度,上床美野无疑是一名极为优秀的军人,无论是他优秀的技战术还是他对战场的理解。
若他能成功的将杨必成一刀毙命,对于正进入冲锋状态的中国军人士气打击绝对是巨大的,就算最终的结果败了,独立营二连也会为损失杨必成这个来自北方普通家族的独苗而心痛到不行。
这也是一名日本陆军对敌人的反击。
无比犀利!
杨小山同样看到了这一幕,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狂吼一声“杀!”脚步一错,直奔领先自己好几米的杨必成而去。
但杨小山心里清楚,他最多是帮杨必成报仇,一枪干掉那名强壮而凶悍的日寇,却没办法救他。
所有人都低估了杨必成!
无论是他的对手上床美野军曹还是他的战友们。
面对上床美野即将刺过来的刺刀,杨必成竟然选择丢枪,在相距还有三米的那一刻,直接将手中的步枪向标枪一样脱手而出。
这种程度的垂死挣扎,又有什么用?上床美野丝毫不慌,双臂微微一摆,就将软弱无力丢过来的刺刀连同步枪给挡飞,而后双臂发力,就打算向前,一刀将孱弱却勇猛冲在最前的中国士兵给刺穿。
甚至,上床美野还想到了后招,将中国士兵挑起砸向紧跟在他身后冲过来的两名中国人,再一一将其刺死。
搞不好,他还能有机会反败为胜。
眼角的余光中,最少有二十几个熟悉的‘屎黄’从各处站起和他一样向扑过来的深蓝色进行反冲。
勇敢的帝国陆军,绝不会就这样被中国人轻易击败,上床美野军曹在那一刻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一般充满了自信。
但下一刻,他魂飞魄散。
丢掉步枪的中国士兵手上不知什么时候,竟然拿出了一把手枪。
不是南部十四,也不是中国人最常用的驳壳枪,而是一把充满了肌肉感的黑色手枪。
那是米国佬的勃朗宁1911,熟知各种枪械的日本军曹脑海里瞬间蹦出这样一个名词。
可这种高档手枪,怎么会出现在一名普通中国士兵的手上?
没人给他解答。
或许只有子弹。
11.43毫米子弹打在身上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
上床美野终于体会到了。
连续三枪,全部打在上床美野极为强壮的身体上。
拥有着477焦耳枪口动能的11.43毫米子弹在不足三米的距离上射出,直接将体重达150斤的上床美野打得连连后退。
曾经澎湃的力量像潮水一般从上床美野的身躯里迅速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虚弱。
虚弱到上床美野连战立的力气都没了。
腿一软,如果不是手中的步枪撑住,曾经强悍的日军步兵军曹绝对扑倒在地了。
但,那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来自于美洲大陆的大口径半自动手枪在这片战场上所展现出的杀伤力,是直接把一名单兵战力能排在一个步兵联队前五的选手给打跪了。
“八嘎!”这是上床美野最后绝望的呼喊。
然后,他就被自己设想过好几种死法的瘦弱中国士兵狠狠一脚踹倒,毫无反抗之力的仰面朝天,眼睁睁的看着曾经属于自己的三八式步枪刺刀,插入自己的胸膛。
眼前一片漆黑,双方曾经爆发出的猛烈呼吼声逐渐远去,直至彻底安静。
败了!这是上床美野最后的思维。
有着辉煌经历的日本军曹在中国的旷野中,孤单的吐出了最后一口气。
想用别人的命当战利品成为晋升的筹码,那就随时准备成为别人的战利品。
这是杨必成给日寇的答案。
。。。。。。。。。。。
第536章 优秀的敌人
杨必成无畏死亡,但在死亡之前怎么说都得替哥哥们报仇。
他也知道,自己无论枪法还是拼刺都是渣渣,别说对付强悍的日军了,就是各级长官认为较弱的保安团‘民兵’,他可能都有所不如。
想杀日本人,就必须得另辟蹊径。
所以,他想到了营长送给自己的勃朗宁手枪,这种米国制手枪威力大,还不像驳壳枪那般枪口疯狂跳动,也就是这把枪到他手里较晚,羸弱的杨必成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训练出射击精准度。
于是,他想出了一招,拉近和日本人的距离,等到足够近,再开枪。
压满了子弹打开了保险的手枪一直插在他背后的腰带上,为了练习从背后快速拔枪这一招,他已经连续在角落里偷偷练了几个小时。
准度不够,拔枪速度却已经是不慢了。
果然,这一招奏效了,双手持枪的杨必成在两米多的距离上连续扣动三次扳机,没有一发子弹打飞,三发子弹将凶悍强壮的日军打得踉跄后退,舍不得再浪费子弹的杨必成将其踹翻在地,顺手抢过对手的枪,狠狠一戳,日军翻着白眼,显然是不可能再活了。
原来,杀日本人也没有那么难嘛!看着被自己毙杀的强壮日寇,杨必成胸中生起从未有过畅快。
“个瓜娃子,还愣着做啥子,给老子继续开枪!”王长寿的声音就在杨必成的耳边响起。
此时的战场上,响彻的并不是杨必成想象的刺刀入肉的‘扑哧’声,更多的还是枪声。
独立营虽然初成立,但无论是四行营还是警备营又或是保安团,那不是唐刀手下的兵,也是曾经唐刀训过话的。
和日本人干仗,不能靠蛮力,更多的是要靠头脑。
就比如由杨小山率领的两个步兵班不足20人的先锋,可也没说上来就端着刺刀和死硬死硬的日军对刺,那种白刃战,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五。
除了杨必成这个愣头青和被迫追出去的王长寿,其实两个步兵班还是分层次的。
端着冲锋枪的两个班长和班副都冲在最前面,不光是为了身先士卒,更多的是,朝着视野中所有能看到‘屎黄色’开枪,打空弹匣里所有子弹再说。
四挺冲锋枪,可是近百发子弹,被四名极有经验的老兵以横扫的方式扫出去,嚎叫着端起刺刀打算反击的日军步兵猝不及防之下至少有十名日军以更高亢凄厉的惨嚎栽倒。
“能用子弹杀人,为什么要用刺刀?你们所有人都记住,只要能杀敌,不管你是戳眼还是踢裆,都是好的招数,哪怕你用的是块石头,只要能把对手砸个脑浆迸出,那就是好的装备。
一个好的士兵,不是他如何英勇,生前杀过多少鬼子,而是,在杀过鬼子之后,他还能活着,以后还能继续杀鬼子!非万不得已,任何选择和鬼子同归于尽的士兵,在我这儿,都不算好的士兵。战后,我最希望看到的不是日寇尸横片野,而是,我的弟兄们,看向我的笑脸!”这是唐刀对每一名跟随他的士兵的训话。
唐刀的麾下们都忠实的执行了他的战术理念,就算是冲锋,也先把近程火器的火力发挥到最大优势再说。
冲锋枪可怕的射速在不到四秒钟时间里就把子弹倾泻一空,打空子弹的班长班副们将已经滚烫的冲锋枪毫不吝啬的丢弃,接过紧跟上来的步枪兵们给他们送来的步枪,发力追上战友们的步伐。
独立营营部给每个步兵班都发放了三杆备用步枪,以备在战场上损坏随时补充,结果许多步兵班宁愿加重负重,也要把这三杆枪给背上,这种时候倒是用上了。
班长和班副可都是各步兵连选出的老兵中的佼佼者,而日军必然会有在弹雨中的残存者,这种残酷而血腥的短兵相接有他们参与,战力自然大增。
日军也不傻,什么白刃战战前关闭保险退子弹,那是交战双方进入混战状态子弹还没打空的时候,像这种双方还隔着二十好几米正在对冲的一刻,不光中国士兵开枪,日军步兵也在射击。
一条条疾飞的弹道在黑夜中显得无比清晰,而中日双方的士兵却在这种看着都令人毛骨悚然的战场上毫不畏惧的端着枪狂奔。
不是因为他们足够勇敢,而是,从中方士兵从草丛中跃起的那一刻,从冲锋号发出令整片战场都为之战栗的那一刻,双方士兵都知道,要想活,只能干掉对方。
想活,就只能拼。
在照明弹即将坠下的光芒中,两队正在无比坚定接近的灰色、蓝色和黄色,无疑是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两拨军人。
这一点,就算是视对手为禽兽的唐刀也不得不承认的。
历史的记录告诉过唐刀,日军等级森严又受过洗脑式教育,于战场上悍不畏死坚硬顽强,但真的等他亲自和日军作战后,他惊叹的发现,真实战场上的日军之顽强比历史记录中的日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他眼前的这拨日军比他所见过的日军则更胜一筹,在经历了完全处于劣势的火力压制和手榴弹一波覆盖式攻击之后,原本只有六十来人的日军已经严重减员至不足30人,而后在双方的对冲中,又被四杆冲锋枪无差别的来了一波扇形扫射,倒下了十来个。
可他们的对手仅是第一波次就有和他们差不多的兵力,后方数十米还有正狂冲而来的三十多人,兵力已经彻底碾压他们。
如此劣势,换成任何一人,或许都会考虑先逃离这片战场,毕竟他们的后方和左右两翼还有可机动的空间,也还有超过百人的同袍,丢失这片阵地,也不至于说就必死无疑。
但日军竟然没有一人后退,近二十人,面对士气已达顶峰的两个中国步兵班,持枪而上。
面对如此优秀的敌人,唐刀只有一个选择----干掉他们。
位于最前方的杨小山也丢下了自己已经打空的驳壳枪,手持步枪和一名日军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