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235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帝国步兵只要冲过那该死的数十米,就可以投出数不清的甜瓜雷,将那些中国人炸死在简陋的战壕里。

  所以,哪怕知道会付出不菲的代价,日军步兵们依旧保持着全速冲锋。

  他们的目标是越过小河就开始投弹。

  甜瓜雷的重量太轻,只有在30多米的距离上,他们才能保持足够的精准度。

  中国人很狡猾,恰好就将阵地安置在小河30多米外。

  然后,在日军步兵们还有十几米就可以投弹的当口,开枪了。

  1500米的阵地上,有大约200把驳壳枪和60杆冲锋枪以及400杆步枪在开火。

  密集的弹雨组成的弹网将冲在最前方的日军步兵打了个满脸桃花开,就是第一波弹雨,漫长的冲锋线上,就有七八十名日军打着旋儿倒下。

  不过,相对于投入的四个步兵中队的冲锋,不过十分之一的兵力损失,还在日军指挥官的承受范围之内。

  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踏着同僚倒下的方向继续向前。

  在冲锋的道路上,日军做得一点也不比中国人差,甚至还要更强。

  在奔跑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是全无动作,有的士兵一边奔跑,一边开枪,甚至还由余力瞄准。

  虽然在高速奔跑,日军的射击水准体现在这一刻尽显无疑,他们的子弹依然保持着高精准度。

  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弹头准确的射在战壕前沿,飞溅的泥土和擦着头盔呼啸而过的弹痕让趴在战壕边缘上的中国士兵不能毫无顾忌的射击。

  头抬得稍微过高,就有可能饮恨这种虽不密集却精准的弹雨之下。

  日军倒下七八十人,战壕里的中国军人同样翻身栽倒十几人。

  只是,这一次却是没有人去看伤员情况。

  所有人都咬着后槽牙,鼓着腮帮子,迎着随时可能夺走自己生命的子弹,冲着几十米外的土黄色,射出自己枪里所有子弹。

  绝大部分人那一刻脑海里应该是空白的。

  唯一念头,就是杀死对手。

  否则,当对手端着刺刀冲过小河,冲入阵地,才是真正的灾难。

  所有人都会死,包括后方的火力支援和医护队,无一幸免。

  这是勇敢对勇敢的回答,也是恐惧对恐惧的回应。

  日军真正的灾难始于步兵们对射后的十秒。

  山丘上的重机枪和机关炮开火了。

  射速达500发每分的马克沁重机枪陡然泼洒而来的弹雨固然是把刚刚踏过同伴尸体前进的日军步兵们打跪了,最少三十名日军中弹扑倒在泥地中。

  但机关炮才是最摧毁人意志的存在。

  就如同中国骑兵遭遇机关炮射击一样,雪茄般大小的炮弹击在人身上,留下的从来不止是窟窿眼,而是被击碎的人体组织。

  真正的血和肉一起横飞。

  三门机关炮在十秒钟内射空一个弹板,60发炮弹打死的日军其实远没有重机枪造成的死亡那么多。

  可是,足够凶残。

  跑着跑着,身边同伴的头没了,又或者半边身体被打烂,再或者,一发炮弹将一个步兵穿透在胸口留下碗口大的透明窟窿后,翻滚着的弹头再将后面的一个步兵大腿‘炸’飞.......

  这究竟是怎样一种心理体验?

  没人能知道,因为当事人最终都倒在这片泥地里。

  死亡只不过是先后而已。

  面对如此凶残的打击,日军不是没有作为,在300多米外的掷弹筒小组迅速组织反击。

  几十颗榴弹铺天盖地的向爆发出最凶猛火力的山丘上覆盖过去,炸得小小的山丘硝烟四起。

  重机枪阵地上的十几挺重机枪也竭力将弹雨喷洒过去,对山丘上的重火力点形成压制。

  三门机关炮和四挺重机枪虽然都被厚达三层的沙包围着,但灼热的气浪和弹片依旧让人心惊胆颤,机关炮前方的十毫米钢板甚至都不时出现火花,那是弹片崩射在上面造成的结果。

  可见日军的反击是多么的凶猛。

  “调好没有?”位于中方阵地后方300米的火力支援连阵地上,庞大海上尉的脸上罕见的露出焦急。

  他麾下的六门迫击炮是这片阵地上最后的重火力,他们不会把宝贵的炮弹用以打步兵,只有日军的重机枪和掷弹筒才是他们的目标。

  先前的几分钟,迫击炮一直没有开火,任由日军重机枪和掷弹筒的肆虐,就是在等待炮兵观测手汇报前方日军重火力点坐标。

  虽然唐刀走之前几乎将库存炮弹的百分之八十都留给了他,但6门迫击炮不过一百三十发的储备,注定他不能玩什么炮火覆盖。

  他必须保持足够精准,再等一会儿,日军的步兵炮或许就运上来了,到那时,六门迫击炮就再也没有如此安逸的环境了。

  幸好,火力支援连都是唐刀挖空心思从67军各部挖的精锐。五分钟,让他们做好了所有准备。

  在日军掷弹筒和重机枪拼命射击没超过二十秒。

  “咚咚咚!”一连串闷响在两军激烈交战的战场后方响起。

  “轰轰轰!”六朵灿烂的弹花在冲锋日军的后方炸开。

  4公斤装的弹体装药量虽然也就0.5公斤,引信为触发式,破坚能力差,可铸铁的弹体形成的大量碎片却堪称步兵的噩梦。

  匆忙投入作战的日军,无论是重机枪阵地还是掷弹筒兵,摒弃了逢战必挖战壕的陆军条例,就趴在野地里开火。

  在82式迫击炮炮弹形成的大量碎弹片面前,没有任何工事遮掩的重机枪和掷弹筒兵,就像是寒冬腊月里被剥去了所有衣物,任由‘寒风’肆虐。

  连续两轮,十二发炮弹,就把重机枪和掷弹筒兵炸得死伤一片,活着的,也顾不得再开炮开枪,狼狈转移阵地。

  至于需要他们照拂的步兵,自己都被炸得一脸血的机枪射手们算是顾不上了。

  正在卖力冲锋的日军步兵们,只能硬杠。

  拿血肉之躯和疯狂的子弹硬扛。

  但你不得不佩服日本军人的勇气,哪怕面对如此困境,他们竟然没有匍匐倒地躲避疯狂的弹雨,自然更不可能后退。

  他们依旧还在冲锋。

  一波倒下,后面接上。

  死亡,在视死如归面前仿佛也黯然失色。

  如果这是一片平坦的野地,他们很有可能成功。

  不需要立刻冲入阵地,只要冲入30米范围,将会又上百颗甜瓜手雷被抛入阵地,接下来或许还会有更多,那是战壕里的中国军人最恐惧的。

  但很可惜,5米宽的小河迟缓了他们的脚步。

  不起眼的深度仅一米的河水,成了日军的梦魇。

  速度降低还只是其次。

  更可怕的是中国军人完全利用了这个有利地形,将超过三分之二的射击角度都调整到这条小河上。

  就像是不可逾越的天堑,能通过这条小河冲上对岸并成功投出甜瓜手雷的日军步兵,不超过十人。

  十枚甜瓜手雷,显然,太少了。

  相对于1500米的防线,十枚手雷的炸响,几乎就相当于在中国人阵地上放了十个鞭炮。

  是给中国人庆祝用的吗?

  没人想这个悲伤的话题。

  肉眼可见的巨大伤亡已经让两个日本陆军少佐一片眩晕。

第440章 中式的凶残

  无论从日军第45步兵联队的大佐联队长,还是到负责抵近一线指挥的少佐大队长,又或是最前线的中尉大尉中队长。

  他们都犯了一个极为致命的错误。

  太高估自己。

  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勇猛,懦弱的中国人就一定会害怕和恐惧。

  在华北战场上,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过自己的武勇,用中国军队的失败。

  松江城下师团受阻显然只是一个例外,那是因为中国军队有坚墙有护城河为盾,没有那些,中国人早就被他们击杀了。

  可他们显然忘了无比重要的一点,他们端起步枪凶神恶煞的冲锋固然令人恐惧,但在尽情展示这种武勇之前,他们必然先用火炮进行洗地,不管是92步兵炮还是75山炮亦或是更大口径重炮,那些能轻易将工事将战壕炸成一片白地的重火器,才是摧毁抵抗之心最可怕的东西。

  而现在,他们在冲锋之前虽也使用了几十具掷弹筒,连续几波榴弹投掷,在漫长的防线上炸得弹片横飞泥土四溅,也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能真正投入战壕内爆炸的榴弹绝不会多于20颗,那些伤亡对于饱受火炮摧残的中国军队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失去了火炮,日军却还要展示自己的武勇,自然只能是一败涂地。

  四个步兵中队,近800名日军,以近乎自杀式的姿态,分成三个波次,一浪高过一浪的向中国军队的防线冲锋。

  最后一轮甚至山呼海啸的喊起了“板载!”

  那是不破敌阵绝不后退的‘万岁冲锋’,日军步兵最后的杀手锏。

  包括大尉中队长在内的所有军官,全部在队列里进行冲锋。

  于是,他们就再未退过。

  因为,他们全部倒伏在冲锋的路上。

  迎着疯狂的子弹冲锋,别说800人,就是8000人,也只能是血流成河的结局。

  中国军人手持的各种长短火器,让日军彻底清醒,他们也是肉体凡胎,没有了火炮,他们的武勇在疯狂的子弹面前不过是个笑话。

  足足800人,只有寥寥二十几名‘幸运儿’能跨过那条小河,可这些幸运儿也只有一半人能有机会远远抛出携带的甜瓜手雷。

  然后,他们就死在对手以驳壳枪和冲锋枪组成的密集火网里。

  而更多的人,是被击杀在那条宽不过五米的小河里。

  或许是因为小河里承载了太多尸体的缘故,照明弹雪白光芒的照耀下远远望去,原本缓缓流淌着的小河河水就像是静止了一般,黄和红的颜色充斥其中,就像是一副凝固了的油彩画。

  那副画面,绝对是后方重新找到阵地的掷弹筒兵和重机枪兵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噩梦。

  掷弹筒兵失去了自己的中队和小队,因为他们所有的同僚,从大尉中队长到最低等的二等兵,只要是端起步枪的,全部死伤在冲锋的战场上。

  重机枪射手也惊呆了,他们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能掩护谁发起进攻,他们熟悉的步兵,都躺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

  是的,从发起冲锋到现在,和他们大佐联队长阁下预计的一样,十分钟,战斗就结束了。

  只不过,不是他们踏破对手的阵地,而是,整整四个步兵中队,全部消耗在对手疯狂的子弹中。

  这绝对是最勇敢的一批帝国陆军。

  死亡,没有磨灭帝国步兵的斗志,在后方没有下达撤退命令之前,他们前赴后继,奔向死亡......

  冲锋结束了,但战场还未结束。

  已经基本归为宁静的战场依旧有时不时响起的枪声,那是中国军人的枪手在寻找那些还能在血泊中爬动的伤兵。

  枪响过后,原本只是受伤或许还有可能存活的日军伤兵只能惨嚎,而后归于寂然。

  那种不放过的凶残,令人不忍直视。

  藏在战壕里的中国射手,就这样当着日军的面,肆无忌惮猎杀着他们对面一切还活着的生物。

  直到天空上所有的照明弹全部落下,整个战场重新陷入阴暗。

  日军虽然愤怒的差点儿咬碎了后槽牙,却是拿不出拯救伤兵的任何对策。

  “八嘎!中国人这是疯了吗?他们为何敢如此对待帝国陆军,就不怕我们会用更残酷的方式回击他们吗?”一个目瞪口呆看着这一切发生的日军重机枪射手无比愤怒的发问。

  “他们,恐怕从未想过生离此地,自然是不害怕的。”重机枪射手身边的一个少尉小队长冷冰冰的帮他解答疑问。

  黑暗中,日军少尉眼里闪着浓浓的恐惧。

  让这个日本陆军少尉恐惧的不是阵亡于‘板载冲锋’中的数百同僚,松江城下第13步兵旅团战死者的遗体是此地的好几倍;甚至,让他恐惧的也不是还未结束的战场,再投入作战,做为重机枪小队的指挥官,他或许会死于中国人的迫击炮下,但绝不会像那些同僚一样,孤独而冰冷的躺在泥地里。

  让他恐惧的,是中国人展现出的狠辣,就这样当着对手的面连伤兵都不放过,意味着他们选择承担相同的后果。

  想冲破这片阵地,除非,杀光他们,再无他途。

  而这,又谈何容易?通过刚刚这十分钟的自杀式冲锋作战,中国人已经拿出了迫击炮、机关炮、重机枪以及各种长短枪,火力凶猛、弹药充沛。

  已经全部轻装行军的联队,将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攻克这片阵地呢?还是用冲锋吗?用剩余的步兵大队?日本陆军少尉几乎已经可以想见己方尸横片野的状况。

  令人不寒而栗。

  但,日本陆军少尉的解释还不足以说明眼前的战况。