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所有人脑海里都浮现出战场上已经发生过的那一幕画面。
日军已经将刺刀狠狠刺入年轻步兵的小腹,他已经稳操胜券,如果他可以,甚至能鼓起双臂肌肉将刺刀尖上挑,彻底划开对面敌人柔嫩的肚皮,将脏器暴露于空气中最后痛苦的死去。
但他没机会了。
被他刺中的年轻中国步兵,似乎早已做足了准备。
不仅仅只是迎接死亡的准备!
借助着日军步兵狠狠刺来的刀尖,年轻中国步兵不退反进,两向对冲的力量之大,直接让刺刀透体而过,但这还不够,他竟然还在向前,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力量,整个身体穿过了大半杆步枪,和敌人的距离拉近至半米,而后伸出双臂,紧紧箍着已经懵逼的敌人,一口咬下。
牙齿,食肉生物最锋利的武器。
人类这种靠着智慧占据食物链顶端的生物,用出了这种被遗忘的本能,威力竟然也是不弱。
日军因为失血过多和缺氧毙命,他气若游丝。
早已疯狂的战场,没人去关注一个穿透了大半杆步枪的‘尸体’,他才能侥幸等到现在。
是的,不是步枪穿透了年轻中国步兵的身体,而是身体穿透了步枪,否则,不足以形容脑海里浮现的那一幕。
没人知道这个气若游丝的中国士兵是如何忍受剜肉刮骨之痛的,也不会有人知道他在如此巨大的创痛之下还顽强的活着的。
但围在他身边的几个骑兵和跪下痛哭的骑兵却都清楚一件事,他们救不了他。
不说那些还被挂在枪机上的内脏碎片,光是那个可以伸进手掌的巨大创口,都足以让这世上最好的外科医生束手无策。
可他仍然活着,顽强到令人心伤。
重伤中的年轻士兵或许是听到了熟悉的母语,半睁着的眼球微微转动,苍白如纸的嘴唇微微翕动。
跪着的年轻骑兵连忙把耳朵贴近重伤步兵,四周的骑兵们集体屏息静气,竭力使周围保持安静。
“前......”伤兵弥留之际吐露的话语模糊到贴近至唇边也是难以听清。
但年轻骑兵在那一刻却是福至心灵,伸手摸向伤兵胸前,那里硬邦邦的,竟然有一个小小的本子。
“你说的,是这个本子吗?”年轻骑兵手忙脚乱的掏出本子。
“妈妈!”伤兵艰难的吐出一个令人沉默的词语。
“带给你妈妈,我知道,我知道了!”年轻骑兵欣喜若狂,拼命点头。“兄弟,告诉我你的名字。”
只是,迎接他的是沉默。
努力挣扎至此的伤兵,再无气息!
头已经微微垂下。
这应该就是他坚持到现在也不死的理由。
他希望,有人能将他的遗物,带给母亲。
那里面,应该有他想对母亲所说的话。
“放心,放心,我杨小波只要能活着,就一定将兄弟你的遗物送回家。”年轻骑兵眼中的泪狠狠淌下来,搂着已经失去所有气息的伤兵发誓。
周围骑兵,立正行礼。
虽然战场上行礼违反军纪,但他们认为,为这名顽强至此的士兵,值得如此!
最终,这名受此重创依然坚持不亡士兵的遗物,碾转骑兵营数名士兵之手,在战后的第五个年头,由已经成长为骑兵营长的吕三江跋涉数百里,亲自送至西北某个县城。
那绝对是个殷实之家。
年轻的中国步兵,原本可以继承祖业,不说如何荣华富贵,也能够安安稳稳渡过一生。
可是,被父母花重金送到北平读书的青年,选择在战争爆发后的一个月,加入了正在招兵的67军。
奉命撤退的新兵,在最后的战场,选择了以这样的残酷放弃生命权势了他参军的初衷,而后,又用无与伦比顽强生命的坚持,诉说着他对母亲的抱憾。
不用看小本中的文字,在场所有的人,都懂!
年迈的母亲,直到亲眼见到儿子停留在1937年11月中旬某天的绝笔,才知道数年不知踪影的儿子,早已将身许国!
妈妈,对不起!
这是士兵在日记本上最后的记录。
也是唐刀命令分兵,两师警卫营负责建立阻击阵地阻击第36步兵旅团的那一天。
在场之人,无不大恸!
整个县城,家家挂起白幡,仅为此一子弟!
是日,该城参军数百人!
国战胜利之后,能返家者,不过十之有一。
但该县参军失子者,每至年节,必有人前往探望。
第459章 终还是来不及(双倍月票,拜求月票!)
战场,就是如此残酷。
除去这名坚持着交待遗憾才离世的步兵,骑兵们又连续找到几个残留着一口气的伤兵。
可是,都是利刃入体,重伤难治,原本靠着生命力坚韧撑着最后一口气,在见到自己人到来之后,那口气终究是散了。
正在前方鏖战的抠门少校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放弃坚持希望留下的种子,竟然在这场遭遇战中全军覆没。
正如澹台明月在这一天夜里彻夜未眠,于自己的战地日记中所言:“国家与世人皆以此淞沪之最后一战为荣,此战我军力歼敌寇之第6重炮兵旅团数千,力克敌寇之第36步兵旅团数千,力敌日寇之第18师团数万,举国上下为此等战绩欢呼雀跃!为将官之运筹帷幄惊叹,不吝各种溢美之词!
可又有多少人会想到那些为国捐躯之将士,他们的家人将会如何之悲痛呢?
获得如此之伟大胜利,将官运筹帷幄或许只能是因素之一吧!在明月看来,将士之牺牲,才是这场战役胜利关键因素。
仅是阻击第36步兵旅团一地之战场,我军近乎全墨阵地,即有两处!”
澹台明月所说之两处,一处为‘孤陵’,一处即为此地。
踏足此两地的澹台明月的心有多痛,其实从其战地日记中的文字描述就可窥见。
记录战场真实可见场景用于激励全国军民士气的战地日记中,对于此两处全军尽墨的阵地描绘,仅有‘即有两处’的四字而已。
不是澹台明月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将此两处阵地的悲壮描绘于世人面前,而是澹台明月不想再去撕开那些阵亡将士家属已经血淋淋的伤口。
若是他们得知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就在那片用死亡来交换死亡的阵地上,发表于全国的文字将会成为对他们最为致命的武器,每每观之,都会将尚未愈合的伤口再度撕裂。
伤痛,终其一生都不会愈合。
但澹台明月将这些悲恸记录在在自己的私人日记里,她希望用这些文字记录下的悲恸,华族后世的千万子孙们才不会遗忘,不会遗忘他们脚下的土地,是他们永不曾知晓姓名的先辈们用血肉浇筑的。
“妈妈,对不起!”便是澹台明月这个夜色中看到阵亡士兵遗物后,泪涌如泉给自己私人日记所起的标题。
那或许是所有阵亡士兵最后的眷恋吧!
可这,对于一名身躯孱弱的女医护兵来说,并不是。
在战场上疯狂翻找的顾西水,找到了。
他找到了心爱的姑娘。
只是,已经倒伏于尘埃。
那是战场上倒伏尸骸最多的一处。
整整30名中国士兵,围成一个月牙形,倒在旷野里。
与之相伴的,是数目接近的日军。
只有赶到这里的人,才明白这处战场为何死去如此之多的战士。
因为这里,是中国军人最后的防线,近40名重伤员,被他们保护在战场的最后方,还有大量的医护兵。
没错,在这个最后战场,医护兵们也选择了战斗,倒在地上被刺刀和子弹击杀的男医护兵随处可见。
他们虽然受过军事训练,但非职业和职业的差距太过巨大。
甚至,他们绝大部分人手里,没有枪,只有一块拳头大的石头。
沾满了鲜血散落在遗骸周边不远的石头,证明了医护兵们最后的勇敢。
他们失败了,全员战死。
但他们也成功了,气息奄奄原本只能任由日寇刺刀屠戮的重伤兵等到了援兵的抵达。
原本打算寻找己方伤兵再对没任何威胁能力的伤员进行虐杀的日军错过了扩大战果的最佳时期。
中国的骑兵们终究是赶到了,急于逃命的最后数十名日军步兵顾不上给对手的伤口再撒上一把盐。
这很蠢,但对于中国军人来说,很幸运。
绝大部分被安置在战场最中间的重伤员竟然得以幸存,那真的是个奇迹。
“活的,他们还是活的!”跨进这个区域满心悲怆的骑兵们在发现这个却奇迹后,欢呼声响彻一片。
伤兵因为步兵和医护兵的英勇,奇迹般存活,那是悲痛中送给骑兵们最美的鲜花。
只有吕三江没有笑。
他看见了顾西水悲伤的背影。
因为,顾西水跪倒在他心爱的姑娘面前。
小小的身躯几乎和泥土融为一体。
浑身都是泥土连戴着的红十字袖箍都几乎看不清的女护士背后中了一枪,三八式步枪的子弹打穿了她的脊柱和心脏。
她安静的趴伏在湿润的泥土上,没有挣扎,仿佛早已接受死神狰狞的来临。
因为,那是她自己的选择。
如果不是她冲出来参与战斗,或许她不会死。
被骑兵们从一处田埂下找到的被泥土掩埋全身只露出微微缝隙呼吸的两名女护士不用说,战斗经验丰富的骑兵们也能想象的到。
是的,之所以没有用全军尽墨这个词语来形容这处战场,是因为,还有两名女护士幸存。
在带着伤员的医护队们被两翼绕行的日军逼回来的那一刻,负责带队的少尉就做出决定,在隐蔽处以泥土将‘幺妹儿’她们三名女兵掩埋,只留很微小的呼吸孔。
这已经是陆军少尉能给三名女兵最好的安排了,如果他们能战至最后一刻给日军最大的杀伤,愤怒的日军一定只会拿还在战场上的士兵尸体撒气,甚至是伤兵,而会忽略还会大胆至此就藏在眼皮子底下的女兵。
当然了,无比阴暗的夜色才是最重要的保护,日军只要不是刻意去寻找,她们三人有着百分之七十的存活机会。
透过两个侥幸余生瑟瑟发抖的女护士的描述,吕三江终于知道为何单单只是被顾西水搂在怀中业已经停止呼吸的女子牺牲了。
因为,那名少尉。
炮兵少尉要死了。
就在她眼前五米处。
日军的那名大尉指挥官很厉害,只用了几下就用刺刀将仅剩单臂的炮兵少尉的步枪给拨飞。
或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武力,又或许被惨烈的战场激起了他的凶性,日军大尉竟然丢掉了步枪,收起了指挥刀,徒手对他认出的中国少尉军官发起了攻击。
一条胳膊已经受伤的少尉完全不是他的对手,没几下就被压在身下。
日本陆军大尉狰狞的用双手掐住他的脖子,想活活把他掐死。
就在‘幺妹儿’藏身位置的几米外,活活将炮兵少尉掐死。
如果幺妹儿不出现的话,他的企图或许会实现,徒手掐死一名敌人的武勇能让麻生大尉吹上很长一段时间的牛。
炮兵少尉的脸已经是青紫色,但他也没有看向三个女兵藏身的区域。
他不愿自己的战友看见自己死后狰狞的模样,更不想她们因此心生愧疚。
‘幺妹儿’出来了。
她手里一直攥着一块尖利的石头,那是她留给自己的最后防身武器。
猛然从泥土中蹿出的女兵,就像是一头潜伏已久的猎豹,别说日军大尉猝不及防,就是一边替自己长官掠阵的一名日军步兵也没想到。
能在这乱世之中徒步千里跟随大军的中国女子可不光有足够坚韧的心,既然出手就是一击致命才是柔弱女子活下来的真正理由。
野地里生存的猫即使无法匹敌猛兽,也能让强敌心生敬畏。
为方便白刃战丢掉钢盔的日本陆军大尉被女护士奋起一击直接干了个脑浆迸流。
尖锐的石尖至少有三厘米硬生生嵌入日本陆军大尉的太阳穴,直到现在还停留在日本陆军大尉的脑门上,就像那块石头是从他脑袋里长出来的。
这奋起的一击带走了此地日军最高指挥官的命,也带走了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