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中国人的重火力点,也就这么多,顾得了这边注定顾不了那边。”神田正种望远镜遮挡住的眼神愈发狰狞。“命令前线,进攻!中国人快撑不住了。”
小河岸边被压制住的三百余日军在警报器长鸣的催促下,有一半人跳入河中,一百多米外,又有近两百日军猫着腰一路小跑着向战场靠近。
山丘上能向这里射击的机关炮和重机枪,却已经不足先前的一半,无法形成火力密度的重火力,对小河中行进的日军再难形成压制。
而这,也仅仅只是几秒钟的事,眼瞅着一百余日军冲过小河,兴奋的扑倒在河滩上,纷纷向30米外的中方战壕投出手雷,炸得中方战壕前一片硝烟四起。
而中方守军虽然不断开枪企图压制,但被严重阻扰视线的他们已经无能阻止又是一百多人冲入河中。
那也是日军在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后,第一次有如此之多的兵力进入可以投弹的区域。
后方的日军军官们脸上齐齐露出笑容。
30米的距离,对于身体强壮的日军步兵来说,全速冲锋的话,不过是五秒钟就可以跨越的距离。
3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不,哪怕在冲锋中损耗一点,250人,也能让中国人疲于应付。
尤其是装备了大量短枪的中国人,一旦进入这种白刃战模式,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击溃的命运。
日本人在得意,中国人在焦急。
“班长,怎么办,日本人要冲过来了。”土豆看着不远处几乎能看清满是泥污的脸的土黄色,紧张得声音都在发抖。
他不是新兵,但在这样近的距离看见杀气腾腾的日本兵,还是头一遭。
“慌个球!麻脸你们几个,上刺刀,土豆你拿上老子的冲锋枪,上好子弹,听到老子的命令,就对战壕上面开枪。子弹不打完,不能停!”因为腿部受伤只能坐在战壕里的老兵班长脸色严峻,却是极为镇定的对手下几个兵下达命令。
日本人一旦冲过来,自然就是他们自认为最牛逼的白刃战,老兵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他虽然已经无能白刃战,但他手里已经握好了驳壳枪外加在身侧放了两枚已经旋开盖的手榴弹。
其实,不光是这个步兵班已经做好了最后准备。阵地上其余各步兵班、排都已经在老兵和军官的命令中默默握紧了手中的枪,准备迎接最残酷的战斗。
因为,无人能退。
这里的战壕,总共只有一条,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三百余日军登上河岸,总共朝着战壕这边投出了三波手雷。
日式甜瓜手雷质量轻,主要应用于防御战,攻击性远不如中方装备的装弹量更高可以扔至更远的仿德式长柄手榴弹,但它也有方便携带的优势。
一名日军单兵在战时可以携带六枚,负重也远比中方士兵要轻,自然也更利于长途行军。
所以,就算是冲锋状态,日军单兵少的携带两枚手雷,多的携带四枚,几百枚手雷投过来,虽然大多丢在战壕之外,却在数量的加持下也是极为惊心动魄的一件事。
战壕里的中国士兵自然也不甘示弱,纷纷以手榴弹回击。
手榴弹可以扔得更远,大部分在日军所在区域爆炸,可日军单兵之间距离拉得极开,又是匍匐在地,造成的杀伤虽然也有,却是远不如先前。
更要命的是,在分兵之前,两个警卫营在子弹和手榴弹的储备上尽管已经被唐刀下令加强,全军大部分的弹药储备都归了他们,可是,那也是有限的。
为了尽可能的多带弹药,警卫营士兵们抛弃了口粮袋甚至很多人连水壶都不要了,单兵最多的携带了八枚手榴弹和200发子弹。
看着不少,但在第一轮阻挡日军近800人的‘万岁冲锋’中,中方士兵们消耗了最少三分之一的弹药储备。
‘想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巨大杀伤的代价就是大量弹药消耗。
而驳壳枪和冲锋枪这种连射型火器,更是消耗子弹的大户,为维持火力强度,别说200发子弹,就是2000发子弹也能在半个小时内打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军第一波决死进攻看似很愚蠢,但他们却是用生命换来了中方弹药堪称巨大的消耗。
这一波日军之所以能成功站上河岸对面,虽然表面上看着是因为几处重火力点被迫将枪口转移他处,实质上是防线上的中国士兵弹药消耗太大,各级军官勒令士兵们节约弹药所致。
否则,光凭驳壳枪和冲锋枪组成的火网,日军也休想踏足河岸半步。
可惜,中方没有任何补给,再无能保持第一波射击中的火力强度。
包括手榴弹,也是一样,哪怕到了如此危机的时刻,士兵们也没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把自己手头上的弹药储备打空。
这是老兵们的经验,无论多么危急,也不能将自己消耗的一干二净,必须留有余力。
老兵们的经验,也是得以让这场血腥的战斗支撑到最后的关键。
中方的手榴弹投掷没能保持先前的密度,造成的杀伤也是有限。
在己方用手雷以及精准射击的压制下,跨过小河抵达河岸的日军士兵也越来越多。
“哟西!中国人的弹药快消耗完了。”趴在距离前线不足300米,脑门上缠着一条‘月经’带显示着武勇却多余扣上一顶钢盔的前田雅兴脸上露出兴奋。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终于可以不用踏足那个危险的地方了。
神田大佐所说的让他带着督战队上战场可真把他差点儿吓尿了,他是少佐,未来的大日本帝国将官,怎么能像那些大头兵一样死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虽然没真的带队冲锋过,但日本陆军少佐却是亲眼见过,带队冲锋看着很牛逼很有民族自豪感,可带队的军官被盯上的几率也极大,百分之三十的死亡率仅是想想都蛋蛋发寒。
“命令,冲锋!”为了自己不能踏足那片区域,前田雅兴下达了全军冲锋的军令。
他太渴望一战定乾坤了。
“板载!”近四百余日军步兵在后方警报器的嘶鸣下起身,端起枪,呐喊着口号,两条小短腿发力。
“给老子打!”抠门老周也与此同时打出信号弹。
“咚咚咚!”战场上响起令中日双方同时胆寒的声音。
“老周真的是抠门啊!到现在才拿出他的本钱,不过,这下可得够鬼子美美喝上一壶了吧!”远方的刀疤老赵额头上的伤疤微微一抽。
第447章 死亡的对视
那是战壕阵地上最后的底牌。
就连第一波日军前赴后继冲击防线的时候,也未曾动用过的五门机关炮,全部在此时尽情开炮。
开弓没有回头箭,日军步兵们被射入阵列卷起一股血雨腥风的五条弹鞭吓得腿一软的同时,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
机关炮的突然射击来得是如此的猝不及防,让后方的日军军官们甚至都来不及反应,瞠目结舌足足三四秒。
他们很难理解,一向缺乏重火力的中国人为何如此富裕了,机关炮这种大家伙一拿就是近十门,这和他们印象中的中国军队太不一样了。
这也是第36步兵旅团太低估他们的对手了,换成在松江城和67军硬钢一波的第13步兵旅团,他们就不会有这么幼稚的心思。
负责压制对手重火器的日军掷弹筒兵直到五六秒后才反应过来,中国人在黑暗中还有如此可怕的武器在‘关照’自己的步兵兄弟们,疯狂的用掷弹筒向隐藏于黑暗中的机关炮射过去。
可是,这些一直隐而不发的机关炮都在距离战壕的300多米外,这个距离是抠门老周精心设计的,就是为了避开日军掷弹筒500米的射程,而日军掷弹筒手也正如他想的那样,会跟在日军步兵200米后。
别看高达二十具掷弹筒炸得热闹,但其实并没有什么鸟用。
至于说日军的山炮、步兵炮,他们也需要足够的反应时间,无需什么工事,黑夜就是五门大杀器最好的保护。
抠门老周的战术成功了。
因为日军冲锋队形松散的缘故,机关炮造成的杀伤或许不如重机枪那么大,但足够凶残。
一团团血雾在日军冲锋队列中绽放!
跑着跑着,或许就是一蓬血雾喷在自己脸上,不得不拿手抹除遮挡眼睛的血肉才能看清眼前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只有正在冲锋中的日军才能叙述这种让人肝胆欲裂的真实体验感。
五六秒钟,很短,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只是眨上两三次眼皮的时间,但对于冲锋中的日军步兵们来说,却显得无比漫长。
残酷到令人浑身战栗的战场正一点点消磨着日军先前因渡过小河而受到鼓舞生起的勇气。
但真正导致日军信心彻底崩溃的,并不是令人恐惧的机关炮。
而是,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铁哨,突然从战壕里站起的数十名中国军人。
每个人,都端着一挺MP28冲锋枪。
那是头一次,中国军人站直了身体的对射。
狂奔中的日本步兵,竭力扣动扳机,射出单发步枪里的子弹。
虽然三八式弹仓里压着五发子弹,可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日军步兵心里清楚,他们只有一次射击机会,残酷的战场不会给他们拉动枪栓将子弹上膛再扣动扳机。
想射出子弹,就不能躲避。
一方在狂奔中不闪不避的射击,一方在战壕里平端着冲锋枪,同样不闪不避的射击。
中日双方步兵在这一刻,都拥有着与敌偕亡的勇气。
冲入中方战壕前十几米,最近甚至只有五六米的日军射出了足有三百发子弹,最少有一半突然在战壕里站起来的中国士兵中弹。
少部分径直一头栽倒在战壕里,大部分却是依旧忍着剧痛扣动扳机。
MP28冲锋枪32发的长弹匣,持续不断的火力延续,正是压倒日军步兵残存勇气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战壕里装备的60杆冲锋枪在战斗中频繁射击导致机械故障损坏了七八挺,还能射击的只有52杆,由于被子弹击中倒下的士兵又有七八人。
最终能喷吐出火力的冲锋枪只有不足45杆,但就是这不足45杆冲锋枪,却喷射出了令人目眩的一千多发子弹。
这已经不是什么火力压制,而是冲锋枪和步枪的面对面肉搏。
你射我一弹,那我就回击十发。
中国士兵们已经退无可退,只要不是被一枪干死,就鼓着眼睛嘶吼着死死扣动着扳机冲着前方横扫着开枪。
一朵朵血花就在中日双方步兵身上绽放。
用后来澹台明月采访此一战中幸存的土豆后写下的那句著名名言来形容:那是死亡对死亡的凝视!
是的,中日双方士兵相隔着不过十几米的距离相互凝视着,然后,一起走向死亡。
三八式步枪6.5毫米口径的子弹在这一刻虚弱了,透体而出的子弹虽然能造成极大伤害,但肾上腺素的极度分泌让中方士兵至少在这十秒内没有被痛楚击倒。
可MP系列冲锋枪配备的9毫米鲁格弹造成的伤口却不是分泌点肾上腺素就能抵御的。
日军步兵爆发出的惨嚎,连数百米外正在激战中的‘孤陵’上的双方都听得清清楚楚。
倒在中方战壕前最近的日军,士兵们甚至从战壕里伸出手,都能摸到被其丢在地上三八式步枪的刺刀刀刃。
被这一波流杀伤的日军高达三分之一。
就在战壕里其他士兵已经握紧步枪,打算做最后战斗的那一刻,日军已经被削弱至谷底的勇气彻底崩溃了。
先是冲在最前面侥幸未被冲锋枪干掉的日军掉头就跑,接着是后面的。
前面冲的有多炽烈,后面就退的有多坚决,往回狂奔的日军跑得比冲锋时候的速度还要快三分。
在死亡面前,所谓的武士精神也软弱了。
“八嘎!统统死了死了的!”前田雅兴目瞪口呆的看着倒卷而回的土黄色,狠狠一拳砸在地上。
虽然很愤怒,日本陆军少佐也没做甩掉头盔这样的不明智举动,战场上四飞的流弹堪称恐怖,如果不是那顶九零钢盔,光靠加持勇气的‘月经’带,他这会儿恐怕都已经被写入阵亡名单里了。
进入冲锋状态的日军在阵地上留下了近200具尸体,只有一半得以返回阵地。
而中方守军也没有乘胜反击。
在‘死亡与死亡的凝视’中突然增大的伤亡只是其一,再度被剧烈消耗的弹药才是主要原因。
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冲锋枪和驳壳枪在这一战之后成了摆设,就算还有子弹的士兵,也只有几十发了。
阵地前倒毙的日军,成了最好的弹药库。
在日军愤怒的命令山炮向战壕阵地炮击之前,土豆利用照明弹从空中坠落战场陷入一片黑暗的机会,像敏捷的猴子一样,从阵地前拖了五六杆三八式步枪回来,顺便还摸了两个装满了子弹的子弹盒。
战后的分析也证明,如果不是有这批日军‘白送’了一百多杆三八式步枪和几千发步枪子弹给中方。
恐怕,中方阵地绝坚持不到最后一刻。
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弹药储备基本已经见底,而第6重炮旅团那边的唐刀他们,却还在对歼灭第6重炮旅团兵力众多的炮兵而努力。
而他们就算完成全部作战目标,全军距离此地也还有六公里,跑吐血,也需要半个小时才能抵达此地。
战壕阵地上虽是岌岌可危,但总算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可‘孤陵’上的战斗,已经趋近白热化。
日本步兵,除了第一波被空爆弹打退,其余所有的时间再未退却过,哪怕是承受着手榴弹弹片飞舞造成的杀伤,也连续不断将手雷丢过来。
侧翼的战场上,负责防守一线战壕的尖兵班甚至全员战损,另一个步兵班不得不支援上一线战壕。
拼消耗!
用人命互换!
甚至,不惜拿人命换对方弹药的消耗!
这是同样被逼上绝路的日军指挥官使出的最后一招。
却很有效。
出差武汉,请假
昨天临时通知来武汉开会,今天无法更新,晚上赶回,明天正常更新,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