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253章

作者:汉唐风月1

  一下两下三下四五下,直到日军步兵浑身瘫软屎尿迸流,这才罢休。

  冷锋看着满脸满脑袋流的不知道是自己还是对手鲜血的胖子,心里已经给这位一个‘这是个狠角色’的定义。

  但没想到,这肥货已经狠出了天际,气浪和弹片横飞的战场上,还拿着个破望远镜兴奋的手舞足蹈,这是生怕自己不死啊!

  冷锋满满向疯狂的胖子方向移动,打算瞅准机会把这位扑倒在战壕里,他打心眼里欣赏这个和自己同级的胖同僚,绝不希望他因为太过兴奋被无法预测的弹片干掉。

  只是,还没等他行动,胖大海却是主动恢复冷静了。

  “咦,狗日的日本人想跑!”胖大海突然趴在战壕的边缘,冷静的拿着望远镜看向战场。

  战场上炮火闪耀的阴影里,日军步兵不断奔跑而后匍匐,距离却是不断拉远,可不是要跑是咋的?

  “六轮速射完毕,炮火延伸600米,不,800米,继续六轮速射!”恢复冷静的炮兵上尉高声怒吼着,他身边战壕里坐着的电报员立刻戴上耳机发报。

  濑户内利中佐的命,就丢在中方阵地上这个疯狂而又冷静的胖子手里。

  命令及时,坐标精准,日军炮兵的手艺娴熟,都是将在旷野中迈着小短腿狂奔的濑户内利中佐送上天的理由。

  一发炮弹在二十多名狂奔中的日本军人左侧二十米处爆炸。

  很不幸,这是第36步兵旅团的前线指挥部一帮人,包括五名作战参谋和电报员、通信兵以及护卫步兵,濑户内利中佐也在其中。

  团灭!

  而停留在更远位置的牛岛满终于骑上了他的大白马。

  再不跑快点儿,他或许连挨冷枪的机会都没有。

  骑着白马,没有腰刀,曾经意气风发的第36步兵旅团的少将旅团长看着远方的炮火,满脸悲怆。

第471章 好抗造

  如果不是冰冷的秋风还在吹拂着日本陆军少将阁下已经湿润的脸庞,提醒着人世的冰冷,牛岛满或许认为自己还停留在噩梦中。

  不是噩梦,为毛会变成这样?

  三个小时之前,他还在意气风发的想着怎样消灭掉那股已经穷途末路的中国之军,还想着怎么把那个令他切齿痛恨的中国指挥官的头盖骨做成纪念品挂在自己的军帐中,还想着自己荣升中将师团长,挥师南进建立不朽功业。

  但现在却不过只是过了区区三小时,那些野望都随风飘逝不说,自己麾下的数千大军怎么都快烟消云散了呢?

  幻想和现实差距如此巨大,导致这位一直自视甚高的日本陆军少将在秋风里呆立了超过十分钟。

  直到肆虐旷野的炮火还在不要钱的延伸,牛岛满这才忧郁的拨转马头,和他的护卫中队向更远的旷野遁去。

  旷野中响彻着集合的长警报,只是,能跑过来和悲怆的日本陆军少将集合的日军数量稀少至远超他的想象。

  倒不是说都被这连续数轮炮火干掉了,而是绝大部分日军都属于慌不择路,先躲开有可能会掉到脑门上的炮弹再说。

  除了第6重炮旅团方向,另外三个方向都有第36步兵旅团的小股部队,跑得最远的一部,甚至跑到了第十八师团的防区。

  如果不是第十八师团的哨兵再三用日语确认,甚至连对方麻麻叫啥名字都要问好几遍,负责驻守该地区的一个步兵小队绝对会召集己方主力把那一拨足有一百多人的‘土黄色’当成中国人的渗透部队给灭了。

  否则,谁能相信这拨自称是第6师团第36步兵旅团的家伙,帝国步兵什么时候如此狼狈了?

  但事实就是如此,面对探照灯下同样的屎黄色,主动丢下枪械的‘地表最强师团’的步兵们毫无最强师团的傲气。他们的傲气都被中国军人的子弹和炮火湮灭在那片不大的阵地上,此刻的他们只想活着,哪怕是在他们平时并不怎么瞧得上眼的新建师团的翼护下。

  小村明一在内的日军炮兵们恐怕也从来没如此舒爽过,唐刀下令给他们搬过来的炮弹,高达900发。

  那意味着,一门炮要射150发,一次战役级别的备弹数量。

  整整3个小时,第6重炮旅团阵地上的炮声,都没停歇过。

  因为,传至唐刀指挥部处的炮击的坐标甚至还不止是两个警备营的阻击阵地前,还有堵在先遣团必归嘉善国防线路上的那个步兵联队。

  超过2500名步兵沿着七八公里的野地,构筑了简易的野战阵地,等着先遣团一头撞进来,结果却等来了来自嘉善国防线方向两个步兵团最少三千中国步兵的攻击。

  本来,根据该步兵联队的实力,别说中国两个步兵团,就是一个步兵旅,他们也有信心将其干掉,不然牛岛贞雄也不会轻易的就将一个步兵联队放置于自己本阵的六公里之外。

  只是,中国人是在夜晚来临之前发起攻击,在日军奋起反击并想攻击他们之后,投入攻击的中国人竟然又缩回去,并在800米外建立野战阵地,反过来变成攻击的日军反而是有点麻爪。

  没有足够的炮兵支援,他们想攻破中国军队的阵地,那必须得有付出足够代价的勇气,更何况已经是晚上,损失会更大。

  等到第6重炮旅团那边传来噩耗,该部日军终于知道这群中国人的目的,不过是拖着他们罢了。

  只是知道了,该步兵联队也只能干瞪眼。

  面前的这三四千中国人说少不少,说多不多,只要是敢抽出兵力支援,人家就敢来干你,抽少了没用,抽多了自己吃力,最终只能先顾好自己再说,第6重炮旅团那边就交由第36步兵旅团救援。

  等到白天,有了火炮和轰炸机的帮助,击溃眼前这支中国军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可结果是,该部日军没等到自己的炮兵不说,大晚上的就被一通重炮硬砸。

  那一刻,位于阵地上的日军步兵联队上上下下绝对是懵逼的。

  什么时候中国人也有如此重炮了?不都说好了,那是帝国的专利吗?

  中国人是不是就要发动进攻了?

  没有被中国军队痛揍过的该日军步兵联队大佐联队长的反应显然要比濑户内利慢了不少,甚至下达了全军各部不得离开阵地的军令。

  殊不知他的对面,两个步兵团的中国军队在炮火来临之前的二十分钟,就已经悄悄交替着撤出阵地,而后以最快速度撒丫子跑路。

  不跑能行吗?

  唐刀在传给指挥部的电文里就说过:“因炮击距离超过十公里,又因方向等数据计算误差,我军无法保证炮弹落点,唯一能保证者只为炮火强度,请该区域内我军以最快速度撤离!”

  一方提前开溜,一方偏偏要硬挺,双方结局可想而知。

  据战后第18师团的战报,该步兵联队大佐联队长的命令导致其麾下步兵在阵地上硬挨了中方一个小时左右的炮击。

  最要命的是,到了后期,打疯了的唐刀部,已经不满足于日军炮兵降兵操控的6门重炮,程铁首带着几十人,在彻底撕掉底裤的小村明一等日军的悉心‘教授’下,操控起了另外6门150重炮。

  一帮第一次见重炮的土鳖中国炮兵把炮平放打几百米没问题,但要想打十公里之外的目标,初期自然是准头全无,基本都是炸土玩,甚至有几发偏离好几公里,差点儿没把一波从侧翼绕行的中国步兵排集体送走。

  不过,日本‘教官’们很牛逼,中国学生们也很努力,用了二十分钟终于调好了准头,逐渐将炮弹砸到日军阵地上。

  12门重炮,毫不吝啬炮弹的在该日军步兵联队的阵地上来回犁地。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炮击中,该部虽然没有说被直接打崩,但战损之大,应该是该步兵联队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甚至比不少在嘉善国防线上鏖战一周的一线部队损失还要大。

  拿野战简易阵地和150重炮硬抗,收到这一消息的牛岛贞雄差点儿没被手下这个蠢货直接送走。

  但这还不是最后的悲剧,炮火初歇,被炸得魂飞魄散的日军一线步兵们还没回过神,又惊恐的发现,对面的中国人阵地上动静似乎又大了起来,这是要进攻的节奏。

  双方互相打出照明弹,把已经被弹坑布满的战场照得雪亮,中国军队的深灰和深蓝重新映入日军指挥官望远镜的视野。

  打起精神的日军趴上战壕,准备拿步枪、机枪狠狠教训敢来的中国人。

  有重炮了不起吗?哥有视死如归的武士精神。

  可是,拥有重炮真的就是了不起。

  五分钟后,没等来中国步兵攻击的日军又等来了新一轮的炮击。

  返回的不过是带着炮兵观察员的一个中国步兵连,他们只是来观察观察战场,没想到日本人这么牛逼,被轰了这么久还生龙活虎的。

  一顿炮解决不了,那就来两顿,或者三顿。

  反正唐刀缴获自第6重炮旅团的炮弹存货还多,这个夜晚也还足够长。

  就当是给炮兵练手也好。

  难得有这么好的‘教官’和这么多的炮弹,以及这么抗造的目标。

  该阵地上悲剧的日军,又被生生炸了半小时。

  然后,崩了!

第472章 轰出的归途

  是的,就在这个先是月黑风高,再是明月当空的深秋夜晚,原属日本华北派遣军第十军第6重炮旅团的阵地上,响彻了超过三个多小时的隆隆炮声。

  远远望去,划破长空的炮弹犹如一颗颗流星在天空疾驰,而后坠落。

  只是,坠落之后烟火的灿烂,唯有战场中的人可以看见。

  用自告奋勇率领一个43军步兵连陪同两个步兵团参战的老王的话说:“格老子的硬是要得,如果老子们以后打仗都有这玩意儿,鬼子算个球啊!”

  很抗造的第十八师团的那个步兵联队,在又被第二轮炮火肆虐了半小时后,后知后觉的跑了。

  在重炮面前,日军和他们曾经的对手一样,用意志和躯体进行抗争,但最终发现,抗争无效。

  只是有一点和他们的对手不同,他们的对手没有退路,退,一样是死!

  所以,日军跑了!

  在漫天的炮火中,他们犹如丧家之犬,丢掉所有带不走的重装备,向第18师团主力方向靠拢。

  两个已经退至三公里外的步兵团没有追,不是因为难得的见识一回己方炮火威力必须好好欣赏,而是,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迎接即将杀出重围的先遣团回防线。

  吴、郭、顾三位指挥官虽身处三个战场,但都向两个分属67军108师以及湘军128师的步兵团团长发来电文,命令他们必须接到唐刀和先遣团,在没有接到他们之前,如果有日军来袭,他们也必须守住这条先遣团必经之路,哪怕两个步兵团全部打光。

  为那3000人需要牺牲掉3000人甚至更多,这在战术安排上本是个悖论,但两个陆军上校却罕见的没有心怀怨愤,尤其是在亲眼见到几乎一个半小时不停歇的炮击直接导致日军一个步兵联队不得不舍弃阵地之后。

  特别是湘军128师的那个上校团长,更是想亲眼见见那个传说中的四行营中校营长,想看看他究竟是长了三头六臂还是生了颗七窍玲珑心,否则他是怎么做到干掉一个重炮旅团并用重炮把日本人干得‘高朝迭起’的。

  别说他们了,当接到郭中将笑盈盈的给他递过来唐刀发给嘉善防线总指挥部的电文:“目标达成,第6重炮旅团全军覆没,我先遣团所部欲先以缴获之重炮炮击挡于我阻击阵前第36步兵旅团,再以重炮炮击日寇调动堵截我部之日军,望长官提供该部日军准确之坐标,我炮兵阵地坐标为......”,正好由前线返回指挥部的128师中将师长顾家齐当时都麻了。

  这牛逼吹得,太特良的大发了吧!

  全歼第六重炮旅团,这已经是惊天奇迹了,等到明日清晨,定然是中日两国集体震动。

  做为和吴、郭二人共同于嘉善防线抗击日寇同生共死达一周的湘军中将,他还是对两位同僚有足够的了解,一个性格暴烈如火,一个冷静内敛,个性不同的两人却有一个共同点----务实。

  两个分别出身于东北军和川军的将领,从不玩虚头巴脑的装逼,也不撑面子,甚至对于嘉善防线和日军第18师团死战,也不是说就像外面报纸上宣传的那样,为了掩护从嘉善撤退的大军,一个东北军的步兵军外加一个川军师和一个湘军师决意和防线共存亡。

  这两位,从一开始,就想着怎么把一军两师活着带离此地,和日军死战,只是希望利用坚固防线消耗日军力量,不然的话,以18师团的机动力,只剩下几百匹驮马的三万人除非是抛弃所有重装备,否则绝逃不开日军大军的追击。

  但没了火炮,仅剩轻机枪的军队,还有战斗力吗?两个中将是想离开这个已经无可挽救的战场,但希望的是撤离,而不是逃离,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是本质的区别。

  可如此务实的两个人,竟然会相信如此滑天下之大稽的电报?见两人皆是笑逐颜开,顾大师长用脚后跟想都能知道这二人对唐刀电文的信任。

  但这着实又太不可思议了,奇兵突袭第六重炮旅团之事是直到傍晚时分他才知道,已是让他犹如梦中,到现在和对面的第十八师团拼了个你死我活都还对那个天马行空的计划心怀忐忑。

  结果唐刀倒好,不光是说搞定了第6重炮旅团,竟然还来个他将操控缴获之重炮对日军实施炮击,他以为他是带了一帮炮兵在打仗吗?

  “哈哈!顾老弟,我知道你一时半会儿很难相信,但唐刀这家伙说的是不是真的,你等会儿看你的麾下给你的电报不就成了?”吴中将见这位猛将兄接过电文便呆若木鸡,不由展颜大笑。“不过,我得提醒你,这家伙很神奇的,连日本海军的战机编队都在他手下吃过大亏,这几天日本海军轰炸机来的都没你想象的那么多不是?”

  “啥?小鬼子的飞机都被他弄下来过?就是那场?”

  为了不刺激日本海军发狂,爆发于一周前的那场空战大捷军政部方面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报道,也就是各军各师内部通报战果,只是这种为鼓舞士气虚报战果这件事对于前线众将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更别说去了解此战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小小陆军中校了。

  当然了,不管是松江指挥部还是战区司令部,也没人去提唐刀的名字,前者是出于保护唐刀这个宝贝的心态,而后者则是,需要分润战功的人太多,小陆军中校排不上。

  “嘿嘿,不然呢!”那边一向冷静型的郭中将竟然也来了句俏皮话。

  亲自带着护卫队参与过夜袭日军作战的猛将型师长彻底石化。

  只是,无论两个中将怎么说,还是得眼见为实,当重返前线的湘军师长收到手下团长电文:“师座,咱们的炮,太特良的猛了!”,呆立片刻后回令:“特良的给老子守好先遣团的归路,老子一定要亲眼见见唐刀。”

  据说,128师师部和属下该团的两位译电员为了正确翻译‘特良’这两个可以表达长官们情绪的字,也是挠头了好久,最终奇迹的达成了默契。

  中方指挥层这边在难以置信之中得到了确定答案,士气大振之下自然是更为坚决。

  而日方那边,嘉善地区的最高指挥官牛岛贞雄同样经历了难以置信到最终接受。

  第六重炮旅团的玉碎电文就在他的案头,第36步兵旅团和麾下步兵联队发来的遭遇重炮炮击的电文则如惊涛骇浪般冲击着他已经无比脆弱的神经。

  可牛岛贞雄又能怎么办呢?他就两万人,对面同样有超过两万人的中国人死死咬着他不放,那支军队能搞定第6重炮旅团又能痛揍第36步兵旅团,战斗力可想而知,现在手里还有重炮,他是抽调一个步兵联队还是一个步兵旅团去挨打?

  一切只能等到天亮,重炮之危可以借助空中优势来解决,对面的疯狂中国人如果不缩回防线,师团的炮兵联队也能用大炮把他们赶回去,到那时,他再调集兵力把那支中国军队围杀。

  所以,焦头烂额的日本陆军中将选择了暂且忽视。

  忽视对手的重炮,忽视己方几处战场的糜烂,专心搞好眼前。

  这种心理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只要老子不觉得痛苦,痛苦的就是别人。

第473章 日军少尉的‘初心’

  中国军人占据着日军的战略部队的阵地,拿着日本人引以为傲的重器对着日军两处战场纵情狂轰。

  而日军主力却是任由两处战场糜烂,只顾着自己的主战场。

  这种诡异的战场态势,纵贯大半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